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建华  韦舒静 《广西医学》2011,33(5):597-59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8例下肢静脉曲张(175条患肢)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交通静脉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形态、有无静脉血栓及瓣膜功能等.结果 175条患肢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49条占28.0%,伴...  相似文献   

2.
仲跻凤 《当代医学》2009,15(34):85-8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术前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深静脉、大隐静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8例(观察组)120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浅静脉管壁、瓣膜回声、管腔内彩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显像特点等进行观察。结果98例120条大隐静脉曲张中,单纯性大隐静脉而深静脉正常70条,占58%,伴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25条,占20%。深静脉完全性栓塞40条,占33%。深静脉不完全性栓塞60条,占50%,大隐静脉入口处完全性栓塞8条,占7%,不完全性栓塞12条,占1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检查,可有助于了解下肢深静脉瓣功能及血流情况,它是一种无创伤、实时而又敏感的诊断方法,对临床医师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 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肢,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曲张术前进行高频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50例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案例,通过高频彩超对所有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和小腿交通静脉进行检查,观察患者大隐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和是否患有静脉血栓等。结果:50例患者中20例有大隐静脉曲张且深静脉正常,占40%,30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60%,其中5例伴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例患有深静脉血栓。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最重要的是高频彩超检查,能够为临床治疗的手术方式提供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影像资料,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行高频彩超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 :2 5 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共 30 8条患肢 ,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 ,深静脉顺行造影 ,对隐 -股静脉瓣膜及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测试。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 90 .14 % ,仅有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 16 .11%。结论 :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仅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常见病理变化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时重点要纠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但不能忽视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处理。  相似文献   

6.
黄道景  龚凯等 《广东医学》2002,23(11):1168-1169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一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7):872-87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意义。方法:用高频超声对50例经临床已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血管进行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大隐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曲张和隐-股静脉瓣膜反流,部分伴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及深静脉血栓,小腿可见色素沉着或溃疡者均伴有深浅静脉的交通支开放。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大隐静脉曲张时,除常规检查大隐静脉的曲张程度外,还应多注意深浅静脉瓣膜反流程度和交通支静脉开放情况,以帮助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术后出现下肢肿胀和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我院从2006年9月~2008年2月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患肢均行浅深静脉和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深静脉顺行造影。结果:合并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1条肢体,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6条肢体,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26条肢体,合并深静脉血栓后遗症6条肢体,合并Cocket综合征2条肢体,合并淋巴瘤2例。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交通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3例8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以评估下肢静脉功能,并根据不同的复发原因选择相应的术式。结果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残留及大隐静脉剥脱不全15条,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未纠正44例,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21条,血栓形成后遗症5条。本组采用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15例,股静脉缩窄术44例,内镜下交通支离断术21例,腘静脉肌襻成行术5例。同时施行腔内激光治疗和环行缝扎术。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术前全面的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77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前彩超评估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的情况.结果 7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同时合并程度不等的深静脉瓣功能不全53条,占69%(53/77);单纯静脉曲张12条,占31%(12/77);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65条,占87%(65/77);合并大隐静脉血栓45条,占58%(45/77).本组病例中未发现交通支静脉异常者.结论 绝大多数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同时合并程度不同的深静脉、浅静脉瓣功能不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供下肢深静脉的解剖和功能情况的信息,对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曾伟  张丽峰  刘洋  刘源  林瑶  何春水 《西部医学》2013,(10):1492-149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及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0例25条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根据影像学特征差异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大隐静脉主干残留及大隐静脉剥脱不全4条,小隐静脉曲张4条,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条,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8条,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2条、左髂静脉受压1条,布加氏综合症2条。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后,以上病例均治愈或症状缓解。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根据不同复发原因要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可达到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杨芳  胡林  倪然  吴志艳 《西部医学》2011,23(4):720-72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诊断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的3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并对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32例,其中11例进行了手术治疗,10例与彩超检查诊断相符合,1例漏诊,诊断符合率91%。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作为检查大隐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之一,为临床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行传统造影及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顺行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通过手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评价术前检查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46条患肢术前两种造影方法均获成功,确诊率为100%,4条患肢为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0条患肢为股深静脉1度反流,25例2~3度反流,7例4度反流。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全程显影效果好,显影速度快,造影剂用量少,患者痛苦轻,确诊率高,对手术方案制定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超声检查,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彩超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单发于左下肢静脉血栓66例,单发于右下肢静脉血栓30例,双下肢同时患病24例。股总静脉:CDFI检查结果为阳性股总静脉血栓40条,DSA检查结果为44条,CDFI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0.0%、81.8%及75.0%。股深静脉:CDFI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4%、60.0%及71.4%。股浅静脉:77.8%、81.8%及71.4%。腘静脉:92.3%、92.3%及92.3%。胫前静脉:72.2%、75.0%及80.0%。胫后静脉:81.3%、83.3%及75.0%。不同节段CDFI、DSA检查结果对比,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断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与鉴别,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性及高特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崔培培 《中外医疗》2013,(27):46-47
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其价值。方法选取58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采取彩超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58例患者的静脉血栓部位分布情况为:7例双下肢,20例右下肢,31例左下肢,58例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情况均通过彩超诊断而被证实。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中,彩超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且该检查方法可重复进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对静脉血流返流程度定性诊断。方法对600例经二维(2D)、血管改善技术(Cvlaify VE)、彩色多普勒(CDFI)、脉冲多普勒(PW)检查下肢静脉的超声结果回顾分析,总结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指标及诊断价值。结果 600例中98例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有108条,左下肢54例,右下肢44例;其中大隐静脉60条,股总静脉和股浅静脉20条,大隐静脉和股浅静脉20条,小腿交通静脉8条。Valsalva试验,交谈和站立结合CDFI血管腔内均出现双向血流;PW:VCT≥0.7s、Vmax〉7-10cm/s定为判断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阳性指标,根据VCT的大小分为Ⅰ、Ⅱ、Ⅲ、Ⅳ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下肢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返流程度,进行快速的定性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性疾病(DVI)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对265例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或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前、胫后等深静脉进行全面检查,分析下肢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胫后静脉二维超声图像、频谱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65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15例(43.3%),其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48例(18%),左下肢深静脉血栓86例(74.7%)。结论:彩色多普勒对DVI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无创伤痛苦,可重复检查,对血栓的定位、大小、栓塞的范围及病程的估计,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病变程度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 (彩超 )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对 4 6例下肢静脉病变的诊断 ,描述了正常下肢静脉血管 ,深静脉血栓 ,静脉瓣功能不全 ,静脉炎的声像图表现 ,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超声检查技术和体会进行了讨论。结果 :4 6例中完全性血栓 2 7例 ,部分性血栓 14例。其中 2 7例下肢股深静脉血栓 ,12例大隐静脉血栓 ,2例月国静脉血栓 ,5例静脉瓣功能不全静脉炎。结论 :彩超对下肢静脉疾病检查安全、迅速 ,可了解血管、血流状态和血管周围情况 ,解释原因不明的下肢肿胀 ,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 ,利于疾病的随访 ,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