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疏导对策。方法对224名脑瘫患儿父母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患儿父母的心理状态。结果脑瘫患儿父母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焦虑、紧张和怀疑;抑郁心理;自卑心理;盲目心理;依赖心理;对脑瘫患儿的纵容心理;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结论适当的疏导措施可以消除或减轻患儿父母心理障碍,为提高患儿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瘫( C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不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多种相应问题,其个性情绪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存在着密切关系。患儿家长因心理负担的加重,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对于CP的康复不是简单的治疗过程,而是一个综合的、全身心的、全方位的功能训练过程。家长的参与,院内、外长期训练特别重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的方了解到了脑瘫患儿家属的精神压力,不仅给患儿家属带来了承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其心理也是沉重的打击,因此,医护人员需认真做好脑瘫患儿监护人的心理护理,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效配合完成脑瘫患儿的长程治疗。  相似文献   

3.
官敏智 《药物与人》2014,(12):267-268
目的:了解门诊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门诊儿科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000例门诊儿科带小孩就诊的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及相关知识调查.结果:约有76%的家属对心理护理与健康、心理护理与疾病、心理健康对患儿的影响等的知识缺乏认识.结论:门诊患儿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小孩家属.儿科的心理护理不仅应包括患儿,还应包括患儿家属.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念认知行为治疗在提高脑瘫患儿家长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某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住院部收治的脑瘫患儿88例,为提高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将其按照不同治疗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44例(正念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家属生活质量、家属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家属生活质量(躯体功能88.64±4.52分、心理功能93.33±5.11分、社会功能98.22±4.33分、物质生活90.25±5.32分)、治疗满意度97.73%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用正念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家属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护理人文关怀在脑瘫康复中心家属中的应用.方法:将护理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方法实施到脑瘫患儿家属身上,用贴心的关怀服务温暖家属.结果:脑瘫患儿家属对科室工作无投诉意见.结论:护理人文关怀不仅可以应用在脑瘫患儿身上,同时也应该应用到家属身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的心理行为发育状况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辖区内61例4~16岁脑瘫患儿、61例对照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脑瘫组儿童社会能力问题检出率为34.21%,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13.16%);脑瘫组儿童在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及社交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联合家属参与护理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及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引导式教育联合家属参与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GMFM、Gesell、PS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联合家属参与护理可明显提高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促进患儿智力发育,并能减少患儿心理问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01-1502
目的观察对脑瘫患儿监护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名脑瘫患儿监护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监护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脑瘫患儿监护人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监护人(P<0.05),研究组脑瘫患儿监护人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监护人(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监护人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脑性瘫痪(脑瘫)肢体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82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常规组与实验组均41例,常规组单纯采取肢体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儿的康复训练总有效率为97.56%与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干预后的适应性行为与大运动行为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5.12%,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采取肢体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金晓红 《医疗装备》2012,25(8):92-93
本文对脑瘫患儿家长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其独特的心理特点,采取各种措施有效降低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0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常规性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康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脑瘫患儿在训练以后,其大腿机能坐和立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结论给予脑瘫患儿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能够有效调动患儿及其家属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能使患儿从中得到较好的功能康复,患儿能够在认知、语言、学习、表达能力以及交际等方面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精细运动能力,调查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变化,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文回顾性地总结了在2002年10月~2003年7月期间,采取的自制调查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5例脑瘫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患儿父母心理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了解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55例调查显示,脑瘫患儿父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结论]对于脑瘫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医学康复工作者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使脑瘫患儿尽快地得到康复治疗,减轻残疾,恢复生活能力,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状况及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近期内收治的60例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入选患儿家属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儿家属实施常规护理、给予B组患儿家属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在患儿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1、3d时分别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调查患儿家属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结果引起患儿家属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包括:担心患儿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担心治疗后出现后遗症、担心患儿得不到较好的照顾等。两组患儿家属的焦虑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在实施护理后,两组得分均有明显下降,且B组分数下降优于A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家属会因各种因素导致其产生焦虑情绪,因此临床在对患儿实施治疗时应注意患儿家属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的给予患儿家属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护理,这样可有效的缓解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争取其积极的配合患儿治疗,从而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围生期窒息、羊水污染以及合并症等因素引起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肌张力改变和生理反射异常,并可产生社会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能低下、癫痫、脑瘫等[1].患儿病情危急,家属表现悲观、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这种不良心理反应不但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康复,也会降低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文献报道[2],家属良好的心理对促进HIE患儿智能发育、体格生长等方面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针对本院2010年5月-2011年3月门诊就诊的45例脑瘫患儿,对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技巧指导,包括饮食指导、头部训练、四肢训练、抱姿训练、坐姿训练、进食训练、大小便训练和语言训练,制定完整的康复训练计划与目标,每一个月后进行复诊,经过4个月的训练后观察其疗效。运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88)对训练前和训练4个月后评估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结果】 经过家庭康复训练与护理,45例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3.3%。 【结论】 针对性的家庭训练明显改善了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了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车祸创伤后小儿并发持续高热的小儿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4例小儿车祸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2例)患儿对照组(22例)患儿,分别实施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及家属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车祸创伤后,对小儿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提高家属满意度,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脑瘫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特征,为后续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和自编脑瘫患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对53例2~10岁脑瘫患儿行为问题进行调查;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脑瘫患儿家长的情绪。结果本研究共检出行为异常患儿28例,其中男患儿18例,占男患儿总数45%,女患儿10例,占女患儿总数76.92%,女患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段中(2~3岁组、4~5岁组、6~11岁组)行为问题总检出率分别为61.11%、55.0%、40.0%。不同年龄段脑瘫患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行为问题明显多于正常儿童,单项行为因子检出率较高的三项分别为社会退缩、抑郁、攻击。家庭结构、长期照顾者以及照顾者情绪对脑瘫患儿行为问题有一定的影响,脑瘫患儿心理行为问题需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引入音乐治疗的观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瘫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残性疾患.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能使脑瘫患儿完全康复的疗法。但是,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完全可以改善和降低患儿的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融入社会。因此,如何使脑瘫患儿能够愉快、轻松地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训练效果,是康复工作者和患儿家长面临的实际挑战。  相似文献   

20.
于佳琦 《中国校医》2020,34(3):172-173,180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实施健康信念模式对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脑瘫患儿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6.5±6.6)分、(182.2±3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3±7.6)分、(158.2±29.1)分;干预后日常功能、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交际能力评分分别为(75.5±11.2)分、(80.5±14.9)分、(76.8±11.1)分、(78.1±11.8)分,均高于对照组(69.2±9.8)分、(66.2±13.4)分、(67.7±10.5)分、(70.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患儿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康复效果,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