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实验通过外源性3′,5′环腺苷酸和茶碱对小白鼠肝癌-H_(22)腹水型癌细胞的连续作用,观察到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伴随有癌细胞膜表面Mg~(++)-ATP酶、(Na~+-K~+)-ATP酶以及磷酸二酯酶活性明显下降;酶活性变化与膜表面微绒毛的变化,有一定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在大鼠心肌肌膜观察到,Mg~(2+)为心肌Na~+-K~+-ATP酶激活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当Mg~(2+)浓度在0~6mM时,Na~+-K~+-ATP酶及Mg~(2+)-ATP酶活性与其密切相关;当超过8 mM时,ATP酶总活性不变,但Na~+-K~+-ATP酶/Mg~(2+)-ATP酶之比值增高。高浓度Ca~(2+)对于Na~+-K~+-ATP酶及Mg~(2+)-ATP酶均具有抑制作用,而提高Mg~(2+)浓度可部分地拮抗高Ca~(2+)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氚水和Na_2~(35)SO_4为标记物,观察了内毒素对兔骨骼肌细胞外液容积(ECV)、Na~+、K~+含量以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动物静注内毒素(0.5mg/kg)后10小时骨骼肌ECV、Na~+、K~+含量和(Na~+-K~+)-ATP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但血K~+浓度自内毒素注射后3小时即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通过外源性 cAMP 和茶碱对人胃腺癌细胞系 SGC-7901的连续作用,观察到外源性 cAMP 和茶碱对该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均可见到细胞表面较光滑,微绒毛减少或消失。同时见到细胞膜表面上的 Na~+—K~+—ATP 酶活性受到抑制。本文讨论了外源性 cAMP 对人胃腺癌 SGC-7901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膜表面微绒毛和Na~+—K~+—ATP 酶活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通过外源性cAMP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细胞的连续作用,观察到外源性cAMP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种作用是可逆的。本实验观察到外源性cAMP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内和细胞膜表面上的Mg~( )-ATP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在膜表面Mg~( )-ATP酶活性降低的同时微绒毛发生减退和消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Na~ -K~ -ATP酶广泛地存在于细胞质膜中,它对维持细胞内低Na~ 、高K~ 浓度以及正常的细胞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在高血压、肥胖等病理情况下,红细胞(RBC)Na~ -K~ -ATP酶活性降低。高胆固醇(Ch)环境对其有抑制作用,但国外主要是在体外进行研究,机体内的研究则很少。国内尚未见这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氯苯丙氨酸(PCPA)对不同月龄大鼠额叶皮层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9月龄大鼠进行造模,分别观察PCPA腹腔注射3 d后额叶皮层线粒体形态功能的改变;采用超活染色观察线粒体的数目和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探针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和WST-1法测定线粒体ATP酶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各月龄大鼠经连续注射PCPA 3 d后,其额叶皮层线粒体的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在各月龄正常大鼠中,其额叶皮层线粒体的数量随大鼠月龄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②各月龄大鼠注射PCPA 3 d后,额叶皮层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断裂甚至空泡化,其中以6月龄最为明显。③各月龄大鼠造模后额叶皮层线粒体的膜电位与造模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各月龄正常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随着月龄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6月龄正常组大鼠与其他月龄正常组大鼠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月龄模型组大鼠也相应地出现上述变化。④随着月龄的增加,各月龄正常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额叶皮层线粒体Na~+-K~+-ATP和Ca~(2+)-Mg~(2+)-ATP酶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6月龄与其他月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3~9月龄大鼠连续注射PCPA 3天后其额叶皮层线粒体超微结构、膜电位、Na~+-K~+-ATP和Ca~(2+)-Mg~(2+)-ATP酶含量改变以6月龄为最;②PCPA致大鼠失眠可能与额叶皮层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膜电位和Na~+-K~+-ATP和Ca~(2+)`-Mg~(2+)-ATP酶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运动病模型,观察生姜透皮帖对运动病大鼠脑组织几种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对运动病产生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5组,每组8只,每天按实验方法刺激,实验第4天刺激结束后取大脑和小脑皮质、脑干前庭区.采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和图像定量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大鼠3部位脑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 K~+-Na~+-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结果:运动病大鼠3部位脑组织中ALP活性显著升高、Na~+-K~+-ATP酶及CCO活性明显减低.使用生姜透皮帖后运动病大鼠3部位脑组织中ALP活性显著减低、Na~+-K~+-ATP酶及CCO活性明显升高.结论:生姜透皮帖可能使脑血管紧张度降低,改善脑血流的分布,增加脑血流,调整脑细胞内CCO、 ALP、 Na~+-K~+-ATP酶的活性,增强脑细胞的兴奋性,从而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起到抗运动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特异性抗体解除洋地黄毒性作用的机制,应用由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的高亲和力抗地高辛特异性MAb,研究了特异性抗体对地高辛抑制家兔红细胞(RRBC)膜Na~+,K~+-ATP酶活性的拮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特异性MAb FD8可高效拮抗地高辛引起的Na~+,K~+-ATP酶活性抑制。10~(4·26)稀释的FD8 MAb腹水在试管内可使4ng/ml地高辛引起的酶活性抑制恢复达50%。给地高辛中毒动物静脉注射FD8 MAb腹水后,RBC膜Na~+,K~+-ATP酶活性抑制迅速恢复,RBC内Na~+、K~+离子浓度异常也得到恢复。本研究从受体水平证实了特异性MAb解除地高辛毒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聚梁  周捷 《解剖学杂志》1995,18(4):382-383
Na~+-K~+-腺苷三磷酸酶(Na~+-K~+-ATP酶),在肾重吸收Na~+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维持细胞内Na~+与细胞外K~+按比例进行交换的作用,它在肾中分布不均,研究该酶在肾小管中分布情况对了解肾Na~+重吸收功能及病理变化有一定的意义.本实验将Mayakara等人的柠檬酸铅法,稍加改变,应用对硝基苯酚磷酸(P--nitrophenylphosphate Na salt P-NPP钠盐)作底物,可获同样效果,灵敏度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朱勇  金伯泉 《现代免疫学》1991,11(5):261-263
EB病毒(EBV)转化的B细胞具有优势分泌人IgH的特点。本文应用Panning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SmIgM~+和SmIgG~+B细胞亚群,分别用EBV转化,再与人-鼠骨髓瘤细胞系SHM-D33融合,以转化率和融合率两个指标比较两种B细胞亚群在转化和融合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SmIgM~+B细胞亚群对EBV转化的敏感性是SmIgG~+B细胞亚群的4~5倍:而融合率无显著差异。部分解释了EBV转化和EBV-杂交瘤技术中人IgM优势分泌现象的原因。所采用的Panning技术还可用于定向生产IgG类人单抗。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处于不同生殖生理时期长角血蜱卵巢微粒体Na+-K+-ATP酶活力发现: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动态变化。从刚饱血直到饱血后3d,酶活力变化不大,之后随着卵巢的发育,活性迅速增加,临产卵达到最高,然后开始下降。激素及其拮抗物处理饱血后3d雌蜱,早熟素-Ⅱ严重抑制酶活力;法尼醇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20-羟基蜕皮酮处理有激活作用;而早熟素-Ⅱ和法尼醇共同处理,法尼醇对早熟素-Ⅱ有一定的解除抑制作用;三者共同处理组,其效果类似于早熟素-Ⅱ和法尼醇共同处理组。未发现激素及其拮抗物处理后酶的活力与平均产卵力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小腿穴位区细胞外钙离子对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细胞外Ca^2+对穴位区血管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穴位的物质基础及穴位钙的作用提供资料。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钙离子溶液在体局部孵育大鼠胫前动脉,光镜下观测免疫组化染色的血管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改变。结果:当细胞外Ca^2+浓度为生理浓度的10倍时,胫前动脉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均有所下降,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纤维表现最为显著。结论:适度细胞外高钙可促进血管周神经释放降钙素基因的相关肽等神经活性物质,进而调节血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人胎盘CD133~+细胞具有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人胎盘CD133+细胞群中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检测与生物学特性的分析,证明人胎盘存在早期造血干/祖细胞(HSPC). 方法 采用机械法制备人胎盘组织(PT)单细胞悬液,用Histopaque-1007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经磁式分选(MACS)富集CD133+细胞,培养28 d后观察HPP-CFC集落形成能力,用流式细胞仪(FCM)对分选的细胞组份和HPP-CFC进行表型分析,实验全程用脐带血(UCB)作平行比较分析. 结果 培养28 d后,PT-CD133+与UCB-CD133+细胞组份分别扩增了266和362倍,前者低于后者(P<0.01);PT-CD133+与UCB-CD133+细胞中HPP-CFC分别为(32.4±11.2)/5×103、(17.7±5.7)/5×103,前者形成的HPP-CFC数量明显高于后者(P<0.01);PT.CD133+、UCB-CD133+细胞培养至28 d时,除UCB-CD133+组的CD133+CD34-亚群比例无明显改变外,CD133+CD34+、CD133-CD34+和CD133+CD34-(PT-CD133+组)亚型均比培养前减少. 结论 人胎盘组织CD133+细胞中存在HPP-CFC,说明胎盘CD133+细胞群中存在早期HSP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造血系统多种肿瘤细胞系中CD34^+干细胞是否存在,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红白血病细胞ME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恶性淋巴瘤细胞RAJ1,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18226、SP2/0和树突状细胞肉瘤DCS肿瘤细胞中CD34^+的肿瘤细胞所占的比例。选取了MOLT-4和K562细胞系,分选出CD34^+细胞,继续培养,观察CD34^+细胞比例变化;比较CD34^+与CD34^+肿瘤细胞在功能状态、细胞周期、分化状态、耐药性的差异。结果8种不同类型造血系统肿瘤细胞中CD34阳性率依次为2.5%、5.2%、3.1%、2.1%、1.4%、0、0和6.2%。从K562细胞中分选出CD34^+细胞,继续培养后恢复为原来比例。MOLT-4和K562细胞系中分离出的CD34^+细胞RNA含量低、细胞处于Gn/G,期的比率较高(81.5%和77.9%)、分化抑制蛋白Id-1表达强阳性/阳性(分化程度低)、多耐药蛋白p-gP高表达(耐药性强)。结论血液系统肿瘤细胞系中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带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标记,并且带有这种标记的细胞表现出更为原始的细胞特性,其中包括血液肿瘤细胞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鲜红斑痣是一种由皮肤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属先天性疾病,常终生存在。常规的手术,冷冻或同位素贴敷等治疗方法都没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根据鲜红斑痣的组织学特点及对激光的选择性吸收,我们研究应用了Ar~+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收到82%以上的满意效果。本文从医学理论与实践出发,总结并分析了影响Ar~-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效果的因素,从而为今后提高Ar~+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疗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olfactory-jump response assay was used to analyze habituation in Drosophila mutants of potassium (K+) channel subunits. As with physiological assays of the giant fiber-mediated escape reflex, mutations at loci that encode K+ channel subunits have distinct effects on habituating the olfactory-jump response. The data for slowpoke and ether à go-go indicate similar effects on habituation of the olfactory-jump response and the giant fiber-mediated escape. Habituation in the olfactory jump assay in Hyperkinetic and Shaker mutants was dra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degree of defect in the giant fiber-mediated escape reflex, indicating differential contro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wo forms of non-associative conditioning.  相似文献   

18.
王莉  常彦忠  段相林 《解剖学报》2005,36(2):177-181
目的研究细胞外铁离子(Fe^3 )浓度变化对钙离子(Caco-22)细胞内Ca^2 转运的影响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与Caco-2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技术进行观察与检测。结果(1)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发现,随着Caco-2细胞外Fe^3 浓度的减少(DFO终浓度为1130~300μmol/L),Ca^2 向细胞内的转运量增加;而随着细胞外Fe^3 浓度的增加(FAC终浓度为10~100μmol/L),Ca^2 向细胞内的转运呈降低趋势;(2)经A23187,和Fluo-3,AM处理后Caco-2细胞的存活率较高,达90%以上(用荧光素二醋酸酯检测);(3)A23187升高Caco-2细胞的胞内Ca^2 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发现胞内Ca^2 浓度增加具有诱导Caco-2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Caco-2细胞外Fe^3 浓度的减少有促进Ca^2 向细胞内转运的作用。但胞外Fe^3 浓度增加时有抑制Ca^2 向胞内转运的作用;胞内Ca^2 浓度增加对Caco-2细胞凋亡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流体切应力是中性粒细胞的重要功能环境 ,但以往的研究很少涉及力学作用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我们利用旋转粘度仪提供的流体切应力作用于分离的中性粒细胞 ,采用Fura 2 /AM与细胞内游离Ca2 结合 ,检测其荧光强度 ,研究不同力学条件下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的变化情况 ;另外 ,分别以f MLP和TNF两种刺激因子作用中性粒细胞 ,使之激活 ,与此同时考察流体力学作用对中性粒细胞激活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定常剪切流 ,切变率由低变高时 ,中性粒细胞内的游离Ca2 水平先是显著下降 ,切变率达到一定程度后 ,[Ca2 ]i逐渐回升 ,并且会超过静止时的水平 ;两种刺激因子在静态下激活中性粒细胞均可使游离Ca2 大幅度上升 ,同时给予定常流作用 ,在较低切变率作用下 ,这一上升被明显抑制 ,当切变率升高到一定程度后 ,[Ca2 ]i回复到静态激活水平甚至更高。正弦振荡剪切作用于中性粒细胞 ,[Ca2 ]i随最大切变率增大而升高 ,当激活剂和剪切流同时作用时 ,[Ca2 ]i随最大切变率升高而下降 ,逐渐接近最大切变率相同时的单纯振荡切应力作用的水平。由此我们认为 :体内不同血流环境将影响中性粒细胞的 [Ca2 ]i,在不同循环部位的血管血流中 ,流体切应力对中性粒细胞的 [Ca2 ]i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