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临床研究发现,人到了50岁,肌肉就开始快速减少,到了60岁时,男性的肌肉会比40岁时减少1/3,女性的肌肉会比40岁时减少一半。同时,肌肉的力量也开始衰  相似文献   

2.
"少肌症"是人步入老年后比较常见的一种综合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老,肌肉减少速度也会加快,肌肉量越来越少。一般40岁以后肌肉每年丢失率为0.5%~1%,到了50岁以后丢失率为每年1%~2%。到60岁时肌肉的丢失量已经达到30%,80岁肌肉丢失量为50%左右。当人体肌肉减少到30%时,肌肉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了。  相似文献   

3.
正衰老过程常伴随着人体内多种身体成分的变化,如肌肉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逐渐衰减,到70岁时大约减少了20%~40%,并可能造成相应的肌肉功能障碍[1]。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渐进性、普遍性的肌肉质量减少和肌肉功能下降的老年综合症,并于2016年作为一种慢性肌肉疾病被列入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系统中。目前,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蛋白合成和水解失衡、神经-肌肉功能衰退、内分泌功能障碍、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营养不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肌肉萎缩症是使老年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常见疾病。 可用单腿站立和握力计判断判断下肢肌肉的肌力,可采用单腿站立试验。测试办法是:双手自然下垂紧贴大腿两侧,闭眼单脚站立。请人年表,记下脚不移动持续站立时间。正常情况下,男性30~39岁应不短于9.9秒:40~49岁8.4秒:50~59岁7.4秒:60~69岁5.8秒。女性比男性推迟10岁计算。站立时间越长,表明肌力越强.站立时问短于上述标准,表明下肢肌肉的生理年龄高于实际年龄。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身上的肌肉,30岁开始不知不觉地流失。而到老年的时候,肌肉是维持老年人躯体功能最重要的物质储备之一。机体老化的过程事实上在青年时期即开始启动,最早发生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此后随年龄增长相继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食欲下降;再往后进展,机体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进行性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肌少症。肌少症的出现是  相似文献   

6.
1990年我国劳动人口中46~59岁者所占的比重为18.9%,预计到2000年时将为24.0%。由干中年职工在劳动人口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研究中年职工的工作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和提高工作能力成了各国政府和学者普遍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1]。1功能能力功能能力(FunctionalCapacity)主要是指与完成劳动任务有关的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功能能力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生理能力又可分为心肺功能和肌肉骨骼功能[2]。1.1肌肉骨骼功能肌肉骨胳功能的评价可通过测定一系列的指标来实现,这些指标包括肌肉的力量型指标、耐…  相似文献   

7.
一般男性的青春发育期是从十三四岁开始。青春发育期的特点是先长骨骼身高,后长肌肉力量。一般青少年男性,青春发育期间(3—4年)身高可以增长15—25厘米左右。如以增长20厘米计算,当你进入青春发育期时身高为1.60米,那么,你可能增长到1.80米左右。青春发育期的初期(即13—16岁左右)一般是猛长个儿。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保健》2012,(11):52-52
腿抽筋.学名叫肌肉痉挛.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制性收缩。以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时往往把人痛醒。许多人误认为“腿抽筋就是缺钙”。  相似文献   

9.
1岁以内小儿爱攥拳头,拇指不伸开 1岁以内小儿双手老爱攥着拳头,而且拇指总和掌心贴在一起,其他四个指头压着拇指。这种现象不是病。这是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对于部肌肉活动调节不得力,造成了屈手指的肌肉收缩占优势,而伸手指的肌肉相对无力的结果。年龄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医学上叫“握持反射”。一般6个月时可基本消失,个别小儿也有到1岁才伸开的。如果1岁以后拇指仍然不伸开,则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  相似文献   

10.
运动是健身的良方,是增强人体肌肉、减少脂肪堆积最有效的办法。众所周知,人体肌肉犹如一辆车的发动机,需靠燃烧“汽油”(卡里路)来维持活动功能,“发动机”越大,需燃烧的“汽油”就越多。研究测试表明,一位25岁的男子,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即不靠运动消耗卡里路),以后每10年他就会丢失约3000克的肌肉;到45岁时,他将会失去6000克左右的肌肉。重视身体锻炼可以  相似文献   

11.
《长寿》1999,(5)
人进入老年期后、渐渐就感到体力不支,不再有浑身使不 完的劲,即使是受过训练的运动员,如不注意运动锻炼,到了 60岁左右时,体内的肌肉会被脂肪逐渐代替。美国学者对波 士顿地区成年人肌肉减少的情况做过调查,发现进入更年期 后活动很少的妇女,平均每人每年要丢失500克肌肉,新增加  相似文献   

12.
闺蜜贴士     
《家庭医生》2014,(20):57-57
一般说,女孩青春期从12岁开始,首先便是乳房开始发育..由于乳房本身没有骨骼和肌肉,缺乏支撑结构,因此,在站立或坐位时,乳房会因本身的重量而下垂,使乳腺负担不均匀,影响乳腺内正常血液流通,不但可能引起乳房疾病,还有碍乳房美观。尤其在剧烈运动时,乳房上下左右摆动,更让人极不舒服。所以,女孩子应在16岁或更早些,当乳房发育接近成人时,就要考虑佩戴胸罩了。有主张用软尺测量,从乳房上缘经过乳头到乳房下缘的距离,如果超过16厘米就应该戴胸罩了。  相似文献   

13.
肌肉疼痛多发生于20~ 50岁间的女性.这种疾病可能由于外伤或心理创伤造成,比如跌伤或车祸影响到神经系统,也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生物化学的不正常有关,比如血清素水平的改变.早晨起床时身体有僵硬感,颈、肩、背部以及臀部有大面积僵硬感,有时还有瘙痒感.这些都是肌肉疼痛的典型症状.研究表明,游泳、步行之类的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减少肌肉疼痛.热疗和按摩也能起到短时间放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人体老化的显著表现之一就是肌肉质量减少。50岁以后,人体肌肉质量每年下降1%~2%,70岁时,人体肌肉质量较青年时期约下降40%。肌肉力量下降更为明显,50岁以后每年约下降1.5%,60岁后每年下降3%。1989年,欧文·卢森伯格首先提出了肌少症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江晨 《健康博览》2020,(2):20-21
胖胖的李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一不留神小腿踢到茶几,小腿竟然骨折了!经过检查,今年40岁的她肌肉量却相当于70岁老人。这种让无数老年人佝偻、摔倒甚至卧床不起的病正日益流行——肌少症。何为肌少症人体有600多块肌肉,大约占了身体重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肌肉和骨骼组织、结缔组织一起组成我们的身体,使我们能够站立和移动。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宜作肌力锻炼人进入中年后期,就渐渐感到体力不支,不再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即使是受过训练的运动员,到了60岁左右时肌肉也明显减少。美国学者对波士顿地区成年人肌肉减少的情况作过调查,发现进入更年期后活动很少的妇女,平均每人每年要丢失500克肌肉。肌...  相似文献   

17.
叶晖  肖波  章蓓  羊毅 《中国医师杂志》2003,5(7):1006-1007
1病历资料1.1男性,23岁。因双下肢肌肉颤动及活动后僵硬2月入院。2月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肌肉颤动,呈持续性,不能控制,入睡后亦不消失,并伴有双下肢活动后僵硬,尤以行走过久时明显,间常出现发作性肌肉胀痛,伴大汗,行走困难。既往健康,家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8.
张宁 《大众健康》2016,(11):104-105
我们身上的肌肉,30岁开始不知不觉地流失.而到老年的时候,肌肉是维持老年人躯体功能最重要的物质储备之一.机体老化的过程事实上在青年时期即开始启动,最早发生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此后随增龄相继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食欲下降;再往后进展,机体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进行性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肌少症.肌少症的出现是老年人机体“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截点.肌肉(尤其是核心肌群)的质量及功能是维持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躯体功能,保障个人生活品质的关键储备.肌少症发生后,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将更加难以维持,而且更容易发展到衰弱(frailty)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老年保健》2011,(3):51-51
老年疝气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老人腹壁肌肉、肌腱退变,强度减低.加上肥胖或长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致使小肠或大网膜从腹壁薄弱处突出.严重时不得不依靠手术解决问题。因此,老人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腹肌锻炼,增加肌肉力量,避免疝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科学健身》2011,(10):27-27
<正>当一个人说他想减掉5到1 0斤时,应该说得更清楚些。真正想减掉的是脂肪,而不是肌肉、骨质和水分。但是当你减掉5到1 0斤时,实际上有一半是脂肪,另一半是肌肉、骨质和水分。减肥不是减脂。如果你丢失掉5到1 0斤混合了脂肪和肌肉的重量,那么你的健康和训练耐力也不会有所提高。下面4点建议,可以确保你减掉的是纯粹的体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