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17-220
目的探讨叶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VEGF、TN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叶酸,维生素B12,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变化,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Hcy、VEGF、TNF-α分别为(17.5±3.1)μmol/L、(157.3±16.1)pg/m L、(14.7±3.5)pg/m L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Hcy、VEGF、TNF-α分别为(13.6±3.5)μmol/L、(116.4±14.2)pg/m L、(9.6±3.2)pg/m L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Hcy、VEGF、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IVST、E/A比值、LVEF分别为(57.1±3.2)mm、(9.4±1.6)mm、(1.4±0.3)、(50.2±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52.3±3.9mm、IVST(8.0±1.3)mm、E/A比值(0.9±0.2)、LVEF(45.7±3.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叶酸可以有效的降低慢性心里衰竭患者的Hcy、VEGF、TNF-α的含量,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社区高血压的效果。方法4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厄贝沙坦组、硝苯地平组、联合组,各140例。厄贝沙坦组采用厄贝沙坦片口服治疗,硝苯地平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治疗,联合组采用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联合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97.86%均高于厄贝沙坦组的89.29%、硝苯地平组的8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患者SBP、D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硝苯地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VEGF(90.24±6.33)pg/ml均低于厄贝沙坦组的(110.36±11.33)pg/ml、硝苯地平组的(110.25±11.29)pg/ml,Hcy(12.07±1.33)μmol/L均低于厄贝沙坦组的(17.51±1.26)μmol/L、硝苯地平组的(17.56±1.17)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与硝苯地平组血压控制效果、SBP、DBP、HR、VEGF、Hcy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及心率效果优于单种药物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中的联系意义。方法 80例已明确诊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分为高危组(32例)和低危组(48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T细胞激活性低分泌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血脂指标[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 高危组患者的血清MCP-1、RANTES、CTRP1分别为(66.91±8.26)pg/ml、(64.96±9.28)pg/ml、(20.26±4.49)ng/ml,均明显高于低危组的(50.32±4.56)pg/ml、(45.67±5.26)pg/ml、(12.26±2.3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Lp(α)、Hcy、Ox-LDL分别为(687.1±75.7)mg/L、(29.87±6.12)μmol/L、(759.6±96.8)μg/L,均明显高于低危组的(416.3±...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联合阿魏酸哌嗪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2014年9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人。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餐后30 min口服阿魏酸哌嗪片,4片/次,3次/d。治疗组口服普罗布考片,4片/次,2次/d,阿魏酸哌嗪片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丙二醛(MDA)、血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Cys C、hs-CRP、TGF-β1、UAER、SCr、MDA、BUN、β2-MG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魏酸哌嗪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发生过程、减轻蛋白尿,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者Hcy及性激素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17.5±2.5)μmol/L显著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14.9±2.4)μmol/L,P<0.01.男性患者雌二醇水平(65.8±29.6)pg/ml明显低于男性健康对照组(82.4 26.0)pg/ml.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80.7±28.6)pg/ml明显低子女性健康对照组(100.2±33.2)pg/ml.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失衡.性激素水平降低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宫壮  李大林  朱向军  沈建松  徐敏 《江苏医药》2013,39(12):1416-1419
目的 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早期DN患者40例均分为A组(替米沙坦80 mg/d,口服)、B组(替米沙坦80 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疗程20周,采用ELISA检测核转录因子cB(NF-cB) p65亚基活性,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NF-кB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NF-кB p65亚基活性(0.56±0.03vs.1.31±0.05)、超敏C反应蛋白[(3.31±1.95) mg/L vs.(5.48±2.06) mg/L]、IL-1[(11.45±1.71) pg/mlvs.(14.48±1.75) pg/ml]、IL-6[(14.15±2.13) pg/mlvs.(16.19±2.15) pg/ml]、TNF-α[(20.69±4.45) pg/ml vs.(28.89±3.86) pg/ml]、NF-кBmRNA(0.546±0.013 vs.0.780±0.012)及蛋白(0.451±0.021 vs.0.743±0.031)表达水平改善均较A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可延缓早期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10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24 h尿蛋白、Cys-C、CRP、TNF-α, IL-1β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Scr[(98.23±12.81)μmol/L VS (132.87±16.49)μmol/L,t=3.036]、24 h尿蛋白[(0.78±0.23)g/24 h VS (1.14±0.32)g/24 h,t=2.693]、Cys-C [(1.03±0.26)mg/L VS (1.59±0.24)mg/L,t=2.975]、CRP[(11.27±2.84)mg/L VS (19.37±3.02)mg/L,t=3.025]、IL-1β[(14.91±2.05)pg/ml VS (19.67±2.31)pg/ml,t=2.903]、TNF-α[(23.69±5.02)pg/ml VS (31.45±6.82)pg/ml,t=3.047]水平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能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尿蛋白,降低Cys-C水平,延缓Scr水平上升,起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葵胶囊调节血清微炎性反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魏酸哌嗪分散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至2016年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于术前接受氯吡格雷75mg,qd,持续治疗6个月;在对照组基础上,试验组予以阿魏酸哌嗪分散片治疗,口服阿魏酸哌嗪分散片100 mg,tid,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髓过氧化物酶(MPO)、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水平,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0%(40例/44例)和72.72%(32例/44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CY分别为(12.48±1.91),(16.36±2.02)μmol·L-1;这2组的Hs CRP分别为(1.34±0.17),(3.82±0.56)mg·L-1;这2组的MPO分别为(17.36±2.88),(23.26±4.26)mmol·L-1;这2组的IMA分别为(20.10±2.44),(24.91±3.53)μg·L-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DR发生率分别为25.00%(11例/44例),20.45%(9例/44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哌嗪分散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优于单用氯吡格雷,能够降低血清HCY、Hs CRP、MPO、IMA水平,减缓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选择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单独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氮素(BUN)、血肌酐(Sc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08.3±4.3)、(81.6±5.2)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常规组的(125.6±5.1)、(94.5±4.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常规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cr、BUN、UAER分别为(73.0±11.5)μmol/L、(6.8±0.4)mmol/L、(102.3±6.4)μg/min,均低于常规组的(80.6±10.2)μmol/L、(7.7±0.9)mmol/L、(125.5±8.0)μg/min,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10.
甄丹  冯湘平 《天津药学》2012,24(6):33-35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早期DN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替米沙坦40 mg,2次/d,疗程1个月。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注射液30 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ab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REA)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血压、血脂、24 h尿蛋白定量、UREA、Scr、BUN均显著下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可明显改善DN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33):4654-4657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研究组(9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片20 mg,口服,每日3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α-酮酸片3.78 g,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肾功能[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肾间质纤维化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丙二醛(MD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患者脱落,均完成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1.39%)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Cys C、24 h尿蛋白、Hcy、VEGF、TGF-β_1、AOPP、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GFR、HGF、T-AOC、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DN的疗效显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据临床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组(正常尿,33例)和微量组(微量蛋白尿,37例);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研究对象Cys-C、RBP、β2-MG、Hcy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并比较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正常组Cys-C、RBP、β2-MG及Hcy水平分别为(0.98±0.27)mg/L、(38.96±7.62)μg/ml、(2.54±0.57)mg/L、(18.94±4.94)μmol/L,微量组Cys-C、RBP、β2-MG及Hcy水平分别为(1.99±0.45)mg/L、(67.34±13.66)μg/ml、(4.14±1.00)mg/L、(39.82±9.16)μmol/L,对照组Cys-C、RBP、β2-MG及Hcy水平分别为(0.40±0.23)mg/L、(25.35±6.31)μg/ml、(1.03±0.20)mg/L、(8.48±7.10)μmol/L;正常组和微量组Cys-C、RBP、β2-MG及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微量组Cys-C、RBP、β2-MG及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微量组Cys-C、RBP、β2-MG、Hcy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单一检测,Cys-C、RBP、β2-MG及Hcy联合检测可较好的反映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其对临床诊断、防治及病情监测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收治的118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血压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73.8±10.8)μg/min、血肌酐(Scr)为(67.4±5.9)μmol/L,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86.2±11.4)μg/min、(78.2±6.6)μmol/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SBP)为(129.4±5.7)mm Hg、舒张压(DBP)为(79.2±4.1)mm Hg,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139.6±6.3)mm Hg、(86.3±4.8)mm Hg,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稍低于对照组的1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血压水平,同时副作用也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DN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MMP-9、TIMP-1水平及肾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TGF-β1及TIM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MMP-9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SCr、BUN及UAE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吡格列酮联合替米沙坦可改善DN患者肾组织细胞外基质代谢,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肾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叶酸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中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叶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素氮(BUN)、肌酐(Cr)、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胱抑素C(Cys-C)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P(135.34±8.81)mm Hg(1 mm Hg=0.133 kPa)、DBP(75.52±5.79)mm Hg、BUN(5.92±0.95)mmol/L、Cr(102.43±18.71)μmol/L、Hcy(11.32±2.9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45.65±8.62)mm Hg、(86.63±6.78)mm Hg、(6.71±1.04)mmol/L、(115.81±21.42)μmol/L、(14.21±2.52)μmol/L,叶酸(13.92±1.52)ng/ml、维生素B12 (686.38±143.31)μg/ml均高于对照组的(7.54±0.97)ng/ml、(396.63±98.42)μ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109.53±34.12)μg/min、eGFR(1.75±0.48)ml/(min·173 m2)均低于对照组的(226.51±78.88)μg/min、(3.58±1.15)ml/(min·173 m2), Cys-C(76.53±38.77)mg/ml高于对照组的(63.62±24.72)m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 P=0.037<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可提升其血清中叶酸与维生素B12浓度,改善血压状况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伴有MAU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FBG控制在≤7.0mmol/L。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MAU、Scr、BUN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MAU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BUN及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降低MAU的作用更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果蝇母源抗皮肤生长因子蛋白(Smad)通路分析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DK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肾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队列分析进行MHD治疗的DK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低分子肝素抗凝等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2组DK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肾功能[血肌酸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脂代谢[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TGF-β1/Smad通路(TGF-β1、Smad4、Smad7)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38例,试验组4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Scr分别为(198.26±18.33)和(254.19±21.08)μmol·L-12-MG为(15.2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2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替米沙坦片8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4%、9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Hb A1c水平出现明显降低,GFR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ys-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对比两组各项肾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肾功能指标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Cys-C、BUN、Scr及β2-MG水平分别为(2.04±0.77)mg/L、(6.33±2.47)mmol/L、(108.64±18.27)μmol/L、(5.36±1.83)mg/L,均高于对照组的(0.82±0.14)mg/L、(4.70±1.52)mmol/L、(72.36±12.52)μmol/L、(2.68±0.5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ys-C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高于BUN、Scr、β2-MG的62.50%、65.00%、70.00%。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明显偏高,其不仅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还可作为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推广与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 DN 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应用厄贝沙坦,150 mg/ 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百令胶囊,3.0 g/次,3/ d,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 C(CysC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清蛋白(U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足细胞数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桥蛋白(OP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BUN、Scr、Hcy、CysC、UAER、UALB、β2-MG、足细胞数及 TGF-β1、CTGF、OPN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MP-7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 BUN、Scr、Hcy、CysC、UAER、UALB、β2-MG、足细胞数及 TGF-β1、CTGF、OPN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降低,BMP-7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百令胶囊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 BUN、Scr、Hcy、CysC、UAER、UALB、β2-MG、足细胞数及 TGF-β1、CTGF、OPN 水平,升高 BMP-7水平,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损害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