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大分割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86例骨转移癌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48例DT40~50Gy,2~5次/周,3~5Gy/次;联合放疗组38例应用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加局部放疗DT40~50Gy,2~5次/周,3~5Gy/次。结果全组病例71例有效,总有效率82.6%。单纯放疗组CR率20.8%,PR率52.1%,总有效率72.9%;联合放疗组CR率30.2%,PR率52.3%,总有效率9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放疗至疼痛缓解的时间基本相近,疼痛缓解持续时间联合放疗组略高于单纯放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高于单纯放疗,能够较快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可能成为骨转移癌治疗的一种新的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不同分割方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方法50例骨转移癌患者,28例采用低分割照射,DT3Gy/次,4—5次/周,总DT30Gy;22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DT2Gy/次,50:/周,总DT40Gy。结果68处骨转移灶放疗后止痛总有效率为94.1%(64/68),大剂量低分割组有效率为94.8%(37/39),常规分割剂量组有效率为93.1%(27/29),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疼痛是一种好的止痛方法,大剂量低分割方式与常规分割方式放射治疗止痛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71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mg加局部放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0%和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后疼痛缓解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43)。未发现严重放射和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止痛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43例,放疗40Gy/20次,唑来膦酸采用4mg静脉滴注,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8.4%,单纯放疗组为72.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局部放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1%(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9/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痛起效时间(7.3±2.1)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3±1.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止痛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4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组:放射治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80例;单放组:单纯行姑息性放射治疗68例.两组放疗均采用6 mV-X线大分割体外照射,3 GY/次,5次/周,总DT30 GY;综合组药物治疗为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0.9%NaCl 100 ml静脉滴注,15 min输完.结果 综合组和单放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是 92.5%,9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无明显差异;骨转移灶再钙化有效率分别是68.8%,4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期:综合组6~20个月,单放组3~12个月.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疗效明显,骨质修复、疼痛缓解期及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目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唑来膦酸药物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185例骨转移瘤患者共计204例病灶的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唑来膦酸药物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放疗方案为3 GY/次,5次/周,总剂量为30 GY。85例患者均为自确诊为骨转移瘤开始接受唑来膦酸药物治疗(4 mg静脉滴注,>15 min),28 d为1个周期,连续使用2年,或维持至一般状态不可耐受为止。结果止痛的有效率为83.8%。CT检查有效率为70.1%。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唑来膦酸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促进新生骨形成,降低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肺癌骨转移放疗止痛效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的放疗止痛的照射剂量和临床效果,为临床放疗止痛治疗提供初步的参考.方法 50例肺癌骨转移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唑来膦酸治疗以抑制骨破坏;放疗照射方案:对照组:2 Gy/次,5次/周,试验组:10 Gy/次,1次/周.2组的放疗生物等效剂量(BED)均达到30~40 Gy.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CR+ PR)显著高于对照组(x2 =4.196,P<0.05);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49,P>0.05).结论 对于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单次大剂量放疗.  相似文献   

9.
邱俏峰 《北方药学》2016,(2):110-111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的应用意义。方法: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骨转移瘤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放疗组以单纯放疗治疗,放疗+药物组以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癌症原发灶缓解率、活动能力总有效率、止痛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血钙(Ca2+)、碱性磷酸酶(AKP)、肿瘤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放疗+药物组癌症原发灶缓解率、活动能力总有效率、止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放疗组,差异显著,经X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疗+药物组Ca2+、AKP、TNF-α、IL-1β水平明显低于放疗组,差异显著,经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血钙、碱性磷酸酶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缓解患者活动受限和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杨杰智 《北方药学》2018,(5):105-106
目的:对比唑来膦酸或唑来膦酸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4例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唑来膦酸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组给予唑来膦酸和来曲唑.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2.9%,止痛总有效率为78.6%,明显高于唑来膦酸组的19.0%和57.1%(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和来曲唑联合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疼痛,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1.
杨绍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82-2283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配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瘤的效果。方法:50例骨转移瘤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为单纯放疗。实验组25例患者放疗期间给与唑来膦酸,每次4mg,每3周1次;两组的放疗剂量为30Cy/10次。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完全缓解率76%(19例),部分缓解率16%(4例),轻度缓解率8%(2例)和完全缓解率92%(23例),部分缓解率4%(1例),轻度缓解率4%(1例)(P〈0.05)。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缓解时间对照组为(15.8±2.4)天和(32±6.7)天,实验组为(8.1±1.8)天和(26±9.3)天(P〉0.05)。18个月内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再次出现新的骨转移瘤的概率分别为20%(5例)和36%(9例)(P=0.0074)。结论:唑来膦酸与放射治疗骨转移瘤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骨转移瘤的放疗效果,减少新的转移灶出现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化疗方案诱导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不同化疗方案按与调强放疗联合的不同方式分组。其中,PF组70例,采用奈达铂+5-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TPF组54例,采用紫杉醇+奈达铂+5-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GP组36例,采用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奈达铂单药组66例,采用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调强放疗,均为ELEKTA直线加速器(能量为8MV X线)9野调强技术,GTVnx(鼻咽部)总放疗剂量(70.474.8)GY/(3274.8)GY/(3234)次,2.2GY/次,GTVnd(颈部淋巴结)总放疗剂量(6434)次,2.2GY/次,GTVnd(颈部淋巴结)总放疗剂量(6468)GY/(3268)GY/(3234)次,2GY/次。分析4种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同时比较其毒副作用。结果:PF组、TPF组、GP组、奈达铂单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85.19%、83.33%、81.82%,前3组与奈达铂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相关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TPF组较其他3组明显(P<0.05),但均可耐受。结论:诱导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局控率;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其毒副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尔洁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冲洗阴道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64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放疗期间A组32例应用银尔洁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冲洗阴道,B组32例应用高锰酸钾稀释液(1∶5000)冲洗阴道,均为1~2次/d。在放射剂量达20~30Gy和50~60Gy时分别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在放射剂量达20~30Gy时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2%和71.88%,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放射剂量达50~60Gy时,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53.1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应用银尔洁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冲洗阴道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放射性阴道黏膜炎和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应用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放组和放化组),单放组28例,放化组32例。两组均采用6MV-X射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60~66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放化组放疗第1天开始同时给予紫杉醇40mg/m^2,每周给药1次,连用6周。结果单放组和放化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67.9%和93.8%,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5.0%和14.3%,84.4%﹑59.4%和31.3%,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放组和放化组的转移率分别为42.86%(12/28)和18.75%(6/32),两组间远处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有效率、总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但毒副反应增加,但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地佐辛、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0例行择期手术,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65岁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地佐辛组(D组)、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 (DF组)、布托啡诺(B组)、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BF组)、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80例.术后行PCIA,地佐辛组(D组):负荷量地佐辛5 mg,镇痛泵为地佐辛1.0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DF组):负荷量地佐辛2.5 mg+氟比洛芬酯25 mg,镇痛泵为地佐辛0.8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布托啡诺(B组):负荷量为布托啡诺1 mg,镇痛泵为布托啡诺0.4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组(BF组):负荷量为布托啡诺1 mg+氟比洛芬酯25 mg,镇痛泵为布托啡诺0.3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舒芬太尼组(S组):负荷量舒芬太尼0.1 μg /kg,镇痛泵为芬太尼2 μg /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镇痛泵容量均为100 ml.镇痛泵参数设定均为持续输注量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y镇静评级评估患者48 h内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术后4、12、24、48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5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各组在同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同时点的Ramsy镇静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同时点的血浆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存在不良反应,但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和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联合用于术后PCIA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是可行、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蕾  安广宇  岳振东  陈力  宋雨光  姜妮 《中国药房》2011,(22):2072-2074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给予替莫唑胺(75mg·m-2·d-1)联合4周总剂量40Gy常规头部放疗(2Gy,5d/周);单纯放疗组仅予40Gy常规头部放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放疗结束后继续给予6周期替莫唑胺(第1周期150mg·m-2·d-1;第2~6周期200mg·m-2·d-1),连续服用5d,28d为1周期。结果: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5%、64%(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0%、27%(P=0.019),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5%(P=0.045),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分别为25%、18%(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期分别为9.2、7.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剂量多西他赛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46例)和单纯放疗组(39例)。两组均行三维适形放疗累及野照射,2~2.6Gy/次,5次/w,总照射剂量60~70Gy,中位剂量66Gy。同步放化疗组同时给予多西他赛化疗,30mg.m^-2,1次/周,共5~6周。治疗结束后,评价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64.1%,同步放化疗组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两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7%、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9%、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造血系统毒性较单纯放疗组增加,但经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与单纯放疗比较,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提高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且毒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18.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7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用唑来膦酸4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40min,间隔4周重复给药1次,连续给药2次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80.8%(38/47),其中显效25.5%(12/47),有效55.3%(26/47);不良反应为头晕、乏力、发热及一过性骨痛等,发生率较低。结论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非小细胞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给予唑来磷酸同步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用唑来磷酸。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79.2%、54.2%,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与放疗联合尼莫司汀(ACNU)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36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RT—TMZ组)18例与放疗联合尼莫司汀组(RT—ACNU组)18例,分别应用替莫唑胺(TMZ)和尼莫司汀(ACNU)化疗4~6个周期。同时进行放疗,总照射剂量60Gy,2Gy/次,1次/d,5次/周。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RT—TMZ组的I。Ⅱ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RT—ACNU组为低(P〈0.05)。RT—TMZ组有效率、控制率(83.3%,88.9%)均明显高于RT—ACNU组(55.6%,66.7%),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T—TMZ组的中1、2年生存率分别为77.8%、55.6%,优于RT—ACNU组的61.1%、33-3%(P〈O.05)。结论与放疗联合ACNU组相比,放疔联合TMZ联合组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更安全、有效。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联合TMZ化疗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且TMZ口服应用方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