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严重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呼吸、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由各种病因导致的12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全部病例均在呼吸机支持下每日连续给予床边HVHF(置换液流量80ml·kg-1·h-1)治疗12~18h,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和胸腔液体容量(TFC)的变化。通过Swan Ganz导管获得心排血量(CO)、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动脉血氧含量(Ca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2)、氧消耗(VO2)、氧输送(DO2)和氧摄取率(O2ER)。结果HVHF48h后的MPAP、PVR和TFC均明显下降(P均<0.05)。HVHF72h后,TNFα、IL6和IL8含量较HVHF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DO2、O2ER和VO2逐渐稳定,并伴随动脉氧分压(PaO2)、PaO2/FiO2和气道峰压(Ppeak)的改善(P<0.05或P<0.01)。结论连续性HVHF可通过清除部分细胞因子,减少TFC,改善严重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呼吸、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甲型H1N1流感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入选的10例甲型H1N1流感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CVVH治疗,分别观察干预前及干预后24h、48h、72h、120h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外肺水[心率(heart rate,HR)、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SVR)、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肺胸腔液体含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24h、48h、72h后的氧代谢指标[氧输送(oxygen delivery,DO2)、氧摄取(oxygen extraction,VO2)和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rate,ERO2)]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结果与CVVH干预前比较,48h后HR、TFC和72h的SVR、PVR均明显下降,CO、PAWP及MPAP在120h后逐渐趋向稳定,与CVVH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C与治疗前比较,48h后逐渐回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代谢观察:CVVH治疗前DO2、ERO2、VO2均明显增高,同时伴有动脉血氧分压的下降,CVVH治疗72h后DO2、ERO2、VO2逐渐稳定,同时伴有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分压的上升;此外患者的APACHE Ⅱ 72h后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CVVH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氧代谢、清除血管外肺水,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严重创伤后并发ARDS的患者,在呼吸机支持治疗下吸入0.003%的NO,于吸入NO前、吸入NO后第1、2、3天和停止吸入后30min内测定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心排指数(CI)并计算出肺动脉阻力(PVRI)、体循环阻力(SVRI)、氧合指数(PaO2/FiO2)、氧输送(DO2I)、氧消耗(VO2I)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吸入NO后的3d内MPAP、PVRI、Qs/Qt明显降低,PaO2/FiO2、DO2明显升高,停止吸入后的30min内MPAP明显回升并超过吸NO前的水平,PaO2、DO2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吸入NO前的水平。吸入NO期间MAP、HR、CI、SVRI、VO2I无显著变化。结论吸入NO可明显降低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的肺动脉压和提高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技术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0例外科脓毒症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HVHF,置换量3000~4000 ml/h,均以前稀释方式输入,血流量250~300 ml/min,每天连续进行10~12 h.于HVHF治疗后24、48、72 h各时间点分别行APACHEⅡ评分,并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气道阻力(Raw);抽血检测血液电解质(BUN、SCr、Glu、Na+、K+、Cl-);行血气分析,计算出氧合指数(PaO2/FiO2);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6、IL-10.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APACHE Ⅱ评分在治疗后48 h明显降低(P<0.05),HR、Raw、BUN、SCr、K+、TNF-α、IL-6和IL-10在HVHF治疗后24、48、72 h时均下降(P均<0.05),PaO2、PaO2/FiO2和Cdyn在HVHF治疗后24、48、72 h时均升高(P均<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HVHF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并通过对内环境调节、改善氧合等,对多个器官起到支持作用,有益于减轻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早期应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联合血液灌流(H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本院收治的由各种病因导致的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按照《2008拯救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分3组,A组采取CHVHF联合HP治疗,B组采取CHVHF治疗,C组仅采取标准治疗。CHVHF采用相同治疗剂量,45ml·kg-1·h-1,连续72h不间断。HP使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每12h更换1次,每次治疗时间2h。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有创血压、心排血指数。CHVHF治疗即刻(0h)、治疗6h、24h、治疗结束后分别留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标本,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检测:CHVHF治疗前(0h)、治疗6h、24h及治疗结束后留取静脉血标本,ELISA测定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所有治疗均顺利进行,治疗前后,A、B组与C组比较,血浆内IL-1、IL-6、IL-10、TNF-α水平均有下降(P<0.05)。A、B组间比较,A组炎症细胞因子清除效率更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快,早期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 CHVHF联合HP能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是一种可行、有益的辅助治疗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模式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两种模式治疗脓毒症的效果.方法 将1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VHF组(10例)置换液流速4 L/h;CVVHDF组(8例)置换液流速2 L/h,透析液流速2 L/h.于治疗前(T0)及治疗12 h(T1)和24 h(T2)测定血清和超滤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浓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Ⅰ(APACHE Ⅰ)评分、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体温、APACFIE Ⅰ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HVFIF治疗后PaO2/FiO2明显升高(P<0.05).HVHF组较CVVHDF组PaO2/FiO2和APACHE 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和P<0.01);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HR、MAP、BUN、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VHF组T1时血清IL-6浓度即明显降低(P<0.05);CVVHDF组至T2时降低明显(P<0.05),且HVHF组T2时血清IL-6浓度较CVVHDF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IL-10浓度虽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超滤液中均检测到IL-6、IL-10.结论 HVHF较CVVHDF更能降低机体基础代谢率及耗氧量,增加机体组织的氧供,改善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的指标;HVHF、CVVHDF两种模式均能通过血液滤过清除炎症介质,HVI-IF清除效果优于CVVHDF.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5例重度ARD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HVH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24、48、72 h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观察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住ICU天数、撤机成功率、28 d存活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随治疗时间延长PaO2/FiO2(mm Hg,1 mm Hg=0.133kPa)逐渐升高,EVLWI (ml/kg)、PaCO2(mm Hg)逐渐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6 h PaO2/FiO2:92.6±7.2比83.8±11.4,24 h EVLWI:10.8±3.7比12.6±4.5,24 h PaCO2:47.2±8.5比51.4±4.8,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d)、住ICU天数(d)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2±4比19±6,住ICU天数:21±4比33±8,均P<0.05),撤机成功率、28 d存活率明显升高(撤机成功率:81.1%比64.3%,28 d存活率:86.5%比71.4%,均P<0.05).结论 重度ARDS患者采用CHVHF治疗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液滤过对严重创伤后并发ARDS患者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12例,在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下行血液滤过治疗,于血液滤过后1-5d内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血液滤过前比较,滤过后第1天CVP、MPAP、SVRI、PVRI显著降低,整个血液滤过时间PaO2/FiO2升高非常显著,MAP、PCWP、HR、CI、DO2、VO2、ExtrO2、Qs/Qt无显著变化。结论 血液滤过对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可使氧合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9.
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常见危重症,突出表现为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尽管各种治疗技术及保护性机械通气的应用,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作者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对6例ARDS患者采用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并与传统的血液滤过(CVVH)进行比较,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容量复苏并血液滤过对肺泡-动脉间氧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容量复苏并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患者肺泡-动脉间氧分压交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监护室89例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容量复苏组(A组,41例)和容量复苏并HVHF组(B组,48例),均完成72 h HVHF,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氧含量(CcvO2)、桡动脉氧含量(CaO2)、肺泡氧分压与动脉氧分压的差值[P(A-a)D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呼吸指数[RI=P(A-a)DO2/PaO2]、氧合指数[OI=PaO2/FiO2]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评分(APACHE Ⅱ)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7 d时,B组较A组CcvO2,CaO2改善,分别为(0.60±0.24)vs.(0.72±0.28),P<0.05,和(0.84±0.43)vs.(0.94±0.46),P<0.05;氧摄取率(O2ER)下降,(28.7±2.4)vs.(21.7±3.4),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24 h,72 h,7 d 时,P(A-a)DO2,PaO2/PAO2比值,RI,O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治疗7 d时,B组的APACHE Ⅱ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6.8)vs.(8.2±3.8),P<0.01].结论 容量复苏并HVHF能改善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患者肺泡-动脉间间氧交换,降低患者APACHE Ⅱ评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