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峡建坝后 ,库区环境和人口变化对三峡库区的斯氏肺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方法 调查库区奉节县的自然环境、水面积变化和移民情况 ,并对溪蟹的肺吸虫囊蚴携带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应用肺吸虫抗原 IDT和EL ISA检测易感人群。 结果 三峡水库蓄水后 ,长江水位升高至 175 m,奉节县水面积将增加 13.36万亩 ,有利于中间宿主溪蟹的繁殖、扩散 ,而淹没区的移民将使人口分布更趋集中。人群的肺吸虫抗原皮试 (IDT)和 EL ISA的阳性率分别为 14 .36 %和 9.30 % ,当地溪蟹的肺吸虫囊蚴携带率为 4 .0 8%。 结论 三峡库区环境的变化、人口的集中及居民有生食和半生食溪蟹的习惯将可能导致肺吸虫病的流行和扩散 ,但通过肺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教育 ,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防止肺吸虫病在库区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三峡建坝后库区环境变化对肺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三峡建坝后,库区环境和人口变化对三峡库区的斯氏肺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 调查库区奉节县的自然环境、水面积变化和移民情况,并对溪蟹的肺吸虫囊蚴携带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肺吸虫抗原IDT和ELISA检测易感人群。结果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水位升高至175m,奉节县水面积将增加13.36万亩,有利于中间宿主溪蟹的繁殖、扩散,而淹没区的移民将使人口分布更趋集中。人群的肺吸虫抗原皮试(IDT)和ELISA的阳性率分别为14.36%和9.30%,当地溪蟹的肺吸虫囊蚴携带率为4.08%。结论 三峡库区环境的变化、人口的集中及居民有生食和半生食溪蟹的习惯将可能导致肺吸虫病的流行和扩散,但通过肺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防止肺吸虫病在库区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工程库区斯氏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南水北调工程库区丹江口市斯氏肺吸虫病流行情况,人群皮试阳性率为20.32%,第一中间宿主螺的感染率为0.64%,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感染度为3.07个囊蚴/只,动物宿主猫的自然感染率为44.68%。  相似文献   

4.
宁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浙江宁绍平原的东端,东经120°16′,北纬28°51′至30°33′。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境内主要山脉为四明山。1936年吴光报道奉化市石蟹内分离到肺吸虫囊蚴。1973~1983年,在奉化、余姚等11个县(市、区)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本市并殖吸虫病流行范围和虫种分布。 1 并殖吸虫病第一、二中间宿主调查 本地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有川卷螺和拟钉螺。全市共检  相似文献   

5.
1984年以来,我们按境内的地形和资江、涟水两大水系,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丘陵山区,在新化、冷水江、涟源、双峰等县市开展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一、调查内容和方法(一)调查方法每县选择2~3个调查点,每个点选3~5条小溪,采集淡水螺类、溪蟹剖检,并对野生动物和家犬、猫进行粪检和剖杀,调查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然后采用自制的1∶6000的肺吸虫虫体抗原,对当地5岁以上人群200~500人进行皮内试验,皮试阳性者作感染史(主要是食蟹史)的调查,同时做体格检查和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延平区肺吸虫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延平区肺吸虫病病原虫种、第一、二中间宿主和人群的感染率。方法收集全县10个乡镇38个村的淡水螺蛳与溪蟹标本并按常规检查其肺吸虫囊蚴,对葫芦山、吴丹、明洋三个村人群作肺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者抽血以EIJSA法检测肺吸虫抗体。结果发现的病原虫种为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和三倍体。第一中间宿主有二种螺蛳:放逸短沟蜷、小桥拟钉螺,因数量少没有检查。第二中间宿主有三种溪蟹,即: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及华南溪蟹属一新种。三个村蟹标本检查囊蚴感染率为12.12%(8/66)。人群皮内试验的阳性率为7.08%(110/1554)。三个村人群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10.37%(55/530),6.53%(34/521),418%(21/503),三个村皮试阳性者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72%(7/55),11.72%(4/34),4.76%(1/21)。结论延平区为闽北肺吸虫轻度流行区,但局部地区为中度疫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黄山市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感染情况,为全市防控肺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水系分布特点和以往调查情况确定调查点,在调查点内根据当地环境,选择调查溪流,采用人工和地笼捕捉境内溪流中的溪蟹,实验室解剖镜下检查肺吸虫囊蚴。计算溪蟹的感染率及囊蚴感染指数。结果调查了11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捕捉溪蟹275只,检出阳性溪蟹57只,阳性率20.73%。感染度平均每只蟹3.51个,感染性溪蟹每克含囊蚴数0.958个,蟹囊蚴感染指数为0.194 06。随着溪蟹体重的增加,阳性率和感染度随之增高(r_(阳性率)=0.905,P0.02;r_(感染度)=0.929,P0.01)。雄性溪蟹的阳性率和感染度均高于雌性溪蟹(x~2=136.53,P0.01)。不同水系溪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P0.05)。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黄山市仍存在着较高的肺吸虫病流行因素。新安江水系流域是今后肺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14县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其结果平均人群皮试阳性率29.17%,患病率14.63%;临床表现以肺外型为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共有7种,隶属于2科5属;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有8种,隶属于2科2属;保虫宿主为家猫、家犬;还证实了棘腹蛙为斯氏肺吸虫的转续宿主;流行虫种为斯氏、卫氏两种肺吸虫,其虫种分布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衢州市开化县肺吸虫病的现况.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肺吸虫囊蚴感染率为6.82%,人群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率为5.69%,人群溪蟹生食率为28.41%.提示衢州市存在肺吸虫病疫源地,流行区人群中可能有隐性感染或近期感染病例,且肺吸虫感染与生食溪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宁海县深圳区肺吸虫中间宿主溪蟹和川蜷螺的分布、感染情况,观察其生态习性,从而估计当地人群肺吸虫感染的危险度。方法现场捕捉溪蟹和川蜷螺,同时观察其生态环境及活动习性。将蟹称重、捣碎、研磨、水洗过筛后,取沉渣镜检。将川蜷螺用针挑出软体,压片、镜检。结果共捕获溪蟹97只,从单只捣碎检查溪蟹(体重高于5g)中,查获9只阳性蟹,感染率11.7%。肺吸虫囊蚴的感染率与溪蟹本身大小存在差异,蟹重15~25g组感染率最高,达20.0%(4/20),而5~15g组感染率为10.2%(5/49),25~35g组蟹中未检出囊蚴。雄蟹感染率(12.7%)稍高于雌蟹(9.1%)。检查20只小蟹(体重<5g),以5只为一组,共查获2组阳性蟹。共采集川蜷螺200只,未发现阳性螺。肺吸虫中间宿主栖息在清澈、氧气充足的溪水中,水流缓慢或相对静止的水体比较适合它们的生存。结论当地人群中仍存在肺吸虫感染的危险因素,政府及卫生机构仍应积极防治肺吸虫病。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衢州市开化县肺吸虫病的现况。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肺吸虫囊蚴感染率为6.82%,人群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率为5.69%,人群溪蟹生食率为28.41%。提示衢州市存在肺吸虫病疫源地,流行区人群中可能有隐性感染或近期感染病例,且肺吸虫感染与生食溪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大伙房输水工程为辽宁大型水利项目 ,跨流域引水。为防止肺吸虫病疫区扩大 ,对工程涉及区进行肺吸虫病状况调查 ,以便提出控制措施。 方法 对输水工程涉及的水源区和受水区的人群感染情况 ,中间宿主、保虫宿主情况 ,中间宿主孳生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水源区无现患病人 ,人群皮试阳性率 1.9% ,多数河流未发现肺吸虫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犬无感染 ,河流生境适合中间宿主孳生。受水区为非流行区。 结论 水源区人间肺吸虫病流行趋于终止 ,保虫宿主无感染 ,说明疫源地在弱化。个别河流中有肺吸虫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存在 ,中间宿主孳生地存在。为防止肺吸虫病疫源地扩大 ,设防防螺是引水工程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兴山县斯氏狸殖吸虫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兴山县斯氏狸殖吸虫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种类,感染率,并鉴定虫种。方法捕捉斯氏狸殖吸虫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解剖检虫,计算感染率;观察和测量自然感染、人工感染及采自病人体内的虫体形态和大小。结果第一中间宿主螺类有1科3属4种,分别为觿螺科小豆螺属湖北小豆螺、拟小豆螺属拟小豆螺、拟钉螺属齿拟钉螺和泥泞拟钉螺;共解剖12 192只,感染80只,平均阳性率为0.66%。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有1科2属5种,分别为华溪蟹科华溪蟹属锯齿华溪蟹、锯齿华溪蟹兴山亚种、圆顶华溪蟹、陕西华溪蟹和拟溪蟹属无刺非拟溪蟹,平均感染率为28.48%。解剖家猫32只,19只阳性,自然感染率为59.38%。从1只野生豹猫体内检获童虫1条。人工感染家犬的平均检虫率为51.16%,虫体最早成熟期为52 d。口饲、皮肤深埋、腹腔注射3种方式均可感染,肺部检虫率最高为66.25%。24例典型结节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皮下结节活检,15例检获斯氏狸殖吸虫,占62.50%,均为童虫。自然感染、人工感染和人体检获的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大小不一,但形态近似。结论兴山县为斯氏狸殖吸虫病流行区,湖北小豆螺、锯齿华溪蟹兴山亚种、圆顶华溪蟹是重要的中间宿主新种。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大伙房输水工程对肺吸虫病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大伙房输水工程为辽宁大型水利项目,跨流域引水。为防止肺吸虫病疫区扩大,对工程涉及区进行肺吸虫病状况调查,以便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对输水工程涉及的水源区和受水区的人群感染情况,中间宿主、保虫宿主情况,中间宿主孳生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水源区无现患病人,人群皮试阳性率1.9%,多数河流未发现肺吸虫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犬无感染,河流生境适合中间宿主孳生。受水区为非流行区。结论 水源区人间肺吸虫病流行趋于终止,保虫宿主无感染,说明疫源地在弱化。个别河流中有肺吸虫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存在,中间宿主孳生地存在.为防止肺吸虫病疫源地扩大,设防防螺是引水工程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82年5~7月在四川平武县进行了肺吸虫病调查,报告如下: 平武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居涪江上游,属中低山区,山深林茂,溪流纵横,溪涧流水终年不息,清浊深浅随雨量变化而异。适宜第一、二中间宿主孳生繁殖,大小溪流均可捕获锯齿华溪蟹。 调查方法 一、中间宿主调查:沿涪江上游支系溪流随机捕获螺、蟹、逐溪分只编号,鉴定后分别剖检肺吸虫的胞蚴、雷蚴、尾蚴和囊蚴。  相似文献   

16.
近城市低海拔斯氏、泡囊狸殖混合感染在福州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福州新店镇肺吸虫病疫区病原虫种和第一、二中间宿主 (螺、蟹 )的种类和感染率。方法 以病人为线索 ,捕捉螺蟹作常规法肺吸虫尾蚴和囊蚴检查并考察疫区。结果 在象山村发现为斯氏狸殖与泡囊狸殖疫区 ,该村靠近福州市中心 ,距福州火车站仅 5 3km。有三种螺蛳 ,即新店拟钉螺新种 ,建瓯洱海螺和放逸短沟蜷 ,前两种螺发现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3 75 % (12 / 32 0 )和 6 5 7% (2 3/ 35 0 ) ;有 3种蟹 ,即福建马来溪蟹、角肢南海溪蟹和台湾南海溪蟹 ,感染有斯氏狸殖吸虫和泡囊狸殖吸虫囊蚴 ,感染率达 6 1 91% (78/ 12 6 ) ,每只阳性蟹和每 g蟹组织携带囊蚴数分别为 5 89个和 1 5 3个。结论 福州新店镇为福建省一个新的近城市低海拔斯氏狸殖吸虫和泡囊狸殖吸虫混合感染的严重疫源地。斯氏狸殖吸虫为主要病原虫种 ,新店拟钉螺新种和福建马来溪蟹分别为主要第一、二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7.
宁海县肺吸虫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海县肺吸虫病的调查研究周德宏,李忠安自1979年我县深圳区的溪蟹体内发现肺吸虫囊蚴后,即对全县开展了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普查和第一中间宿主、野生动物自然感染情况及虫种调查,并先后发现了宁海拟钉螺;斯氏、哈氏并殖吸虫;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病人诊断...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位于浙江东部,东经120°~122°,北纬29°~30°.境内主要山脉为四明山,辖余姚、鄞县、宁海、奉化等6个县(市).西北部多为山区、半山区,主峰海拔1 020m,主要河流是甬江[1].周德宏自1979年在宁海县山区的溪蟹体内发现肺吸虫囊蚴后,随即在全县开展了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普查及第一中间宿主、野生动物自然感染情况和虫科调查,先后发现了宁海拟钉螺和哈氏并殖吸虫,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还对病人诊断、治疗、疗效考核及对卫氏殖吸虫染色体核型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探讨[2].2001年,笔者在宁海县余山村进行了肺吸虫中间宿主的调查,并用活囊蚴喂狗,建立动物模型后,再用环孢素A进行化疗,以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应用该药治疗肺吸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重庆地区人群斯氏肺吸虫病流行的现状、临床表现和诊断,并分析导致其误诊的原因。方法进行肺吸虫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收集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肺吸虫抗原皮试(IDT)和ELISA检测易感人群;检测中间宿主溪蟹的肺吸虫囊蚴携带率以及保虫宿主犬、猫的肺吸虫感染情况。结果重庆地区人群的IDT阳性率为14.36%(104/724),ELISA为21.96%(92/419),当地溪蟹的肺吸虫囊蚴携带率为4.08%,虫种鉴定为斯氏肺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三峡库区的人群有生食和半生食溪蟹的习惯,且感染与职业、年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分析了58例斯氏肺吸虫病的误诊原因。结论重庆地区人群的肺吸虫病呈点状、散在流行,并有局部扩散流行的可能性。应加强肺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阻断该病在重庆地区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合江县及毗邻地区肺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分部位解剖溪蟹并计算囊蚴感染率(度);问卷调查;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DIGFA-kit)检测血清抗体,抗体阳性者做肝功检查,并报告肺吸病肝损害2例.结果 第二中间宿主以锯齿华溪蟹为主,流行区溪蟹的肺吸虫囊蚴携带率为92.36%(2 453/2 656);虫种鉴定为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流行区居民食生蟹率23.08%(223/966),皮下游走性包块者4.45%(43/966).流行区人群血清学DIGFA-kit检测肺吸虫抗体阳性率为4.84%(24/496);流行区人群有生食和半生食溪蟹的习惯,且感染与镇村、职业、年龄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者肝功结果显示γ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ALT和AST轻度升高.结论 合江县及毗邻流行区肺吸虫病的隐性感染依然存在;肺吸虫病对当地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危害;应加强肺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阻断该病在该地区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