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IVF-ET长方案周期最佳获卵数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长方案助孕的4 889例取卵周期,以平滑曲线拟合探索获卵数与临床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倾向全胚冷冻的临界值,并以此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3组:A组(≤6)(819例),B组(7~≤12)(1 795例),C组(≥13)(2 275例),对各组间的一般情况,促排卵结局和胚胎移植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平滑曲线拟合显示,获卵数≥7个时,临床妊娠率趋向稳定;获卵数≥13个时,OHSS高危倾向全胚冷冻率(64.09%,1 458/2 275)显著升高。3组间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双侧窦卵泡数(AF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HCG日雌激素(E2)、HCG日孕酮(P)、可移植胚胎数、OHSS高危倾向全胚冷冻率、移植囊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随获卵数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无可利用胚胎周期取消率显著降低(P0.01),各组间受精率及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IVF长方案周期,获卵数7~≤12个时,可在新鲜周期行移植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黄体期促排卵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POR的227个IVF周期,分析克罗米芬微刺激阶段和后续的黄体期促排卵阶段的一般资料、获卵数、取消率、再获卵率等及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等指标。总结黄体期促排卵应用于POR患者中的临床体会。结果两个阶段间MII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黄体期促排卵阶段的平均获卵数明显高于微刺激阶段(P0.05)。微刺激阶段及黄体期促排卵阶段所获得的冷冻胚胎进行移植后,临床妊娠率为28.8%,胚胎种植率为15%。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再获卵率64.4%。结论在POR患者中,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周期获卵数及再获卵率高,能降低患者心理压力,获得较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提示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对于POR患者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过程中,获卵数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由于个体差异性,即使采用相同的控制性促排卵(COS)策略,获卵数亦存在较大差异。获卵数较少时,可利用胚胎数减少,从而导致周期取消率升高,临床妊娠率降低。获卵数过多时,卵母细胞利用效率下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增高,影响最终妊娠结局。适量的获卵数可在充分利用卵母细胞、获得较满意妊娠结局的同时,减少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避免胚胎浪费,减少治疗费用。长方案作为目前临床上非常成熟的促排卵方案,在IVF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拟综述长方案周期不同获卵数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nRH拮抗剂方案和激动剂超短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1例POR的184个IVF/ICSI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GnRH激动剂超短方案组(110个周期)和拮抗剂方案组(74个周期)。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HCG日雌激素值及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构成比、流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拮抗剂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总量、HCG日LH值均低于激动剂超短方案组,而2PN受精率高于激动剂超短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组周期取消率略低于激动剂超短方案组(23.0%vs.36.4%),胚胎种植率、移植周期妊娠率略高于超短方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OR患者中,GnRH拮抗剂方案可节约Gn用量、缩短Gn时间,降低经济成本,因此拮抗剂方案也是POR可以选择的、比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高龄患者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个GnRH—ant移植周期、50个促性腺激素激动剂(GnRH—a)短方案移植周期和253个GnRH—a长方案移植周期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药天数和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等差异。结果与GnRH—a长方案组相比,GnRH—ant方案组和GnRH—a短方案组超促排卵时间相对较短,Gn用量较少,而后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三组之间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GnRH—a长方案组相比,在高龄患者应用GnRH—ant方案能缩短促排卵时间,减少Gn用量,而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获卵数与IVF/ICSI累积活产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6月31日因不孕症在我院生殖中心首次IVF/ICSI助孕的4 975例患者。根据获卵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6组:A组(1~3枚);B组(4~6枚);C组(7~9枚);D组(10~15枚);E组(16~20枚);F组(20枚)。比较各组间年龄、不孕因素、2PN率、累积活产率及因OHSS倾向全胚冷冻等的差异,并对获卵数、年龄、促排卵方案等对累积活产率的影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随着获卵数的增加,累积活产率及因OHSS倾向全胚冷冻率显著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2PN率、新鲜移植周期占比显著低于其它5组(P0.05);A组新鲜周期移植的活产率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无可移植胚胎周期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与获卵数A组相比,B~F组活产的概率显著增加,OR值分别为3.456(2.562,4.662)、5.845(4.324,7.901)、8.625(6.446,11.539)、13.001(9.401,17.961)、17.389(12.168,24.845)。年龄35~≤39岁及≥40的患者累积活产率与≤30岁的患者相比显著下降,OR值分别为0.570(0.455,0.714)、0.243(0.165,0.357)。结论累积活产率随着获卵数的增多而增高,获卵数是累积活产率的强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中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的713位POR患者713周期的数据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2组:单纯卵泡期微刺激促排卵组(单纯组)和卵泡期微刺激联合黄体期促排卵组(联合组),比较2组间每周期的获卵数、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及每起始周期的累积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结果联合组每周期的获卵数[(3.5±2.0)vs.(1.7±1.2)]及可利用胚胎数[((2.1±1.4)vs.(1.1±1.0)]均显著高于单纯组(P0.05),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单纯组(15.6%vs.31.3%,P0.05)。联合组每起始周期的累积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单纯组(22.7%vs.14.8%,P0.05);累积活产率较单纯组有升高的趋势(17.7%vs.11.6%),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泡期微刺激促排卵联合黄体期促排卵可显著增加卵巢低反应患者每周期的累积妊娠率,提高活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卵泡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方案和GnRH拮抗剂方案应用于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RI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进行分组,并通过倾向性评分1∶1匹配选择数据,最终纳入594例患者,长效激动剂组(采用长效GnRH激动剂方案促排卵)297例,拮抗剂组(采用GnRH拮抗剂方案促排卵)2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及胚胎发育情况、鲜胚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激素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拮抗剂组HCG日LH水平显著高于长效激动剂组(P<0.05),HCG日子宫内膜厚度、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则显著低于长效激动剂组(P<0.05)。长效激动剂组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显著高于拮抗剂组(P<0.05),两组患者冷冻周期的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长效激动剂组的累计活产率显著高于拮抗剂组(P&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刺激全胚胎冷冻方案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2例年龄≥38岁、应用微刺激方案行IVF/ICSI-FET的1 020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A组(38~40岁);B组(40~43岁);C组(≥43岁),比较3组间月经第3天FSH、Gn总量、Gn天数、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总数、胚胎形成数、胚胎冷冻数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1 020个刺激周期中119个周期因卵巢反应不良放弃周期,周期取消率11.67%;1 001个取卵周期中69个周期获卵失败,平均获卵率93.11%。932个周期获得卵母细胞,平均获卵数(1.98±1.40)个,共565个周期有胚胎冷冻,胚胎冷冻率60.62%。3组比较HCG日卵泡数、获卵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月经第3天FSH水平、Gn天数、成熟卵母细胞数、胚胎形成数、胚胎冷冻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B组的Gn天数、Gn总量、成熟卵母细胞数、胚胎冷冻数显著高于C组(P0.05),C组的成熟卵母细胞数、胚胎冷冻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342人共行585个移植周期,移植周期的妊娠率为20.00%,移植周期的累积妊娠率为34.21%,起始周期的累积妊娠率为21.59%。3组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妊娠率逐渐下降(P0.05)。结论高龄患者使用微刺激全胚冷冻方案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妊娠结局,不失为临床上的一个选择。但针对高龄患者如何根据年龄、卵巢储备功能和前次促排卵治疗结果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有待于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GnRH-a长方案用于不同年龄组供精IVF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治疗的供精IVF 385个周期,精子全部来源于精子库。患者按年龄分为35岁和≥35岁两组,并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PPOS方案组和长方案组,比较各组间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实验室指标及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结果 (1)不同年龄组的两种促排卵方案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基础FSH、LH、E2和基础窦卵泡数(AF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年龄35岁组:PPOS方案组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均显著低于长方案组(P0.05),但两种促排卵方案的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和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龄≥35岁组:PPOS方案组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和1PN受精率均显著低于长方案组(P0.05),而2PN受精率(80.00%vs.67.54%)、可移植胚胎率(50.00%vs.36.23%)、优质胚胎率(40.74%vs.25.66%)和胚胎利用率(79.63%vs.65.92%)均显著优于长方案组(P0.05);(4)PPOS方案组FET临床妊娠率与长方案组无统计学差异(52.78%vs.47.73%,P0.05)。结论 PPOS方案会显著增加高龄患者受精率和优胚率,与长方案相比,更适于高龄患者促排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体期长方案IVF/ICSI-ET助孕周期中,HCG扳机前雌二醇(E_2)水平及变化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采用黄体期长方案助孕的IVF/ICSI-ET周期1 913个,根据扳机日E_2水平变化分组:A组(1 664个周期),E_2上升;B组(249个周期),E_2下降。为研究E_2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又将A组分为两个亚组:A1组(1 038个周期,E_2≥14 640pmol/L)和A2组(626个周期,E_214 640pmol/L)。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A、B两组的获卵数、移植数、冷冻数和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获卵数和冷冻数显著高于A2组,移植数显著低于A2组(P0.05)。A、B两组鲜胚移植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OHSS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A2组的活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2组,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A2组(P均0.05)。结论 HCG扳机前E_2升降对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但扳机前过高的E_2可能会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继而影响胚胎着床,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过高的E_2可能增加OHSS的发生率,因此建议对HCG扳机前E_2上升的高E_2患者,可考虑行全胚冷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GH)预处理对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GH对胚胎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中心行IVF助孕治疗、前一周期因无可用胚胎或胚胎质量差助孕失败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前一周期(自身对照周期)采用我中心常规促排方案(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进行,移植后未获得临床妊娠;第2周期(GH周期)促排前进行约4~6周的GH预处理后再次促排卵,促排卵期间GH维持原剂量持续至HCG日,取卵后行常规IVF或ICSI。比较前后两次促排卵周期的促排情况、获卵数、受精率、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患者前后两次促排卵Gn用药总量、促排卵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及取消周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H周期中HCG日孕酮(P)水平[(3.31±1.46)nmol/L]显著低于自身对照周期[(2.51±1.14)nmol/L](P0.05)。前后两次促排卵周期的受精率、无可移植胚胎比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H周期的正常受精率(67.48%vs.53.50%)、可用胚胎率(72.04%vs.38.26%)、优胚率(30.11%vs.15.44%)及临床妊娠率(43.48%vs.0)均显著高于自身对照周期(P0.05)。结论助孕治疗过程中,对于前一周期因胚胎质量不佳导致助孕失败的患者,在诱导排卵前给予GH预处理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胚胎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临床妊娠率。但其具体机制及应用效果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和长方案对超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于本生殖中心初次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PCOS且超重(BMI≥24 kg/m2)的35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拮抗剂方案组(n=226)和长方案组(n=13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促排卵情况和临床结局,分析两组患者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优质胚胎率、一次移植妊娠结局和累积活产率的差异。结果基本资料中,两组患者的女方年龄、BMI、基础睾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长方案组比较,拮抗剂方案组患者的基础FSH水平[(6.42±1.63)U/L vs.(6.78±1.53)U/L]显著降低(P<0.05),而窦卵泡数[(32.55±11.06)个vs.(28.02±7.09)个]显著增多(P<0.05)。促排卵情况比较中,拮抗剂方案组患者的扳机日LH和P水平以及优质胚胎率(38.04%vs.32.26%)显著高于长方案组患者(P<0.05),但E2水平及获卵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结局比较中,两种方案的中重度OHSS发生率、因OHSS高风险取消移植周期率、一次移植妊娠结局、乐观累积活产率以及保守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超重PCOS患者,与长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胚胎,但两种方案的临床结局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高龄患者行IVF/ICSI过程中应用卵泡期高孕激素促排卵(PPOS)方案联合来曲唑(LE)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31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PPOS方案早卵泡期应用LE进行分组,PPOS早卵泡期应用LE者为A组(n=120)和不应用LE者为B组(n=19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患者在诱发排卵日血清E 2水平显著低于B组[(1730.55±1570.02)pmol/L vs.(2910.56±2084.52)pmol/L,P<0.05],而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Gn用量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8.91±3.62)d vs.(7.83±2.72)d;(2245±1079)U vs.(1934±842)U,P<0.05];两组患者间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可利用胚胎数和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显著低于B组(58.82%vs.69.71%,P<0.05);冻融胚胎移植后两组患者的累积妊娠率(20.85%vs.27.73%)和累积分娩率(11.69%vs.16.71%)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PPOS方案促排卵时联合应用LE并不影响高龄患者IVF/ICSI的妊娠结局;应用LE导致的诱发排卵日E 2降低并不影响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外成熟(IVM)与体内成熟人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和妊娠结局。方法69例多囊卵巢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患者,分别行IVM治疗49个周期(IVM组)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29个周期(IVF组)。结果IVM组卵母细胞成熟率为65.4%。IVM组和IVF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62.1%和77.2%,60.2%和91.2%,两组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VM组较IVF组卵裂率降低非常显著(P<0.01)。IVM组和IVF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26.5%和12.6%,41.4%和22.9%,IVM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较低,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VM组和IVF组卵母细胞受精后D2≥4细胞和D3≥6细胞胚胎数占受精卵数(2PN)的比例分别为24.5%和19.4%,67.0%和66.4%,IVM组较IVF组胚胎发育速度慢,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VM组D3优质胚胎形成率(23.7%)较IVF组(58.2%)为低,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卵母细胞IVM将成为一种选择性的辅助生殖技术。人卵IVM较体内成熟卵母细胞受精后2PN至卵裂期发育阻滞发生率高,胚胎发育速度慢和优质胚胎形成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卵泡刺激素(FS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生殖中心的130例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IVFET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中的FSH选择分成两组: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果纳芬)和高纯度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HP,丽申宝),比较两组患者的Gn总剂量、Gn天数、获卵数、获成熟卵率、2PN率、优胎率、冻胚率、鲜胚妊娠率、冻胚妊娠率、多胎妊娠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及Gn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总Gn剂量、Gn天数、获卵数、2PN率、优胚率、冻胚率、鲜胚移植妊娠率、冻胚移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中-重OHSS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uFSH-HP组获成熟卵率较rFSH略高(80.80%vs.71.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FSH-HP组的Gn费用显著低于rFSH组[(6 037±1 569)vs.(9 049±1 332)元](P0.01)。结论 uFSH-HP组取得与rFSH组相似的妊娠结局,但费用更低,可考虑做为PCOS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GnRH拮抗剂方案中应用口服雌激素预处理对正常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以"estrogen"、"in vitro fertilization"、"GnRH antagonist"及其对应的中文词系统性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iley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 databases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时间限定为1984~2014,所有拮抗剂周期中雌激素预处理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实验。雌激素预处理的GnRH拮抗剂方案组与无预处理的GnRH拮抗剂对照组相比,促性腺激素使用时长增加[MD=0.87,95%CI:(0.55,1.19),P0.01]及总量增加[MD=197.45,95%CI:(164.43,230.47),P0.01],获卵数升高[MD=1.49,95%CI:(0.44,2.53),P0.01]。两组患者的继续妊娠率[RR=0.90,95%CI:(0.71,1.16),P=0.43]、临床妊娠率[OR=0.90,95%CI:(0.65,1.25),P=0.54]、活产率[OR=0.8,95%CI:(0.54,1.20),P=0.28]、流产率[OR=0.82,95%CI:(0.42,1.60),P=0.56]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雌激素预处理并不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还能增加获卵数。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实践中,雌激素预处理是一种可选的便于生殖中心进行周期调控而不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小剂量HCG扳机在IVF-ET温和刺激方案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行IVF-ET温和刺激方案的16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扳机方案:GnRH-a扳机组(60个周期)给予GnRH-a 0.2 mg皮下注射;双扳机组(42个周期)给予GnRH-a 0.2 mg皮下注射和小剂量HCG 2 000 U肌肉注射;HCG扳机组(63个周期)给予HCG 10 000 U肌肉注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包括Gn天数、Gn用量、扳机日E2和P水平以及14 mm以上的卵泡数和平均获卵数;比较3组患者的实验室参数,包括患者的MⅡ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胚率;比较鲜胚和冻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包括平均移植胚胎数目、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在温和刺激方案中,无论单用GnRH-a扳机、双扳机还是HCG扳机,3组患者新鲜周期的Gn天数、Gn用量、扳机日E2和P水平、14 mm以上的卵泡数、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和卵裂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双扳机组MⅡ卵率和优胚率显著高于GnRH-a扳机组和HCG扳机组[分别为(89.85±15.12)%vs.(83.45±12.74)%vs.(84.16±14.52)%;(49.95±19.65)%vs.(46.02±18.89)%vs.(46.98±22.37)%](P均<0.05);GnRH-a扳机组鲜胚移植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双扳机组(15.79%vs. 7.14%,P<0.05),而在冻胚移植周期两组自然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7.1%vs. 9.1%,P>0.05);HCG扳机组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间鲜胚和冻胚移植周期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和刺激方案中,采用双扳机可以得到优质胚胎,获得满意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且自然流产率不高,中、重度OHSS发生率明显下降,能够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