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CT及其临床应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李健丁综述刘起旺审校螺旋CT(spiralCT或helicalCT)又称作容积扫描(volumetricCT),是1989年应用于临床不同于常规扫描的新型CT技术,为当今CT研制的最新成就,国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肾创伤急诊CT扫描的各种影像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从1994到2000年间在我院行CT检查的肾损伤患44例,比较其影像表现、临床症状,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4例患中,CT诊断与临床情况及手术所见相符的有41例,CT诊断准确率达93.2%。1例输尿管肾盂连接处(UPJ)损伤,首次CT检查未发现异常,于尿肿形成后才确诊。2例肾蒂损伤,术前CT平扫仅诊断肾损伤及肾前间隙血肿,未能提示肾蒂损伤。结论:急诊CT在发现肾损伤,估计其严重性并进行分型、区别肾包膜下及肾周血肿方面更敏感准确,且可以同时发现腹部其它脏器的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CT扫描为诊断肾损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多种多样,形态各异,并且密度高低不均,厚度不一。它与外伤时间、过渡阶段、血肿期龄密切相关。CT扫描是当今诊断血肿的最有效方法。本文强调,CT图像出现异常时,应详细追问病史,密切结合临床,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569例CT增强扫描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晋齐  向丽萍 《云南医药》1999,20(3):209-210
CT增强扫描为CT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造影剂副反应始终是困扰增强扫描的问题。本文就我科569例CT增强扫描病例作一分析。材料和方法1997年我科CT增强扫描共569例,其中男性368例,女性201例;年龄9~86岁。造影剂为泛影葡胺者345例;优维显...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检查方法、表现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的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胃癌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异常强化。②清楚显示胃癌病灶对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侵入及淋巴结的转移。结论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以及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低剂量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颅脑CT灌注(CTP)一站式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亳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2~5月临床诊断脑缺血性病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完成Revolution CT低剂量头颈部CTA联合颅脑CTP一站式检查,计算患者受检X线有效辐射剂量;统计分析头颈部血管狭窄情况;通过TMax伪彩图发现异常与正常灌注区,测量异常与正常灌注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数据,以确定异常灌注区梗死前期缺血程度(Ⅰ期、Ⅱ期)及急性脑梗死,以及确定TMax伪彩图提示异常区域的敏感性;同时测量低灌注及正常区域的TMax值,通过ROC曲线得出诊断Ⅰ期、Ⅱ期与急性梗死期的临界值。结果 颅脑灌注有效辐射剂量为(2.27±0.10)mSv,头颈部CTA及颅脑CTP总辐射剂量为(3.21±0.17)mSv。TMax伪彩图提示异常灌注区敏感性为95.16%(59/62)。诊断Ⅰ期、Ⅱ期、急性脑梗死的临界值分别为2.99 s、4.26 s、6.34 s。结论 Revolution CT头颈部CTA联合颅脑CTP一站式检查辐射剂量低,能够同时发现血管狭窄及灌注异常,TMax伪彩图发现灌注异常敏感性高,TMax值的测定对脑缺血低灌注程度有定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CT室技术工作是CT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CT技术员通过提高扫描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扫抽图像质量和照片质量,从而提高CT诊断质量。我院自1996年12月开展CT检杏,至今已做各部位CT检查约40000人次,机型为GE2000i。经过回顾分析发现.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且大部分与技术员有关.所以技术员必须努力提高扫描技术,改善图像质量。现将影响CT扫描技术的因素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动态CT扫描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病变的检查,但动态扫描的成功与否和操作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院1994年以来开展肝、脑、肾等CT动态扫描316例,现将操作技术上的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316例中,男198例,女11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6岁,平均51岁。肝动态扫描148例,脑102例,肾66例。采用的造影剂有欧乃派克、优维显或泛影葡胺。用手推注或使用医用远距离控制快速注射泵JL-100D注射。我院使用的是Sytec4000CT机,选择平扫显示病灶的最佳层面作同层动态扫描。将扫描结果选择血管、正常组织和病灶三个感兴趣区进行时间密度曲线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增强扫描对肺内肿块或和结节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全部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对肺内良、恶性病灶的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肺内恶性病灶呈不均匀性增强,增强前后CT值随病因不同相差25~90HU,其中〉40HU者达到88.5%,而良性病灶则呈均匀性增强,增强前后CT值相差〈20HU(10~18hU)。结论CT增强扫描对肺内肿块的定性诊断具有相当的价值,但对定型诊断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张联合 《江西医药》2014,(8):764-766
目的:分析63例脊柱结核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脊柱结核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脊柱结核病例的螺旋CT表现。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36.8岁。临床主要为胸腰背痛;低热,盗汗;乏力;实验室检查血沉快等。结果病变部位:颈椎6例,胸椎34例,腰椎40例,尾椎2例;累及单个椎体45例;累及多个椎体18例。6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以局限溶骨性破坏为主,但破坏常呈混合性,破坏区呈混杂密度,以低密度改变为主,边缘模糊,椎体常呈楔形改变;本组有60例可见椎旁脓肿;56例可见死骨形成;椎间盘、椎管及附件受累51例,椎管狭窄28例。结论螺旋CT可以显示病变范围及对椎管的累及程度,多能明确脊柱结核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胸部病变患者常规CT和HRCT图像。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检查:胸膜下陷、肺内小结节影、肺内磨玻璃样影、小叶间隔增厚及蜂窝状改变等常规CT无法显示征象;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HRCT检查:边界不清低密度区、轨道征、肺大泡及印戒征等常规CT无法显示的征象;周围型肺癌HRCT检查显示: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良性结节HRCT显示:灶周肺气肿、晕征。结论 HRCT可提高胸部病变的诊断率,可作为常规胸部CT的补充及进一步无创性检查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可行性,并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24 h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实施常规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CT影像学诊断结果,并以X线摄片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将患者的最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螺旋CT、X线摄片对脊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80例脊柱骨折的患者中,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分别有28例和52例,经螺旋CT和X线摄片诊断,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100.0%、78.6%,爆裂性骨折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100.0%和78.8%,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和78.7%,螺旋CT均显著高于X线摄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是诊断脊柱骨折情况的有效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为脊柱骨折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68-269
目的比较三维CT与传统CT在诊断脑血管病变的治疗分析功能。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病疑似患者3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三维CT检测治疗组和螺旋CT检测治疗对照组。对治疗组进行临床施治上采用三维CT扫描检测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螺旋CT检测治疗,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进行三维CT检测辅助治疗脑血管病时疑似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要比对照组要好得多。各项判定结果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判定意义。结论三维CT对于脑血管病的辅助治疗上有效十分显著的临床医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尘肺在螺旋CT(SCT)及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探讨两者的结合应用对提高尘肺诊断的价值。方法:已明确诊断尘肺患者25例均行全肺SCT扫描,然后在主动脉弓顶、气管隆凸、气管分叉下3cm、右膈上2cm重点兴趣区行HRCT检查。观察和比较尘肺在SCT与HRCT的表现。结果:本组25例患者SCT与HRCT能很好显示尘肺结节、大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肺气肿及合并症:HRCT能清晰显示尘肺结节、肺小叶间隔增厚、各型肺气肿和大阴影等病变的特征。结论:SCT结合HRCT有利于尘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医药研究》2004,2(2):27-28
  相似文献   

18.
葡萄胎的诊断以往通过超声及对血或尿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测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而经CT检查的病例较少,故关于CT影像诊断的报道亦较少。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葡萄胎的CT检查也逐渐增多,笔者收集本院及外院有CT资料的葡萄胎10例,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讨论葡萄胎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建秀  王铁刚 《河北医药》2003,25(5):352-353
胰腺癌也称胰腺导管癌 ,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预后很差 ,又因胰腺本身位置深在且早期无症状 ,故患者就诊时往往已接近晚期 ,5年存活率仅 3 % ,有统计表明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目前 ,CT检查以其无创、密度分辨率高、相对MRI更为经济的优点 ,成为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 ,它不仅能发现病灶 ,准确定位 ,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在多数情况下还能对病灶做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取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1999年 1月至2 0 0 1年 12月共 2 3例 ,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45~ 76…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颅脑CT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