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多发病, 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它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又延长了住院时间, 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的效果. 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机体的免疫力、阑尾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有关.现将有关阑尾切口感染的问题提出来, 并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找出预防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57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7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有2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3.98%.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阑尾切除方式、阑尾病理类型等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结论 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与控制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的效果.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力、阑尾的病理改变以及医生的手术技术、术后处理措施等有关.根据我们多年经验,参照国内外文献,我们认为下列因素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55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喜 《华夏医学》2005,18(6):984-985
目的:通过对阑尾炎切除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分析,以求为减少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借鉴.方法:统计阑尾炎切除手术550例,分析阑尾病理类型、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切口污染、手术后腹腔切口冲洗以及合并慢性疾病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阑尾炎的病理类型与切口感染有关,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较高;切口污染切口感染率增高;与甲哨唑、双氧水腹腔创口冲洗有关,未冲洗感染率明显增高;与合并慢性病(糖尿病、甲亢等)有关.结论: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手术超过1h、切口污染、腹腔切口未冲洗是引起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外在因素,阑尾炎合并慢性病,抵抗力下降是引起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内在因素,引起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消除或降低外在因素,切口感染率才会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3月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并发切口感染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均与病程长短、切口选择、手术时间、病例诊断分型及腹腔留置引流等有关;手术时间越长或炎症重的患者,其切口感染率较高.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术中加强无菌操作和切口的保护,以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充分冲洗腹腔切口各层,并在术后合理运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2年8月阑尾切除术的15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63例,对切口感染患者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感染和无感染组患者在年龄、BMI、手术时间、阑尾坏疽和化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阑尾炎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与患者年龄、BMI、阑尾病理状态、手术时间等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切口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1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1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均于术后1~2周治愈出院.结论肥胖、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切口选择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如果对以上影响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阑尾切除术患者606例,其中28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作为观察组;没有发生切口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共578例;两组患者均在相同的手术环境、采用相同的手术器械消毒措施和相同的麻醉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大于60岁、伴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操作时间大于45 min、肥胖(体质量指数:男性为大于35 kg/m2,女性大于34 kg/m2)、阑尾化脓、阑尾坏疽、非主刀手术缝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年龄大于60岁、伴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大于45 min、肥胖、阑尾坏疽、非主刀手术缝合所占比例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阑尾病理状态、手术时间、患者体质量以及切口缝合医生等方面有关,了解以上相关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阑尾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外科护理.方法 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术后潜在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预期目标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粪瘘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 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经超声确诊急性阑尾炎180例,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其中发生阑尾手术切口感染共11例,总结分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结果 本研究中阑尾手术切口感染共11例,感染率6.11%.两组切口感染率及穿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64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手术切除阑尾是治疗的主要措施,而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结合我院1993年至1999年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3年-1999年我院共施行阑尾切除术1984例,有6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6.5%;其中男性手术患者629例,并发切口  相似文献   

12.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窦道的发生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由于阑尾病变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处理不当,经常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大部分经换药等处理很快愈合,少数伤口经久不愈,形成窦道。阑尾炎切口窦道的形成与患者的病情及手术处理不当有直接关系。切口窦道多发生在下列情况:①腹腔内感染较重,阑尾炎症明显,回盲部水肿组织松脆,阑尾残端包埋困难的病人。②肥胖病人,手术操作较困难,而且过厚的脂肪易感染,导致切口不能I期愈  相似文献   

13.
急性化脓阑尾炎和阑尾周围的脓肿;切口感染.体会: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切除术后感染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切口感染;如何降低切口感染提高治愈率;是普通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外科从1996年3月至今;对120例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行手术治疗;在手术中注重切口感染和处理有效地控制切口感染,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使阑尾手术的临床治疗可以及时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的感染。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施行阑尾切除术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54例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并设定为观察组,和未出现切口感染的76例患者进行对比,未出现术后感染患者设定为对照组,两组经过对比研究,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作为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结果: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和患者的年龄、自身免疫力、营养及病理改变、技术熟练度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结论:手术前要重视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相关因素,手术中也要注意无菌操作与手术细节,患者在手术后也要控制好可能会发生的情况,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10 %~ 30 % .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程长短、病理变化、手术方法、手术操作时间长短、切口处理、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有关。近 2年来 ,我院行阑尾切除术 12 0例 ,采用综合措施预防切口感染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 0例 ,男 73例 ,女 5 7例 ;年龄 7~ 76岁 ,平均 43岁。单纯性阑尾炎 30例 ,化脓性阑尾炎 46例 ,坏死性阑尾炎 44例 ,其中阑尾穿孔者 5 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 4h~ 6d ,平均 3d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者 116例 ,切口感染 4例 ,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6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因素。结果:19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63%(13/196例);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患者体质指数( BMI)、合并糖尿病、阑尾化脓坏疽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患者肥胖、伴基础疾病、阑尾化脓坏疽等因素可使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增加,了解上述相关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7.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未发生切口感染。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切口感染与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的类型不相关,但患者发生穿孔后,其手术切口的感染率高达64.7%,与其他三种类性阑尾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操作方面,采用逆行法切除的患者观察组有17例,而对照组只有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皮下脂肪、手术方式及阑尾是否出现穿孔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1月--2004年3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术207例,其中:化脓坏疽性阑尾炎及穿孔性阑尾炎168例,切口感染率为1.79 %,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168例中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切口感染率为1.79%,低于有关文献报道.结论 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应注意保护切口,减少污染,预防切口感染为主,治疗切口感染为辅.  相似文献   

19.
刘彬  董云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139-140
阑尾炎是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我国每年700~800人中约1人发生急性阑尾炎,居急腹症之首,约占一般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占普外科同期收治患者总数的13%~24%.急性阑尾炎多数以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占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30.1%~46.8%[1].切口感染是指术后切口有分泌物需拆线引流或有分泌物需更换敷料者.为预防阑尾切除术后感染,进一步分析阑尾切除手术切口与感染的相关因素,现将笔者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3 年10 月-2011 年10 月50 例阑尾炎手术合并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2 比例选择同期100 例无切口感染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因素.结果:切口感染组平均年龄(58.12±12.34) 岁,BMI(24.67±1.29) kg/m2,病理类型为化脓性及穿孔的占66.00%,逆行切除阑尾占10.00%,手术时间(60.45±8.97) min,高于无切口感染组的(41.29±14.45) 岁、(22.87±1.11) kg/m2、32.50%、5.00%、(44.56±7.7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均是切口感染的相对危险因素.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针对有关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