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43例,放疗40Gy/20次,唑来膦酸采用4mg静脉滴注,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8.4%,单纯放疗组为72.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对骨转移癌的镇痛疗效.方法 9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唑来膦酸联合多分割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高剂量30~60 Gy+唑来膦酸(4 mg);唑来膦酸联合单次分割组(B组):46例患者给予单次剂量8 Gy放疗+唑来膦酸(4 mg).结果 A组止痛有效率为93.1%、B两组止痛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8,P=0.275 〉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疗效明确,可作为骨转移癌首选的治疗方式,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放射治疗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孙文星 《北方药学》2018,(7):193-19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对改善骨转移癌疼痛的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56例骨转移癌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实施干预,观察组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止痛效果、骨转移病灶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止痛效果(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观察组骨转移病灶情况(92.86%)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78.58%).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对骨转移癌的治疗效果非常良好,能显著改善疼痛、骨转移灶以及活动能力,能有效促进身体康复,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大分割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86例骨转移癌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48例DT40~50Gy,2~5次/周,3~5Gy/次;联合放疗组38例应用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加局部放疗DT40~50Gy,2~5次/周,3~5Gy/次。结果全组病例71例有效,总有效率82.6%。单纯放疗组CR率20.8%,PR率52.1%,总有效率72.9%;联合放疗组CR率30.2%,PR率52.3%,总有效率9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放疗至疼痛缓解的时间基本相近,疼痛缓解持续时间联合放疗组略高于单纯放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高于单纯放疗,能够较快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可能成为骨转移癌治疗的一种新的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至2009年间来我院治疗的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放疗30Gy/10f/2w,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放疗,两组放疗方法一致。通过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VRS)、一般状况评分(KPS)、以及疼痛缓解率等,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下降,一般状况(KPS)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3.3%,对照组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6.7%和66.7%(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镇痛效果好,疼痛缓解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高,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局部放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1%(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9/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痛起效时间(7.3±2.1)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3±1.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止痛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徐阳  徐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48-149
目的观察消瘤止痛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消瘤止痛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联合组)23例与单纯唑来膦酸治疗组(单用组)27例,比较两组的止痛总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止痛总有效率为91.3%,单用组为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改善情况联合组优于单用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瘤止痛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临床效果较满意,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流燕  郑毅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96-199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32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为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化疗间隙期间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生活质量(KPS评分)、骨痛评分、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31.2%,治疗组有效率为87.5%,两组间止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唑来膦酸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骨痛加重,发热、恶心、呕吐.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好、安全,患者可耐受.与化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贺冬林 《北方药学》2012,9(7):93-9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溶骨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人,对照组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组用唑来膦酸联合中药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60%和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效果较单用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疼痛具有更好的止痛效果,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照组34例,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89.5%,对照组55.9%,骨病灶控制有效率治疗组76.3%,对照组29.4%,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无差别。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中的效果。方法: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放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唑来膦酸。连续治疗3~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和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评价两组疼痛VAS评分和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和活动能力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杨绍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82-2283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配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瘤的效果。方法:50例骨转移瘤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为单纯放疗。实验组25例患者放疗期间给与唑来膦酸,每次4mg,每3周1次;两组的放疗剂量为30Cy/10次。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完全缓解率76%(19例),部分缓解率16%(4例),轻度缓解率8%(2例)和完全缓解率92%(23例),部分缓解率4%(1例),轻度缓解率4%(1例)(P〈0.05)。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缓解时间对照组为(15.8±2.4)天和(32±6.7)天,实验组为(8.1±1.8)天和(26±9.3)天(P〉0.05)。18个月内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再次出现新的骨转移瘤的概率分别为20%(5例)和36%(9例)(P=0.0074)。结论:唑来膦酸与放射治疗骨转移瘤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骨转移瘤的放疗效果,减少新的转移灶出现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均按唑来膦酸钠联合化疗.结果:患者疼痛总缓解率81.7%,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25.6%,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钠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即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单纯放疗组,并对其止痛效果、溶骨性病灶修复及新发骨转移灶情况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2组间止痛效果、溶骨性病灶修复、新发骨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患者骨痛缓解率(联合治疗86.7%,单纯放疗60.0%)、溶骨性病灶修复率(联合治疗26.7%,单纯放疗6.7%)升高,而且新发骨转移的发生率(联合治疗13.3%,单纯放疗43.3%)降低。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疗法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在缓解骨痛、修复溶骨性病灶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新发骨转移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4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组:放射治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80例;单放组:单纯行姑息性放射治疗68例.两组放疗均采用6 mV-X线大分割体外照射,3 GY/次,5次/周,总DT30 GY;综合组药物治疗为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0.9%NaCl 100 ml静脉滴注,15 min输完.结果 综合组和单放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是 92.5%,9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无明显差异;骨转移灶再钙化有效率分别是68.8%,4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期:综合组6~20个月,单放组3~12个月.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疗效明显,骨质修复、疼痛缓解期及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目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阳和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瘤癌痛的疗效及对血清NTX、ALP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癌痛的疗效、疼痛VAS评分、血清NTX及ALP水平、卡氏功能(KPS)评分、不良反应等,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癌痛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78.5%,对照组为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骨代谢标志物NTX、AL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88.09%,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和汤联合唑来膦酸能够有效缓解肺癌骨转移癌痛,并降低血清NTX、AL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唑来磷酸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效果。方法4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给予唑来磷酸注射液4 mg,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每4周1次,至少连续3次。结果40例患者临床骨转移止痛总有效率为70%;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72.5%;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67.5%。结论唑来磷酸注射液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美施康定治疗骨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方法,96例骨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美施康定组(A),唑来膦酸组(B),唑来膦酸+美施康定组(C).采用疼痛程度主述分级法评估用药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美施康定用量、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C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大于A、B组;与治疗前相比,C组美施康定用量比A组少(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美施康定能减少美施康定的用量,有效控制骨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加减三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61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0),治疗组予加减三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予唑来膦酸治疗.结果 疼痛总缓解率,治疗组为93.2%,对照组为70%;以活动能力改善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加减三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有协同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鲑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绝经后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口服维D钙咀嚼片,皮下注射鲑降钙素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腰锥的骨密度(BMD)测定,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监测,用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来评价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BMD、VAS评分、ODI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MD增加,ODI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与鲑降钙素联合用药具有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D,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