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探讨桃红四物汤在临床上对全髋关节置换(THA)围手术期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5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26例。西药组术后采用物理方法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防血栓等治疗,中药组术前、术后在西药组基础上加服桃红四物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围手术期D-二聚体值及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前1天、术后1天、7天、14天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D-二聚体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中药组DVT发生率(7.69%)比西药组(30.77%)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失血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能够在THA围手术期明显降低D-二聚体值、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能够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桃红四物汤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伟 《吉林医学》2010,31(16):2421-242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桃红四物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21例,术后予以桃红四物汤预防DVT的发生;西药对照组21例,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出血情况与术后DVT的发病情况。结果:术后DVT的发生率治疗组为11.71%,对照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出血量,中药治疗组小于西药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桃红四物汤防治TKR术后DVT可获得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钙近似的疗效,且能获得更少的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氨甲环酸在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观察组在术中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未采取任何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以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总失血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指标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指标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D-二聚体指标均有显著升高,且对照组升高幅度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能够有效降低围手术期的引流量与出血量,改善患者体内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D-二聚体的指标水平,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积极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类中风眩患者的临床疗效及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水煎剂及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共治疗28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眩晕的有效率分别为87.18%、63.33%,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及D-二聚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类中风眩,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的症状,提示其作用途径之一是降低体内D-二聚体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物汤对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癌性贫血患者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探究四物汤对患者的血瘀证/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肺癌合并癌性贫血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服用中药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四物汤,比较两组2周期治疗后有效率及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量周期后研究组纠正贫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均较健康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有助于改善癌性贫血,改善患者的血瘀证/高凝状态,降低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报》2014,(3):427-429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腰椎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七厘胶囊口服;治疗组术后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抽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APTT均无明显变化;术后第5天PT均较术前缩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0天PT进一步缩短,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可有效改善腰椎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血浆D-D水平,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例用桃红四物汤(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等),同时给予西药溶栓治疗,对照组12例单纯用西药溶栓治疗,2组均治疗1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83.33%,2组比较,P<0.05;治疗组D dimer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凝血酶原(PT)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西药溶栓药物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推拿手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及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丰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名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抗凝药物,推拿组采用常规抗凝药物结合推拿手法.通过治疗前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评估推拿手法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疗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疗前均有有显著提高(P<0.05),推拿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疗后D-二聚体的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但推拿组上升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推拿手法可促进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并能降低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肺癌、胃癌和肝癌的增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高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床分期低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93-96
目的:探讨活血消岩方干预IV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及生存时间的成本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消岩方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血清D-二聚体水平变化、平均生存时间及成本。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RR)为56.67%,高于对照组的3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提高率为46.67%高于对照组的20.00%,下降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5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2年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成本-效果比(C/E)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岩方干预IV期肺癌患者疗效明显,具有降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延长生存时间及成本-效果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