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因素加上人类、生物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因素对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和再现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一;候学家对全球未来趋势的估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ZC。这些变化可能造成许多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蚊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将会明显增高,包括:疟疾、登革热和病毒性脑炎等,这些疾病对气候是最敏感的。气候的变化将通过改变媒介昆虫的地理范围,通过缩短病原孵育期增加繁殖和叮咬率直接影响疾病的传播。与气候有关的海洋表面温度和海水平线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与疾病有关的毒素和水源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如霍乱和牡蝈中毒等。因为气候…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与虫媒病流行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气候是变化最多、最快、最显著的自然现象。它们在慷慨地赐与我们健康的有利条件之时 ,又往往一反常态 ,给人们带来疾病发生的机会。在不断变化的气象条件中 ,人最敏感的是气温 ,近年来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幅度是最近一万年所未有过的〔1-2〕。地球气候持续变暖 ,不但为与疾病有关的虫媒及病原体的寄生、繁殖和传播创造了适宜条件 ,引起人类疾病的分布发生变化 ,从而扩大了流行的程度和范围 ,加重了对人群的危害。另外 ,气候变暖导致飓风、洪水等极端的气候条件 ,不仅威胁人类生命 ,且会触发某些虫媒病的暴发流行〔1,3〕。1 虫媒病流行与气…  相似文献   

3.
崔维琪  曾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149-2151
全球气候变暖对虫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虫媒的地区分布,增加虫媒繁殖速度与侵袭力和缩短病原体的外潜伏期。大量资料显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许多热带生物不断扩大分布范围,过去仅在热带地区出现的虫媒传染病,也频频出现在亚热带地区。媒介生物性疾病近年在全球呈上升趋势,一些原有的虫媒传染病再度暴发,新的虫媒传染病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登革热和其他及新发虫媒传染病。提示要面对气候变暖的趋势,努力减缓和控制地球气温的上升,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强气候与虫媒传染病传播关系的研究,做好虫媒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毒理学(toxicology of climate change)系研究气候变化对化学污染物环境分布和毒性带来影响的学科.因气候改变给地球生命带来不良后果,为此联合国气候改变调查小组(IPCC)已完成4项评估.IPCC报告了全球变暖的证据,全球气温和海洋温度升高、冰雪的广泛融化以及海洋水平面上升;根据温室气体的排放及高纬度气候的变暖,本世纪末温度估计升高1.8~4.0℃;某些地区,例如南美和北美、北欧、北亚和中亚将出现降水增加,而南非、亚洲和地中海将会出现干旱;热浪、降雨和风暴将频繁发生和增强,因大气CO2浓度增高而海水酸化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威胁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由病媒生物传播的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特别是近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贸易和人口流动增加等因素影响,造成新发及输入性病媒传播疾病在我国不断涌现,同时一些传统的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区域不断扩展,流行强度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产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的剧增,石化燃料的大量消耗、森林遭破坏,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开发等人类活动的扩大,红外领域吸收的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卤烃类)的释放与对流层的蓄积正在继续。如果温室效应气体人为排放趋势仍然维持现状,则地球变暖就难以避免,所以必须通过地球变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来评价变暖的发展及其影响。地球变暖的基础研究主要是通过应用计算机的大气海洋大循环模型(GCM)的研制,由世界各国协同完成的。关于地球变暖的预测在“关于气候变动的政府间小组(IPCC)”第一次评价报告(1990年)…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量矿石燃料的燃烧,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专家估计未来100年全球气候将持续变暖。稳定的气候环境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气候的显著变化将可能使人类、病原体和环境三者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失去平衡,最终导致了新疾病的出现和原有疾病的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8.
气候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对于啮齿类动物传播疾病的潜在影响,相比于蚊类等其他媒介传播的疾病更具不确定性,所受关注也较少。但是鼠类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生物,其传播的疾病比如因携带鼠疫耶尔森菌而引起的鼠疫,对人类健康构成的严重威胁却不容忽视。气候变化影响了鼠类传播传染病宿主、媒介的生长发育,改变了鼠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传播和分布。本文拟对近年来气候变化之下鼠类传染病流行特点的变化做一综述,为公共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预言:再过2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5℃。全球变暖不仅将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和破坏,对人类健康也会构成威胁。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突破纪录的高温。高温、高湿天气使人体机能失调,“中暑”越来越成为更具威胁性的疾病。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对心血管、呼吸系统病患者及年老、体弱者与儿童健康,构成了毋庸置疑的威胁。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加快大气中化学污染物之间的光化学反应速度,引起城市光化氧化剂增加,从而诱发眼睛炎症、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不良天气常常超过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厄尔尼诺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厄尔尼诺-向南摆动(ENSO)现象类似于周期性自然气候变异性,它引起太平洋海面温度(厄尔尼诺)和穿越太平洋流域大气压(向南摆动)的变化 ,对全球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厄尔尼诺每2~6年发生一次,导致太平洋周围各国天气极端变化并引起旱涝灾害,致使全球自然灾害增多.有证据证明,由ENSO引起气候异常的一些地区的某些疾病,尤其是疟疾危险的增加与厄尔尼诺有关,其他以蚊和啮齿动物为传媒的疾病也与之有关.事先进行天气模式的季节性预报将有助于早期预测流行病,特别是疟疾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在人类历史上,传染病曾经严重危害过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长期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从以传染病为主逐步过渡到以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尽管传染病已不再是引起人类死亡的首要疾病,但随着全球人口流动的加剧、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和人类行为方式的变化,不少新发、再发传  相似文献   

12.
地球气候持续变暖、全球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等环境及社会因素的改变,为与疾病有关的媒介及病原体的寄生、繁殖和传播创造了适宜条件,从而扩大了流行的程度和范围,加重了媒介生物性疾病如疟疾、登革热、西尼罗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昏睡病等对人群的危害[1-3].为了满足人们保护身体健康、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需求,卫生杀虫药械市场日益丰富,发展迅速,新品迭出.  相似文献   

13.
医学媒介生物(MecIical vector)即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1].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速度的提高,对外贸易迅速增加,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等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媒介传染病传人的风险性也进一步加大[2].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其对媒介生物传染病的潜在影响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笔者收集整理了现有相关文献,概述了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和气象因素对媒介生物数量和地理分布、病原体生长发育和主要媒介生物性传染病传播的影响。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及我国部分地区温度、湿度、降水和风速等气候因子的变异和变化对主要媒介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暴发有着显著的影响。尽管如此,由于气候变化和媒传疾病分布及传播机制改变的关系非常复杂。另外,部分研究结果仍存在空间不一致性,因此需要未来更多的相关研究为适应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鼠传疾病与鼠害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传染病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今后仍潜伏着传染病引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这些传染病所构成的威胁,将随着人类行为、生态和气候、土地使用方式的变化以及经济、旅游观光业和移民的发展而加剧。而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传染源是野生动物储存宿主。其中某些啮齿动物的种类,既是传染病传播的媒介,又可为传染源或病原体的储存宿主,由它们传播的疾病即为鼠传疾病。这类疾病就象一头沉睡的猛兽,随时都会危害人类的健康。1重要的鼠传疾病与鼠类宿主目前,全世界鼠类有35个科389个属,大约2 70…  相似文献   

16.
据一个由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组成的小组说,全球海洋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疾病,他们还指出,人类就是罪魁祸首。 科学家在今天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像海上养殖这样的人类活动导致了病毒和寄生虫的大规模蔓延。他们认为,如果疾病持续爆发并因而继续导致海洋生物大批死亡,未来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将面临可怕的后果。 仅仅在30年前,科学家们还认为,海洋是浩瀚无垠的,所以相对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它极端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许多研究表明,疾病发生率的明显改变与厄尔尼诺周期有关的极端气候相关联。1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ELNino)是在拉丁美洲西班牙语意为“圣婴”的著名术语,也被用于描述在南美洲西海岸圣诞节前后出现的反常的海洋水体流动。这些反常现象是由于西伯利亚沿岸营养丰富的冷水水流被太平洋赤道附近东流向的营养缺乏的温暖海洋水体替代所致。自从1877年有气象学记录以来,厄尔尼诺现象平均每3~5年发生一次,它与南太平洋沿岸的灾难性渔业减产有关。南方…  相似文献   

18.
用于媒介昆虫防治的驱避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简介史前人类就已经饱受害虫的叮咬之苦。这些害虫的叮咬会引起瘙痒、疼痛、缺陷 (包括暂时的和永久的 ) ,甚至有时会引起致命的疾病。在这些害虫中最常见的要数蚊子了 (分为几个属和多个种 ) ,但是总的来说 ,“病媒”应包括虱子、苍蝇等各种传病媒介。2 病媒传播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 1997年提出的一份报告列出了由病媒传播的热带疾病及相关事实 (表 1)。表 1 病媒传播的热带疾病疾 病(病媒 )受威胁人类(百万 )感染人类(百万 )年死亡人数发病率残疾受影响国家疟 疾(蚊子 ) 2 3 0 0 3 0 0~ 5 0 0 1 5~ 2 7百万 3 0 0~ 5 0 0百万临…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气候变暖可以扩大蚊虫的分布范围,缩短其发育历期,提高其存活率,而且能缩短病原体的增殖时间、提高其致病力,从而影响蚊媒疾病的发生程度和范围。气候变暖为很多蚊媒疾病的扩大流行或重新暴发创造了条件,如何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蚊媒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成为人们需要面对和迫切解决的问题。该文就气候变暖对蚊虫和病原生物的影响、与蚊媒疾病发生程度的关系等进行综述,并对全球变暖下的蚊媒疾病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人类健康所受到的潜在威胁。从热相关死亡率的增高,各种媒介传播疾病和传染病流行趋势的变化,臭氧层耗减导致的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增多等各方面阐述了人类健康受到的影响,并提出消除气候改变的原因,改善生存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