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肿瘤药的疗效评价标准新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各种抗肿瘤药物时 ,药物疗效的大小是评价药物临床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进行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实验时 ,应按照一定的标准正确判断其疗效的大小及副作用。目前公认肿瘤大小的变化和病人生存期为肿瘤客观疗效的指标 ,但由于新抗肿瘤药物的Ⅱ期临床研究周期较短 ,其受试对象为晚期肿瘤病人 ,生存期间受到限制 ,所以一般略去生存期 ,而仅以用药后肿瘤的大小变化来判断抗肿瘤药的疗效 ,1979年WHO按此原则制定出抗肿瘤药客观疗效的评定标准。此后 ,世界各国大多据此判定抗肿瘤药物治疗实体肿瘤的效果。但是经过近 2 0年的应用 ,发现此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肿瘤临床》2016,(17):774-774
《中国肿瘤临床》2015年第19期“专家论坛”中,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卢铀教授就NSCLC脑转移这一影响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从基础及临床两个方面出发,对脑转移形成的分子机理、脑损伤及其分子基础等基本理论与治疗策略进行梳理。通读本文内容,可以预见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治疗将愈加细化,而各种治疗方式相关学科的发展及其优化组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该类患者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晚期肿瘤住院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生活质量、疼痛等因素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9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调查,对中位生存期、生存率等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部因所患肿瘤死亡病例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平均生存期16.401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0.406±0.025,5年累计生存率0.057±0.012。不同性别、确诊年龄、原发病灶、是否接受过手术、疼痛发生时间及生活质量等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发现、确诊、有效的手术治疗以及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腹部肿瘤科2011年1 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晚期肺癌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进行最佳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CIK 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并在入组前1 个月内未行放化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随访,比较两组生存质量(KPS 评分)和生存期,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KPS 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4);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8 个月,高于对照组的7 个月,中位生存期差为1 个月(P = 0.044);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51.22%)、关节酸痛(36.58%)和失眠(29.27%)。结论:CIK 细胞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可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手术切缘对患者术后复发与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L  Shi M  Zhang YQ  Li JQ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47-49
目的 比较不同的手术切缘对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为肝癌患者手术中选择合理切缘提供参考。方法 将152例初治的可手术切除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以下标准手术:74例宽切缘组患者按门静脉血流方向远端距肿瘤边缘2cm,近端距肿瘤边缘1cm完整切除;78例窄切缘组患者切除范围距离肿瘤〈1cm,切缘无癌残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 rank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宽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35.5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42.0个月;窄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8.8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37.5个月,两组无瘤生存期(t=6.01,P=0.0142)和总生存期(t=6.23,P=0.01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按门静脉血流方向远端距肿瘤2cm,近端距肿瘤1cm切除为标准的手术范围可较合理地延长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腹腔化疗对卵巢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Ⅱ~Ⅳ期卵巢癌患者术前实施CAP或TP方案腹腔化疗,肿瘤减灭手术后再行6个疗程治疗,观察腹水和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及CA19-9的变化,记录并分析近期疗效、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经1~3个疗程的腹腔化疗,CA-125及CA19-9显著下降,癌性腹水基本消退,肿瘤缩小并易与周围组织分离,使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手术,促腹水消退治疗有效率高达98.3%,并使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毒副作用并不严重。结论:术前腹腔化疗对卵巢癌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手术条件,减少扩散病灶残留,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Ⅳ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腹腔内化疗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对照研究56例Ⅳ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腹腔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观察并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随机分为腹腔化疗组(腹腔组)35例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21例,记录观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随访患者并计算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函数,Log rank检验两组生存函数的差异。结果 近期疗效两组相仿,毒副反应中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症状,腹腔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腹胀腹痛则腹腔组比对照组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腹腔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Ⅳ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进行腹腔内化疗,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01月至2016年03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43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脑胶质瘤诊断标准,复发后经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原发肿瘤体积增大或出现新发肿瘤病灶;根据随机法将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行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观察组23例,行SRT+替莫唑胺治疗(TMZ)。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2年内累积生存情况,观察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α=0.05为检验标准。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及局部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95.65% vs 80.00%)。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95%CI:7.802~12.963),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95%CI:5.019~9.689),两组中位生存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0.00% vs 43.48%,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疗效显著、安全,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镜直视下局部注射化疗配合益气健脾中药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方法39例患者随机分为局部化疗配合中药组(观察组),单纯局部化疗组(对照组),对两组疗效作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生存质量、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化疗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胃癌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医院肿瘤科患者老年化特征及治疗转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瑞  张玉人  董莹  陈弦  李杰 《中国肿瘤》2011,20(8):584-587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的老年化特征及治疗特点,为老年肿瘤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病历采集、调查问卷(FACT-L4.0量表中文版和临床症状评分)、医生咨询三种方式对120例住院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利用统计软件对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对中药与生存期、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0例住院患者中老年肿瘤患者(≥65岁)占60.8%,中位年龄74.63±5.72岁,中晚期患者占84.2%,最困扰患者症状中以乏力多见,占21.7%,证候要素中气虚占80.0%。FACT-L4.0量表统计中,社会/家庭情况得分最高。中医治疗满意度评价中,很满意占47.8%。59例既往经中药干预3个月以上的患者疗效评价及1年生存率的分析:稳定(SD)比例最高,占59.3%,1年生存率为66.1%。使用中药时间(≥3个月)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95,P=0.00)。[结论]中医药在老年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老年肿瘤患者提早使用中药干预有利于生存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11.
肿瘤疗效的评价,以治疗后瘤体的大小变化作为唯一的标准。目前肿瘤病人期望中医治疗有三种情况:①希望中西医结合治疗增强抗肿瘤作用;②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指征:③恶性肿瘤晚期或临终期病人。实践证明,肿瘤病人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显著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故能被多数肿瘤病人所接受,显示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病人的意义。至于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有待于深入探索,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指标有待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肝癌TACE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术前前白蛋白含量在评估肝癌患者TACE术后远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中医肿瘤科2012年5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行肝脏TACE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前多项临床参数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共342例行肝脏TACE术的肝癌患者纳入研究。肿瘤大小、TNM分期、术前PA水平、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高P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9.4个月,中PA组中位生存时间16.8个月,低P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前白蛋白PA含量低是肝癌患者TACE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汁引流联合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3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因阻塞性黄疸采用胆汁引流后配合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根据肿瘤大小,单次剂量300~500cGy,5次/周,分割9~15次,边缘总剂量35~50Gy,2~3周完成整个治疗。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总的1、2年生存情况。结果38例患者治疗前Kamofsky评分范围50~85分,中位数为65.5分,治疗后评分范围60~100分,中位数为87分,中位数提高21.5分;32例伴有腹部或腹背部疼痛患者,治疗后止疼有效率为87.5%;治疗后3个月CT复查,总有效率为(CR+PR)68.42%,总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74%、15.79%,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而同期仅行胆汁引流的21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19.05%,无2年及以上生存者。结论对伴有阻塞性黄疸而不能根治切除的胰腺癌,行胆汁引流后配合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癌症进展》2009,7(5):583-584
在恶性肿瘤化疗中,不良反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因此积极地采取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的有效措施十分重要。我科应用参芪扶正注躺夜作为消化道肿瘤的化疗辅助治疗,以评价其在减轻化疗副作用、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患者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后1年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HCC伴PVTT患者124例进行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后在肿瘤及门脉癌栓变化、AFP变化、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面随访其1年内的疗效。结果 AFP变化,介入后转阴率为27.4%。治疗后肿瘤及门静脉癌栓变化,CR 6例(4.8%),PR 39例(31.5%),NC 45例(36.3%),PD 34例(27.4%)。治疗后1月、3月生存质量较前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年较前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率方面,治疗后1月、3月、6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100.0%、89.1%、71.6%和58.3%。结论 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HCC伴PVTT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方面均有较明显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癌伽玛刀放疗联合热疗的疗效是否较单纯放疗的疗效更有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1年12月原发性肝癌病例65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5例及放疗组30例, 放疗组采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 联合组采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 并且在放疗结束后1小时内给予肝脏肿瘤局部热疗。3个月后进行近期疗效判定, 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生存率及放疗毒副反应。结果 伽玛刀放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肝癌较单纯放疗局部缓解率高、生存质量及症状缓解率高、毒副反应低、总生存期(OS)稍有延长。结论 伽玛刀放疗联合局部热疗较单纯伽玛刀放疗在肿瘤缓解率、生存质量、毒副反应及生存期上都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多伦多一家公司新的免疫调节剂Vinilinn被认为可使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成倍延长。美国肿瘤研究学会(AACR)年会上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小组hll医师称这是用免疫疗法使晚期胰腺癌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生存期延长的第一份报告。诊断为晚期胰腺癌的病人只有2%生存到1年,多数病人只能生存3个月。但是在应用了h)1lls疗法的试验性免疫调节剂VII-ulirin6个月后,用标准治疗无效的19例病人中有11例(5%)生存,其他病人诊断出该病并随后用VIlllllzln2年后仍生存。hll医师在报告中说:“已知这种疾病的快速致死性,生存期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常在首次手术后8—9个月复发。肿瘤复发后,其治疗方法不一。本文旨在探索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治疗的指征,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总结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间我科再手术治疗复发脑胶质瘤患者资料35例,并对其两次手术时间间隔与术后生存时间,再次手术前后的KP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1)肿瘤分级低者两次手术间间隔及再次术后生存时间较长;分级高者再次手术前后KPS评分提高较明显;(2)两次手术时间间隔长者再次手术后生存期延长。结论:对于复发脑胶质瘤患者,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或改善生存质量。应积极选择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及生存预后的关联.方法 对2015-01-01-2018-06-3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肿瘤科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105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期(PFS)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s,BT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晚期胆系肿瘤患者资料。予全身化疗,具体方案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d1,8;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d1,8,21天为1周期。2个周期后按照RECIST 1.1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KPS变化评价生活质量(QOL),每周期后根据NCI CTCAE 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并观察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每例完成2~8个周期化疗,共62个周期,平均每例完成4.8个周期化疗,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例,病情稳定(SD)5例,病情进展(PD)5例,有效率(RR)为23.1%(3/13),疾病控制率(DCR)为61.5%(8/1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6.1个月,中位总生存(mOS)9.8个月。最常见的1-3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感觉神经病变、肌肉痛/关节痛,未出现4级不良反应,无治疗相关性死亡。QOL改善稳定率为76.9%。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疗效较好,可以改善或稳定QOL,延长生存时间,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