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王亚平  冯珏  张秀梅  王鹏 《临床荟萃》2007,22(18):1334-1335
美克尔憩室并出血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由于其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而高锝酸盐腹部显像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1]。笔者对71例疑为美克尔憩室并出血的患儿进行了99锝m高锝酸盐(99TcmO4-)腹部动态显像,探讨其在美克尔憩室并出血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对象71例受检者中,男49例,女22例,年龄50天至12岁,全部患儿均以便血为主要表现,血便多为红色或暗红色。体格检查腹部轻压痛或无腹部阳性体征。60例经手术确诊,11例经内镜和其他相关检查确诊。1.2方法检查前禁食水4~6小时,并排空大小便。患儿取仰卧位,99Tc…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儿消化道出血^99Tc^m-高锝酸盐异位胃黏膜的显像特征,建立美克尔憩室和小肠重复畸形影像学的诊断标准。方法:对141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作了^99Tc^m-高锝酸盐异位胃黏膜显像,按7.4MBq/kg静脉注射^99Tc^m-高得锝酸盐,以脐为中心进行动态17min和静态30min或1h的采集。结果:141例患儿中59例显像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1.8%。141例消化道出血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了48例。其中美克尔憩室18例,形态呈小圆形或近似小圆形1-3cm的异常浓集区。小肠重复畸形22例,其中呈条索肠袢状12例,团块状5例,4cm以上大圆形异常浓集区4例。食管、胃重复畸形3例。在48例患儿中,假阴性率为2.08%(小肠重复畸形1例),假阳性5例,为10.42%。结论:美克尔憩室与小肠重复畸形在^99Tc^m-高锝酸盐异位胃黏膜显像中,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计高锝酸盐(^99mTcO4^-)腹部显像在美克尔憩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临睐诊断胃肠道出血的39例忠儿行^99mTcO4^-腹部异位胃黏膜显像通过手术病理、胃镜及临床治疗随访判断其符合程度.结果:该检查方法在诊断美克尔憩审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发、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4.4%,92.3%,95.0%,89.5%。。结论:^99mTcO4^-腹部异位胃韩膜显像诊断美克尔憩室具有简单易行、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无创、快速诊断等优点.可以做为临床上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美克尔憩室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手术病理证实为美克尔憩室患儿术前高锝酸盐及超声检查差异,便血与病理的关系,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34例行99 m Tc-高锝酸盐放射性核素扫描显像,64例行超声检查,阳性率分别为55. 88%与67. 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便血组与未便血组患儿术后异位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7. 80%与30. 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99 m Tc-高锝酸盐放射性核素显像与超声是小儿美克尔憩室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异位胃粘膜组织与患儿便血密切相关;美克尔憩室患儿手术后恢复普遍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观察实时超声与核素显像诊断儿童美克尔憩室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为美克尔憩室或因其并发症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56例患儿,行实时超声检查和99Tcm-高锝酸盐腹部平面显像。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156例中,10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美克尔憩室。超声诊断美克尔憩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为87.62%(92/105)、88.24%(45/51)和87.82%(137/156),核素显像为71.43%(75/105)、72.55%(37/51)和71.79%(112/156),超声均高于核素显像。结论 超声诊断儿童美克尔憩室及其并发症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美克尔憩室的首选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SPECT核素显像诊断小儿美克尔憩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SPECT核素显像诊断小儿美克耳憩室的价值。方法14例小儿消化道出血患者,男11例,女3例,拟诊美克尔憩室行SPECT核素显像,14例均经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果14例核素显像患者均见腹部出现局限性放射性异常浓聚灶,诊断为美克耳憩室,与手术、病理检查符合率100%。结论SPECT核素显像对小儿美克尔憩室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消化道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美克尔憩室是由于胚胎时期卵黄管退化不全引起的消化道畸形,常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憩室炎等并发症,该病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困难,甚至造成误诊,采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结合^99TC^mO4异位胃黏膜核素显像可以提高诊断率,确诊后如有并发症均应手术治疗。现报告本院收治的1例美克尔憩室并发出血病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拟诊美克耳憩室患儿腹部核素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克耳憩室是婴幼儿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症状严重者 ,需手术治疗。但术前对美克耳憩室的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对腹痛、消化道出血拟诊为美克耳憩室 12例进行了腹部放射性核素显像 ,并与手术及病检结果对照 ,探讨其对美克耳憩室的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1月龄~ 13岁 ,平均 4 .2岁。临床症状为便血和腹痛 ,核素显像后均进行了手术和病理检查。1.2 方法 检查当日禁食水 ,静脉注射 99m Tc O- 4111~ 185 MBq后 5、15、30、4 5、6 0 min卧位采集腹部前位图像 ,必要时加侧位图像。仪器为美国 Ome…  相似文献   

9.
核素显像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核素显像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患儿先进行^99mTcO4^-腹部动态显像,其中30例呈阳性结果则进行手术治疗,余14例阳性进一步做^99mTc-RBC腹部动态显像后再做手术。结果:①330例^99mTcO4^-显像阳性结果中29例发现异位胃粘膜。②14例在^99mTc-RBC显像中9例发现出血灶,3例病理有胃粘膜。③^99mTcO4^-对儿童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68.18%,联合^99mTc-RBC显像后增至88.64%。^99mTcO4^-显像对诊断异位胃粘膜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63%、91.67%、90.91%,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9.37%和8.33%。结论:核素显像是一种无创、简便、可靠,对小儿消化道出血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宜先行^99mTcO4^-显像,阴性再进行^99mTc-RBC显像。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出血核素显像的临床价值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放射性核素~(99m)锝标记的红细胞(~(99m)Tc-RBC)显像的临床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消化道出血的98例患者,进行~(99m)Tc-RBC消化道显像,以首次发现腹部异常浓聚区并沿肠道下移且随时间逐渐增浓者诊断为出血。同时观察止血药对其临床价值的影响。并比较~(99m)Tc-RBC消化道显像、X线消化道钡剂造影、内窥镜检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之间的差别。结果~(99m)Tc-RBC消化道显像的灵敏度为73.5%。72例阳性者中,显像发现的出血部位与病变部位相符者63例,定位准确率为87.5%(63/72),方法学的优化可以明显提高定位的准确率。同时显示~(99m)Tc-RBC显像诊断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明显高于X线消化道钡剂造影25.5%(12/47)、内窥镜检查31.4%(22/70)及选择性血管造影50.0%(6/12)。但检查的阳性率受止血药的影响,应用止血药前、后~(99m)Tc-RBC显像的阳性率分别为95.6%(44/46)和53.8%(28/5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RBC显像对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尤其对慢性间歇性、少量出血和病情危重不宜用创伤性检查者,但受止血药的影响。为提高检出率,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暂缓应用止血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问题。方法 :对 2 1例小肠出血的住院患者 ,分别进行小肠气钡造影、99m锝核素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等。结果 :在小肠出血的病因中 ,肿瘤 11例 ( 5 3 % ) ,憩室 7例 ( 3 3 % ) ,息肉 1例( 5 % ) ,血管畸形 2例 ( 9% ) ;在诊断方法中 ,8例为小肠气钡造影、5例为选择性血管造影、4例为99m锝核素扫描、1例为纤维结肠镜。结论 :引起小肠出血的病因以肿瘤为多见 ,憩室次之。小肠气钡造影、99m锝核素扫描及选择性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应及时进行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在小儿消化道出血原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小儿消化道出血进行99TcmO4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99TcmO4检查发现异常并诊断为Meckel憩室26例,最后经手术和病检确诊23例。结论:Meckel憩室核素腹部显像具有以下特征:(1)与胃影同步出现放射性浓聚区;(2)部位:多发生于右下腹;(3)放射性浓聚灶随时间增强,于注射后30~45 min最浓,其形态、大小和位置相对固定。  相似文献   

13.
美克尔憩室属于卵黄管退化异常,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多数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3%。仅有4%的病例出现临床症状。小儿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由异位胃粘膜导致回肠溃烂和出血,锝扫描确诊率为83%。小儿其它的临床表现是美克尔憩室炎和肠扭转或肠套叠导致肠梗阻。美克尔憩室的超声诊断报道较少。本文报道超声诊断美克尔憩室扭转,并将超声诊断与相关的病理学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寿亚利 《护理研究》2006,20(11):2883-2884
^99mTc—RBC消化道出血显像原理是人体红细胞(RBC)被^99m锝(^99mTc)标记后,正常情况下腹部大血管和血管床丰富的脏器如肝、脾、肾等显影,而胃肠道的含血量较低,基本不显影。若肠壁有出血灶,^99mTc标记的RBC将从血管破裂口进入肠道,形成异常的放射性浓聚影。当出血量较大时,^99mTc标记的剐℃在肠腔的移动、聚集,可出现肠影。据此,可对胃肠道出血作出定位诊断。现将25例^99mTc—RBC消化道出血显像患儿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寿亚利 《护理研究》2006,20(31):2883-2884
99mTc-RBC消化道出血显像原理是人体红细胞(RBC)被99m锝(99mTc)标记后,正常情况下腹部大血管和血管床丰富的脏器如肝、脾、肾等显影,而胃肠道的含血量较低,基本不显影。若肠壁有出血灶,99mTc标记的RBC将从血管破裂口进入肠道,形成异常的放射性浓聚影。当出血量较大时,99mTc标记的RBC在肠腔的移动、聚集,可出现肠影。据此,可对胃肠道出血作出定位诊断。现将25例99mTc-RBC消化道出血显像患儿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7月—2005年12月在我科行消化道出血显像患儿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岁~14岁。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小儿小肠出血定位及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经手术及病理明确病因的31例小肠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31例术前均经胃镜及肠镜检查未能明确病因而行核素显像检查。先行^99mTcO4^-显像,阴性者再行^99mTc-RBC显像,腹部出现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为阳性。结果31例小肠出血患儿Meekel憩室15例(占48.39%)、小肠重复畸形7例(占22.58%)。31例患儿^99mTcO4^-显像阳性17例,其中病理发现异常胃黏膜16例;^99mTcO4^-阴性14例,^99mTC—RBC显像阳性9例,其中4例Meckd中有1例病理发现异常胃黏膜。1例Meckcl憩室辨^99mTcO4^-显像对异位胃黏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3.75%、86.67%,阳性结果时预期值71.43%;^99mTcO4^-显像对儿童小肠出血的检出率为54.84%,联合辨^99mTc—RBC显像后检出率增至83.87%。结论核索显像对小儿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克尔憩室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容易误诊。常因发生消化道出血、憩室炎症、坏死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才至医院就诊。现将我院1995年-2005年经手术证实的30例小儿美克尔憩室及其合并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美克尔憩室是小儿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多数人在无合并症的情况下,可终身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只在剖腹手术或尸检时意外发现。美克尔憩室的发生率约为2%,其中出现临床症状者仅4%~6%,传统外科治疗多采用剖腹探查手术,经手术确诊后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中干扰大,腹部切口长,术后恢复慢。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6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美克尔憩室致婴儿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提高对婴儿不明原因肠梗阻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1例关克尔憩室致婴儿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美克尔憩室所致,其中8例单纯切除美克尔憩室及其肠段,3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均术后9天治愈出院。结论美克尔憩室是婴儿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之一,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及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雅西  张晓  潘云峰 《新医学》2002,33(3):144-146
目的;探讨核素骨关节显像对早期和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及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早期和活动期RA及12例早期AS患者进行^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关节显像检查,全部患者摄X线平片对照,并进行ESR,血清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RF)滴度测定。结果;23例RA患者骨显像阳性21例,诊断符合率为91%,168个临床有表现的关节,显像阳性141个,总符合率为84%;23例的X线片9例呈RA改变,诊断符合率为39%,病变关节摄取示踪程度与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ESR,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 的分别为0.45-0.52,均P<0.05)。12例AS患者,骶髂关节核素显像阳性10例,诊断符合率为83%。结论:^99mTc-MDP骨关节显像是一种灵敏度高的检查方法,可提高临床对早期和活动期RA,早期A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