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5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丽华 《医药导报》2001,20(8):528-529
目的:对205份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由医师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交医院ADR监察中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略高;成年组比老年组高;药物涉及12大类74个品种,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60.4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及中成药监测;加强和完善ADR监测制度,提高报表质量。  相似文献   

2.
105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建忠  晏马成 《医药导报》2006,25(10):1089-1090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0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抗感染药物、中药、解热镇痛药等ADR发生率高;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涉及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的损害等。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建立和健全ADR监测报告制度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3.
陈世才 《首都医药》2009,16(10):19-20
通过总结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与思考,提出搞好ADR监测工作的四大要素:医院领导重视与支持;监测组织、制度与网络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及时反馈ADR信息。同时指出,深入宣传ADR是开展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条件,建立ADR赔偿机制是健全ADR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ADR监测结果应是修改药品说明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淑敏  谷慧峰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3):107-107,109
目的对我院呈报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由医生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呈交院ADR监测小组。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55岁以上年龄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13大类45个药物品种,其中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大(27.8%)。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2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6.6%)。结论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中,落实ADR监测制度,提高对ADR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102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本院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的102例ADR监测病例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婴幼儿、老年患者出现ADR比例较高,分别为19.61%和25.49%;与抗菌药物有关的ADR为72.53%,其次中药注射剂ADR是12.75%;表明婴幼儿、老年患者是ADR高发人群;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ADR增多的主要原因。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做好ADR监测和评价分析工作,可以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460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91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发生ADR合并用药占54.8%;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新的ADR3例;严重ADR21例。结论 继续加强隐性ADR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81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锦珊  张勇  杜青云 《医药导报》2004,23(6):0435-0436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预防和减少ADR发生的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81例临床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男性略高于女性;成年组比老年组高;药物涉及15大类63个品种,抗感染药物(33.33%)和中药制剂(12.70%)占前2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1.38%);ADR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70例,使病程延长10例,致死亡1例。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和小儿、老年特殊人群的重点监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少ADR发生,以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如何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方法:通过文献资料考察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ADR自发呈报系统、医院集中监测系统、ADR因果关系判断等方面的研究情况。结果: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国家ADR监测网络系统已经开通,国内有多个ADR文献数据库。部分医院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ADR医院集中监测。结论:ADR文献数据库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ADR因果关系判断的研究很少;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联网,开展大规模的ADR监测,建立大型的ADR数据库,将是ADR流行病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肝病医院的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方法收集本院肝病医院中2008年ADR报告71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药品种类及品种、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居首位;所致ADR的药物大多为静脉注射;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经过相应的治疗均好转或治愈。结论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和提高ADR的报告水平,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302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年30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0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4.64%;其次为中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分别占14.90%、8.2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9.01%;另外ADR的发生与静脉给药方式、老年患者、儿童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7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2月1日实施的《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这充分说明了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笔者对我院4年来的ADR进行综合分析,希望通过此方式了解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有关信息,对ADR的监测与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内40年文献源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我国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尤其是一些特殊ADR情况。方法:我们收集了国内40a文献源抗高血压药物的ADR资源,并加以分析研究。对于个人呈报的ADR报告,参照国家卫生部ADR监测中心指定的原则ADR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药物ADR分类方法分类。结果与结论:抗高血压药物ADR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ADR发生集中于45-75a年龄段,且男性多于女性;而45a以下,女性多于男性。抗高血压药物的ADR是以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精神紊乱,呼吸系统损害为主。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损害的ADR中,钙拮抗剂占绝大多数,呼吸系统损害主要由卡托普利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集到的113例ADR进行汇总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静脉滴注药物引发的ADR占95.58%;发生ADR的前3位药品种类分别为: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循环系统用药;ADR发生频率最高的前3位药品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洛美沙星、掊丙酯;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症状为最常见。结论:应加强静脉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及循环系统药物的合理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观察用药过程发生的ADR,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上海大华医院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统计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2-08-01至2003-12-31的门急诊ADR监测报告110例,对年龄分布、ADR因果关系、严重程度分级、ADR转归、药物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病人年龄分布广泛(2~92)岁;ADR肯定17例,很可能的58例,可能31例;ADR重度占20.91%,中度占77.27%;治愈好转率为100%。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为77.27%,中药制剂14.55%,其他8.18%。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48.84%),血液系统最严重(3.1%)。结论:我院门急诊的ADR中老年人发生最多;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不良反应为主;处方时需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中英两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制度的不同,加强和完善我国ADR监测体系的建设。方法:从监测主管机构、监管范围以及报告原则等方面系统比较分析中英两国之间的ADR监测制度。结果:英国实行中央集中管理ADR监测体系,而中国采用国家、省级以及省级以下的三级ADR监测体系;英国以黑色倒三角符号标志重点监测药物,新药监测期为2年,中国对新药和进口药5年内进行重点监测;英国根据不同报告主体设计表格,而中国采用统一模式设计表格。结论:应积极学习和借鉴英国ADR监测制度的优点,进而完善我国ADR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不良反应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我院呈报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进行监测,由医生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呈交院ADR监测小组。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55岁以上年龄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13大类45个药物品种,其中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大(27.8%)。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2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6.6%)。结论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中,落实ADR监测制度,提高对ADR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林宇  郭蓝  许燕  熊慧瑜  卢次勇  邓剑雄 《中国药房》2014,(20):1832-1835
目的: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推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及ADR数据库检索等方式获取资料。结果:受访机构2010-2012年平均用药总品种数逐年减少,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比例逐年上升,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基本药物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的机构占比逐年上升,基本药物平均配送到货率分别为94.0%、92.0%、90.3%,有相当数量的基本药物品种存在缺货现象。此外,受访机构中建立了ADR监测制度的有80%,建立了专门监测部门的有56%,仅20%的受访机构配备了专职的ADR上报人员。结论: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基本达到国家要求,但基本药物采购配备及销售方面仍需改善,ADR监测现状不容乐观,全省基本药物ADR监测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7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ADR中,女性的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71.79%(5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8.21%(61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5%(4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5.9%(28例)。结论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药品不良反应83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制度在我国不断深入开展.ADR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日益受到普遍重视。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有关ADR的报道也不断增多,及时发现、正确处理ADR,可避免ADR的重复发生.降低病死率和医药费用。为全面了解ADR的发生情况,我院成立了ADR监测小组,并对2005年收集到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的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院2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5年收集到的218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ADR程度以轻度为主;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29例,很可能174例,可能15例;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静脉滴注药物引发的ADR占51.38%;ADR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3.95%;报告来源于药师的占38.53%。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