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夏和夏枯草均出自<神农本草经>.半夏辛、温,有毒,归入脾、胃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湿痰,痰饮、咳嗽多痰、痰厥头痛、眩晕不眠、恶心呕吐、反胃、胸腕痞闷等症.夏枯草苦、辛、寒,入肝、胆经,有清肝火、散郁结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急性黄疸型肝炎,肺结核、瘰疠、瘿瘤、乳痈、乳癌等症.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伍用能顺应阴阳变化规律,交通季节,调和人体肝、胆、脾、胃等脏腑气机,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2.
半夏和夏枯草均出自《神农本草经》。半夏辛、温,有毒,归入脾、胃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湿痰,痰饮、咳嗽多痰、痰厥头痛、眩晕不眠、恶心呕吐、反胃、胸腕痞闷等症。夏枯草苦、辛、寒,入肝、胆经,有清肝火、散郁结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急性黄疸型肝炎,肺结核、瘰疠、瘿瘤、乳痈、乳癌等症。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伍用能顺应阴阳变化规律,交通季节,调和人体肝、胆、脾、胃等脏腑气机,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结节属于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于女性和老年人,有良恶性之分,疾病前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尚缺乏特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式,该病易合并或继发多种疾病,其中以甲状腺癌预后最差,故甲状腺结节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极为重要。中医认为甲状腺结节乃气滞、痰凝、血瘀交阻于颈部而成,日久郁而化火,以痰火凝结为著。仝小林院士采用态靶辨证的思路治疗痰火凝结型甲状腺结节,以消瘰丸配伍夏枯草,清热化痰散结,调痰郁、火郁之态,莪术、三七活血通络散结,调血郁,打甲状腺结节、甲状腺激素之靶,态靶结合,共奏良效。  相似文献   

4.
姜德友  曲晓雪 《河南中医》2016,(7):1237-1239
瘿病形如缨络,由此得名,瘿病之状如缨络,在颈绕喉,以地理环境和精神因素为发病原因,其病机不外乎气滞、痰凝,血瘀、肝火郁结。临床治疗采用辨证分型,痰浊阻滞证治法为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首选软坚散结类药物如海藻、昆布、海带等;肝郁气滞证治法为疏肝理气消瘿,当用陈皮、柴胡、槟榔、青皮、香附、木香等疏肝理气药;痰结血瘀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方中多用当归、川芎、青皮、陈皮等理气活血化痰药物;肝火旺盛证治法为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古代医家喜用苦寒药物如龙胆草、黄芩、栀子、夏枯草等以泻其火,同时配用清热解毒药如白蔹、白头翁、连翘、水牛角、松萝等来消痈散结;心肝阴虚证治法为滋阴降火,宁心柔肝,选药多为滋阴降火散结类;气阴两虚证治法为益气养阴,用药多为人参、黄芪、茯苓。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历代医家也将针灸运用于治疗瘿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孙敏从肝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孙敏从肝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他认为其病机关键为:肝失疏泄条达,气滞痰凝,郁久化火伤阴,阴虚火旺而更伤其阴,主张以调肝解郁、行气化痰、滋阴降火、通络散结为法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仝小林院士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核心病机是肝火旺盛,痰核凝练。治则为苦寒清热收敛。治法以清肝解毒散结,敛肝、保肝为主,佐以散结消肿。夏枯草、黄药子、五味子组成的三味小方是治疗该病态靶同调的药物,一是清肝火;二是散结消肿;三是敛肝、保肝。该小方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夏枯草30~120 g,黄药子9~15 g,五味子9~30 g。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共同超声表现,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等.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疾病以情志失常为主要病因,并呈现"郁-瘀-虚"的发展过程,治疗时当注意察因重果,调态治靶.针对疾病早期痰火郁结之态,夏枯草、猫爪草、木贼草能清热泻火,化痰散结,态靶同调,临床常用剂量为夏枯草30~60g,猫爪草15~30g,木贼草15g.  相似文献   

8.
倪平敏  陈小宁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08-1209
陈小宁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痰核”范畴,病出颃颡,痰浊内停.病因主要为“痰”所致,病机为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运失健,痰浊互结,上扰鼻咽,阻遏脉络而致本病.治以健脾化痰,行气散结,药用二陈汤化裁,配玄参、夏枯草等散结消肿之品,山楂消肉积,桔梗化痰行气等.然临证中小儿因正虚患病较多,因此在治疗时少用寒凉药物,以防寒凉碍阳,损伤脾胃加重正虚之候.  相似文献   

9.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中医“瘿”的范围)患者12例,抓住其基本病理是气血痰浊瘀滞而致。根据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一、气滞化火或外感大热之邪,形成肝胆实热证,治以疏泻肝胆,清热止痛散结法;二、气滞化火灼液而成痰之证,治以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法;三、气滞化热伤阴而成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潜阳,散结止痛法;四、气滞阻遏血运而成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活血,散结止痛法,其中兼有热者,治当清热;兼气虚者宜配合益气;兼阳虚者壮其阳;瘀血与痰凝交结者,则宜通瘀化痰,散结消积并治。结果:12例中,治愈10例,好转2例。随访二年,症无复发,疗效稳定。用药时间最长为三个月,最短为十天。)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杨牧祥教授运用夏枯草治疗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痤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药苦中蕴甘,泻中兼补,性寒而不伤阳气,味苦而不碍脾胃,善清肝热,尤其散结之力甚宏,凡病位在肝,病机系肝郁热结者,均可酌情使用。清解郁热用量相对较轻,用至10-15g,散结用量宜大,可用至15-30g。  相似文献   

11.
消瘰丸出于清代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具养阴清热,化痰消肿,软坚散结之效,为治痰火结聚之瘰疬痰核奇效方。笔者用治外科之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均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介绍米烈汉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经验。米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总体属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致痰凝血瘀,郁久化火,痰热瘀血相搏,结于颈部而致,治疗以疏肝散结、化痰消痈为根本大法,自拟消瘿汤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总结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结节病的经验。朱老认为,结节病主要是因痰作祟,责之于肺、脾、肾、三焦。朱老辨结节病以痰凝为主,兼有瘀滞或气阴两伤或寒痰交结或痰凝日久郁而化热,治以化痰散结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理气、益气养阴、温阳散结、清热散结。用药以生半夏、炒白芥子、紫背天葵、炙僵蚕、夏枯草、生牡蛎为基础组方,并擅用虫类药以增强化痰散结、通络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临床观察到夏枯草不仅善于消释坚凝,治瘰疬,破症散结,而尤善通心气,宣泄郁阻,疏通窒滞。余常用夏枯草治胸膈之痞满,每获良效。现举1例介绍如下。刘某,男,65岁,1995年10月18日初诊。咳嗽、咳痰、气喘反复发作3年。近日复感风寒,引动宿疾,鼻塞咳嗽,喉中痰鸣漉漉,声如曳锯,  相似文献   

15.
白芥子化痰散结功效卓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善用白芥子之祛痰利气散结之性,随症加减治疗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甲状腺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肥大、睾丸炎、附睾炎等,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1 淋巴结炎与甲状腺炎。此属中医的痰核、瘰病、气瘿的范围,多为湿热郁结、气滞痰凝,治疗常用白芥子配伍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玄参、  相似文献   

16.
僵蚕,咸辛平,入肺、胃、肝三经。据诸家本草记载,主要用于驱除外来风邪,治惊痫、喉痹、痰结及皮肤搔痒等。笔者于临床上对本药的运用积累了点滴经验,并于辨证方药中突出使用僵蚕,体会到:僵蚕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僵而不腐,一善能宣泄肺经风、寒、湿诸痰,治“痰疟(疒征)结”;二善散结行经,消胃膜之痰,“灭瘢痕”;三善散相火逆结之痰,“治崩中带下”。对炎性肿块及瘜肉,有较为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乳腺囊性增生病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究其病因病机,多由情志内伤,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所致。诚如《外科正宗》所云:“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治当疏肝解郁为主,以四逆散为主方,佐以化痰软坚、活血散结之品,如浙贝母、生牡蛎、郁金、夏枯草等,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陶莉  王有为 《中草药》2009,40(7):1048-1049
海龙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其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温肾壮阳、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阳痿遗精,瘰疬痰核,跌扑损伤等症[1].<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龙功同海马而力倍之.  相似文献   

19.
杜文采 《四川中医》2000,18(8):10-11
临床上凡高血压病涉及肝的病理 ,中医则称之为肝旺 ,表现为脏腑功能升降失常 ,气血运行逆乱 ,其中主要为肝的升发太过———气逆、阳亢、风动、火升。《临证指南·肝风门》华岫云言其病理关键为“窍络阻塞”。窍络可理解为脑血管 ,其阻塞之物乃为痰浊、水湿、瘀血 (病理产物 ) ,其病机为肝气、肝阴、肝风、肝火。气、火、风一源而三歧 ,王旭高云 :“三者同出而异名。”同出者 ,出于肝也 ,故本病的基本病位在肝。倘无气逆、阳亢、风动、火升 ,则纵有痰浊、水湿、瘀血 ,不至于阻塞窍络 ,故本病之治则侧重调肝。肝属木 ,主疏泄、升发 ,体阴用阳…  相似文献   

20.
刘小河  李明霞  冼绍祥 《新中医》2014,46(11):21-23
介绍冼绍祥教授从痰热论治焦虑症的经验。认为焦虑症初起可表现为气滞之证,由于病证的发展或由其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夹痰、郁热等,多属实证。痰邪胜于里,暴怒伤肝,气郁化火,灼津痰聚,形成痰火之病理,邪气上扰,心脑不宁,其人善惊,惊者乃痰因火动也。从痰热论治焦虑症符合中医对焦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上运用温胆片治疗焦虑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