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目的:从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结局指标等方面,对5年来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工作效率、患者负担、重点疾病谱、异地就诊、早期康复介入率等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期为我国康复医学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部)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建立的全国性医疗服务信息监测网络。国家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以HQMS中459家医院为样本,截取出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155 2248个病案首页数据为分析样本,进行了上述指标分析。 结果:2013—2018年,具有康复医学病房的三级医院数、年均出院人数逐年提升,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下降,早期康复介入率逐年提升。各省市区异地就诊率及康复早期介入率分布不均衡。康复医学收治病种复杂,且疾病诊断、功能诊断及治疗相关诊断混杂。 结论:三级医院康复医学服务量、效率及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康复医学地方资源配置不甚均衡;康复医学专业首页主要诊断名称及编码规范亟待统一。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肩痛发生率为5%~80%,肩痛会延缓上肢功能的恢复,同时对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恢复产生影响,临床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干预48例脑卒中肩痛患者,发现常规的康复护理措施即可有效解决患者肩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护理方法,对3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吞咽摄食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在入院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30例患者,28例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平均得分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均明显提高,有效率为93%。提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可以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自2016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承担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连续5年编制了《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康复医学专业部分)(以下简称《报告》),弥补了我国康复医学相关数据的空白。本文旨在对《报告》所提取和分析的指标进行解读,以期不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调查的完整率和准确率,促进我国康复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指标由质量控制指标和资源消耗指标2类指标构成,其中质量控制指标包括结构指标、过程质量指标和结果质量指标,共16个大项149个分项。《报告》经由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NCIS)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报告质量、准确性和完整度将作为医院评审评价、重点专科设置等工作的参考依据。在NCIS指标中,数据采集形式分以下4种:首页自动提取、医疗相关记录提取、病历人工读取和相关部门提供。本文着重对早期康复介入率、ADL改善率、并发症等重点指标,结构指标和其他过程质量指标进行了解读。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近几年来的工作发现,康复医学科是否建立信息化系统是决定质控数据提取准确、便捷与否的重要因素。康复医疗和质控信息化系统正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信息化管理将结合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分析等新兴技术,可以简化和精确化质控数据的提取过程,不断提升康复医学质控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亦强  徐洛丹  余兢兢 《新医学》2005,36(6):329-33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每日加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进行功能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3周后康复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 康复组显效率87%,对照组显效率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康复治疗后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了解全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诊疗现状,为国家康复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开展脊髓损伤康复医疗质控工作奠定基础。 方法:在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ational Clinical Improvement System, NCIS),用《2018年综合医院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情况调查表》采集全国抽样医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全国1810家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脊髓损伤康复住院患者共计50411人次,男女比例为1.50∶1。年龄:31—45岁占26.30%;46—60岁占33.81%;61—75岁占20.15%。损伤原因:创伤性原因占比72.97%;非创伤性损伤占27.03%。损伤部位:颈椎占30.52%;胸椎占20.62%;腰椎占37.52%。损伤分级:A级占31.80%;B级占22.86%;C级占22.16%;D级占19.86%;E级占3.32%。地区分布: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脊髓损伤康复患者占康复医学科出院患者比例分别为:6.33%、6.14%、5.38%。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康复患者中胸腰段脊髓损伤,损伤严重者(A级、B级)所占的比例均显著性高于二级综合医院(P<0.001)。全国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率为26.97%。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中57.23%进行了间歇导尿,29.61%开展了尿动力学检查。 结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综合医院的脊髓损伤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尚不均衡,脊髓损伤早期康复介入有待加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吕芬  吴荣钰  李文巧   《护理与康复》2017,16(8):852-85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以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床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及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吞咽功能筛查、饮食宣教及疾病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包括:建立脑卒中吞咽困难评定表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吞咽功能评定,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价;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合理进行营养干预;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和个体指导,早期吞咽康复训练;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服务。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学指标的测定,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营养学状况以及1年内患者再次入院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营养学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以及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和非瘫痪侧上臂肌围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在1年观察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因营养不良再入院率分别为18%和3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后分别评定其吞咽功能障碍程度,从而明确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结论早期介入康复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ADL的作用。方法:40例未经过早期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给予系统规范的家庭康复护理,并进行运动功能及ADL评定。结果:40例患者康复护理1及3个月时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P〈0.001)。结论:系统规范的家庭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调查我国脊髓损伤康复医疗质量控制情况,了解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的现状。 方法:对2016年度国家康复医学质控中心全国质控哨点医院的脊髓损伤康复治疗10项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结果:纳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医院共117家,2016年度脊髓损伤康复住院患者6831人次,男女比例为3.15∶1。脊髓损伤高发年龄为46—60岁,占34.75%。脊髓损伤常见损伤原因为跌落/跌倒和交通事故,分别占33.60%和32.85%。损伤部位:四肢瘫患者占40.33%,截瘫患者占58.44%。损伤程度: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占32.97%,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占63.54%。对不同类型级别医院进行比较,委属委管医院年住院患者中位数是75人次,三级公立医院30人次,二级公立14人次,民营综合8人次;平均住院日:委属委管医院脊髓损伤康复患者23.74天,三级公立医院33.36天,二级公立医院61.21天,民营综合医院76.19天。按照不同地区比较,东部地区医院年住院患者中位数35人次,中部地区37人次,西部地区21人次;东部地区医院患者平均住院日38.42天,中部地区32.29天,西部地区44.7天。2016年脊髓损伤康复患者医嘱转院和医嘱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例为6.31%。 结论:各地区、各级医疗机构脊髓损伤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及资源分布不均,转诊不顺畅,应争取尽快建立康复医学专业医联体,完善三级康复医疗网络。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不同情况即介入包括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和肌肉电刺激等康复治疗。结果: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显示,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疗法可杜绝或减轻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缩短康复疗程,减轻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进行康复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4 w后,采用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等级法进行分级,评定患者摄氏食吞咽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康复护理干预4 w后,与干预前比较无效率5%,有效率43.22%,显效率41.75%.结论 康复护士作为康复团队的一部分,通过积极地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并配合临床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2017年起,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通过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National Clinical Improvement System,NCIS)进行康复医学专业数据调查,本文对2016—2020年我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趋势分析。方法:本文选取2016—2020年全国范围均设置康复医学科病房且数据质量较高的616家综合医院数据进行分析,从结构、环节、结局质量等方面对我国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进行描述。结果:康复医学科平均床位数、设备数、专业人才队伍逐年扩大,各重点病种的早期康复介入率逐年提升,病房门诊周转指标逐年向好,住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率逐年提升。然而,全国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病房配置率约为30%,情况五年来无明显改善;平均每床配置医师数、治疗师数、护士数均不满足国家要求,治疗师数据要求差距大;各重点科室和各重点病种的早期康复介入率均小于30%。结论:我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不断提升,但目前还存在病房设置数量不足、医务人员数量不足、早期康复介入不足等问题,需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远期疗效。 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时、第5个月末和17个月末应用巴氏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M)中关于肩、臂运动及手运动的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NIM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5个月和17个月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第5个月末至第17个月末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恢复有远期作用;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ADL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倪朝民  傅佳 《现代康复》1999,3(4):390-39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ADL的影响。方法:采用以Bobath和Brunnstrom方法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传统按摩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进行了临床对照性开究;结果:康复组ADL基本自理的恢复率为64.00%,对照组为23.53%,两组间的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的功能残疾,提高其生存质量,在病后1个月内.BI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患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的基本自理或自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三级康复体系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及ADL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制定最佳康复方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一、二、三级康复治疗)和2个对照组:一二级康复组(给予一级+二级康复治疗)和一三级康复组(给予一级+三级康复治疗).所有患者急性期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急诊临床治疗,病情稳定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研究组恢复期转入我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维持期转往社区维持康复治疗;一二级康复组恢复期在我院行康复治疗,维持期回家自行锻炼;一三级康复组病情稳定后从神经内科直接转往卫生服务中心行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选时、第2、6、12周末及第6个月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运动功能评定(FM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在第6、12周末及第6个月末,研究组CS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研究组及一二级康复组FMA和ADL评分增加较一三级康复组更显著(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肩手综合征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康复体系可以使脑卒中患者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偏瘫患者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中期介入神经康复治疗,探讨其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经过CT或MRI确诊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卒中后康复介入时期分为早期组(病程小于1个月)、中期组(病程大于3个月小于6个月),于康复治疗介入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时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早期组、中期组ADL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早期康复组不论是康复治疗2个月、4个月时ADL评分较中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能够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72例和对照组11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M)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5个月后,社区康复组和对照组的NIM和ADL评分比较,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新病例康复组和既往病例康复组NIM和ADL评分比较,新病例组优于既往病例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恢复作用显著: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对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吞咽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屏气-发声运动、低频电刺激、心理治疗等,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不同病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疗效。方法 对20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1个月、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和12—24个月)将患者分为5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评定患肢的运动功能、ADL及步行能力。结果 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月组的患者其上下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提高(P<0.05);1—3个月和3—6个月组的患者除手功能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功能均有提高(P<0.05);6-12个月组的患者其运动级别无改善,但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提高(P<0.05);而12—24个月组的患者只有ADL有提高(P<0.05)。结论 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康复的患者。康复医师应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确定康复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