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测定黑木耳、白木耳中Zn、Fe、Cu、Mn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NO3和HCl O4(4+1)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黑木耳、白木耳中Zn、Fe、Cu、Mn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黑木耳、白木耳中均含有Zn、Fe、Cu、Mn且含量有一定差异。测定的RSD0.9301%,回收率在95.25%~101.88%之间。结论:黑木耳、白木耳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可为进一步探讨木耳的食用价值和微量元素关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牡荆叶、茎中Zn、Fe、Cu、Mn 4种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硝酸和高氯酸(体积比为4+1)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牡荆叶、茎中微量元素Zn、Fe、Cu、Mn的含量。对各元素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5.00%~103.70%之间,RSD<4.9%。结果:相关微量元素在牡荆叶、茎中均含量丰富。结论:牡荆茎、叶中Zn、Fe含量差异较大,Cu、Mn含量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白花丹参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分析比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分析比较白花丹参不同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丹参根、茎、叶中Zn、Cu、Fe等 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对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在根、茎、叶中K、Na、Fe、Ca含量均较高 ,Zn、Cu、Mg、Mn、Co、Cr、Ni在不同部位含量相近 ,有害元素Cd、Pb含量较低。结论 :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丹参的茎、叶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番泻叶中Zn、Fe、Cu、Mn 4种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硝酸和高氯酸(体积比为4+1)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番泻叶中的微量元素Zn、Fe、Cu、Mn的含量,对各元素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1.0%~108.8%之间。结果:在番泻叶中含有丰富的Fe元素和较丰富的Zn、Mn、Cu元素。结论:番泻叶中Fe元素含量最大,Zn、Mn、Cu元素含量较少且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罗布麻叶中Pb、Cr、Cd、Mn、Fe、Cu、Zn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所含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中Pb、Cd、Cr3种元素采用的是石墨炉原子化器,Mn、Fe、Cu、Zn4种元素采用火焰原子化器。并做了相关的方法学检查。结果:样品测量结果显示样品中Zn、Fe、Mn3种有益元素均有较丰富的检出;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我国及其他相关国家的限量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较好地用于罗布麻叶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湖南笋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湖南笋干中Mn、Fe、Cu、Zn、Mg、Ca等 6种微量元素 ,发现其中Mg、Fe、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较高 ,远远高于 2 5种蔬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此结果表明 :湖南笋干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 ,提示湖南笋干作为天然营养补充物质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硝酸—高氯酸(4:1)混酸分解竹叶样品,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竹叶中的Cu、Fe、Zn、Ni、Pb、Cd、Cr等7种微量元素,并比较了不同地区的竹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竹叶中7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Cu、Fe和Zn的含量较高,Ni、Pb次之,Cd和Cr最低,可为竹叶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用萝卜微量元素。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白和心里美萝卜中的Fe、Cu、Zn、Mn、Cd、Pb等 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三种萝卜中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其中Fe、Zn、Mn的含量较高 ,心里美萝卜中Fe的含量达到10 6 .6 2 μg/ g ,高于白萝卜和红萝卜 ;红萝卜中Zn的含量最高 ,而三种萝卜中有害元素Pb、Cd的含量均较低 ,均低于我国国家食品重金属允许量范围。结论 萝卜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作为食用蔬菜对人体补充微量元素 ,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维药巴旦杏的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为充分利用和开发新疆药物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结果 :含多种微量元素 ,其中 Zn、Cu、Fe含量均较高 ,结论 :巴旦杏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微量元素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87例,男169例,女118例,按照年龄段分为4组,其中0岁≤1岁组75例,1岁≤2岁组87例,2岁≤4岁组91例,4岁≤7岁组44例;同时选取同期年龄阶段相同的健康体检儿2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5通道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患儿进行Cu,Zn,Se,Mg,Fe 5种元素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Zn、Fe、Se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u高于对照组,Mg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微量元素显示,0岁≤1岁组Zn、Fe、S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1岁≤2岁组Zn、F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岁≤4岁组Zn、Se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岁≤7岁组Se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与Se、Mg、Fe、Zn 4种元素的缺乏有关,早期Se、Fe、Zn缺乏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缺Se的情况未能缓解,而其他两种元素水平有所增加。检测5种元素的含量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珠海市小学生营养不良与微量元素铁、锌、铜的关系,为提高营养不良与微量元素缺乏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242例营养不良小学生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铁、锌、铜的含量及缺乏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①营养不良小学生的缺锌率最高达22.31%,缺铁率次之为20.66%,铜的缺乏率最少为6.20%,随着年龄的增加缺铁、锌率也随之增加。②营养不良小学生的缺铁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铜的缺乏率男女生无统计学意义,城市和农村的铁、锌、铜缺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营养不良小学生血清中的铁、锌、铜的含量明显低于营养正常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学生营养不良与微量元素铁、锌、铜缺乏有密切关系,治疗营养不良时要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了解银川、吴忠市7~ 17 岁儿童青少年血清微量铁、锌、铜、钙、镁元素水平及其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银川(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 和吴忠两市抽取小学6 所、初中5 所、高中2 所.根据相关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抽取研究对象1 860 名.进行体格测定、静脉采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离心血清中微量元素铁、锌、铜、钙、镁水平.结果 儿童青少年铁、锌、铜、钙、镁元素总体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0.23,2.98,0.76, 72.57, 13.59 mg /L,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1.67,2.98,0.38, 38.42,6.89 mg /L.不同年龄组儿童青少年铁、锌、铜、镁元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20.12,89.93,55.23,55.76,P 值均<0.01),不同性别之间5 种血清微量元素总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 0.16,- 0.77,- 1.88,- 0.95,- 2.06,P 值均> 0.05).铁、锌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铜、镁与身高、体重呈负相关; 锌与体质量指数(BMI) 呈正相关,铜、镁与BMI 均呈负相关; 锌与年龄别身高(HAZ) 呈正相关,铜、镁与年龄别体重(WAZ) 和年龄别BMI(BAZ) 呈负相关,铁与BAZ 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微量元素铁、锌、铜、钙、镁对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的意义.应通过学校和家长的互动,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孤独症全血微量元素水平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50例儿童孤独症和50例正常儿童全血中铜(Cu)、锌(Zn)、锰(Mn)、铁(Fe)、钙(Ca)、镁(Mg)、铅(Pb)的含量。结果孤独症组全血铜、钙、镁含量低于对照组,全血铅含量高于对照组。锌、铁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铁t值分别为0.599和0.645,P值分别为0.550和0.521,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全血中微量元素有明显变化,全血铜、镁、钙和铅含量有更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地区、民族、性别、年龄、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测定人体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含量,用电子计算机多因素分析研究了其相关因素。 结果表明,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呈正态分布,正常值分别为13.9±2.8μmol/L、17.1±3.9μmol/L和32.8±10.4μmol/L。同时发现与地区、地形、民族、性别、年龄、职业、饮水以及吸烟、饮酒、喝茶、主食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用电子计算仉多元逐步回归得出了血清锌、铜、铁正常值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体内含有铜、锌、钙、铁、镁这5种微量元素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作出相应措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0-6岁的500名儿童取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这500名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测量。结果:不同年龄段,除铜(P>0.05)外,锌、铁、钙、镁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体内镁、锌、铁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钙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地区儿童普遍存在锌、铁、钙3种元素的缺乏,年龄越小,越易发生锌、铁、钙的缺乏,提示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增加锌、铁、钙的摄入并加强其吸收。  相似文献   

16.
孝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孝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分布,探索影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因素。方法:将孝感市城区幼儿园分为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在每类中抽取代表性的幼儿园,然后按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班级,以所抽取班级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儿童血清铁、锌、硒三种微量元素含量,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描述微量元素含量分布,采用χ2检验在影响因素的等级间作微量元素含量偏低率和偏高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对儿童微量元素影响因素作出推断。结果:孝感市城区儿童血清铁、锌、硒三种元素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1.03±13.44)μmol/L、(14.84±7.51)μmol/L和(2.74±1.07)μmol/L。儿童血清铁元素含量在10~15μmol/L之间所占比例最高,为22.87%;血清锌元素含量在9~12μmol/L之间所占比例最高,为21.50%;血清硒元素含量在2.0~2.5μmol/L之间所占比例最高,为24.57%。孝感市城区儿童血清铁、锌、硒元素含量偏低率分别为11.26%、11.94%、18.09%;偏高率分别为15.40%、13.99%、20.82%。家庭环境因素中的经济因素、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监护人、居住环境,儿童进餐行为心理因素中的进餐行为、进餐心理、进餐习惯和食物因素中的营养品加餐、食物种类、零食摄取对儿童微量元素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孝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分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个体含量变异大,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微量元素和血铅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3 929名儿童进行末梢血铜、锌、钙、镁、铁及铅的检测.按照儿童发育情况分为幼婴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发育期组;每个组又分成男、女两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微量元素分布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末梢血铜、钙、镁在不同年龄组及各年龄组的不同性别间分布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锌含量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1.71±15.91)μmol/L,分布水平在各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锌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总缺锌率为13.7%;在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的男、女缺锌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铁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28±0.78)mmol/L,在婴儿组以后分布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学龄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铁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总缺铁率为12.9%;在幼婴期、学龄期及青春发育期组男、女缺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血铅水平为(59.97±26.52)μg/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铅中毒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总的铅中毒率为8.2%;各年龄组儿童铅中毒率呈男性高于女性,男童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除幼婴组和婴儿组外,其他年龄组男、女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学龄前、学龄期和青春发育期组男、女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钙缺乏已基本纠正,但锌、铁缺乏较为明显,血铅水平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8.
血微量元素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正常儿童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各50例进行血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锌、钙、铁、铅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检查,分析微量元素与24h尿蛋白、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病综合征(PNS)组与正常儿童血微量元素锌、钙、铁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铅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NS组血矿物质钙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相平行,呈显著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显著负相关;与24h尿蛋白量呈显著负相关;铁与总蛋白,白蛋白分别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血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锌、钙、铁较正常儿童含量低,肾病综合征患儿24h尿蛋白排泄量的增加与钙、镁降低密切相关,锌结合蛋白从尿中丢失是血锌降低的主要原因,提示肾病综合征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锌、铁、钙;适当补充锌、铁、钙剂对疾病的转归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微量元素与皮肤溃疡之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60例早产儿静脉血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按是否禁食及是否补充微量元素将60例早产儿分为A、B、C组,A组患儿于禁食第14天静脉补充小剂量微量元素;B组于禁食第14天未补充微量元素,其中有6例患儿于禁食3~4周出现皮肤溃疡;C组为未禁食或禁食小于1周的早产儿,于生后第14天口服补充钙、铁、维生素D。A、B两组于禁食第21天、C组于生后第21天均采静脉血检测血清铁、锌、铜元素;合并皮肤溃疡的6例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后第7天复查血清微量元素。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组血清铁、锌、铜元素值均低于A组和C组,但血清铁元素值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锌、铜元素值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1.52、81.96,均P〈0.05)。在B组中的6例皮肤溃疡患儿均于补充微量元素1周后复查血清铁、锌、铜元素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07、25.17、10.95,均P〈0.01)。结论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参与皮肤溃疡的愈合,微量元素的缺乏能降低患儿的免疫力,纠正微量元素缺乏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皮肤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3个月~3岁婴幼儿血中微量元素钙、铁、锌、铜含量,探讨微量元素缺乏的相关因素。方法:取婴幼儿手指末梢血,采用微量元素分析仪对584例3个月~3岁婴幼儿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钙、铁、锌、铜4种微量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锌缺乏居首位,占22.09%,钙缺乏占14.72%,铁缺乏占14.21%,铜缺乏占3.42%,不同年(月)龄组婴幼儿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性别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微量元素缺乏与婴儿喂养方式及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P<0.01)。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会影响其智商水平(P<0.001)。结论:微量元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指导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