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下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患者数据进行分类,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基于第一组患者的治疗,第二组患者接受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第二组肠鸣恢复时间是(2.35±0.32)d、止血时间是(2.12±0.35)d、住院时间为(3.58±1.52)d,均比第一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显着高于第一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采用内镜止血。内镜止血具有一定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止血方式,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3例,分为对照组(n=70)和内镜组(n=83),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内科止血措施,内镜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对照组止血率为82%,再出血率为11%;内镜组止血率为94%,再出血率为2%;对照组的止血率低于内镜组,再出血率高于内镜组,内镜组的出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能提高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缩短出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2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内镜止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以及72 h内再次出血率;止血时间、输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96.72%(59/61)高于对照组的83.61%(51/61),72 h内再次出血率1.64%(1/61)低于对照组的13.11%(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1.21±0.31)d、输血量(462.26±23.47)ml、肠鸣音恢复时间(2.04±0.69)d、住院时间(3.36±0.56)d均优于对照组的(3.05±0.51)d、(884.35±49.61)ml、(4.96±0.77)d、(7.11±0.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止血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治疗时间,还能降低再次出血率,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止血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止血时间、输血量、肠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 <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幽门梗阻、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的效果较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更佳,且有助于降低再出血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保守药物联合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持续时间、肠鸣恢复音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疗效、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1±1.24)h、(16.78±1.84)h、(4.11±1.21)d,均短于对照组的(9.25±2.94)h、(26.12±1.81)h、(6.78±1.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PaO2、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血红蛋白(114.51±13.21)g/L、血氧饱和度(96.56±2.01)%、PaO2(84.64±7.52)mm Hg(1 mm Hg=0.133 k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12±5.21)g/L、(95.56±2.21)%、(76.64±6.78)mm Hg,APACHEⅡ评分(8.56±1.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6±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药物联合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止血,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加速患者病情的恢复,缩短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镜下药物注射联合组织胶喷洒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80例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药物注射联合组织胶喷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6.04±0.48)d和止血时间(2.05±0.54)d均短于对照组的(14.02±1.55)、(4.28±1.60)d,输血量(410.52±50.68)ml低于对照组的(846.18±60.4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药物注射联合组织胶喷洒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可有效减少止血时间和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雷尼替丁,治疗组:奥美拉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止血时间(2.16±0.84)d短于对照组止血时间(4.52±1.63)d,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异常,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胜华 《中国处方药》2014,(12):109-110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常规组(n=23)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内镜止血联合常规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常规组,输血量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74例患者采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为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剖腹手术率、再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显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方法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1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内镜止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止血量、加内镜后止血率以及止血后出血率等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等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高达92.0%,对照组则只有66.0%,且观察组输血量、止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加内镜后止血率以及止血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结论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疗效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蔚  戈焰  张伦  李紫盺 《江西医药》2015,50(2):140-141,175
目的观察研究急诊内镜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将9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确诊后随机分成对照A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对照B组(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凝血酶)及治疗组(内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3组,进行临床疗效等情况观察。结果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及1周再出血率分别为96.67%、3.30%,81.15%、11.11%,93.94%、6.61%,即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周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与对照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入院顺序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先入院的14例,采用常规的内科止血措施;观察组为后入院的14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内镜止血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止血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既能够快速的止血,又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60岁为观察组(49例),年龄<60岁为对照组(41例)。于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合并症、治疗及疾病转归、再出血率等。结果观察组心率加快、呕血症状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压、休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胃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贲门黏膜撕裂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止血所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1±2.3)ml、(10.5±2.4)h、(12.5±3.0)d,对照组出血量、止血所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6±1.1)ml、(6.7±2.0)h、(11.0±2.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14.3%,对照组无复发患者,观察组再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出血量更高,易引发低血压性休克,临床医生应尽快控制出血并治疗基础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止血,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消化内镜止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治疗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止血成功率以及72 h再出血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4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内镜下对不同病因的患者采用喷洒止血、黏膜下注射止血、钳夹止血、高频电极电凝止血,止血术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能降低再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内镜与泮托拉唑联合使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纠正贫血及止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停止出血时间平均为0.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d (P〈0.05),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患者治愈率68.8%、治疗总有效率95.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好转率和无效率均为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与泮托拉唑联合使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出血停止时间短,不良反应小,无需长时间住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20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100)应用择期内镜止血治疗,研究组(n=100)则应用急诊内镜止血治疗。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是95.0%,与对照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2.0%相比稍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内再出血发生率是1.0%,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内再出血发生率8.0%相比较低(P0.05);(3)研究组患者病因检出率是98.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1.0%(P0.05);(4)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9.2±1.5)d,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1±4.5)d(P0.05)。结论: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提升止血成功率,减少1周内再出血事件的发生,促使其早期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夹联合注射治疗去血痂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治疗有效性。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无活动性出血,出血后24~48h内急诊胃镜检查,内镜下观察有血痂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组及内镜下无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消化道溃疡的保守治疗,并随访1个月。结果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组30d内的再出血率仅为4.7%(2/43),而未采取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的患者组再出血率为24.4%(10/41),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期在血凝块形成而无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行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明显降低患者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镜直视下直接给药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82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出血后24~48 h内行胃镜检查并在内镜下喷药止血,对照组进行常规止血治疗,比较内镜下止血和常规药物止血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内镜下喷药止血治疗总有效率达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喷药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11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内镜及胃镜下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1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平均止血时间(11.5±2.3)h,平均输血量(2.0±1.3)U。结论 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实际操作情况,通过内镜下治疗、胃镜下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