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蚊虫密度四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全国蚊虫四年监测结果。表明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我国广为分布的蚊种。一般住房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居多,中华按蚊在两生境中所占比例均较少。两生境中蚊虫密度高峰出现在6~9月份。不同地区蚊虫密度差异较大,可能与地理纬度、气候条件、环境卫生及采取的灭蚊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2.
蚊虫是我国重要的病媒生物之一。为了解济南市农村环境中蚊虫种类构成和密度发生动态,有效预防和控制济南蚊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于2006年至2019年对济南市农村环境蚊虫密度开展了连续14年的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14年来农村蚊虫年平均密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居民区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牲畜棚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济南市蚊虫综合防制的最佳时间为7-9月份,但不同时间不同生境应注重防制的蚊虫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今后应继续加强农村区域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为当地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阴市蚊虫种群及密度,为防治蚊虫及蚊媒病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采用诱蚊灯法对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中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到5种蚊虫,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其中淡色库蚊占比例最高,为96.01%。2008、2009、2010最高蚊密度分别在9月、8月、7月,分别为3.31、5.14、6.86只/(灯.h)。蚊密度(y)与气温(x)的回归关系为y=0.000 4 x3-0.014 9 x2+0.201 6 x-0.946 9。结论淡色库蚊是江阴市最主要的防治对象,5-10月是蚊虫防治的主要时期,当日均温大于11.0℃时应开始注意蚊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2016年蚊虫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采用成蚊诱蚊灯法及幼虫监测法开展监测。结果 2016年南京市成蚊诱蚊灯法共捕获雌蚊2 516只,密度为0.78只/(灯·h),隶属2亚科4属5种,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淡色(致倦)库蚊在5种监测生境类型里均有捕获,最高为牲畜棚[0.55只/(灯·h)],5种生境中监测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牲畜棚[1.73只/(灯·h)]、农户[0.92只/(灯·h)]、公园[0.52只/(灯·h)]、居民区[0.48只/(灯·h)]和医院[0.24只/(灯·h)],不同环境蚊虫构成不全相同(χ2=937.76,P<0.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季节消长呈单峰,高峰出现在8月;幼虫监测法共监测伊蚊阳性容器33处,全市全年总布雷图指数为2.54,季节消长与成蚊基本相似。结论南京市蚊虫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种群较丰富,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情况。两种监测方法互为补充,使监测数据更全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4—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蚊虫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为蚊虫防制提供依据。方法从病媒生物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4—2017年南京市蚊虫监测资料,分析南京市城区居民区、医院、公园(含街心花园) 3类环境和郊区农村牲畜棚、民房2类环境的蚊种分布特征、蚊虫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相似性。结果 2014—2017年南京市捕获成蚊雌蚊35 817只,鉴定为2亚科4属8种,南京市城区优势蚊种为淡色(致倦)库蚊,8 306只占94.93%;郊区农村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18 789只占69.42%。5种生境中,民房的蚊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191和0.612;居民区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22。居民区与医院的蚊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999 95;居民区与牲畜棚的蚊虫群落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293 34。结论南京市城区优势蚊种为淡色(致倦)库蚊,郊区农村为三带喙库蚊;农村民房和牲畜棚的蚊虫种类和密度较其他生境要高,应作为蚊虫防制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和掌握温州市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动态,分析不同环境蚊虫孳生变化趋势,为该城市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2013年每年的4-11月采用诱蚊灯法在温州市11个县(市、区)开展逐月监测.结果 监测期间共捕获成蚊14 597只,其中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82.44%.成蚊密度高峰期集中在7-8月,其中密度最高出现在2011年8月,为2.83只/(灯·h);蚊媒疾病发病数量高峰也集中在7-8月,3年合计分别为37例和18例.不同生境中牲畜棚成蚊密度最高,密度为2.74只/(灯·h).结论 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和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可有效地为城市提供防治依据,并将监测结果与蚊媒传染病进行关联分析,为城市蚊虫及蚊媒病的防制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2018—2021年成蚊种类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蚊媒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采用成蚊诱蚊灯法捕蚊,并对蚊虫分类统计。结果 2018—2021年共捕获成蚊20 537只,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59.02%,其次为中华按蚊(19.33%)、白纹伊蚊(19.14%)。捕获蚊虫总密度为2.38只/(灯·h),在不同的生境类型中,牲畜棚监测平均蚊密度最高,达4.46只/(灯·h);医院密度最低,为1.34只/(灯·h)。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均在牲畜棚里密度最高,分别为2.17、1.67只/(灯·h),白纹伊蚊在公园里密度最高,为0.74只/(灯·h)。季节消长呈单峰型,7月最高,为5.57只/(灯·h)。结论 马鞍山市蚊密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淡色库蚊是马鞍山市的优势蚊种,是今后防治的重点。重点应加强牲畜棚、公园和农户的蚊虫防治。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2006~2010年蚊虫群落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无锡市近年来蚊虫变化特征,为蚊虫及蚊媒病防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诱蚊灯法和CO2诱蚊法调查蚊虫,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到蚊虫10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为常见蚊种;住区最大优势种为淡色库蚊,牲畜棚最大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5~10月为蚊虫高发期,蚊密度与气温变化趋势显著相关(P=0.000)。结论近年来无锡市蚊种明显减少,淡色库蚊优势度升高,气温可以用于蚊密度的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内江市城区范围内不同生境蚊虫的发生密度和种类,掌握其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诱蚊灯法对内江城区不同生境各监测点的蚊类进行监测,对收集的蚊虫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捕获成蚊23 212只,2011-2013年蚊密度分别为36.83、35.33、72.92只/(灯·夜);牲畜棚密度最高,其次为农户(χ2=245.11,P<0.05);蚊密度季节变化趋势呈双峰状或单峰状;居民区、公园、医院均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农户2011和2012年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2013年以嗜人按蚊为优势蚊种(χ2=2 790.22,P<0.05)。结论内江市成蚊呈双峰状或单峰状消长,主要存在于牲畜棚,且不同生境优势蚊种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2009-2012年成蚊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调查成蚊密度。对2009-2012年宝山区的国家病媒监测点蚊虫密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捕获成蚊5种5041只,淡色库蚊是居民区和农户的优势种,分别占居民区和农户捕获成蚊总数的94.6%和98.8%;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牲畜棚捕获成蚊总数的46.6%和23.5%。居民区的平均密度最低为1.81只/人工小时,农户为6.70只/人工小时,牲畜棚的平均密度最高为30.08只/人工小时。每年季节消长情况相似,密度高峰一般在6-9月,1-4月和11-12月成蚊密度很低,4年平均密度指数呈递增趋势。结论 4年来成蚊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无明显变化,淡色库蚊为居民区、农户的绝对优势种,而牲畜棚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全区5-10月可开展蚊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辽宁省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蚊虫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辽宁省14个市共设立100个蚊虫监测点,采用诱蚊灯法,分别开展农村和城市蚊虫监测。结果2010-2012年共捕获蚊虫67 034只,平均蚊密度为8.12只/(灯·h),淡色库蚊和刺扰伊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4.4%和32.9%。不同生境蚊密度为牲畜棚〉农户〉公园〉医院〉居民区。辽宁省蚊虫密度季节消长明显,活动高峰一般在8-9月,5-6月和10月蚊活动较少。结论初步掌握了辽宁省蚊虫密度、种类、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防治以及蚊媒疾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建议加强蚊虫高峰季节前的控制,加强对蚊虫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和掌握滁州市蚊虫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有效防控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1 - 2016 年滁州市采用人工小时法获得的成蚊密度监测数据,分析不同生境、月份、年度蚊虫密度监测结果。结果 2011 - 2016 年共捕获蚊虫8 177只,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96.06%,其次是白纹伊蚊(2.87%);捕获蚊虫总密度为9.46只/人工小时,蚊虫年平均密度在2011 - 2013 年间呈下降趋势,但2014 年密度开始逐渐回升,2016年蚊虫密度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22.34%;不同生境中,蚊虫密度最高的为城郊结合部居民区,其次为城区居民区和牲畜棚,农户最低,密度依次为 12.27、10.00、9.46和6.00 只/人工小时;各监测点捕获蚊虫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在6月,次高峰在9月。结论 2011 - 2016年滁州市蚊虫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4年后有所回升,应加强蚊虫防治工作。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和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可有效指导城市蚊虫防治工作,应将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和虫媒传染病进行关联分析,为防治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淮安市2017年蚊生态学及3个年度淡色库蚊抗药性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蚊密度、种群、抗药性现状,为蚊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开展监测,浸渍法测定蚊幼虫抗药性。结果淮安市常见蚊种及构成比分别为淡色库蚊50.45%、三带喙库蚊43.98%、中华按蚊2.89%、白纹伊蚊1.47%、骚扰阿蚊1.19%,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是优势种群,共占捕获蚊虫的94.42%;全市的蚊密度季节消长为单峰曲线,蚊密度最高峰出现在7月,为5.14只/(灯·h);在监测的5种生境中,居民区、公园、医院主要以淡色库蚊为主,构成比分别为79.60%、77.57%、90.12%,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主,构成比为70.56%,农户以淡色库蚊(59.20%)和三带喙库蚊(32.50%)为主,不同生境的蚊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4年,淡色库蚊幼虫对双硫磷产生中度抗性(13倍),对仲丁威产生低度抗性(4.21倍);2016年,对双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均产生低度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75、5.28、2.25倍。结论淮安市蚊虫种群丰富,有明显的季节高峰;持续开展抗药性监测并科学指导灭蚊,蚊虫抗药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继续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合理使用杀虫剂,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和物业公司培训以及宣传教育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988年陕西省丹凤县住房、牛棚蚊虫密度的监测结果,共监测出3属9种蚊虫,以骚扰阿蚊和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成蚊活动时间为5月中旬至11月中旬,9月上旬为活动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崆峒区不同生境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掌握灭蚊时间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要求,用诱蚊灯法进行蚊密度监测。结果 2006-2011年累计捕获蚊虫4属10种39 609只,总密度2.0只/h·灯。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88.18%;其次为三带喙库蚊8.12%,帕氏按蚊3.18%,其它蚊种数量甚少。每年3月蚊虫开始活动,密度逐渐升高,7-8月达到峰值,9月密度开始下降。不同环境类型蚊密度以牲畜棚和农户最高,分别为3.8和2.4只/h·灯,其次为居民区、医院和公园。结论崆峒区蚊类密度高峰为7-8月,应在密度高峰到来前1个月,采取综合性灭蚊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蚊虫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有效地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工小时法及诱蚊灯法。结果共捕获蚊虫3属6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85.34%。一般人类活动较多的居民区、公园等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居多。采用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7—9月,8月为全年最高峰,密度分别达10-33只/(灯·h)和16.06只从14,时;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的平均密度为5.69只/(灯·h),人工小时法为7.56只/人工小时。结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河北省重点防制蚊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蚊虫监测,掌握内江市蚊虫的季节消长、种群构成及生境构成情况,为制定蚊类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蚊情况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内江市监测点累计捕获蚊11 667只,平均蚊密度为6.08只/(灯·h);蚊密度季节消长曲线为双峰形,且分别在5、7月达到高峰;以嗜人按蚊(37.92%)和三带喙库蚊(30.85%)为优势蚊种,其主要存在于牲畜棚和农户;另外,不同生境环境优势蚊种不同,居民区、公园和医院以致倦库蚊为主,农户以嗜人按蚊为主,牲畜棚以中华按蚊为主。结论内江市以嗜人按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其主要生境为牲畜棚和农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成蚊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阐明主要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蚊虫的防制和相关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采用诱蚊灯法调查成蚊种类和密度;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回顾性收集乙脑、疟疾病例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雨城区成蚊有9种,其中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为当地优势种;牲畜棚蚊密度最高,其次为农户;蚊活动高峰为6~8月。雨城区报告蚊传疾病乙脑10例、输入性疟疾8例,无聚集性。结论雨城区乙脑、疟疾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在各类生境中密度较高,总密度尤以牲畜棚最高,应重点加强监测和病例报告、管理以及牲畜棚、居住环境蚊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无锡市不同环境蚊虫群落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无锡市是国家首批病媒生物监测点之一,为了解无锡市蚊虫群落特征,于2008年对无锡市7个市辖区内的15个居民区、15个公园、15个医院、4个农户和4个牲畜棚中的蚊虫种类和密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大连地区蚊虫种类及季节消长趋势。方法采用诱蚊灯法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捕蚊3 694只,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密度高峰在7-8月,牲畜棚的成蚊密度最高。结论大连地区5年来蚊种及其构成已发生变化,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做好农户及牲畜棚的灭蚊防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