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0年2月~2006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136例55岁以上股骨颈头下型或经颈型骨折病例,5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结果 2组病人经过1~6年,平均3年的随访,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中远期的并发症和再手术率高,而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于高龄身体情况差的患者,而人工全髋置换术适于体质较好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2.
孙乐英 《河北医学》2001,7(4):356-357
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早期关节活动好 ,可早期下床活动 ,对老年人来说可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带来的许多并发症的优点 ,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最常用方法。自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院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138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38例 ,男 61例 ,女 77例 ,年龄 19~ 98岁 ,平均 69.8岁。病因 :股骨颈骨折 86例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38例 ,关节炎等关节病 10例 ,髋臼发育不良 4例。手术方式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60例 ,全髋关节置换术 78例。平均住院日 19.2 d,术后创口感染 1例 ,发生深静脉栓塞 16例 ,经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高龄股骨颈骨折42例,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6例;双极人工关节置换28例;全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本组中4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6个月~11年)。死亡1例。优良率为71.2%。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3.8%。结论: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单纯股骨头置换术较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对高龄患者的手术成功及术后成功及术后恢复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科进行治疗的10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和股骨头置换组,其中髋关节置换组55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组5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 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等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第1年2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差异不显著(P〉0.05);第3年及第5年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和优良率明显优于股骨头置换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均显著,但在远期疗效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好。  相似文献   

5.
潘丽华  潘凯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44-145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高龄股骨颈骨折42例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中药。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6例,双极人工关节置换28例.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本组4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0.5~11年),死亡1例,优良率71.2%。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3.8%。结论: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中药效果佳,单纯股骨头置换术较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对高龄患者的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尤为有利。术后配合中药治疗.预后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用早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术后3个月按Harris评分,优:大于85分;良:75~84分;可:55~74分;差:54分以下.术后1周开始借助助行器或扶双杠负重训练.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结果 优11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0%.无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一种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7.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令翔  张杨彬 《西部医学》2011,23(3):518-52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5岁以上4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42例患者随访10~4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5分钟,出血量100~400 ml,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85分。有2例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能早期下床负重活动,可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②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4例。GardenⅢ型16倒,Ⅳ型18例。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70-82岁,平均75.3岁。③结果手术切口长6~8era,平均7cm;手术时间为35—55min,平均为45min,术中出血量为150~300mL,平均225mL。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1年Harris评分平均为95.1分,无切口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住、假体松动等并发症。④结论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少,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 1998年 7月至 2 0 0 3年 7月期间我科共对 61例 6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 ,包括复位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果  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 ,60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顺利出院 ,且行人工股骨头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三周均可下床活动。 5 2例患者得到 6个月至 15个月的随访 ,一例 77岁女患者出现人工股骨假体脱落 ,需再次手术治疗 ,一例 61岁女患者行内固定术后 14月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而改全髋置换术。 44例患者基本恢复伤前功能活动 ,8例患者扶拐活动尚可 ;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可降低由于长期卧床而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 ,并能恢复患者部分或全部的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980年1月至1993年6月,我们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有晚期严重并发症的16例进行了再手术,本文就其结果分析,以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晚期并发症再手术问题。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第一次手术均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8例为陈旧性,外院手术4例。男6例,女10例;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11.
戴海  黄宗贵  徐应龙 《广西医学》2015,(2):247-248,251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术组)42例,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4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对比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置换术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但下床活动时间长(P<0.05)。术后6、12个月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置换术组(P<0.05)。两组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 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而PFNA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远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高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74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全部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7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入院至手术时间3~5d,平均4.5d;手术时间65~100min,平均80min。伤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时间13~25d,平均16d)。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75岁以上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月33例75岁以上股骨近端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过,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加强专科及心理护理,并且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33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股骨颈各种类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0年~2012年对21例超过70岁的高龄老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平均年龄74.9岁(71~88岁)。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分钟,平均75分钟,失血150~300ml,术中输血O~400ml。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人工关节脱位等。21例经平均24个月随访,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4%。结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老人股骨颈各型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0例,得到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0例,女1O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86岁,平均70.5岁,外伤后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0例.均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病史,全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髋部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用30多年,优良率达74~80%,对老年患者,应用更广泛。一、临床资料我院自1975年7月~1983年共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有随访者36例。男6例,女30例,年龄26~83岁,平均60.7岁。工农21例占58.3%。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18年。左侧20例,右侧16例。新鲜股骨颈头下骨折9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连接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新鲜股骨头粉碎性骨折1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病3例,股骨颈骨折并发脱位2例。手术采取前外侧切口23例,后侧切口13例。人  相似文献   

17.
自1963年范国声氏首次在国内报告,应用Judet型塑料人工股骨头于内收型股骨颈骨折7例,至今已有20年。金属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用于髋关节病损使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一种手术,近年来国内应用本手术日益增多,我院从1974年起至1983年5月共做金属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3例,现将记录完整,有随访的40例,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最大83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62岁。  相似文献   

18.
邢益仿  林尤柄 《海南医学》2001,12(10):29-29
目的 总结经髋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53例年龄60岁—95岁,平均年龄81岁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经髋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7例为陈旧性骨折,术前均行骨牵引1—2周。结果:经2年—11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8个月,疗效评定优:45例,占84.9%,良:8例,占15.1%,优良率100%。结论 经髋前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0例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术中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诊6~24个月,术后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早期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钟秀琼 《黑龙江医学》2002,26(6):456-456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人工股骨头代替已经损坏的股骨头 ,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股骨颈骨折 ,常发生在老年人 ,虽仅受轻度外伤 ,也可发生股骨头下、颈中及基底部骨折 ,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术后关节活动较好 ,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我院自 1998年到现在共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18例。其中 ,骨水泥型固定术 3例 ,非骨水泥型固定术 1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72岁。一般住院时间为 3周 ,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 ,介绍如下。1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1 1 股骨头颈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