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侵犯椎体及其附件的高颈段哑铃型神经鞘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及颈椎后路植骨固定的方法与特点.方法分析7例高颈段哑铃形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及颈椎后路植骨固定的方法与治疗结果等.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肿瘤位于颈1~2椎体平面2例,颈2~4椎体平面5例,均为哑铃形生长,沿椎间孔从椎管内延伸至椎管外,相邻颈椎椎体及其附件不同程度破坏、颈髓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椎动脉被肿瘤包绕2例,推挤移位5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颈椎后路植骨固定术,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高颈段哑铃形椎管内肿瘤多伴不同程度颈椎及其附件破坏,脊柱稳定性受损,切除肿瘤后,绝大多数患者需行颈椎后路植骨固定,以防术后椎体不稳造成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外伤骨折脱位、颈椎体肿瘤、炎症和畸形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易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其处理往往都比较困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颈脊髓损伤、术后颈部血肿、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食道漏、脑脊液漏、椎动脉损伤等。我院自2005年至今施行了244例颈椎前路手术,有9例出现了并发症。现将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河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599-600
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创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病变,均可造成脊髓受压迫,出现躯体感觉运动障碍,严重者造成高位截瘫,高位脊髓损伤可因压迫生命中枢而致呼吸心搏停止。颈椎手术又可造成脊髓和脊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亦有可能损伤颈动脉、椎动脉而造成大失血,术中由于牵拉压迫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可出现血压、心率的明显波动。总之,颈椎手术和麻醉风险较高,所以对这类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及监护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近期实施的76例颈椎手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颈前路锁定钢板(CSLP)在颈前路砬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颈脊髓病、颈椎创伤、肿瘤及结核患者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行CSLP固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3例患者,切除椎体48个,完成减压71个间隙,平均3个间隙,术后植骨稳定,早期活动。随访6-16个月,平均8.7个月。颈脊髓病患者术前平均JOA评分8.1分。术后14.8分,恢复率为75.3%,优良率为87.5%,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减压融合术后。SA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结论:颈前路锁定钢板能保证植骨稳定,减少并发症,简化手术程序。  相似文献   

5.
徐昌华  廖鸿  陈德龙  蒲仁尧  林爱国 《四川医学》2000,21(12):1065-1066
目的 报道下颈椎骨折、骨折脱位,结核及肿瘤引起颈脊髓受压,采用颈脊髓前方减压及植骨融合术的处理经验。方法 术前在颅骨牵引下做好头、颈、胸石膏固定,石膏干后冠状面剖面。术中病员仰卧于后侧头颈、胸石膏托上,在颅骨持续牵引下,颈前入路,显露椎体,切除病椎及椎间盘组织,清除脊髓前方压迫物,取全层髂骨,修成“T”型,嵌入病椎切除后椎体间。术后去除牵引,盖上前侧石膏。结果 21例颈椎骨折、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等。均采用颈脊髓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术。3月~12年随访,神经功能按照Frankle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椎体间植骨3月经X线片显示已达骨性愈合。结论 颈脊髓前方减压及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脊髓融合治疗下颈椎脊髓受压为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任先军  王卫东  张峡  李长青  蒋涛  郝勇 《重庆医学》2007,36(11):1008-1009,1012
目的 探讨闭合性椎动脉损伤对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35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9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37例,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12例,全部患者接受前瞻性颈椎MRI及椎动脉MRA检查,对有手术指征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结果 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78例继发有椎动脉损伤,单侧77例,双侧1例.76例单侧椎动脉损伤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后全瘫患者中7例损伤平面有上升,33例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改善幅度小于同期完成的不伴椎动脉损伤的患者.结论 椎动脉损伤有可能影响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颈椎手术主要是用于解除各种颈椎疾病对脊髓、 神经根、椎动脉或食管的压迫,手术的方式主要有:颈前路即从颈前做切口进入,将食管和气管拉向一边,暴露颈椎椎体,切除部分椎骨和椎间盘;颈后路即从项后做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到达椎板,将椎板切开或切除部分,达到减压目的.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颈椎损伤合并截瘫是严重的创伤,死亡率高。颈椎骨折后损伤的椎体或椎间盘压迫脊髓,导致进行性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压迫时间越长,颈髓损伤越严重。及早手术减压,解除压迫是治疗的重要手段。笔者于1995年12月~1998年12月对5例颈椎损伤合并截瘫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术的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正> 颈椎间盘突出常发生于颈部损伤或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颈前路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对病变组织的切除与对椎管、神经根管或横突孔内的脊髓、脊神经根和椎动脉进行减压。本术式用于治疗各型颈椎综合征,占健康人群的20%。我科1996年6月~1997年7月共收治该类病人16例,术后效果满意。笔者对手术前后的护理、术中配合等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46~72岁。其中颈椎结核1例,肿瘤2例,颈椎骨折合并不全截瘫3例,颈椎骨折伴颈脊神经损伤2例,后纵韧带钙化2例,颈椎管狭窄4例,骨赘形成型2例。2 术前准备及护理  相似文献   

10.
颈椎手术的麻醉及其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辉  陈绍洋  熊利泽  徐新智  熊东方 《医学争鸣》2002,23(15):1438-1438
0 引言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外伤、颈椎结核及肿瘤等各种颈椎病变,均可因脊髓受压迫出现肢体感觉减退、运动障碍,严重者造成高位截瘫;因病变部位出血、水肿压迫延髓生命中枢,可造成心跳、呼吸骤停;手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度头后仰可致颈髓压迫、损伤更严重;术中压迫、牵拉或损伤脊髓及神经根,会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因此,对这类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及监护,有其特殊性. 我们总结报告我院近期实施的36例这类手术麻醉和管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多因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一系列症状.部分颈椎病患者,由于脊髓前后严重受压和颈椎管的储备间隙消失,出现了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在轻微颈椎外伤后可造成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我们称之为"高危颈椎病",常需要手术治疗[1].2003年我科开展了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该病,随访4年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由颈椎或其周围的软组织、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度,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引起的病理改变,如颈痛或手臂麻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者,称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13.
MRI对脊柱损伤全面性评估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脊柱损伤全面性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50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脊柱外伤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0例患者中,颈椎骨折15例,颈、胸椎复合骨折6例,胸椎骨折11例,腰椎骨折15例,胸、腰椎复合骨折3例.平片发现椎体和附件骨折54个.CT发现椎体骨折59个,附件骨折6例,18例可见椎体明显错位和椎管狭窄.MRI发现椎体骨折61个,椎体和附件挫裂伤103个;脊髓损伤20例,2例合并脊髓断裂;硬膜外血肿5例,外伤性椎间盘突出11例.颈椎损伤病例中,合并椎动脉损伤7例,3例表现为椎动脉痉挛变细,4例椎动脉闭塞.结论 MRI能全面评价脊柱的损伤,包括轻微的损伤和其他的继发性损伤,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颈椎骨折或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前路椎体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是公认的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本术式的目的在于去除压迫因素,为脊骨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但由于本术式较为复杂,且颈段解剖有其特殊性,术后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1 临床资料本组自1995~1998年共收治32例,均为外伤性颈椎骨折或相邻二节段椎间盘突出所致颈髓损伤。男28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3.4岁,术前均有肌力下降等神经症状。所有病例均行前路病变椎体及上、下椎体的间盘切除及相邻椎体的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颈椎前路2种术式治疗颈椎病远期再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颈椎前路二种术式治疗226例颈椎病患者,对其中11例需再后路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椎间隙融合术159例,其中3例再手术(1.89%);椎体次全切除术67例,其中8例再手术(11.94%),椎体次全切除术的再手术率明显高于椎间隙融合术(P<0.01).再手术原因:椎体次全切术区空隙形成的增生性组织对颈脊髓再压迫6例,融合处上下相邻多节段退变对颈脊髓再压迫4例,原颈脊髓后侧轻度压迫加重1例.结论 颈椎体次全切除术对颈椎正常结构破坏比颈椎间融合术大,远期出现颈脊髓再压迫的可能性高.  相似文献   

16.
下颈椎损伤通常指C3-C7节段的各类损伤。儿童下颈椎严重损伤临床虽相对较少见,但临床结局不良,因儿童自我保护和预防损伤能力较差,颈椎的各类严重创伤、炎症、肿瘤、结核、畸形等均极易导致其脊髓、椎骨、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当损伤压迫颈髓、诸多神经、血管等危重情况时需手术矫治以恢复该区结构与力学的稳定;下颈椎损伤会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四肢瘫痪,甚至永久性残疾等。对于不稳定性损伤及合并严重神经症状时则需手术治疗。儿童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目前分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三种术式。根据损伤的具体特征,包括损伤形态、神经功能状态、骨结构、椎间盘和/或韧带破坏的程度、类型及脊髓压迫的程度和原因等,来制定儿童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椎不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的混合型颈椎病32例,观察颈椎稳定性、围领制动、手术疗效等指标.结果 22例患者出现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脊髓可见异常信号及脊髓神经根受压征象.22例术后症状消失;9例术后症状大部分消失;1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 颈椎不稳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术治疗颈椎不稳所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多由于外伤后颈椎椎体骨折、脱位脊髓受压所致。颈脊髓损伤后,病人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受损,因而会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就护理过的9例病人,结合有关资料谈谈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通常由颈椎体、小关节退变、椎间盘和黄韧带变性 ,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 ,本文重点讨论颈椎病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防等问题。1 颈椎的解剖及病理生理1 .1 颈椎的解剖 颈椎除环、枢椎体外 ,其余相邻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相连接。每个颈椎均由椎体及椎弓构成 ,两者环绕脊髓构成椎孔 ,上下椎孔连接成椎管 ,内容颈髓。在颈椎椎体前外方有颈交感神经干 ,其上面有上、中、下三个神经节 ;由神经节发出分支分别到达椎动脉、上颌动脉、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心脏各神…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是在颈椎骨关节退行性变(包括椎体、小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萎缩后向椎管膨出,椎间隙变窄以致椎动脉管相对变短等)的基础上,经损伤、风寒或头颈位置不当的诱发,使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压或刺激所致.为中、老年人颈肩痛常见疾病.好发于颈4~7椎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