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2006~2009年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30例患者,30例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扫描,并分析纤维骨皮质缺损的X线、CT、MRI特点。结果 30例共计35个病灶,其中23个位于股骨下干骺,8个位于胫骨上端,4个位于腓骨上端。单骨单发25例,单骨双发1例,双骨双发4例。结论 X线、CT及MRI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能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8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于发病后2~14 d分别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结果 X线检查结果显示:28例病程12 d内仅见局部软组织肿胀;2例病程14 d可见局限性骨质疏松,未见骨皮质破坏。CT检查结果显示:28例病程7 d仅见局部软组织肿胀;4例病程7~10 d可见局限性骨质疏松,病程10 d后可见明显骨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表现。MRI结果显示:28例病程2 d内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25例3 d内骨髓内可见异常信号影;27例6~14 d内可见明显骨膜反应及骨质破坏。结论 MRI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中优于X线及CT,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20例符合Pitt等描述典型影像学征像的股骨颈疝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男17例,女4例;年龄30-85岁,平均53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其中13例行MRI检查。结果:21例发现股骨颈疝窝病灶29个,累及右侧9例,左侧8例,双侧4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或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最大直径约16mm,X线表现为透亮区或硬化环,CT表现为骨质缺损区,密度因成分不同而呈软组织密度、脂肪密度或混杂密度,边缘伴有薄层清晰硬化缘,临近骨皮质见局限性裂隙样缺损与骨质缺损灶相通,MRI信号不定,多数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异性,CT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基本可以确诊,X线及MRI检查具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92年1月~1995年8月在传统植骨内固定的基础上,在硬化的断端钻孔,经临床应用42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33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7岁,平均38.5岁。病程最长33个月,最短6个月。股骨干14例,胫骨22例,尺桡骨4例,肱骨干2例。X线检查骨折断端硬化膨大者36例,脱矿质萎缩者6例。本次手术前非手术治疗不愈合者1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不愈合者17例,再次手术并植骨仍不愈合者5例,第3次手术并植骨失败者1例。 1.2 手术方法 显露骨折断端,取出原内固定物。修整硬化膨大的断端,凿通髓腔。用直径3.0mm钻头在硬化或萎缩的两断端钻4个~8个孔达骨髓腔并穿透对侧皮质,术中可见髓腔液由钻孔冒出。打入坚强的内固定并植入松质骨。为防止骨缺损或肢体短缩,不切除断端周围的纤维组织,可以在断端间开窗嵌入植骨并周围植骨。术后早期锻炼关节活动,以便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 1.3 结果 本组42例,随访4个月~24个月,平均17.5个月,均临床愈合。经X线观察,术后4周即有明显的骨痂形成,硬化的断端密度影减低,而萎缩型的断端密度影增强。有1例曾行3次手术仍未愈合患者在术后1年达临床愈合。  相似文献   

5.
异体骨关节移植后骨愈合的X线形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肿瘤接受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后和异体骨愈合在X线的表现及影响因素,以改进手术方法。方法1992年5月~1999年3月,对收治的90例中可纳入统计的85例骨恶性肿瘤在手术切除长段骨关节后,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异体骨关节移植,其中16例保留髁部关节面的异体骨段移植,57例异体关节移植,9例复合异体骨段人工髋关节置换,3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随访2年9个月,以X线片表现判定骨愈合方式,依据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的肢体功能标准,评价手术结果。结果85例101处异体骨与自体骨接合部有91处达到临床骨愈合。根据X线片表现特征,异体骨与自体骨间有4种愈合方式,其中以断端周围形成外骨痴、同时植骨间隙逐渐消失最多见;内固定不牢固是引起术后骨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异体骨周围软组织覆盖、血供差及大段异体骨移植后诱发的免疫排异反应等可能影响骨愈合;远离异体骨与自体骨结合部的肿瘤复发或感染、不同长度的异体骨对骨愈合无肯定的负作用;选用牢固的髓内固定、断端周围植骨及采用骨膜袖套技术可减少术后骨不愈合的发生。结论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后骨愈合有不同的X线片表现形式。手术设计应为异体骨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牢固的内固定支撑和完善的软组织覆盖。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地总结小儿骨囊肿的临床和X线特点,微创治疗的结果,为今后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既往医院诊治的资料完整的小儿骨囊肿31例进行临床分析,找出其一定的规律性。[结果]该病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最多见于股骨、肱骨近端,X线片、CT扫描可明确诊断,少数骨囊肿诊断困难时,可行MRI检查或骨穿刺活检确诊。[结论]31例12岁以下骨囊肿患儿,均采用囊肿穿刺引流、激素灌注术、自体骨髓血移植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阐明纤维性皮质骨缺损(FCD)或骨干骺端皮质缺损(MFD)与非骨化性纤维瘤(NOF)发生、发展的衍变过程。方法:通过46例的临床追踪观察和相关文献复习,结合X线片及病理切片10余例从不同阶段,多角度多视野观察。结果:FCD或MFD以4~20岁的青少年及儿童多见,以阵发性疼痛,伴短暂的功能障碍就诊者23例占50%。早期X线片上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骨皮质缺损模糊病灶。随着病程延长,灶周边界由模糊到清晰,可出现硬化缘,但无骨膜反应,可以单骨单发,亦可单骨多发或多骨多发。治疗及时合理,或自身抵抗力强时,病灶可停留于局限化的静止状态、或缩小、消退、骨化或钙化成“骨岛”。若治疗不当,或自身抵抗力低,或再损伤,疼痛可反复发作致病灶扩大。呈活跃性持续生长、可出现畸形或病理性骨折。本组中有16例占34.8%,此称NOF即非骨化性纤维瘤(属真性肿瘤)。若只行病灶区刮除植骨术未行灭活,则极易复发、扩散、甚至恶性变。结论:(1)NOF的早期病损就是FCD,其同义语又称MFD。它们同属于骨内起源于纤维性病损的一类病变,只是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已。(2)发病与创伤紧密相关,本组有85.9%的病例有确切创伤史。(3)各种影像学所见实质上是骨骼损伤后由纤维修复到成骨受阻的转化过程停留在某一临床阶段时的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2岁,因摔伤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5h来我院急诊。受伤前双肩关节活动无异常。查体:左锁骨外端轻度肿胀、压痛,左肩关节活动受限,锁骨余部无压痛,未扪及骨折断端及骨擦感。双肩X线片显示右侧锁骨发育正常,左侧呈双锁骨影:上位锁骨内1/2段发育正常,内端和胸骨柄的锁切迹形成胸锁关节,外1/2段发育不良,直径约为内侧段的1/2左右,但髓腔和周缘的皮质发育完整,外侧端游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退行性腰椎不稳症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采用手术植入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32个,其中1个间隙植入2个6例,植入1个12例,2个间隙各植入2个1例,2个间隙各植入1个2例,其中19例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无椎间隙感染和排斥反应。摄X线检查示患者手术撑开后的椎间隙高度恢复。结论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具有足够的支撑、抗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植入的一些并发症,是一种防止和治疗腰椎不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神经性关节病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神经性关节病的X线征象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神经性关节病23个关节的X线征象;手术治疗16例,其中肘关节置换术4例。结果:21个关节出现骨膜反应,其中12个骨膜密度低于骨皮质并与骨干间有透亮线,9个骨膜密度等珩骨皮质并与骨干融合,前者骨质吸收程度较后者重。15个关节的钙化位于关节间隙及其附近,数量多、体积小且不规则,11个关节的钙化或骨化距关节腔较远,数量少、体积大、边缘光滑。4例肘关节置换术获得9-22个月随访,伏2例,良2例。结论:骨膜密度及形态能反映本病的进展程度,不同部位的异位钙化或骨化其形态各有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关节置换术可以应用于神经性关节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