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应用于骨质疏松病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锥面螺旋臼及Zweymuller柄对75例80髋骨质疏松髋部疾患病例施行THR,其中股骨头坏死伴骨性关节炎26例,股骨颈骨折36例,髓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13例。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18-63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髓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行走能力明显改善,临床和X线显示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76-95分。结论双锥面螺旋臼作为生物型假体应用于骨质疏松THR术病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翁文杰  张华山  袁涛  陈东阳  蒋青 《江苏医药》2007,33(2):135-136,108
目的 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应用于高龄病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年龄在75岁以上的高龄髋部疾患病例施行THR,其中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颈骨折14例(Garden Ⅳ),髋关节骨性强直和THR术后假体松动各1例.所有病例髋臼侧采用Plus公司双锥面螺旋臼;股骨侧2例采用骨水泥柄,其余病例采用Zweymuller柄.术后随访42~66个月.术前Harris评分18~62分.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行走能力增强,临床和X线显示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75~95分.结论 双锥面螺旋臼作为生物型假体应用于高龄THR术病例,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张禹  高波  王琦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76-18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节炎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5~2012年间,对23例Crowe-Ⅰ、Ⅱ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假体4例,非骨水泥型假体5例,混合型假体14例(非骨水泥臼、骨水泥柄)。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5个月。本组优13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7%。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5±6.5)恢复到术后的87.6±17.4。随访X线片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透亮线,无感染、假体松动、下沉、髋关节内翻或外翻等现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合并晚期骨性关节炎的Crowe-Ⅰ、Ⅱ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必须熟练的掌握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其中CroweIV型4例4髋,CroweⅢ型7例8髋,CroweⅡ型2例2髋,手术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其中2例行转子下截骨。结果 13例中失访0例,13例14髋获得平均37.2个月(5~45个月)随访。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平均1.1(0.7~18)cm,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完全骨性覆盖,无髋臼假体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4.7±5.7)分(15~3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5.6±5.6)分(8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THA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充分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灰质炎合并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脊髓灰质炎合并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例。分析发病机制;总结该种病例在手术方法选择上的特殊性;评价术后效果。结果该患者右侧诊断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 Ⅳ);左侧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 Ⅲ),骨性关节炎。左侧髋关节术前Harris评分34分,行常规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真臼略偏高位放置臼杯,即真臼上方约1.5cm处造臼及人工关节置换。小粗隆上0.5em处截骨。无神经损害等并发症。术后左侧肢体延长0.5cm。Harris评分84分,疼痛显著改善。虽然步态改善不明显,但患者对疗效满意。结论一侧脊髓灰质炎合并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罕见病例,国内外未见报道。由于这种患者的要求和全髋关节置换有其特殊性。本文介绍的方法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大型臼杯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Ⅱ~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的早期疗效。方法 12例12髋,CroweⅡ型为7例,CroweⅢ型为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臼杯外径58~64 mm,假体选用国产爱康宜诚公司生产的假体。结果随访2~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标准评分平均92分,其中功能优9例,良3例,目前尚无1例需行翻修。结论对部分CroweⅡ、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大型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早期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刘锋  李翔  王青  范卫民 《江苏医药》2007,33(7):664-666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溶解发生的特点,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近期临床结果.方法 对8例髋臼松动患者通过术前X线的评估,比较骨水泥臼和非骨水泥臼骨溶解的不同特点.并对由骨溶解造成的髋臼骨缺损进行Paprosky分型,其中4例进行了颗粒打压植骨和加强杯(roof reinforcement ring)骨水泥臼翻修,1例在原来的金属臼内植入骨水泥臼,另外3例进行了颗粒打压植骨非骨水泥臼固定.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放射学和髋关节功能的随访.结果 骨水泥臼和非骨水泥臼在骨溶解的发生上有不同的特点.髋臼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2例.随访12个月无感染和脱位等并发症.X线发现髋臼固定牢靠.8例患者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6分,术后1年89分.结论 骨水泥臼和非骨水泥臼骨溶解有不同特点,术前充分的X线评估和术中有效的植骨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 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接受THA的25例DDH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女19例,男6例,年龄35~60岁.采用Crowe分型:Crowe I型11例11髋,Crowe II型9例9髋,CroweⅢ 4例4髋,Crowe Ⅳ型1例1髋,并对CroweⅢ型和Ⅳ型常规进行CT扫描,了解关节及周围的骨量和解剖变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2.结果 均随访4年,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术后出现1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1年随访完全恢复.结论 成人DDH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难度较大,但对此类疾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5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正常,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90分)19例;良(80—89分)4例;可(70—79分)2例;差(〈70分)0例。优良率为92%。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假体位置的安装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对40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所有患者髋部疼痛明显消失,关节功能改善,术后Harm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线评价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  相似文献   

11.
人工髋关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开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 ,随着假体工艺的改进 ,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已取得了肯定的良好效果。虽然又有了非骨水泥全髋关节 ,但其远期效果尤其是股柄的长期存活率远不如骨水泥型。在Havelin等在14009例骨水泥和1326例非骨水泥的全髋关节置换中 ,4.5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和效果。方法移位髋臼骨折并髋关节前或后脱位者病情允许即急诊行髋关节复位及股骨髁上牵引,中心性脱位者加做大粗隆部骨牵引,尽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复位失败者即刻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按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以重建钢板和螺钉行内固定。结果本组67例均行随访,复位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48例,满意复位15例,不满意复位4例。髋关节功能:优:47例,良:10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5.1%。结论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者应尽早行髋关节复位及股骨髁上、大粗隆部骨牵引,尽早手术治疗,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有效复位及内固定,矫正畸形,重建骨盆髋臼稳定性,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和正常头臼关系,可以减少股骨头坏死和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绍龙 《中国医药》2006,1(6):362-36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对17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997年前5例患者采用国产关节,1例因髋臼过浅、过小,采用特制小型人工髋臼,1例髋臼上缘骨缺损,采用Harry′s髋臼成型术。1997年后均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及北京PLUS公司的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例双髋均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左侧股骨头完全脱位在髋臼上缘5cm处,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大,位置虽高,但症状相对较轻,暂不手术,右侧髋关节疼痛严重,功能障碍,CE(C为股骨头中心与水平方向的垂线,E为股骨头中心与髋臼上缘的连线)角-15°,呈半脱位状,采用原始臼处加深髋臼,选用小号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置入。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例因病故去。随访14~84个月,平均38.5个月,其中2例患者稍有跛行,1例因6岁时曾行粗隆下旋转截骨术,另1例是一侧髋关节脱位较高,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除,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可以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能恢复髋关节正常位置,增加稳定性和灵活性,使之成为无痛型关节,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23例(31髋),并进行跟踪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4.8年,无1例患者出现深部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有5例患者诉髋部行走时有轻度疼痛,5例患者出现轻微的下肢不等长(0.5~1.6 cm),3例患者出现轻度跛行,1例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在术后第6年出现假体松动,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取得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远期效果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钱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421-422
目的分析并评价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给予骨牵引治疗2周,术中松解与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以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对肢体延长情况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该组患者手术平均用时为(100.5±9.5)min,手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90.4±31.5)mL;所有患者的关节旋转中心重建在正常解剖位置。术后对患者进行15个月的跟踪随访,没有发现臼杯与股骨假体松动情况,Harris评分结果为平均(90.4±3.1)分;随访期间未发现关节脱位、骨折和假体周围组织感染病例。结论对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实施手术前胫骨牵引、对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松解和重新建立、对假体的合理选择、对神经血管的有效保护等措施,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还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ongenital dysplasia of the hip,CDH)是指髋关节发育异常,髋臼与股骨头失去正常的解剖关系,导致小儿出生后骸臼不能对股骨头正常覆盖所导致的一种疾病,通常包括髓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半脱位和股骨头脱位.在近年的文献中己被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所取代.自Charnley和Fea-gin在1973年推荐对不全脱位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患者可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以来,现在即使是对严重的DDH患者行THA也已成为可能.但随着Crowe分级的增加,手术难度加大,术后Hairis评分降低[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髋臼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结合髋臼内壁截骨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1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56岁,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平均随访时间11.7个月。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随访时进行摄片观察。结果所有人工臼杯均安置于真臼位置,术后随访3.个月X线片提示截骨部位均骨性愈合良好,假体无移位.患髋功能良好。结论内壁截骨术有助于将发育不良髋关节的髋臼安置于真臼位置.保留髋臼底部的骨量.避免髋臼外上方植骨的并发症,近期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晚期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晚期股骨头坏死全款关节置换手术经验总结,探讨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自2004年7月-2008年7月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113例135髋,年龄25~68岁,平均52岁,假体均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术前、术后均进行Harris评分。结果113例患者随访6~90个月。通过Harris评分,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手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手术满意率在90%以上,已经成为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21例22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有21髋施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男1例,女2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6岁,平均55.3岁。单侧20例,双侧1例(该患者双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左髋Perner分型IV度,但无关节炎性反应状,未行手术)。其余均采用北京PLUS公司的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行人全髋关节置换。结果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个月~5年,平均38.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髋关节活动度增加,随访Harris评分65~96分,平均89分,患者满意度为96%。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初次人工髓关节置换髋臼重楚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例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经验,应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采用加深髋臼、颗粒性植骨、结构性植骨等等方法童建骨性髋臼.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27~68岁,平均46岁.根据美国骨科学会(AAOS)的分类方法:节段型骨缺损4例,腔隙型骨缺损5例,混合型骨缺损1例.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并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32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4,术后平均82分.结论 (1)假体臼与宿主骨完全接触,加深髋臼或配用小型髋臼假体,无须植骨.(2)需行结构性植骨时,尽量采用自体骨材,配合颗粒压配植骨.术中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角度判断仍有待寻找更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