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155例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造影发现残余结石38例,胆囊管过长或变异6例,胆道损伤3例,均予一次性手术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简单易行,能有效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损伤发生率,对提高手术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再发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利用2D、3D并结合横断面图像,着重观察胆道术后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是否存在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震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等),并与直接胆管造影、B超或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摹本组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患者中胆道结石97例,MRCP检出89例,准确率91.8%:胆管狭窄(包括胆管损伤和胆道炎性狭窄)35例,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2.9%:本组病例MRCP检出残存胆囊合并残存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下段癌1例,均经手术证实;总之,MRCP可以满意显示术后胆道系统全貌,对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囊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如果能结合常规薄层TWI2序列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更有帮助。结论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选择性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cholangiography,IO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选择性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中经胆道造影并手术证实胆总管结石或胆道损伤16例,阳性率16.8%,阴性率83.2%。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选择性胆道造影,可及时发现胆管结石的残留、明确胆管解剖及变异、及时发现胆管损伤,降低胆总管阴性探查率,避免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4.
张乔迁  陈本鑫 《安徽医学》2012,33(6):716-71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时间约术后6个月~15年,均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治愈。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术中规范操作及合理选择术式,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更应重视,可以采取术前CT、MRCP,术中胆道造影,既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5.
目前多数胆石症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 ,手术适应证掌握不严格 ,手术方式选择不当 ,加上手术复杂 ,术后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作者自 1999年以来收治胆道结石再手术 17例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胆道结石再手术 17例 ,男 7例 ,女 10例。年龄 2 1~ 72岁。距第一次手术时间最短 2天 ,最长 15余年。胆囊结石再手术 3例 ,胆管结石再手术 14例。1.2 再手术原因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 3例 ,其中胆漏 1例 ,小胆囊并结石残留 1例 ,肝外胆管损伤性狭窄 1例。胆管结石再手术14例 ,其中胆肠吻合术后 11例 ,占本组 6 4 .7%。其中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够复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开腹胆囊切除术1654例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87例的临床资料,发生胆道损伤9例,其中开腹手术所致胆道损伤3例,腹腔镜手术所致胆道损伤6例。行胆总管-空场Roux—en-Y吻合术2例,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术3例,胆管壁修补术4例。结果9例胆道损伤经过不同手术方式修复后均治愈出院,随访2~15年,无胆道狭窄、胆道感染及胆管结石等并发症。结论不同手术方式修复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远期疗效良好,及时发现胆道损伤,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修复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梁立世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76-4677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间523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341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经术中胆囊管造影17例,阳性16例,经探查证实有结石,182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经胆囊管造影53例阳性,51例探查证实。结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8.
胆道损伤是胆道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94%与胆囊切除术有关,以微创方法之一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由于受到切口的限制而并发胆管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增加,我院从2002年8月,完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10例,无1例胆道损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困难性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及术后残余胆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4例困难性胆囊切除术后有胆管损伤及术后残余胆囊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胆管损伤15例(2.66%),治愈13例,好转1例,病死1例。残余胆囊12例(2.13%),4例术后治愈;2例结石复发,拒绝手术;6例无结石者未手术,好转出院。结论:困难性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及术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较高,正确的手术时机及细致的手术操作应能避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屠政斌 《吉林医学》2011,(21):4416-44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结合胆道镜与腹腔镜的钬激光碎石治疗25例肝胆管难取性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25例全部一次性清除肝内胆管结石,碎石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72.5 min,术后无胆管损伤、胆管出血、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部分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都没有发现残余结石或结石复发。结论:结合胆道镜与腹腔镜的钬激光碎石治疗方法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未来的发展趋势,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并评定在胆道手术中应用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92例胆道结石患者资料,观察经胆道造影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未进行术中胆道造影组共152例,有结石残余者8例,占5.26%,因残余结石和胆管损伤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或其他方法取石12例,占7.90%。行术中胆道造影组140例,无残余结石、胆道损伤等问题。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在临床上可以减少术后结石残余和降低再手术率,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指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均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直接穿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7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解剖异常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为95.83%。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应用胆道造影可提高阳性胆管结石诊断率,减少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降低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间115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常规经胆囊管造影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B超显示18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97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均经胆囊管造影,28例探查证实胆总管下段结石.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指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 ̄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均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直接穿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7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解剖异常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为95.83%。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应用胆道造影可提高阳性胆管结石诊断率,减少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降低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泽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6):571-572,575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8月~2007年8月在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共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术中胆道造影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中造影共发现胆总管结石10例,胆管损伤2例,Mirizzi综合征2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简单易行,显影清晰,能提高手术质量,防止术后胆管残石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胆管探查,明确胆管解剖及变异,预防并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晨  李卫东  李升  陈凡  秦博 《广西医学》2010,32(6):709-711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胆道结石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结石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87例胆道残余或复发结石再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75例(86.2%),术后出现胆管残余结石8例(9.2%),死亡4例(4.6%);术后出现胆汁漏3例,膈下感染2例,胆道出血1例。存活患者随访0.5~2年无结石复发。结论全面分析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减少胆道再手术的关键。再次手术关键步骤是显露肝门部的解剖和胆管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大部切除术在难处理胆囊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 8例胆囊大部切除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无胆管损伤,无出血、黄疸及腹腔脓肿。其中2例术后病理检查为胆囊癌。结论:为预防难处理胆囊术中的胆管损伤,需选用灵活的手术方式。胆囊大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盛海慧 《吉林医学》2012,(29):6391-6392
目的:讨论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能有效降低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减少胆总管的阴性探查,尽量避免术中胆道损伤。方法:回顾性研究35例胆囊结石在术中应用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的效果。结果:35例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中,发现5例胆总管小结石,1例胆道畸形。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减少了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同时避免了胆总管的阴性探查,减少了术中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9.
梁立世 《实用医技》2007,14(34):4676-4677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间523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341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经术中胆囊管造影17例,阳性16例,经探查证实有结石,182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经胆囊管造影53例阳性,51例探查证实。结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再手术(BTRO)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2-2005年治疗的115例胆道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生结石和残余结石是胆道再手术的主要原因(73.04%),内窥镜下乳头切开术(EST)对于肝外胆管结石效果良好.结论减少残余结石,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胆道再手术及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