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市于1988年开展灭鼠达标活动,鼠密度已降至1.34%(鼠迹法)。经过两年的巩固,于1988年通过全国爱卫会检查验收(鼠密度0.22%),被命名为灭鼠先进城市。为长期巩固灭鼠成果,控制鼠密度回升,全市着重于巩固灭鼠成果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4—2016年鞍山市鼠类防治效果,探索鼠密度和鼠媒传染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鼠类的防治措施。方法大面积药物灭鼠前后用粉迹法监测鼠密度,计算灭鼠率;分析春秋季鼠密度与同期鼠媒传染病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鞍山市每次大面积药物灭鼠前鼠密度较高(14. 42%~19. 85%),灭鼠后鼠密度(2. 50%~3. 81%)大幅度降低,灭鼠率为72. 18%~84. 69%。灭鼠后鼠密度与国家标准(3%)还有一定差距,且每次灭鼠后经过一段时间后鼠密度又会回升至较高水平。春秋季鼠密度与同期斑疹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 458、-0. 281和0. 148,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鞍山市缺乏巩固药物灭鼠成果的综合措施,应加强鼠类防治工作,做好巩固灭鼠成效的综合措施,有效控制鼠媒传染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1987年开展灭鼠一役达标活动,鼠密度由灭前的30.59%下降到灭后的1%,灭鼠率达96.73%,实现一役达标.1989年8月通过国家爱卫会的考核,并被命名为灭鼠达标先进城市.近十年来,市政府采取一系列巩固灭鼠成果措施,多次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灭鼠验收工作.但近几年,由于交通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建筑业的发展,不少地区出现鼠密度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湛江港于1982年创“无鼠害港”,1984年1月24日通过中央爱卫会、卫生部和交通部验收授予湛江港“无鼠害港”称号。鼠密度由灭鼠前的17.14%下降到0.06%。在十年巩固灭鼠成果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周而复始的运动,不断提高灭鼠质量。经多次的抽查和考核,鼠密度均控制在0.50%以下。本文还就各作业区的地理环境、生态特点及鼠种群演替进行了客观分析,为长期巩固灭鼠成果,改进灭鼠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995年烟台港率先成为山东省灭鼠先进单位 ,1997年率先成为全国卫生港 ,为港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件环境。为巩固成果 ,除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外 ,每年还至少组织 3次全港范围的统一灭鼠活动 ,同时制定了相应的灭鼠管理办法 ,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目前情况看 ,港区鼠害的控制发展不平衡 ,有的地段鼠情迅速回升。现分析如下 :1 港区灭鼠现状1.1 库室、货场鼠害控制的较好 随着全港统一灭鼠措施不断完善和全港职工灭鼠意识不断增强 ,有效地巩固了灭鼠成果 ,平均鼠密度 1996年为 2 .8% ,1997年为 1.8% ,1998年为 1.6 % (粉迹法 )。1.2 港区周…  相似文献   

6.
休宁是个小县城,总人口不足2万。近几年,由于大力开展灭鼠工作,1989年鼠密度由7%降至2%(鼠夹法)。但因巩固措施不力,1990年灭鼠前密度又回升到16.2%(粉迹法),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为寻找行之有效的巩固灭鼠成果的方法,我们特邀温州电猫厂进行现场灭鼠表演,选择食品厂仓库、车间为样地,12月9日布网白天即击毙鼠6只,当晚在仓库击毙8只,10日在海阳饭店县城灭鼠现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态学灭鼠法对巩固大型宾馆鼠密度的作用,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而鼠害较重的大型宾馆4个,先用0.005%溴敌隆玉米毒饵连投6 d统一灭鼠,然后再将4个宾馆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追加生态学灭鼠法,另一组不追加任何灭鼠措施,观察6个月内2组鼠密度的差别,用100格粉板法测定鼠密度,计算灭鼠率。结果4个宾馆采用0.005%溴敌隆玉米毒饵后灭鼠效果分别为96.92%、97.06%、96.82%和97.53%,总灭鼠率为97.12%;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追加生态学灭鼠法的2个宾馆鼠密度回升很慢,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到6个月时鼠密度比毒饵灭鼠后仅增加了2.97倍。不追加任何灭鼠措施的2个宾馆鼠密度回升很快,毒饵灭鼠后至6个月时鼠密度增加了34.34倍,2组鼠密度相差31.37倍(u=22.24,P<0.01)。结论毒饵灭鼠后追加生态学灭鼠法是一种既安全高效又长期有效巩固灭鼠成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城市灭鼠达标难,巩固达标成果更难.面对这样一个新课题,我们作了多年探索,并总结出一套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巩固了灭鼠成果. 1 基本情况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辖1市3县6区,总面积2 408 km2,城区占地面积158 km2.地处云贵高原,位于东经106°42′,北纬26°55′,海拔1 000~1 200 m,年平均温度15℃,年降雨量1 075.8 mm,年日照总时数947 h.市区内旧房、平房占1/3以上,商业、娱乐、饮食、服务行业90%以上集中于市区,地下管网纵横,温暖潮湿的自然条件使鼠类全年均可繁殖.复杂的环境、丰富的食源为鼠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因而长期以来,鼠害极为严重.1987年以前,鼠密度达23%,从而导致鼠传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等发病率较高,由鼠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为控制鼠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1987年贵阳市开展灭鼠达标活动,市政府亲自挂帅各部门通力合作,群众积极参与,技术部门严密部署,使鼠密度由灭鼠前的23.38%,降至灭后的0.43%,灭鼠率达98.16%.1990年顺利通过了全国爱卫会专家组的考核验收,获得了"全国灭鼠达标先进城市"称号. 为了巩固灭鼠成果,控制鼠害,11年来在市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灭鼠工作的各项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从治本着手,严密组织,技术部门调查研究认真指导,不断地学习和领会全国爱卫会有关文件标准、要求,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使我市灭鼠工作科学、正常、有序地进行,鼠害得到控制.1998年5月,经全国爱卫会专家组的复查鼠密度为0,鼠迹率6.28%,重点单位防鼠设施合格率为95.5%,再次荣获"全国灭鼠达标先进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9.
鼠类防治效果与鼠传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庆市2001~2004年鼠类防治效果,分析鼠密度与鼠传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寻找存在的问题,探讨控制鼠传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鼠类防治效果根据鼠密度、灭鼠率进行评价,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灭鼠率以灭鼠前和灭鼠后的鼠密度计算下降率;同时,以鼠密度的变化与鼠传疾病发病率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重庆市2001~2004年的灭鼠活动,基本控制了鼠密度,但与全国爱卫会灭鼠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每年的灭后平均鼠密度均超过3%,且每次灭鼠之后经一定时间鼠密度又迅速回升到原来的水平;除2003年外,灭鼠效果差,每年的平均灭鼠率均在80%以下。鼠密度与鼠传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86,0.3474,0.5784。结论重庆市在防鼠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巩固灭鼠成果措施。由于近几年长期使用单一的溴敌隆灭鼠毒饵,可能是造成灭鼠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因素。鼠密度与鼠传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当鼠密度增高时,鼠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巩固灭鼠成果,有效控制鼠密度是防止鼠传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绵阳城区自1986年灭鼠达标以来,采用一年两次大面积投放杀鼠迷毒饵的方法巩固灭鼠成果。为了解灭鼠后的鼠密度回升情况及鼠种构成的变化,我们于1987年9月至1988年8月进行了鼠情监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绍兴市越城区通过去秋灭鼠,鼠密度由9.87%下降到1.71%。今年四月为巩固灭鼠成果,又抓住鼠类繁殖特点和灭鼠有利时机,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以单位为重点,加强外环境,巩固居民区,消灭空白点的原则,统一部署,又一次投放“溴放隆”灭鼠毒饵,室内鼠平均密度现在已下降到0.88%,达到国家规定的无鼠害城市1%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市白酒厂总面积2,1万m~2,房屋建筑面积800m~2,粮食仓库100m~2,酿酒车间1 200m~2,多年来老鼠活动猖獗,危害严重。自1988年始开展大面积灭鼠,使平均粉迹法鼠密度由灭鼠前的65.5%降至3%以下,实现灭鼠达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并实施了巩固灭鼠成果措施,将鼠密度一直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实施药物防制:5/万敌鼠钠盐玉米渣和小麦毒饵、5/万敌鼠钠盐毒水和磷化锌蜡块,分别用于一般环境、粮食仓库和地下排水管道灭鼠。2.加强环境治理:改变鼠类栖息条件,搞好室  相似文献   

13.
湛江港于1932年创“无鼠害港”,1984年1月24日通过中央受卫会、卫生部和交通部验收授予湛江港“无鼠害港”称号。鼠密度由灭鼠前的17.14%下降到0.06%.在十年巩固灭鼠成果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周而复始的运动。不断提高灭鼠质量,经多次的抽查和考核,鼠密度均控制在0.50%以下.本文还就各作业区的地理环境、生态特点及鼠种群演替进行了客观分析,为长期巩固灭鼠成果,改进灭鼠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市于1987年春开展大面积、全方位突击性灭鼠活动,平均鼠密度由防制前的22.8%降至2.92%(粉迹法),灭效为91.55%,实现“一役达标”,1989年被省爱卫会命名为“灭鼠先进市”。三年来,由于不断完善各项科学防制措施,有效地巩固了灭鼠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台州市鼠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灭鼠巩固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每个县(市、区)随机选择居民区、重点单位和城中村为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并计算鼠密度。结果台州市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2011—2014年月平均鼠密度波动范围为0.21%~0.58%,4—5月和8—10月出现高峰;年平均鼠密度为0.37%~0.40%;重点单位和城中村年平均鼠密度明显高于居民区(P0.05)。结论春秋季是突击灭鼠的最佳时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重点单位和城中村是巩固灭鼠工作的重要监测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评价灭鼠效果、经验和教训,为持续巩固灭鼠成果及鼠情反弹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05年开始,在口岸城区、郊区及野外阳性点区连续5年的灭鼠、灭蚤,在城区用溴敌隆毒饵,在郊区和野外用人工捕获法、堵洞、投磷化铝和建立砖制溴敌隆毒饵站隔离防护带;将5年前、5年间和5年灭鼠后的鼠情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2009年在口岸城区鼠形动物密度由5年前的9.0%降至0.2%,褐家鼠密度由20.0%降至0,染蚤率由93.3%降为0,印鼠客蚤指数由16.27降为0,原有的优势鼠种及媒介印鼠客蚤现已消退,鼠形动物密度是口岸开放20年以来的最低;在郊区灭鼠区鼠形动物密度由6.0%下降到3.0%,野外阳性点大沙鼠密度也由原来的9.0只/hm2下降到2.3只/hm2。结论当前口岸灭鼠措施、技术和药物有效,消除了口岸鼠疫疫情发生的潜在风险;为巩固成果、监控鼠情反弹隐患,探讨了创建口岸鼠防安全五道防线屏障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三明市啤酒厂位于沙溪东岸 ,麒麟山下 ,总面积 5 .5万m2 ,多年来老鼠活动猖獗 ,危害严重 ,每年盗吃的小麦数百斤。自 1992年开展大面积灭鼠 ,鼠密度由灭鼠前的 37%降至 2 .5 % (粉迹法 ) ,实现灭鼠达标。在此基础上 ,实施了巩固灭鼠措施 ,将鼠密度一直控制在不足为害程度。具体措施如下 :(1)环境治理 :改变鼠类栖息条件 ,铲除杂草 ,疏通沟渠 ,垃圾日产日清 ,原料离地离墙 ,堆放整齐 ,断绝鼠粮。(2 )药物防制 :①化学防制 :使用杀鼠迷、溴敌隆、敌鼠隆等抗凝血药物 ,采用不同毒饵如大米、地瓜丝、花生油渣 ,提作者单位 :三明市三元区卫生消…  相似文献   

18.
5 鼠的防治方法 5.1 防鼠一个地区鼠密度的高低,与鼠的栖息和食物条件密切相关.如果只灭鼠,而不采取防鼠措施,原有的栖息和食物条件未改变,则鼠密度在下降后,又可因鼠旺盛的生殖力而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如果改变了适于鼠的生活条件,做好防鼠工作,可以间接控制鼠的数量,提高灭鼠效果和巩固灭鼠成果.  相似文献   

19.
灭鼠后黄毛鼠种群数量回升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灭鼠后黄毛鼠种群数量回升动态 ,为制订科学的灭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1997~ 1998年设 3个大样区 ,每年用 0 .0 375 %杀鼠迷毒谷灭鼠 2次。灭鼠前和灭鼠后的每个月都调查黄毛鼠的种群动态。结果 :2~ 7月和 8~ 11月黄毛鼠的月均繁殖指数分别为 12 1.2 %和12 8.9%。在春种前灭鼠 ,即使灭效达 86.1%~ 92 .7% ,8月份的鼠密度便达到甚至超过灭鼠前。 8月份灭鼠时 ,若灭效在 82 .0 %以上 ,12月份的鼠密度未恢复到灭鼠前 ;如果灭效低 ,12月的鼠密度就会超过灭鼠前。结论 :灭后黄毛鼠的种群数量恢复快 ,因此每年要全面灭鼠 2次 ,且上半年和 8月份的毒谷指数要分别在 0 .5和 0 .6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和掌握目前农村地区残存鼠分布特征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指导农村的灭鼠成果巩固,降低鼠传疾病,1999年10月中下旬大规模灭鼠后,对农村残存鼠分布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