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180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1月~2004年7月剖宫产率为29.7%,主要指征分别为胎儿宫内窘迫(21.11%)、相对性头盆不称(14.44%)、疤痕子宫(11.67%)、臀位(10%)、妊娠并发症(11.11%)、胎方位异常(5%)、骨盆狭窄(5%)。结论必须提高产科医生对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宣教及对孕产妇的管理,推广导乐分娩及无痛分娩,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赵淑芬  柳怡 《四川医学》2006,27(11):1131-1132
目的 探讨2005年我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方法 对2742例剖宫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49.5%,主要原因依次为:社会因素34.8%,妊娠并发症16.4%,胎儿窘迫10.7%,骨盆异常7.1ok,臀位6.1%,胎头位置异常5.6%,瘢痕子宫4.9%,相对头盆不称4.0%,巨大儿2.9%,胎儿及孕妇因素2.6%,妊娠合并症2.4%,引产失败1.1%,双胎1.1%,FGR0.3%。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严格各项指征,同时特别注意产前教育及提高产科医师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14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总结14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1990年的13.12%上升到2003年的38.14%(P〈0.01)。(2)1990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第1位是难产,2000年至2003年社会因素已跃居至第1位。(3)以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提示剖宫产指征普遍放宽,社会因素致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刮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行的不必要剖宫产。  相似文献   

4.
龙正蓬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128-129,13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刮宫产指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以来在横县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病例的档案资料。结果10年来我院产科剖宫产6137例,分娩总数31071例,剖宫产率为19.75%;高于WHO提出的不大于15%的目标。前6位指征排序依次为头位难产、胎儿窘迫、臀位及横位、疤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结论降低刮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4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从而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剖宫产病例19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4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4年剖宫产率为27.93%~30.00%,剖宫产率无明显变化。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首位,疤痕子宫的比例逐年升高(P〈0.05)。社会因素、难产、妊娠合并症、臀位、脐带异常4年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我院5年剖宫产情况,为降低剖宫产率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对策。方法:对1997-1—2001-12的产妇进行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调查和数字统计。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23.1%,前四位剖宫产指征为臀位占18.5%,枕后位、枕横位占15.7%,社会因素占13.7%,胎儿宫内窘迫占11.7%。结论: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加强产科质量评估,严格剖宫产指征,达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204例臀位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翘 《广州医药》1995,26(4):37-39
本文对我院10年204例臀位分娩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臀位剖宫产108例,剖宫产率52.94%,臀位剖宫产围产儿死亡率零。臀位剖宫产主要指征为足位、儿体重≥3500g、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  相似文献   

8.
降低剖宫产率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和全市接产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情况,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0年剖宫产情况与全市抽样调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0年本院剖宫产率为60.11%,高于全市剖宫产率47.44%;主要指征构成依次为:社会因素(38.9%)、胎儿窘迫(13.6%)、臀位(7.2%)及相对性头盆不称(5.9%)。2000年全市剖宫产主要指征构成依次为:胎儿窘迫(22.41%)、社会因素(16.93%)、相对性头盆不称(9.78%)及臀位(6.84%)。结论:本院剖宫产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因素剖宫产显著高于全市。为降低剖宫产率,提出3方面的措施:①产科医务人员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②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深入宣教,使他们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弊,改变对剖宫产的盲目追求而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③转变产时服务模式,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及分娩镇痛法,为自然分娩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剖官产指征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降低削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1342侧剖宫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官产率为49.48%,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39.19%)、相对性头盆不称(18.25%)、社会因素(13.33%)、妊娠并发症(10.65%)、臀位(7.97%)、疤痕子宫(3.72%)。结论医务人员需正确掌握削宫产指征,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与镇痛,减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上升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最大限度地减低剖宫产率。方法:对330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年9月份~2002年9月份剖宫产率为33.57%,主要指征分别为妊娠并发症(12.73%)、胎儿窘迫(10%)、相对头盆不称(8.48%)、胎方位异常(13.94%)、臀位(12.43%)、巨大儿(1.52%)、疤痕子宫(6.06%)、骨盆狭窄(5.45%)。结论:必须提高产科医生对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4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004年为43.196,相比2001年18.396上升2.4倍(P〈0.01)。②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上升最明显(P〈0.01),已跃居第二位。③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臀位、疤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结论 剖宫产指征已放宽,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致的不必要剖宫产。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7~1995年收治剖它产670例,现将剖宫产指征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手术指征:我院自1987~1995年间收治剖它产670例,占分娩总数的15.5%,其中相对性头盆不称240例,占35.8%;臀位170例,占25.7%;胎儿宫内窘迫70例,占10.4%;过期妊娠46例,前置胎盘44例,妊高征34例,疤痕子宫21例,骨盆畸形1例,横位6例,其他心脏病、社会因素、28例,前三项指征占剖它产总数的71.9%。2并发症:共发生并发症28例,占4.18%,其中切口延期愈合13例,术后感染9例,晚期出血3例,场管、膀脱损伤、胎儿骨折各1例。3手术方式;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妇产科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10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23.54%。主要指征依次为: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停滞26例。胎儿窘迫18例,瘢痕子宫16例,臀位14例,社会因素10例,巨大儿9例,珍贵儿4例,妊高症4例,无羊水或羊水过少3例,双胎2例。结论:持续性枕后位、胎儿宫内窘迫、瘢痕子宫二次妊娠、社会因素是医院妇产科2009年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给予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机会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彭霞 《中原医刊》2009,(17):40-42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措施。方法对郸城县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2509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剖宫产率为46.66%(2509/5377),且逐年上升,但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围生儿病死率。②剖宫产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22.60%(567/2509)、社会因素21.12%(530/2509)、头位难产20.93%(525/2509)、瘢痕子宫15.34%(385/2509)。③5年来以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臀位为剖宫产指征的比率明显升高,是我院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瘢痕子宫剖宫产率为94.83%(385/406),臀位剖宫产率为79.44%(143/180)。以胎儿窘迫、头位难产为剖宫产指征比率恒定于高水平是我院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基础。(多社会因素剖宫产中以认为剖宫产安全、担心难产、惧怕宫缩疼痛而手术为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医患沟通,重视围生期保健,提高待产服务质量,正确识别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率近年有增高的趋势,已成为产科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现对我院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l病例来源为1987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患者,共2664例,剖宫产指征均符合诊断标准'。'」。2结果2.l剖宫产率的变化剖宫产率由1987年的7.26%升高到1996年的22.88%(P<0.of),相差有高度显著性。剖官产率前5年为9.68%,后5年为19.89%,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of)。而产钳及臀位阴道助娩率逐年下降。见表卫。表1备种分娩方式的变化(例)2.2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主要指征分为:①骨盆因素:骨盆狭窄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999年1月~2001年12月3年的剖官产指征掌握情况。方法对2750例剖官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的剖宫产率为57.52%。主要指征依次为相对头盆不称(21.60%),胎儿窘迫(21.20%),羊水过少(10.8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16%),社会因素(6.36%),骨盆异常(6.1%),臀位(5.2%),巨大儿(4.58%)。胎儿窘迫的诊断符合率(28.4%),羊水过少的诊断符合率(61.4%),巨大儿的诊断符合率(58.73%),97%的臀位选择了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指征选择了剖宫产中妊娠期高血压占19.00%。结论提高产科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建立孕妇学校,做好产前宣教,开展无痛分娩。  相似文献   

17.
徐鑫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5):507-508
目的总结10年来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1927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前5年头位难产排第1位,胎儿因素排第2位,其他因素、臀位排第3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排第4位,社会因素排第5位;后5年社会因素跃居第3位,较前5年增加最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次妊娠合并(并发)症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较多,但难产、胎儿因素仍排第1、2位,其他因素、臀位排第4位。结论剖宫产指征普遍放宽,社会因素致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和避免因社会因素而施行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王丽华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35-136
目的总结我市10年来剖宫产率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分布并分析原因,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分析10年来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结果10年剖宫产率平均为28.79%,5446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头盆不称、羊水过少、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缠绕、过期妊娠、臀位、巨大儿。结论剖宫产率增高由多种因素所致,非难产性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医患双方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各级医院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2010年度深圳市龙岗区各级医院收治的13764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区总的剖宫产率为37.27%、疤痕子宫(19.5l%)、胎儿窘迫(15.77%)、社会因素(15.71%)是本区剖宫产指征的前三位.二级医院中疤痕子宫(20.42%)居剖腹产指征的第一位,民营医院中社会因素(23.16%)居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二级医院中因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脐带异常等高危因素而行剖宫产手术的比例以明显高于一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一级医院和民营医院中以相对头盆不称、产程异常等明确的产科因素为剖宫产指征的比例明显高于二级医院。结论:应加强孕期宣教.增强医惠沟通,避免过度诊断,加强医疗市场监管,减少无医学指征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陈淑君 《海南医学》2002,13(5):70-71
1  临床资料我院 1994年元月 1日至 2 0 0 0年 12月 31日共住院分娩 2 86 8例 ,剖宫产 394例 ,剖宫产率为 13.74 % ,其中势不良导致的头盆不称 (不包含骨盆畸形 ,均小骨盆 )占剖宫产的 5 9.0 5 %。胎儿宫内窒迫占 2 3.81% ,过期妊娠占 12 .38%。臀位占 8.5 7% ,妊高症占 6 .6 7%。另外有前置胎盘、骨盆畸形、均小骨盆、疤痕子宫、横位及其他因素等 ,一个病例可有一个以上指征同时存在。2  结果本文 394例剖宫产初产妇占 6 5 .71% ,一个病例可有一个以上的指征同时存在 ,且多有产前检查进行妊娠监护 ,虽然指征控制较严格 ,但无一例产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