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胃癌(GC)患者接受胃大部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安陆市普爱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8例GC病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对照组1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康复外科护理,观察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86%(13/14),高于对照组的71.43%(10/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7.14%(1/14),低于对照组的35.7%(5/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86%(13/14),高于对照组的71.43%(10/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给予实施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我科对20例直肠癌行根治性前切除手术病人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同期随机选择23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对照.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差异,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比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相比,腹腔引流管、尿管平均放置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提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直肠癌行根治性前切除病人中应用具安全有效,利于病人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围术期护理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有效性。方法将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选择围术期常规护理以及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2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入胃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安全性较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复杂性肛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FTS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FTS组应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创口疼痛程度、尿潴留及排便困难的发生率、出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14 d创口疼痛程度、尿潴留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复杂性肛瘘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逐渐兴起发展,该共识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详细展开,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估,结合临床实际与专家讨论给出推荐强度和推荐等级,探讨了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指导下,适用于妇科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整合优化治疗措施并达成专家共识,以期更好地为临床医生合理、安全规范中西医治疗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患者妇科围手术期治愈率,促进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加速康复外科在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到该院进行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取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标准的手术操作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恶心呕吐症状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使患者尽快出院。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25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均为术后72h内发生出血,通过胃镜检查和再次剖腹探查确诊。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出血原因较为复杂,病情比较危重,处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术前、术中应做好胃镜检查以避免盲目手术,谨慎行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时治疗此病的重要方式,同时此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本文主要介绍胃大部切除后,围手术期内的出血原因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1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观察组则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长、住院花费、下床时长和术后并发症产生的概率均比对照组优越(P0.05)。但在手术时间的出血量的对比当中,两组患者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降低并发症产生的概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手术期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LC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措施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胃肠道反应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能促进LC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减少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进行护理。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对子宫肿瘤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3例子宫肿瘤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入院第2天下午和术前2小时的焦虑值,并做比较分析。结果:63例患者心理状态均良好,情绪稳定,对恢复健康有较强信心,无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有针对性的做好子宫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对保证手术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主要从经鼻置胃管和经口留置胃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3种方法来阐述。结果:对神经外科患者以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作为肠内营养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有效,有效减少并发症。能有效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目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功能锻炼操在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9例,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组给予术后针灸并联合功能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胃管留置时间、出现腹胀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38,0.024,0.010);治疗组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38)。结论:针灸联合功能锻炼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各项临床指标分析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由手术切除后出现复发的可能性较高,同时手术切缘有残留、包膜不完整、肿瘤结节、心理因素、甲胎蛋白、血管侵犯、肝硬化及肿瘤直径等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期后再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通常具有术后复发的生物学特性,依据对手术切除术之后早期复发因素的分析,对手术风险与治疗方案进行充分评估,同时要求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及随访等工作,可对患者手术成功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食疗即饮食治疗,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利用饮食的不同性味,作用于不同脏器,调整机体功能和治疗疾病。食疗体现了辨证施护与三因制宜的原则,现代临床中医饮食护理研究出一系列治疗各种肿瘤的食疗验方,有时达到了药疗不能替代的作用。肿瘤中医康复护理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对肿瘤病人放、化疗后恢复期,带癌生存期,提高病人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药膳疗法能发挥药物与食物的双重康复作用,成为饮食康复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食疗在肿瘤中医预防保健护理中具有积极作用,但应注意营养化、多样化、均衡化,指导病人合理利用食物,依据多重变化因素对患者进行"辨证施食"。  相似文献   

16.
陈娟 《西部中医药》2012,25(3):90-9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重点给予心理护理、出院健康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评价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后继发性出血、膀胱痉挛、尿失禁、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明显减少(P〈0.05),治疗满意度占90.12%,明显高于对照组72.8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4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处理,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康复训练、心理指导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ADL评定量表等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姚娜 《亚太传统医药》2012,8(3):215-216
目的:总结近两年来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情况。方法:对43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细心护理后除并发腹泻3例,腹胀5例,给予及时处理很快得到纠正外,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应加强相关护理,一旦发现并发症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胃癌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整理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胃癌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15例进行常规术后恢复性治疗;实验组患者15例在手术后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在术后153h进行首次排气、排便,14d后开始进食;实验组患者平均在术后74h进行首次排气、排便,9d后开始进食。实验纽患者平均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及进食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免疫球蛋白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对照组的IgG、IgA、IgM为(783±52)、(153±12)、(75±9)mg/100ml,实验组为(1095±75)、(215±9)、(121±8)mg/100ml;实验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于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应用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问,增强患者免疫力,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均较高,我国因为胃癌死亡的人数每年高达49. 8万人。由于早期胃癌的发病特征不明显,多数到医院治疗的患者均已是中晚期胃癌,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晚期胃癌的术后生存期显著低于早期胃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胃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早期胃癌也可有淋巴转移。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癌灶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目前的治疗手段除手术切除、淋巴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外,中医药因其中毒性低、治疗效果好、价格低的优势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多因饮食不洁、情志失调、素体亏虚而致痰凝、气阻、血瘀与胃发为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临床中医治疗多以化痰解毒、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主。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在临床中疗效显著、作用广泛,其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ECM)的水解,激发肿瘤失巢凋亡,抑制淋巴管新生,调控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等途径来治疗胃癌淋巴转移。文章从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淋巴转移中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揭示中药作用的机制及其作用靶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