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因首发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缺乏特异性,故极易漏诊及误诊[1],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5例恶性淋巴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首发表现为腹部症状的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以腹部症状为首发表现且均行CT平扫者3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37例中,胃肠道淋巴瘤20例,18例表现为胃肠道壁增厚或肿块,其中5例伴有局部或远处淋巴结肿大.脾淋巴瘤3例,2例伴有腹主动脉周围、小网膜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脏淋巴瘤2例,胆囊淋巴瘤1例.单纯累及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11例,主要累及到肠系膜、胰周、小网膜、腹主动脉周围等部位,多数肿大淋巴结呈实性,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术前误诊共9例.结论 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以腹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具有重要意义,以指导临床确立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了解鼻面部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对6例首发症状为鼻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的恶性淋巴瘤病例的早期诊断与局部炎症进行再鉴别。结果6例经活检后病理检查均为恶性淋巴瘤。结论对不明原因的鼻及面部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伴有不规则发热者,要考虑到恶性淋巴瘤,及时行病理检查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陈为民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0):42-42,44
恶性淋巴瘤首发于淋巴结以外的任何器官或组织者称为结外型淋巴瘤(PENL)。原发性结外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现分析2000—2005年收治的24例FENL患者资料。  相似文献   

5.
汤华 《江苏医药》1999,25(10):786-786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首发症状复杂多变,容易误诊。为进一步提高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现将我院1986年10月~1997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的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8~68岁,中位数32.5岁,发病高峰年龄22一42岁。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1)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32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22例,其它依次为腋下6例,腹股沟4例。32例中首诊确诊21例,误诊11例,误诊率34.4%,误诊为淋巴结核4例,淋巴结炎6例,转移癌1例。(2)以浅表淋巴结以…  相似文献   

6.
葛雪如  于方 《河北医药》1994,16(5):279-280
腹腔结外型淋巴瘤误诊教训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葛雪如,张凤肖河北贸易大厦医务室于方结外型淋巴瘤指恶性淋巴瘤首发部位在淋巴结以外[1],占恶性淋巴瘤的10%~15%,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约占10%~58%,误诊率96.7%[2]。我院经剖腹...  相似文献   

7.
原发于鼻腔的恶性T/NK细胞淋巴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虎  于淑珍等 《云南医药》2001,22(4):322-324
头面部T/NK主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是最常见的致中线面部进行性破坏的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 ,占整个头、颈恶性肿瘤的 3% ,好发于扁桃体、咽后壁 ,而鼻腔、鼻窦部较少见[1] 。鼻腔T/NK细胞淋巴瘤恶性程度高 ,早期症状不典型 ,病理诊断较困难 ,预后差 ,临床易误诊、误治。我们于 1994年10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收治原发性鼻腔NHL2 0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同期我院共收治恶性淋巴瘤 380例 ,原发性鼻腔T/NK细胞恶性淋巴瘤共 2 0例 ,占5 .2 6%。按以往无淋巴瘤病史 ,首发于鼻腔及副鼻窦 ,经鼻腔、副鼻窦取材病检确诊…  相似文献   

8.
《首都医药》2005,12(21):36-37
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在青年人群中最为常见。首发症状通常是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也有首发症状为发热者,个别患者以全身瘙痒为惟一全身症状。经过正规治疗有相当部分患者可延长生命,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使一些患者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一种最常见的病理亚型,约占所有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为侵袭性淋巴瘤的一种,经过标准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41%[1].DLBCL可累及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突眼为首发表现者罕见,现将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收治1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建民  付刚  封琳  刘卫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52-2853
目的: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1例胃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表现。结果:21例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均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MALT淋巴瘤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结论: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MALT淋巴瘤多见,并可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11.
报道5例新近认识的特殊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包括:血管内恶性淋巴瘤(AngiologicalLymphoma)1例;淋巴组织细胞性淋巴瘤(LymphohistiocyticLymphoma)2例;皮下脂膜炎性淋巴瘤(SubcutaneousPanniculiticLymphoma)2例。对以上几种类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恶性实体瘤与白血病迭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并发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1993年1月至2000年5月共收治的17例恶性实体瘤迭合白血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首发肿瘤分别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4例,肺癌、鼻咽癌各3例、何杰金氏淋巴瘤(HD)2例,膀胱癌、肾癌、结肠癌、慢粒(CML)、慢淋(CLL)各1例,白血病与首发肿瘤的间隔时间平均为5.9年,迭合白血病58.8%(10/17例)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17.6%(3/17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REB),70%((12/17)病因与放疗、化疗有关。AML患预后极差。结论:少数巳治愈的实体瘤发生了治疗相关性白血病,应注意原发病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首发于眼睑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结合眼部彩超、眼眶CT、穿刺活检及术后病检,术后放疗或化疗等具体阐述眼睑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结果与结论 穿刺活检可提前明确病变性质,有利于确定手术方案及合理的修复方案,采用个体化治疗可杀伤瘤细胞,提高化疗效果,降低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涎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涎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结果涎腺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病理确诊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涎腺恶性淋巴瘤诊断困难;确诊需要行包含部分腺体的完整肿物切除术,并依赖病理;病理分型上多属B细胞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全国淋巴瘤协作组第三次会议(上海)修订洛阳方案,制定了“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工作分类”(简称上海分类)。我们按此方法对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对我科1959~1980年间收治的142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与疗效作分析讨论。资料与方法本组142例恶性淋巴瘤均经病理切片证实。病理分类原系按传统分类方法,何杰金氏病(简称HD)26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 (简称NHL)116例(其中在外院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组织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Lukes1978年报告425例恶性淋巴瘤中仅见一例,而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则更为罕见,我们最近见到一例并经免疫组化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季贵云  晏家益 《贵州医药》2000,24(7):389-390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恶性淋巴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ET水平,并与27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而且病情不同,分期不同血浆ET水平也明显不同。结论 ET可能参与了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过程,检测血浆ET水平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分析恶性淋巴瘤的误诊情况。方法 就我院收住的 49例被误诊为他病的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9例中误诊时间最长 3年余 ,最短 2个月。其中何杰金病 (HD) 6例 ,非何杰金淋巴瘤 43例。结外淋巴瘤 34例 ,占 70 %。结论 恶性淋巴瘤表现多种多样 ,易出现误诊 ,病理学检查是本病的唯一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9.
葛晋源 《黑龙江医药》2012,25(6):936-937
目的:观察CT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应用CTOP方案治疗我院收治的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32例恶性淋巴瘤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例,套细胞淋巴瘤6例,T细胞性淋巴瘤4例,伯基特淋巴瘤2例,均为初治病人。予CTOP方案治疗2疗程,结果CR50%(16例),PR25%(8例),总有效率75%(24例)。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为中度,胃肠道反应轻微。心脏毒性表现为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停药后均可恢复。肝肾毒性轻微,结论:CTOP方案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案,可作为一线方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吕哲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235-23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年至2007年期间收治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上肠部不适感、黑便或腹部肿块,术前误诊8例,术前明确诊断2例、均为胃镜下确诊,术后病理分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辅以术后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