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木香的温中止痛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曾对8味温里药进行过较系统的“温里”药理研究,发现抗溃疡、利胆、镇痛等是温里药温中止痛的共同内涵[1-8];镇痛、抗炎和抗腹泻是温里药温经止痛和温中止泻的共同内涵[9]。并认为温里药之所以有这些共同药效谱,是因为其辛温(热)合旧脾胃经所致。为此,笔者又选择在中药学教材中不归于温里药的5味辛温(热)会归脾胃经中药:木香、苍术、厚朴、砂仁和半夏及其它性味归经中药,进行上述活性的比较研究,完全证实了这些共同药效谱是由李温(热)合归脾胃经药性所产生。本文着重报告木香的温中止痛药理研究结果。1材料木香RadixAuckl…  相似文献   

2.
砂仁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仁不仅具有温里类中药的共同药效谱,也具有温里药的辛温归脾胃经的共同中药药性。现代研究显示砂仁具有抗溃疡、抗腹泻、促进胃排空和胃肠推进运动、利胆、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和延长凝血时间等药理作用。综述砂仁在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以及镇痛抗炎等方面的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炎免疫活性成分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玉峰  曾凡波 《医药导报》2005,24(4):307-309
综述抗炎中药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中药抗炎免疫活性及其分子药理机制,并讨论中药抗炎免疫成分药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F.H.chen)的块根,主产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多为栽培,别名参三七、田七等,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小肠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主治咯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其主要成份有三七素(三七氨酸)、三七总皂苷(PNS)、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等有效成份,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止血、保护心肌细胞、保护脑组织、降血脂、抗血栓、增强免疫力、抗炎、抗纤维化、抗肿瘤、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就三七在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苦参生物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  梅艳  易丽 《儿科药学》2008,14(1):61-64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为豆科植物槐属苦参的根,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心律失常等方面的活性,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方法,查阅了国内近十年来有关其所含生物碱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报道,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层次开发和利用苦参这一传统申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酮洛芬衍生物的合成工艺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将酮洛芬通过碳二亚胺法或酰氯法分别与去甲丹皮酚或丹皮酚偶联,合成酮洛芬衍生物,并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对其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得到2个酮洛芬衍生物(I1,I2),其结构均经^1HNMR,IR和HR-MS确证;药理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CMC—Na组相比,化合物组(I1,I2)表现明显抗炎活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率大于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结论:通过偶联作用,并经过抗炎活性的测定,酮洛芬衍生物(I1,I2)的抗炎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和厚朴酚作为中药厚朴(M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除了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外,对神经胶质瘤、鼻咽癌、舌癌、喉癌等肿瘤亦有较好的药理活性。本文主要围绕和厚朴酚对神经胶质瘤和鼻咽癌、舌癌、喉癌等头颈部肿瘤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长白瑞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长白瑞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作用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30年的相关文献。结果:全草主要含有瑞香素、瑞香苷等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表明,长白瑞香具有抗炎、抗疟、抗寄生虫、抑制蛋白激酶活性、抗癌、抗氧化等作用。结论:中药长白瑞香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长白瑞香在我国分布较少,对其进行进一步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浩  昝金行  龙伟  刘培勋 《医药导报》2012,31(12):1542-1546
摘要目的研究清热、温里、补阳3类中药的抗炎作用分子机制。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研究上述3类中药中分子与炎症网络中8个关键靶点(JNK 1、JNK 3、P38、IKK、5 Lox、COX 2、LTA4和PLA2)的作用,根据评分结果探讨不同种类中药抗炎机制。结果清热类、温里类中药评分结果较好,其多靶点效应明显;清热类中药对于信号传导网络作用相对明显,温里类中药抗炎机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补阳类中药抗炎效果主要通过直接影响代谢网络靶点实现。结论清热、温里、补阳类中药抗炎的分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中药抗炎在近年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中药制剂的抗炎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具体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明确。斑马鱼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抗炎活性的筛选。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抗炎领域的报道,从已构建的斑马鱼炎症模型、斑马鱼模型中的炎症介质、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抗炎药物筛选中的应用3个方面对斑马鱼炎症模型及其在中药抗炎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抗炎领域的研究应用提供新思路,为抗炎中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活性成分的抗炎免疫和镇痛作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中药活性成分按其抗炎免疫作用大致分为 4类 ,即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及免疫刺激或免疫调节的中药活性成分、以调节免疫功能为主的中药活性成分以及以抗炎为主的中药活性成分 ,综述了这些成分的抗炎免疫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丹皮酚(Paeonol,pae)为中药牡丹皮(芍药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根皮)和徐长卿(萝摩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的全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药理活性广泛:镇痛、镇静、催眠、解热、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但丹皮酚具有挥发性和水溶性差的特点,因此在制剂过程中就要利用挥发油同化技术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以便于制备各种剂型和发挥其治疗作用。通过正交实验法对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筛选优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包合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玫瑰花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为揭示玫瑰花抗炎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玫瑰花的所有化学成分,并筛选玫瑰花的活性化学成分;然后通过TCMSP 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查找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使用 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复杂网络关系图;运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检索出121个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作为活性化合物;共检索出197个作用靶点;通过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45个潜在作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筛选出66个生物过程和18条信号通路参与玫瑰花抗炎的作用。而与玫瑰花抗炎最为密切的信号通路包括NF-kB、TNF、MAPK等,同时其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I-kappaB激酶/NF-kappaB信号通路的正调控、NF-kappaB转录因子活性的正调控、依赖TRIF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玫瑰花抗炎的潜在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发现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抗炎免疫药理实验方法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随着药理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理学及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抗炎免疫药理研究方法也不断更新,并逐渐建立了一些适合该类药物的体内外研究模型,在推动我国抗炎免疫药理的发展及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炎免疫药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三方面将我国目前抗炎免疫药理实验方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VL)为多酚类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水果、中药和葡萄酒中的一种植物抗毒素。随着对RVL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它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其中RVL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其有关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作用鲜见报道。本文就RVL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桑的药理研究(Ⅱ)─一桑叶、桑枝、桑白皮抗炎药理作用的初步比较研究陈福君,林一星,许春泉,李芸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110015桑叶是中药中清热解表之要药,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功能;桑枝则具有祛风除湿、利关节的效用;而桑白皮则长于泻肺平喘、利尿消肿....  相似文献   

17.
夏川丸为临床经验方,主要由夏枯草、半夏等中药组方.临床试用于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疗效.我们早期药理研究表明,夏川丸有解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本文报道夏川丸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量报道证实,很多中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对抗各种炎症的作用,而中药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途径有下丘脑一垂体一’g-~腺皮质轴的调节功能、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免疫调节与抑制白细胞趋化、移动和活化等。本文对近年来中药抗炎机理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中药抗炎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苦参素(KU)又名氧化苦参碱,是从中药苦参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生物碱,具有抗炎、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及放疗和化疗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近几年研究发现,苦参素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对于抗胃癌(MGC-803)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是中药白芍的提取物中的有效部位,主要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TGP不仅具有免疫调节、抗炎、肝保护等作用,还具有脑及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肾脏保护和抑制细胞增殖等多种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本文对TGP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TGP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