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唐芬  龚星光  汤桂芳 《安徽医药》2016,20(6):1170-117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抗病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口服治疗,疗程为4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36周和4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谷丙转氨酶(ALT)、HBV血清学指标和HBV-DNA载量,对比两组患者的ALT、HBV-DNA载量和治疗后的生化学、血清学和病毒学应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和48周的HBV-DNA载量、AL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24周的HBV-DNA载量为(4.02±1.07)log10copy/ml,治疗36周的HBV-DNA载量为(3.40±1.06)log10copy/ml,治疗48周的HBV-DNA载量为(3.13±1.08)log10copy/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48周的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周的HBV-DNA转阴率为56.41%,治疗36周的HBV-DNA转阴率为64.10%,治疗48周的HBV-DNA转阴率为76.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24周的ALT复常率为71.79%,治疗36周的ALT复常率为79.49%,治疗48周的ALT复常率为94.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其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7):1369-1371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 0年1月—2016年12月间诊治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每组33例;替比夫定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时的HBV-DNA水平和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HBV-DNA水平,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周后,替比夫定组患者HBV-DNA水平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周后替比夫定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有效改善了各时间点HBV-DNA水平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口服拉米夫定治疗48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肝组织学的关系,评估拉米夫定对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CHB患者均来自本院2009 - 03 ~ 2012 - 03住院患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RT-PCR检测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治疗48周后进行肝组织穿刺,标本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程度分期(S).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12和24周血清HBV-DNA的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36、48周后血清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48周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r=-0.452,P=0.017)及纤维化程度(S)(r=-0.571,P=0.001)呈负相关.结论 拉米夫定可以降低CHB患者血清HBV-DNA的水平;治疗48周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分级和纤维化程度(S)分期呈负相关,该结果为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疗效的评估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从而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HBV-DNA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在保肝、利尿、支持等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用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单独用药组服用拉米夫定。观察期为9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HBV-DNA定量的变化。结果:肝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明显改善,HBV-DNA定量显著下降,而联合用药组在肝脏生化指标改善及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在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时发挥优势互补作用,能迅速控制病情,改善生化指标,降低病毒载量,不宜产生耐药性,患者可以长期而安全地服用。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性患者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 通过观察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HBV-DNA及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判断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HBV-DNA定量拷贝数大部分阴转或显著下降,血清白蛋白(ALB)明显增加,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明显下降,胸(或/和)腹水明显减少或消失.应用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性患者低蛋白血症1年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拉米夫定能够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并分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 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经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后又出现了慢性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并随机分为3组:Ⅰ组:27例,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用药48周;Ⅱ组:27例,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12周后继续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用药36周;Ⅲ组:27例,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患者使用拉米夫定单独用药48周.分别于第12、24、48周的每周末检测并观察各组患者的HBV-DNA应答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等相关指标及患者病情好转情况.结果 治疗时间在12周时各组HBV-DNA应答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随着治疗时间的持续增加,患者经过48周治疗后,Ⅰ组的HBV-DNA应答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而Ⅱ组与Ⅲ组相比这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持续使用48周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要比单纯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效果更好,而2者联合使用12周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对治疗初次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患者应持续使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48周以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阶段(0-12周):两组均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d);第二阶段(13-36周):联合用药组在继用原剂量拉米夫定基础上加用乙型肝炎疫苗5μg多点皮内注射及猪苓多糖40m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单用药组继用原剂量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定期复查症状、体征、肝功能及HBV复制指标。结果:治疗36周时,联合用药组的ALT复常率12.5%,HBV-DNA阴转率为81.25%,HBV-DNA的反跳率为12.5%;单用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为75%,HBV-DNA的阴转率为75%,HBV-DNA反跳率为12.5%。以上指标两组间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36周时联合用药组的HBeAg阴转率为50.0%,单用拉米夫定组HBeAg阴转率为12.5%,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HBeAg血清转换率联合用药组为18.75%,单用拉米定组为6.25%,两组均无HBsAg阴转,两组P>0.05,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及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单用拉米夫定比较能提高及提早HBeAg的阴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去代偿期乙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9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拉夫米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和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学、病毒学、肝功能及HBV-DNA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HBeAg/HBeAb血清转换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之间差异显著;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24、48周后的肝功能、HBV-DNA水平均得到改善,且两组的的肝功能、HBV-DNA水平之间差异显著.结论 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以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优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减少耐药变异的发生,提高疗效费用比.方法 本院102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其中52例患者同意规律用药,用药依从性好,为治疗组;50例患者不同意使用拉米夫定,依从性较差,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保肝、利尿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连续服用24周.疗程结束时,HBV-DNA阴性(≤1.0×103 copies/ml)的患者继续使用拉米夫定片治疗,如24周HBV-DNA(≥1.0×103copies/ml)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1次/d口服,继续观察至48周.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阴转率、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能够较为明显的改善肝功能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优化抗病毒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医疗费用、预防和降低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观察72周。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agh计分降低;治疗24,48,72周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72周时,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Child-Pagh计分下降均优于对照组;两组ALT复常、HBV-DNA阴转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eAg)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杨洪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18-2819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个组,每组35例,在保肝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单用阿德福韦酯、单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三组病例均治疗5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在改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提高乙肝病毒DNA含量检测(HBV-DNA)阴转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用对照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有较多的优势,特别适合对拉米夫定产生了耐药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疗效及成本,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56例,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加服拉米夫定100mg/d;B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1mg/d,均为48周。治疗后12周和48周检测两组HBV-DNA应答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结果 B组用药后12周HBV-DNA应答率及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48周后,检测HBV-DNA应答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显示A、B组疗效都较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乙肝患者疗效都比较好,恩替卡韦起效快,但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3.
那琳琳  王莹 《哈尔滨医药》2011,31(5):326-327
目的分析单用干扰素抗病毒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改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单用干扰素抗病毒失败CHB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疗程不定,联合干扰素治疗,500万I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后12 w、24 w、48 w及停药后第12周、第24周肝功、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DNA情况。结果治疗48 w后ALT复常率94.4%,HBeAg阴转率52.7%,HBeAg转换率41.7%,HBV-DNA阴转率94.4%。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6例口服拉米夫定,1次/d,100mg/次,疗程1年.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等.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程1年,有71.8%的HBV-DNA转阴,68.1%肝功能保持正常;治疗前HBV-DNA不同水平组间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前ALT不同水平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率为22.7%,部分应答率为66.7%;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使ALT恢复正常,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复发率,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46例应用拉米夫定发生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20例停用拉米夫定,换用阿德福韦酯,分别观察一年,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ALT、HBV-DNA定量水平.结果 治疗组在12周、24周、36周、48周时ALT、均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耐药患者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6.
王娟  阚全程  余祖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180-180,18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位点出现的变化规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酪氨酸-甲硫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YMDD)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的患者,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定量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的第6、12个月HBV-DNA定量水平和YMDD变异情况,用第12个月HBV-DNA定量相对于给药前改变的百分比率作为评价拉米夫定疗效的指标。对部分治疗反弹的患者进行HBVP基因测序。结果:服用拉米夫定治疗6、12个月后,分别有17%和39%的患者出现YMDD变异;除YMDD发生变异外,A181V,184S等位点也发生变异;YMDD变异对拉米夫定抑制HBV复制的作用有显著影响。结论: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多位点变异,且P基因YMDD变异与拉米夫定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7.
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重要药物,疗效已经得到肯定,但因对HBV-cccDNA无直接作用,需长期使用,故如何取得更好疗效及何时停药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对近年来HBeAg阳性慢乙肝(HBV DNA>105copies/ml)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基线ALT、HBV-DNA水平与24周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以及与远期疗效的关系;并探讨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巩固治疗时间的长短与停药复发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慢乙肝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予口服拉米夫定每次100mg,每日1次,连服48周,同时口服胸腺肽肠溶片每次6mg,每133次,连服12周;对照组48例单服拉米夫定48周。于治疗第12、24、48周及停药后20周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ALT等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48周及停药后20周ALT的复常率分别为92%和87%,高于对照组的78%和50%(均为P〈0.05);治疗组治疗第12、24、48周及停药后20周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32%、43%和35%,高于对照组的7%、10%、17%和15%(均为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及停药后20周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8%和82%,高于对照组的68%和47%(均为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肠溶片治疗慢乙肝比单用拉米夫定能更有效地提高ALT复常率、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和提高HBeAg阴转率,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1.0mg单用两种方法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112例,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加服拉米夫定100mg/d;B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1 mg/d,均为24周.治疗后12周和24周分别检测两组HBV-DNA、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结果:B组用药后12周HBV-DNA、HBeAg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24周后,检测HBV-DNA、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显示A、B组疗效都较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1.0mg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相似,但恩替卡韦起效快,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前后YMDD变异与HBV-DNA定量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片,100mg/d,并随访2年。于治疗后每隔3个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水平,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PCR-RFLP)检测YMDD变异。结果 YMDD变异组治疗前血清HBV-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未产生YMDD变异组,产生变异的时间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相关。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病毒载量水平超高,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容易产生YMDD变异,且产生时间早。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的延长,出现变异株的病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