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鹏 《四川中医》2009,27(1):112-1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旨在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方法:120例诊断明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及静滴脑蛋白水解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脑蛋白水解物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等常规治疗,剂量、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62/64),对照组总有效率83.93%(47/56),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脑瘫发生率3.13%(2/64),对照组脑瘫发生率16.07%(9/56),治疗组脑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静滴脑蛋白水解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综合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180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同时,早期静滴苯巴比妥钠、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营养脑细胞药物。结果:此方法对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的发生有明显疗效。结论:苯巴比妥钠是目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理想药物之一,联合使用脑活素或胞二磷胆碱等药物能明显降低该病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使用胞二磷胆碱或者脑活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加以治疗,实施早期干预和颅脑CT扫描。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行为神经测定(NBNA)、颅脑CT恢复程度以及智力发育测定等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早期干预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有效促进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诊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BAEP及颅脑MRI检查。结果: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是67%,而颅脑MRI异常率为84%,颅脑MRI异常率明显高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电图及颅脑MRI二者相结合,可为脑瘫的诊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穴位封闭治疗脑瘫患儿听力损失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王军  朱登纳 《中医杂志》2008,49(4):339-340
为了进一步研究治疗脑瘫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方法,我们对患儿分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均给予脑干诱发电位检查进行听力学的评估。治疗两个疗程之后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对比结果,发现穴位封闭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按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按摩,每次10~15分钟,1次/d,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按摩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对临床分度的影响。方法中、重度新生HIE组共70例,对其分别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分析。结果重度组重度HIE检查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HIE组(P<0.05),重度组轻度、中度检查异常的发生率低于中度组(P均<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的异常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损伤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脑损伤患儿,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康复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脑电生理和听阈测定,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的潜伏期和峰间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双耳听阈值都明显下降。结论: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存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经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干预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封治疗对脑瘫听力障碍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脑瘫听力障碍患儿91例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封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封闭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为主的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脑损伤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脑损伤早产儿分为干预组(112例)及对照组(9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药物联合常规保健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出现运动异常者进行运动治疗,上肢功能障碍或精细动作障碍者进行作业治疗。纠正月龄6、1 2个月时应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检测患儿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并统计脑瘫发生率。结果纠正月龄6个月时,干预组患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3个能区DQ均高于对照组(P〈0.05)。纠正月龄12个月时,干预组患儿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及适应能力5大能区DQ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脑瘫发生率为4.46%(5/1 12),明显低于对照组脑瘫发生率12.24%(12/98)(P〈0.05)。结论穴位按摩为主的早期综合干预可提高早产儿各项智能发育水平,并明显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环境刺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09年08月至2010年08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从生后第2d开始给予视、听、触觉等丰富的环境刺激,连续3个月。两组婴儿于生后后42d进行智力发育评估。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出生性别、体重、胎龄、产前宫内窘迫情况、出生apgar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环境刺激能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智力康复。  相似文献   

12.
头针配合穴位注射早期治疗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防脑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娥 《四川中医》2003,21(11):92-93
目的 :观察头针及穴位注射对小儿脑瘫的早期干预治疗效果 ,旨在降低脑瘫的致残率。方法 :采用头针、穴位注射及脑活素综合治疗 ,并与单纯脑活素组对照。结果 :治疗组在远期随访脑瘫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头针及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对脑瘫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次/d与1次/d采用穴位按摩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感音神经性聋学生50例(100耳),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2次/d与1次/d按摩耳周穴位,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均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对比疗效。结果2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2次/d按摩耳周穴位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解毒方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对早期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足0级病人54例。其中观察组30例,给予清热利湿解毒方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对照组24例给予温水泡脚,治疗护理2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足部皮温、感觉及局部红肿等症状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清热利湿解毒方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护理糖尿病足0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高危儿是指在妊娠期、分娩时及新生儿期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日后可能造成脑成熟障碍,导致智力障碍、脑瘫、癫痫、行为异常及视力、听力障碍者。高危因素包括低出生体质量、早产、产伤、宫内或产时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严重感染、严重妊高症、高龄初产等。研究表明,在生命早期(0~3岁)对高危儿进行正确干预,可减轻发育障碍及伤残程度。笔者观察穴位按摩结合抚触干预对高危儿体格、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脑活素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均以脑活素穴位注射并配合功能训练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2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效1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在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基础上,进行脑活素穴位注射对小儿脑瘫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蹇琼  张俊 《江西中医药》2008,39(10):65-65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新生儿HIE阿氏评分小于7分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苯巴比妥能明显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恢复期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6例轻、中、重度HIE患儿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急性期的综合治疗,治疗组新生儿期后根据脑损伤的程度给予脑活素、高压氧及康复训练,两组均定期随访.结果:治疗组中重度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治疗应早期采取综合治疗,能促进受损脑细胞,神经细胞修复,明显改善预后,降低伤残儿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中的作用。方法:将13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在人科6h内给予苯巴比妥15~20mg/kg,静脉推注,共3~5d。结果:治疗组65例患儿出现惊厥8例,惊厥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66例患儿出现惊厥30例,惊厥发生率为49.18%。两组惊厥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4.02,P〈0.01)。结论: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惊厥发生,而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头针配合穴位注射降低小儿脑瘫发病率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桂兰  张玲 《中国针灸》2003,23(5):263-264
目的:探讨头针及穴位注射对小儿脑瘫的早期治疗效果,旨在降低脑瘫的发病率。方法:采用头针、穴位注射及脑活素综合治疗,并与单纯脑活素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及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对脑瘫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