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OUR-XGD伽玛刀技术治疗小脑引部区肿瘤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OUR-XGD伽玛刀治疗、影像证实的小脑蚓部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本组30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3.5个月),总生存率为73.33%,死亡率为26.67%。结论充分认识小脑蚓部区肿瘤的临床特征,正确运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伽玛刀)处理原则,是治疗小脑蚓部区肿瘤的关键。对于恶性肿瘤能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认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6例患儿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分析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占同期儿科病脑住院人数0.3%~1%,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波增多,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全身症状恢复快,共济失调恢复慢。结论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采取症状性诊断方法,激素治疗效果好,多数患儿在病程2周~3周恢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认识.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36例患儿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分析临床表现,体征,诊断与治疗.结果 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占同期儿科病脑住院人数0.3%~1%,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波增多,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全身症状恢复快,共济失调恢复慢.结论 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采取症状性诊断方法,激素治疗效果好,多数患儿在病程2周~3周恢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无共济失调小脑梗死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共济失调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梗死区域及早期诊断对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但无共济失调表现的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58~78岁,CT检查未发现梗死灶,MRI阳性率为100%。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房颤动。11例患者小脑梗死的病灶主要位于单侧小脑半球后下部,属于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域;1例小脑梗死的病灶位于小脑蚓部后部及其附近的两侧小脑半球,属于小脑后下动脉中间支(mPICA)供血区域。结论:无共济失调小脑梗死常见于PICA供血区。对于中老年眩晕患者,无论有无共济失调表现,都应完善MRI检查明确有无小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与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近十年诊治的10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与脑电图关系。结果表明: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率较高,其异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病情严重性。(2)脑脊液压力,蛋白含量和细胞数。(3)意识障碍,以及(4)预后。本文资料提示脑电图异常有助于判断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对定位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儿童小脑蚓部肿瘤术后小脑性缄默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3例儿童小脑蚓部肿瘤全切除后缄默(mutism)。1资料例1:男,6岁,因头痛、恶心、呕吐伴行走不稳2周入院。入院时检查见眼底视乳头水肿、直线行走不稳。CT示小脑蚓部肿瘤伴梗阻性脑积水。枕下开颅并切除寰椎后弓,见肿瘤主要位于小脑蚓部,向第四脑...  相似文献   

7.
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对预后的判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康复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对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的54例进行跟踪观察并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首次检查正常6例(10.0%),异常54例(90.0%)。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多以弥漫性θ、δ波为主,本组弥漫性异常48例,占88.9%。以低波幅δ波为主的重度异常和局限性阵发性异常者多见后遗症和继发性癫。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虽无显著特异性,但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别是对病毒性脑炎后的继发性癫在临床发作前可捕捉到癫波。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康复中脑功能恢复的判断、治疗效果、疾病复发、后遗症的产生等监测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常见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病毒抗体特异性指数对临床诊断的病毒性脑炎进行病原学诊断,获得三种较为常见的病毒性脑炎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EB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设立非病毒性脑炎组为对照组。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EB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进行动态观察,分析比较脑脊液细胞学表现的差异;并且把脑炎组与对照组的脑脊液细胞学的异常类型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脑脊液中出现较多的红细胞,和红细胞吞噬细胞;EB病毒性脑炎和巨细胞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符合一般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即典型脑脊液细胞学图象-淋巴样细胞反应。脑炎组与对照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类型有明显差异。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脊液中出现红细胞是一个特征性的现象;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导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除有神经症状,还常有严重的精神紊乱。研究表明病毒性脑炎精神症状的出现率高达81%,部分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常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1-2]。通过分析我院34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磁共振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表现,以期对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成人急性小脑炎的MRI和临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16例成人急性小脑炎的MRI和临床表现,步态障碍、语言障碍、眼球震颤和躯体、四肢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该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在急性期MRI示:4例出现双侧小脑齿状核长T1、长T2异常信号,2例示小脑蚓部萎缩,1例示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萎缩;10例(包括急性期MRI异常的7例)在病后12~18周进行了MRI复查,仅有1例示小脑蚓部轻度萎缩,其余9例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对抗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_BR)脑炎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收集1例抗GABA_BR脑炎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结合复习文献分析抗GABA_BR脑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抗GABA_BR抗体阳性,MRI提示双侧海马异常信号,视频脑电图显示异常放电。初期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予以抗病毒治疗,疗效不佳。后经激素与免疫球蛋白联合静脉注射治疗,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抗GABA_BR脑炎临床少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尽早检测抗GABA_BR抗体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06~2007-06收治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并作电话或门诊复诊随访.结果 实验室检查中脑电图较脑脊液、CT阳性率高,58例患者经抗病毒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对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患者,应重视患者前驱症状及体征,及早做脑电图、脑脊液、CT检查以免误诊.以治疗脑炎为主的同时辅以抗精神病药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无精神症状的病毒性脑炎101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其精神症状以混合型多见(60.0%),伴随的躯体症状体征出现率低(35.8%~66.3%),与对照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误诊率高于对照组(41.1%vs25.7%,P<0.05);实验室检查中脑电图较脑脊液、CT、MR阳性率高。95例患者经抗病毒等及抗精神病药治疗后,除4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患者,如病前有感染、腹泻、口唇疱疹等病史,应动态观察病人有无意识障碍、智能下降、癫发作、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及脑脊液、脑电图是否有异常变化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以治疗脑炎为主的同时辅以少量短期的抗精神病药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小脑蚓部肿瘤术后短时精神障碍的SPE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inglephotonemisioncomputertomograph,SPECT)对小脑蚓部肿瘤术后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1从1993年6月至1996年5月我院行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35例,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及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颅内压、脑脊液、头颅MRI、视频脑电图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颅压有所升高的患者为18.5%,74%患者脑脊液中主以白细胞升高且以单核细胞升高为著,影像学改变为22.2%,脑电图的异常率为100%。结论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规需完善视频脑电图、头颅MRI平扫、腰椎穿刺了解颅内压及脑脊液性状检查,尤其是脑电图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病毒性脑炎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41例老年病毒性脑炎中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血清钠及CT资料。结果 老年病毒性脑炎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占同期老年病毒性脑炎住院 患者的16%,并发低钠血症患者昏迷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低钠血症的发生与CT所见的病灶分布密切相关,病灶位于基底节区(含丘脑)更易发生低钠血症 结论 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是引起老年病毒性脑炎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情及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68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87%,其中轻度异常脑电图36例(46.1%),中度异常22例(28.2%),重度异常10例(12.8%)。结论脑电图作为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成人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本文总结确诊的16例成人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特征及治疗与预后,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对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6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表现为显著的神志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部分患者伴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头部MRI示正常或多发病灶。其中11例患者脑脊液和血清NMDA受体抗体均阳性,另外5例患者仅脑脊液抗体阳性。经免疫治疗,10例患者预后良好,6例患者预后不良。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早期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癫痫、原发精神疾病,可疑患者应尽早行抗NMDA受体抗体检查,及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010-02-2012-02在我院诊治的7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进行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EB病毒、人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并对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76例患者脑脊液病毒检测阳性者71例,阳性率93.4%。结论头痛、呕吐、精神异常、抽搐等是病毒性脑炎常见的临床表现,腺病毒、巨细胞病毒、人单纯疱疹病毒是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33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提示:小脑半球出血占78.8%,死亡率19.2%,蚓部出血占24.2%,死亡率占57.1%,死亡平均血肿径为3.4上0.9cm,而血肿≥3cm、位于蚓部、出现脑积水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