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本院耳鼻喉科行同步放化疗的9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干预。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入睡时间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安眠药物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入睡时间评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入睡时间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放化疗期间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47-404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改善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可改善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睡眠质量,减少不良情绪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本森放松训练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 2021年2-5月,便利抽样选取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放疗科初次接受放化疗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数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化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森放松训练,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匹茨堡睡眠指数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森放松训练可以提高该类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精神分裂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肺癌化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量表、症状量表和单一症状量表中相应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预防阴道粘连及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同步放化疗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复发率、阴道粘连狭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恢复率,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周围环境满意度、医疗条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患者阴道粘连狭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宫颈癌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39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针对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宫颈癌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对病情及手术的忧虑、疼痛、医护人员夜间治疗及护理行为、起夜行为、医护人员护理其他患者发出声音、医院设备等发出声音;观察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析宫颈癌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特征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75. 175. 89)分、依从性(97. 14%)及护理满意度(97. 14%)均高于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评分(68. 894. 42)分、依从性(80. 00%)及满意度(77.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根据老年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特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意义,可有效地改善睡眠,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方法:将87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身体疲乏状况、抑郁状况、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Q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宫颈癌放化疗患者CRF,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患者行放疗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以此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护理前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2组的PSQ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佳(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对于放疗后出现睡眠障碍的肿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于改善睡眠的效果欠佳,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睡眠障碍,降低PSQI评分,同时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也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个体化音乐干预对ICU肺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个体化音乐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ICU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音乐干预;对所有入组患者均于转出ICU当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定.结果 观察组睡眠障碍发生率(42.1%)明显低于对照组(56.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方面均有所改善(P<0.05);在入睡时间方面无改善(P>0.05).结论 个体化音乐干预可以改善肺癌患者术后ICU期间的睡眠质量,促进伤口的修复、预防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度高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总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睡眠障碍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睡眠障碍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分别给予2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后生命质量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睡眠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络延续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治疗的宫颈癌放化疗患者108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网络延续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性生活频次及自我管理认知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性生活频次多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认知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延续护理模式应用在宫颈癌放化疗患者中可以提高治疗后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认知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睡眠干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1周后、出院前的睡眠质量指数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疾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药物因素是精神分裂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疼痛控制满意度、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疼痛控制满意度、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指数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管理理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期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从整体水平上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五音疗法对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宫颈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中医五音疗法干预,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评分(SDS、SAS)、生存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宫颈癌术后患者中医五音疗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睡眠障碍与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杨浦区市东医院ICU睡眠障碍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ICU睡眠障碍患者满意人数,护士服务技能以及态度评分,护理前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总分,康复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ICU睡眠障碍患者满意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服务技能以及态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总分相似(P0.05);护理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ICU睡眠障碍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康复出院时间,患者满意人数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改善睡眠质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衰非危重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慢性心衰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改善睡眠质量护理干预。记录2组入眠时间、起夜次数、睡眠时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组护理干预前入眠时间、起夜次数、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入眠时间低于对照组,起夜次数少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护理干预前PSQI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所改善,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给予相关睡眠质量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