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HPRT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综述了HPRT基因突变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HPRT基因突变分析可望成为一种生物剂量计。通过检测个体HPRT基因突变频率,对急性照射及慢性低剂量长期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评价癌患风险等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5例受2.0~5.2Gyγ射线照射的事故病人照后3.5~5.5年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谱进行监测。方法用多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突变细胞HPRT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伴以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分析基因突变谱。结果外显子缺失是电离辐射所致HPRT基因突变的主要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外显子缺失总数由照后3.5年的18/24(75%)下降至4.5年的31/46(67.4)和5.5年的12/30(40%);而点突变比例则相应地上升。这可能反映了DNA损伤的修复和病人机体的恢复。结论HPRT基因突变在体内长期存在,但基因突变谱逐渐发生值得注意的变化,随访观察仍应继续  相似文献   

3.
对5例2.0-5.2Gy-γ射线照射的事故病人照后3.5-5.5年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谱进行监测。方法 用多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突变细胞HPRT基因的全部外显子拌以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分析基因突变谱。结果 外显子缺失是电离辐射所致HPRT基因突变的主要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外显子缺失总数由照后3.5年的18/24(75%)下降至4.5年的31/46(67.4)和5.5年的12/30(40%)  相似文献   

4.
通过克隆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用6-巯基鸟嘌呤筛选次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hypoxanth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缺陷的突变细胞,测定了5例急性放射病人在受2.0~5.2Gy,^60Coγ射线意外照射后5.5年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观察到细胞克隆效率,突变细胞克隆数,HPRT突变频率与受照射剂有一定的依赖性,有多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相似文献   

5.
通过克隆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用6巯基鸟嘌呤筛选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hypoxanth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缺陷的突变细胞,测定了5例急性放射病人在受2.0~5.2Gy60Coγ射线意外照射后5.5年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观察到细胞克隆效率、突变细胞克隆数、HPRT突变频率与受照剂量有一定的依赖性。用多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突变细胞HPRT基因全部9个外显子伴以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分析基因突变谱。结果表明,高剂量受照病人的外显子缺失总数较低剂量者高。与照后3.5年和4.5年的突变谱比较,外显子缺失突变比例逐年下降,而点突变比例逐年升高。可能反映病人机体的恢复和受损DNA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一例辐射事故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的测定邢瑞云赵艳华夏寿萱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位于细胞X染色体上,其产物在细胞核酸代谢中参与嘌呤核苷酸合成旁路代谢。HPRT基因对于电离辐射比较敏感,而且HPRT基因突变的细胞能在含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HPRT 基因位点突变检测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多核细胞法及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 法研究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HPRT基因位点突变及微核与累积剂量、剂量率之间关系。结果 静注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后第1 天( 累积剂量1-73 cSv) ,与对照组相比,HPRT 位点变异频率(Vf)、微核细胞( MNC) 率、微核( MN) 率均已显著增加(P< 0-01)。HPRTVf、MNC率、MN 率与累积剂量间均可拟合成对数回归方程:Y= a+ blnX。在总累积剂量近似相等条件下,HPRT Vf、MN率与剂量率之间的关系均可用函数Y= a + blnX 表示。HPRT Vf 与MN 率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 HPRT基因位点对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内照射非常敏感,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HPRT 基因突变检测可望成为评估电离辐射损伤的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8.
一例辐射事故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谱分析赵艳华邢瑞云夏寿萱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是研究电离辐射所致DNA损伤和衡量对人体的近、远期辐射效应较为理想的靶基因。作者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HPRT基因全部外显子的寡核苷酸引物,...  相似文献   

9.
五例60Co源辐射事故病人照后3.5~5.5年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测定王惠琛邢瑞云赵艳华夏寿萱HPRT基因(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易受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具有更高的突变频率(mutat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HPRT基因位点突变检测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多核细胞法及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研究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HPRT基因位点突变及微核与累积剂量、剂量率之间关系。结果 静注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后第1天(累积剂量1.73cSv),与对照组相比,HPRT位点变异频率(Vf),微核细胞(MNC)率,微核(MN)率均已显著增加(P〈0.01)。HPRT,Vf,MNC率,MN率与累  相似文献   

11.
X射线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TCR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培养法研究X射线诱发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以不同剂量(0~8 Gy) 的X射线照射新鲜分离的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植物血凝素、白细胞介素2(IL-2)协同刺激培养7 d, 流式细胞术检测TCR基因突变频率(TCR MF),并拟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TCR基因突变频率随之上升, 最佳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模型。结论 TCR 基因突变可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用于急性辐射照射生物剂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2.
辐射诱发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初步观察杨素霞,金璀珍,刘秀林,李煜,樊飞跃,刘国廉电离辐射可引起人体HPRT基因位点突变。HPR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对电离辐射变化非常敏感,当细胞中HPRT基因改变时,通过检测人体外周血中抗6-硫代鸟嘌呤(6...  相似文献   

13.
电离辐射对人淋巴母细胞致突效应的辐射适应性:HPRT突变体的分子分析[英]/RigandO…CancerRes.-1994.54(suppl).-1924s~1928s研究者用 ̄(137)Cs放射源照射指数生长的正常人淋巴瘤样细胞AHH_1,分为正常...  相似文献   

14.
对现有几种生物剂量测定方法如:染色体畸变、微核、早熟染色体凝集及新近开展的荧光原位杂交、HPRT、GPA等在辐射事故剂量估算中的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诱导人HPRT基因突变的分子图谱和发生机理,以及与辐射抗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培养、双向筛选计数、多重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等方法。结果①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细胞接种存活率下降,突变频率升高。②自发突变中92.3%是点突变,而γ射线诱发突变主要由缺失与点突变两部分组成(两者分别为61.7%和38.3%)。③缺失突变可以发生于HPRT基因的每个子外显子,但诱发突变中绝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辐射对细胞 DNA 修复兴奋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细胞DNA双链断裂修复及基因突变适应性的兴奋效应,并探测辐射诱导DNA结合蛋白。方法实验用小鼠SR-1细胞,60Coγ射线照射;用6-巯基鸟嘌呤筛选hprt基因突变克隆;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检测DNA双链断裂;Southwestern印迹杂交探测DNA结合蛋白。结果细胞受1cGy预照射后18小时、24小时显著降低3Gy照射诱发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预先受单次1cGy照射刺激,或每天照射一次,连续10天,显著增加3Gy照射细胞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效率。1cGy照射细胞后16小时提取的核蛋白中,探测到损伤DNA结合蛋白的诱导合成。结论低剂量辐射通过调节某些细胞辐射反应调控基因表达,诱导合成DNA修复反应蛋白,增强细胞DNA修复能力,减少基因突变的发生,提高细胞维持遗传稳定性机能。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低剂量γ射线预照射同源但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小鼠乳癌细胞SR-1和SX-9,观察其对随后较大剂量照射所引起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结果,具有辐射抗性的SR-1细胞经5mGy或1cGy低剂量预照射后,能显著降低后3Gy照射诱发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而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缺陷的电离辐射敏感细胞SX-9,经相同处理后,并不减轻随后的较大剂量照射所诱发的基因突变率。表明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90年上海发生的“6.25”^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的5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系统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引起的远后效应及其性质程度和与剂量的关系等。方法 持续6年对患者进行临床表现、造血功能、染色体畸变、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生殖功能及眼晶体等检查和HPRT基因突变及其些癌基因检测。结果 发现患者在上述诸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辐射损伤,部分损伤程度与受照常剂量有关。结论 本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9.
GPA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系统地介绍了GPA基因突变分析技术的原理、革新、应用及特点。研究表明,GPA可作为一种终生生物剂量计,通过检测个体GPA基因突变频率,估算其长期甚至终生接触有豁环境理化因素的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个体GPA基因突变及癌症发生情况,简要读讨论了该项技术在评估个体受到电离辐射或接触有豁理化因素后罹患肿瘤风险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HLA-A基因突变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HLA-A基因不宜作为终生生物剂量计,对于近期急性受照,该分析技术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核实。HLA-A基因突变分子水平的分析,可为人类基因组不稳定性及辐射致癌关系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手段、积累有价值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