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盲探气管插管装置与传统的盲探插管在口腔颌面骨折中经鼻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口腔颌面骨折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盲探装置引导组(B组)与传统盲探组(C组),每组各20例;观察两组的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所用时间,呼吸、循环的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完成气管插管。与B组比较,C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P<0.05),B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C组(P<0.05);两组插管过程中的MAP、HR均高于插管前(P<0.05)。结论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颌面外科骨折的经鼻气管插管中,具有成功率高、安全、快捷、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Disposcope内视镜在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困难气管插管成人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Disposcope内视镜(A)组和McCoy喉镜(B)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气管插管时间、次数和并发症.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的MAP明显增高(P<0.05);A组T2时的MAP和HR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插管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43.9±14.5)s vs.(90,4±26.6)s](P<0.01)、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85.0% vs.60.0%) (P<0.05).结论 与McCoy喉镜比较,Disposcope内视镜用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应激反应轻.  相似文献   

3.
石立新  张晓彤 《江苏医药》2013,39(11):1306-1308
目的 比较常见的几种插管技术应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的效果.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困难气道患者319例分为五组,分别采用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A组,54例)、逆行引导气管插管(B组,52例)、光棒引导气管插管(C组,60例)技术、视频喉镜气管插管(D组,72例)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E组,81例).比较插管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和E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B和C组(100.0%和100.0% vs.55.5%、76.9%和80.0%)(P<0.05);与B、C、D和E组比较,A组插管成功率明显低、耗时长、并发症多(P<0.05).结论 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困难气道的特点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插管方法,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的光索为光源自制的光棒引导经口盲探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不同的插管技术进行气管插管。I组用传统的Macintosh喉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Ⅱ组用自制光棒先行单腔气管内插管,成功后重新置入光索并以此为引导管引导盲探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I组、Ⅱ组两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76.2%和100%,I组成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试插2次以上成功率分别为37.5%(6/16)和6.7%(3/21),I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Ⅱ组比I组小(P<0.05);插管时间分别为(41.7±18.3)s和(51.7±20.6)s;术后诉咽喉部轻度不适或疼痛分别为28.6%和33.3%,所有病例均未见与插管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光棒引导经口盲探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简便实用,容易掌握,并发症少,成功率高,适合各级医院麻醉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5.
谢言虎  柴小青  音樱  章蔚  耿擎天 《江苏医药》2012,38(9):1080-1082
目的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方法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颈椎择期手术患者按插管方法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采用手法保持轴线稳定性(MILS);B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C组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比较三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相关资料。结果 A组插管费时最少。B、C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6.7%,均明显高于A组的80%(P<0.05)。三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手术麻醉宜在FOB引导等技术下实施气管插管,以减少颈椎损伤机率,提高插管成功率。BTII技术可为颈椎损伤患者插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传统喉镜与可视可塑型硬光纤喉镜(SOS)合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在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中,选择预计麻醉时存在插管困难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传统喉镜插管;B组20例采用传统喉镜与SOS合用进行气管插管。选择4个时点,即麻醉诱导后(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2min(T2),插管后5min(T3),记录患者有创桡动脉血压,即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率(HR),连续观察心电图(ECG)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插管并发症,并比较插管次数及插管所用时间。结果 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50%,B组一次成功率为95%,且成功插管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A组SBP和DBP在插管后均增高,B组在插管后5min恢复正常。在T0、T1时点,A、B组SBP和DBP无统计学差异。A组SBP和DBP在T2、T3高于B组(P〈0.05)。A、B组HR在插管后T1、T2均增高(P〈0.05);A组在T3时点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喉镜的复合使用,缩短了插管时间,确保插管成功,降低了插管不良反应及困难插管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体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7.
肖建军  沈勤  郭海龙  吴宣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77-3278
目的 比较视可尼喉镜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0例需要经鼻气管插管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和颈椎手术患者分为A组,其他需要经口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30例分为B组.观察并记录每例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3及5 min的SBP、DBP、HR及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和插管成功率.观察鼻出血情况,记录术后鼻或咽部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和插管成功率、鼻出血和术后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醉后BP、HR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但下降值<30%;A组插管即刻、插管后1、3 min的SBP、插管后1 min的DBP、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HR高于麻醉后(P<0.05),但不高于麻醉前;B组插管后1min的SBP、DBP高于麻醉后(P<0.05),但不高于麻醉前;BP、HR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可尼喉镜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一样可以很好地显露声门,插管成功率高,损伤小,更适用于颈椎手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等患者进行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Coon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一次成功率、术中肺萎陷及手术野暴露程度、单肺通气前和单肺通气30 min的PaO2、PaCO2、SpO2、气道阻力峰值(Paw)变化,评估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间及定位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Paw变化明显小于B组(P<0.05),A组单肺通气30min后PaO2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及气道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应用于清醒患者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插管困难须行经鼻气管内插管行全身麻醉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插管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于插管前静脉滴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和插管成功后即刻(T2)三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以及两组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入手术室后及插管前后两组T0时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MAP以及HR在T1及T2时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在T2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6.67%,对照组为4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眯啶在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观察中起到很好的镇静作用,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鼻肓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常规伞麻下行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30例均分为两组:Ⅰ组应用BTII新技术;Ⅱ组采用传统经鼻肓探气管捕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2次及2次以上成功例数、所有患者插管次数、插管所需时间T(计算插管时间从第一次试行插管算起)、记录术后随访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例数.结果 Ⅰ组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93.3% vs.60.0%)(P<0.05).Ⅰ组插管所需时间明显少于Ⅱ组[(140.8±41.7)s vs.(365.6±180.9)s](P<0.05),插管操作次数明显少于Ⅱ组[(2.7±0.9)次 vs.(6.5±3.5)次](P<0.05).术后Ⅰ组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发生率少于Ⅱ组(6.7% vs.26.7%)(P<0.05).结论 与传统经鼻肓探气管插管相比,应用BTII引导插管装置用于困难气管插管具有操作方便、插管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行全麻诱导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择期右侧进胸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行双腔气管插管,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分别予以瑞芬太尼靶浓度1.5、2.0、2.5ng/mL麻醉诱导。记录患者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3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均能顺利完成,A组患者插管反应发生率较高,C组患者的循环抑制较明显,B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最稳定。结论靶控输注2.0ng/mL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罗库溴铵是全麻诱导行双腔气管插管的合适浓度,能有效抑制双腔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抑制双腔支气管内插管诱发患者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或食道手术的患者30例,ASA I~II级,年龄18-65岁,体重50-80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5)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n=15),在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时间为15min,C组静脉泵注与D组等容量、等时间的生理盐水。分别于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3、5、10min(T3-T6)时记录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D组HR在T1时点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HR、SBP及DBP在T2-T5时点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HR、SBP及DBP在T6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μg/kg的右美托咪啶麻醉前泵注能够抑制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喉罩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人均面罩吸氧去氮5分钟后,以Fentaly0.2mg.Norcriun 0.1mg/kg Propofol 2mg/kg静注给药诱导放置I型3号喉罩,术中观察BP、HR、EtCO2、Ppeak、SaO2。结果喉罩通气组循环稳定,BP、HR变化明显较气管插管组小。EtCO2、Ppeak、SaO2,两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使用喉罩通气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在单纯吸入七氟醚诱导插管期间,利多卡因和艾司洛尔对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3组(n=20); Ⅰ组(对照组),Ⅱ组(艾司洛尔组),Ⅲ组(利多卡因组).麻醉诱导前2 min,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Ⅱ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2 mg/kg,Ⅲ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然后进行麻醉诱导插管,在插管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血压(SBP,DBP)和心率(HR).记录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1 min(T3),3 min(T4),5 min(T5)时上述指标.结果 Ⅲ组患者的SBP,DBP较Ⅰ组低,但心率增加与Ⅰ组无差异,Ⅱ组患者的SBP,DBP andHR与Ⅰ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结论 利多卡因能够抑制七氟醚麻醉诱导插管期间血压升高,但不能有效抑制心率增快.艾司洛尔对血压、心率的升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Proseal喉罩并全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手术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0岁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插管(罩)前(T1)、插管(罩)即刻(T2)、插管(罩)后3min(T3)、停药即刻(T4)、拔管(罩)即刻(T5)、拔管(罩)后3min(T6)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插(拔)管时呛咳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喉罩组插(拔)罩前后的HR、MAP无明显变化,气管插管组拔管即刻HR、BP显著高于拔管前(P<0.05);气管插管组呛咳反应、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喉罩组(P<0.01)。结论 Proseal喉罩并全静脉麻醉具有置入方便、围麻醉期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用于老年患者手术较气管插管全麻更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芬太尼作对照,观察使用瑞芬太尼行全身麻醉快速诱导窥喉和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血糖、皮质醇的变化。方法24例ASAⅠ-Ⅱ级的全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RF).芬太尼组(F)。RF组在静注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后,予瑞芬太尼1μg/kg(以生理盐水稀释为20ml,输入时间大于30s),60s后插管;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3min后插管。连续监测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皮质醇的变化。结果R组患者插管前血压降低,与基础值比较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HR略减慢。插管后各项参数变化与基础值比较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患者插管前血压略降低、HR略减慢,但与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插管后1,3minSBp、DBp增高;HR增快,与基础值比较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5min时DBp、HR仍显著高于基础值。两组基础HR、SBp、DBp无显著性差异。诱导后RF组SBp、DBp显著低于F组(P<0.05);RF组插管后1min的HR、SBp、DBp;插管后3min的SBp、DBp;插管后5min的DBp均显著低于F组(P<0.05)。两组血糖在插管后差异不显著。皮质醇浓度在插管后R组降低,F组则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插管前静脉注入瑞芬太尼通常可较好地抑制窥喉和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且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罩在基层医院麻醉与急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或停止且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人院时的排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困难程度,麻醉诱导前(To,基础值)、诱导后(T1)、插管(或置喉罩)后即刻(T2)、插管(或置喉罩)后5min(T,)、10min(T4)时的心率(HR)、收缩压(SPB)、舒张压(DPB)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32例,成功率为80.0%,且观察组的插管难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喉罩前后血压、心率及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P〈0.05。结论喉罩操作简单,可盲探插管,有利于急救复苏,且应有于麻醉也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最适剂量。方法选择择期手术ASAⅠ~Ⅱ级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60~80岁,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随机分为3组,Ⅰ组:0.3μg/kg,Ⅱ组:0.4μg/kg,Ⅲ组:0.5μg/kg,分别复合相同剂量的依托咪酯,每组20例,分别测麻醉诱导前(t0)、诱导给药后(t1)、插管时(t2)及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的直接动脉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BIS和TOF值。结果①与诱导前相比,给药后三组BP、MAP、HR、BIS均降低(P<0.05),Ⅲ组下降较明显(P<0.05);插管时三组BP、HR、BIS均上升,Ⅰ组升高较明显(P<0.05),Ⅱ、Ⅲ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插管后BIS均<65。结论在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 mmHg以下的患者中,0.4μg/kg的舒芬太尼在插管前5.5 min给药,能有效抑制插管反应,并产生最小的呼吸和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19.
李利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07-2409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患儿静脉全麻(TIVA)诱导、维持及苏醒的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斜视矫正术及白内障摘除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F组)及芬太尼组(F组),分别以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为TIVA的麻醉性镇痛药,观察两组诱导前(T0)、诱导时(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30min(T4)、拔管时(T5)的BP及HR的变化以及苏醒时的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T0时相比T1、T2和T4时RF组的SBP、DBP下降均比F组显著(P<0.05或P<0.01)在麻醉恢复期,RF组患者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F组(P<0.01).结论:与芬太尼相比,雷米芬太尼起效块,镇痛作用强,苏醒迅速,是更理想的全麻醉镇痛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