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熙 《海峡药学》2015,(2):82-83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抗肿瘤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2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40.0%,疾病控制率70.0%;对照组分别为17.5%、45.0%,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学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显著,虽不良反应多但均可耐受,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健择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厄洛替尼片100mg,口服,1次/d。每3周方案。结果近期客观有效率为20%,中位TTP(3.0±1.2)个月,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0%(8/20)、20%(4/20),CA19-9显著降低,体力状态改善率60%。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皮疹、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心慌)。无腹泻、外周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等,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有效,不良反应可控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对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2,MMP-2)的影响.方法 选择就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组采用静脉滴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静脉滴注的基础上进行口服厄洛替尼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临床受益情况2组各时间段生存率、治疗前后MMP-2水平变化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6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收益率达7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对晚期胰腺癌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临床受益率,降低患者MMP-2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卫武  吴冰洁  仲飞 《医药导报》2022,(3):396-402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库、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比较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胰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相似文献   

5.
张强  秦爱玉  秦玉刚 《安徽医药》2020,24(10):1952-1957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与厄洛替尼联合使用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肝胆外科选用人胰腺癌细胞 PANC?1对数生长期细胞。实验分组:厄洛替尼组、吉西他滨组、联合作用组(1∶2、1∶1、2∶1、3∶1)每组设 12个培养皿。用八肽胆囊收缩素 ?8(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8,CCK?8)法检测吉西他滨及厄洛替尼分别对 PANC?1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并计算出两种药物分别对 PANC?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50%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根据两种药物对 PANC?1的 IC50值的影响,按照不同比例重复观察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细胞的细胞毒性情况,以中位药效法(Chou?Talalay法)分析两种药物的联合作用效果。用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吉西他滨,厄洛替尼及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对胰腺癌细胞 PANC?1的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在给予系列浓度的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滨培养液培养胰腺癌 PANC?1细胞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和厄洛替尼均能抑制 PANC?1细胞增殖,并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且一定浓度下,药物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128 nM厄洛替尼浓度 72 h细胞抑制率为(76.72±5.51)%;320 nM吉西他滨浓度 72 h细胞抑制率为(75.43±0.97)%。吉西他滨和厄洛替尼对胰腺癌 PANC?1细胞生长的影响具有时间 ?浓度依赖性。通过 IC50计算软件计算药物处理 48 h时的 IC50值,结果显示厄洛替尼对 PANC?1的 IC50值为 12 nM,吉西他滨对 PANC?1的 IC50值为 80 nM。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可以增大细胞抑制率,减少单独使用吉西他滨的起效时间[厄洛替尼∶吉西他滨为 3∶1时, 72h细胞抑制率为(89.89±1.56)%,IC50值为(3.89±1.65)nmol/L]。随着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增加, CI值逐渐下降。当细胞生长抑制率达到 35%时,联合效应开始出现协同作用(小于 0.9)。当细胞生长抑制率为 40%时, CI下降(均小于 0.5)具有的协同作用。同时, 2∶1组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及沙利度胺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予以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及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不使用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部分缓解14例(52.8%),稳定28例(36.1%),进展1例(11.1%),对照组分别为7例(30.6%),29例(44.4%),7例(25.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2个月生存率为16.3%(7/43),对照组为11.6%(5/4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及沙利度胺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能够明显近期临床疗效,且能改善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厄洛替尼,观察组给予患者口服埃克替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总缓解率及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相似疗效,相对于厄洛替尼而言,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卡氏评分(KPS评分)的影响.方法 7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应用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KP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CA199水平.结果 ...  相似文献   

9.
郭军  王娜 《河北医药》2013,35(5):685-686
目的 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厄洛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厄洛替尼治疗,比较2组的客观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40.6%、疾病控制率75.0%,均优于对照组的32.2%和61.3%(P<0.05);生活质量上,Karnofsky评分提高及稳定,治疗组21例占71.9%;对照组18例占58.1%,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比较,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及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肯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7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41例初治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进行化疗治疗为研究组,36例复治患者则采用培美曲塞或者多西他赛进行治疗,在化疗间期进行序贯给予厄洛替尼进行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26.8%,对照组为22.2%,两组临床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80.5%,对照组为61.1%,研究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主要药物反应为恶心呕吐、皮疹、食欲减退以及腹泻等,血液毒性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两组患者临床用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进展时间、一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观察组肿瘤进展时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5.9±1.6)个月、50.0%,与对照组的(5.7±1.1)个月、5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χ^2=1.20,均P〉0.05);观察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毒性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分别为20.0%、20.0%、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66.7%、40.0%(χ^2=4.28、5.41、5.32,均P〈0.05).结论 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毒副反应轻微,是老年患者较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晋生  刘丽娜  马好霞 《肿瘤药学》2013,(2):133-135,153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58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客观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79.3%(23/29),观察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96.6%(28/2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受益率为58.6%(17/2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受益率为75.9%(22/29),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纽(P〈0.05),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6.8±1.3年)显著长于对照组(2.3±1.1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胰腺癌较单用吉西他滨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客观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8例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恩度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顺铂75mg/m2,第2天,恩度注射液7.5mg/m2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滴注时间3~4小时,第1~14日,每21天为一周期。结果 38例患者入组,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17例,疾病进展8例,客观有效率为34.2%,疾病控制率为78.9%。本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6个月,95%CI为2.600~6.60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95%CI为9.599~17.401个月,1年生存率42.1%。结论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恩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晚期胰腺癌一线GS方案化疗后疾病得到控制者序贯替吉奥(S-1)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32例患者经一线GS(吉西他滨+替吉奥)方案化疗4周期后,获得疾病控制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1∶1)分为序贯S-1组(S-1组)和随访观察组(观察组)。每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S-1组共接受93周期单药S-1化疗,S-1组和观察组中位PFS分别为7.0个月和5.2个月,中位OS分别为10.7个月和7.5个月,2组PFS和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组不良反应大多数表现为1~2级,3~4级仅有1例粒细胞减少及1例腹泻,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胰腺癌一线GS方案化疗后疾病得到控制者序贯S-1单药治疗安全有效,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及OS,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吉西他滨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8周后计算患者的疾病控制率(RR),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效价比较。结果 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RR)为52.5%,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RR)为85.0%,P<0.05。结论吉西他滨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上有着较好的效果,当其与顺铂联合使用时,在临床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更佳,而且不良反应可被有效控制,所以我们认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彭文娟  方浩徽 《安徽医药》2011,15(9):1152-1153
目的 观察国产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中位生存期及耐受性.方法 国产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 天;顺铂60~70 mg·m-2,静脉滴注,分3~ 4 d应用,28 d为一个周期,治疗39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 39 ...  相似文献   

17.
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时辰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的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以获得最大疗效,减少毒性反应。方法:60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20)在8∶00给药,B组(n=20)在14∶00给药,C组(n=20)在20∶00给药。吉西他滨1g·m-2,ivgtt,第1、8天;顺铂75mg·m-2,ivgtt,第1天,第21天重复。测定给药后0.5、1.5、3h的血药浓度,并评价经化疗2周期后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A、B、C组有效率分别为44.4%、35.3%、38.9%(P>0.05)。给药后3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4∶00给药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吉西他滨治疗NSCLC在8∶00给药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NSC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培美曲塞加顺铂组(PC组)和吉西他滨加顺铂组(GC组)各25例。PC组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GC组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两组均给予顺铂30mg,第2~4天,均为21d一个周期。结果培美曲塞加顺铂组和吉西他滨加顺铂组有效率分别为48%和44%,两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组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小于GC组。结论 P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GC方案的疗效相当,但毒副作用明显减少,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10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G及对照组N,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对照组G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N患者给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4个周期的化疗后,可供评价疗效者共103例,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G 34例,对照组N 3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缓解率及疾病缓解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G和对照组N(P<0.05);观察组出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红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及脱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和对照组N(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小剂量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可起到与大剂量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单独应用相同的效果,且可明显降低血液系统及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72例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接受放疗和PF方案治疗后,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吉西他滨,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放化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近期疗效(89.2%)显著高于对照组近期疗效(71.4%),两组近期疗效相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KPS改善率为78.4%,而对照组KPS改善率为6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KPS改善率相互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缩小幅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脱发的发生情况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单纯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确切更高,减轻毒副反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