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DFI)的诊断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入院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CDFI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比较血管内径、血流、流量、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检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动脉病变75例,与健康志愿者相比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病变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为45.3%,而双支以上血管病变发生率为42.7%,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79.7%,斑块发生率82.6%。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流速增快,血管内径明显变小、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可靠,血脂代谢异常、高血糖等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程珍  彭小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98-609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44例正常人进行双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52例糖尿病患者中有38例下肢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73.1%,6例出现狭窄闭塞,发生率11.5%。44例正常对照组斑块发生率为36.3%,无一例发生狭窄闭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准确反映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病变程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分析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58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下肢血管病变,将检测结果分为无下肢血管病变组(无PVD组)、有下肢血管病变组(PVD组),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程度,PVD组内又分为3个亚组:轻度病变组(Ⅰ组)、中度病变组(Ⅱ组)、重度病变组(Ⅲ组),同时观察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病变的危险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显示有下肢血管病变者占28.30%.年龄、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比例在PVD组中均显著增高(P<0.01).总胆固醇、LDL-C水平在各不同病变组(Ⅰ、Ⅱ、Ⅲ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病程、低密度脂蛋白是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病程、LDL-C,LDL-C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糖尿病组,均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无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非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分析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对比两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参数水平及血管狭窄程度。结果:糖尿病组腘动脉PSV、足背动脉PSV、足背动脉EDV、股总动脉PI、腘动脉PI、足背动脉PI、股总动脉RI、腘动脉RI、足背动脉RI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总动脉EDV、腘动脉EDV、股总动脉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管狭窄程度大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可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超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型DM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38-75岁;对照组50例,男女各25例,年龄40-75岁。应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下肢动脉内-中膜(IMT)厚度、斑块大小、狭窄及闭塞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M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限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率有关;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较严重者足背动脉呈单项双峰,频谱消失。结论2型糖尿病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损害的情况,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受检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包括下肢动脉管径,下肢血管病变率,下肢血流量,...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LEAD)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型DM患者91例与41例同期住院非2型DM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并以踝肱压指数(ABPI)对比观察。结果:2型DM动脉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病变,单纯动脉硬化多为血管分叉处局灶性病变,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多见,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有效手段,可评估病变部位、阻塞的性质、病变长度以及解剖的异常,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琳  孙微 《临床荟萃》2011,26(8):669-67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住院的20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双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有无斑块、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将糖尿病患者按年龄、病程进行分组,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种,正常22例(44.0%)vs 18例(9.0%),内膜粗糙24例(12.0%)vs 16例(32.0%),斑块158例(79.0%)vs 12例(24.0%)(P〈0.01);其中糖尿病斑块组与对照斑块组经超声检查又分为3种程度,无狭窄、狭窄、闭塞,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s=0.510,P〈0.01);年龄与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s=0.372,P〈0.01),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s=0.563,P〈0.01);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s=0.333,P〈0.01)。结论常规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汝林  梁文琪 《临床医学》2010,30(4):9-11,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2型DM患者与5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观察其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部位、管腔闭塞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①下肢动脉动脉病变的发生率,2型D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2型DM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DM组所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性,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多为血管分叉处局灶性病变;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④病程较长组动脉狭窄及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DM下肢动脉病变早期诊断、预防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高频探头对临床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73例及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70例,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双下肢动脉内有无动脉斑块形成,管腔有无狭窄,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结果: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下肢动脉超声可以直接显示动脉病变程度和斑块性质,早期发现病变,提高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