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24周HCV-RNA转阴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持续应答率,统计两组患者实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88.0%,对照组持续应答率为42.0%。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并具体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已确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取300万U的干扰素(IFN)肌肉注射,1周3次,同时使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进行皮下注射,1次/周,并服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在停药后追踪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的病情复发状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中应答的有21例,总应答率为60%,观察组中有应答的28例,总应答率为8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对照组中不良反应有5例,占14.29%,观察组中不良反应有4例,占11.43%。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利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其近期和远期效果持久,比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法成效出的效果要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能降低转氨酶,兼具药效性和安全性,未见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小,而且用药较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CD_4~+CD_(25)~+Treg细胞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25)~+Treg细胞为(7.52±1.10)%、对照组为(8.21±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确切,对甲状腺的功能影响较小,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CD_4~+CD_(25)~+Treg细胞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73-674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抗病毒感染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D_4~+、CD_8~+和CD_4~+/CD_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提高其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3):403-404
目的探讨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儿12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观察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儿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儿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观察组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行甘乐能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观察组RVR率、ETVR率、SVR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甘乐能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董咸峰 《现代保健》2011,(24):55-5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ct)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疗程均为4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CVR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一种理想的慢性丙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α与苦参素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对肝纤维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病毒肝炎患者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治疗,研究组给予干扰素α与苦参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免疫学细胞水平;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完全应答率5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6%(P0.05);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LT和AST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A、Ⅳ-C、PCⅢ和LN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_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CD_4~+和NK细胞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与苦参素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纤维化和免疫功能,提高完全应答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5月医院诊治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儿完善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5~7d后T淋巴细胞CD_4~+、CD_8~+、CD_4~+/CD_8~+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CD_4~+水平和CD_4~+/CD_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_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CD_4~+水平和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患儿IgM、IgA和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儿IgM、IgA和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皮疹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能够改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提高免疫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莫西沙星片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8月医院经常规治疗与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常规治疗+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的5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联合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外周血CD_3~+、CD_4~+、CD_4~+/CD_8~+水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3.02%)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上升,IL-2、IL-4、IL-5、IL-10、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INF-γ水平较对照组上升,CEA、A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莫西沙星片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可以平衡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临床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辅治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确诊为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氨溴索雾化加常规治疗(加强护理,改善通气,吸痰,吸氧,合并细菌感染者据药敏加用抗生素等),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5 mg/kg雾化吸入加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5),两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辅治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优化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 120 例基因 1b 型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普通干扰素优化方案组、普通干扰素标准方案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 方案组,比较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快速病毒学应答 (RVR)、早期病毒学应答 (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 (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 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指标.结果:普通干扰素优化方案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方案组获得的 EVR、ETVR 及 SVR 均高于普通干扰素标准方案组.结论:根据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答情况来调整干扰素用量的方案,可以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4.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6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2例,在治疗前、治疗中、48周治疗结束及随访24周后,分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和生物化学应答率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75.00%、81.25%,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持续应答率分别为47.22%、8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31.25%(分别Χ^2=9.57,P〈0.05;Χ^2=16.84,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Χ^2=11.33,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化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114例EV71感染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药组及联合组,每组57例。单药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加用小儿化毒胶囊,两组均治疗4 d。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免疫球蛋白(IgM、IgA、IgG)]水平,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指标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98%)高于单药组(7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疱疹及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腔黏膜愈合时间均短于单药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6(2.21±0.69)μg/L、CRP(1.19±0.37)mg/L、TNF-α(1.01±0.30)μg/L、PCT(7.89±1.64)mg/L水平低于单药组(P0.05);血清CK(125.61±26.15)U/L、CK-MB(15.01±3.46)U/L、α-HBDH(156.63±10.55)U/L均低于单药组(P0.05); T淋巴细胞亚群CD_3~+(55.15±6.10)%、CD_4~+(36.45±3.69)%、CD_4~+/CD_8~+(1.58±0.26),IgM(1.89±0.35)、IgA(1.32±0.30)、IgG(13.20±2.81)水平均高于单药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S-100β(0.94±0.21)μg/L、NSE(14.32±2.12)μg/L均低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单药组为7.0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儿化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EV71感染HFMD患儿效果显著,能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减轻脑损伤,促进症状控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普通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33例ALT正常和31例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4、12、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结果ALT正常组和ALT升高组RVR、EVR、ETVR、SVR应答情况分别为19(576%)、21(63.6%)、24(72.7%)、21(63.6%)和18(60.0%)、20(66.7%)、25(83.3%)、23(76.6%),所有疗效指标两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一样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2年住院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例作为治疗组,进行手术消除并发症后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5例同期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消除并发症术后2周白细胞升高达到(6.7±1.93)×109/L,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达(104.8±30.26)×109/L,Child-Pugh评分(8±1)分,术后36周效果更显著,均达到抗病毒治疗的标准;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方案后,两组患者年均住院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hild-Pugh评分(6±1)分,低于对照组的(10±1)分,观察组ALT复常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3.3%、73.3%,高于对照组的46.6%、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均出现流感症候群、白细胞下降、肠胃反应、失眠等不良反应,用药结束后消失,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结论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消除并发症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肝硬化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联合治疗组60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500万U,1次/d,连续用5~7d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12个月.胸腺肽α11.6mg/次,1周2次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干扰素对照组60例采用干扰素α-1b500万U,1次/d,连续用5~7 d后改为隔日1次肌肉注射,疗程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均随访5年,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干扰素对照组失访3例.在随访结束后两组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8%(8/58)比3.5%(2/57)、67.2%(39/58)比36.8%(21/57)、67.2%(39/58)比38.6%(22/57),P<0.05或<0.01].随访结束时两组肝硬化、肝癌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58)比14.0%(8/57),P=0.035].而两组的乏力、头痛、关节肌肉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丙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派罗欣治疗,对观察组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终点应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治愈21例,有效3例,有效率为96%,应答率为85.7%,持续应答率为67.3%。对照组治疗治愈12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80%,应答率为50.1%,持续应答率为52.2%。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疗效较好,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对感染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调节性T细胞、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心肌炎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肌钙蛋白水平以及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_4~+T细胞(Treg/CD_4~+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CK-MB、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钙蛋白(cTnI、cTnT)、Treg/CD_4~+T及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感染性心肌炎患儿临床效果确切,对心肌损伤及免疫功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