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嗓音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喉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3例喉部声带良性病变(声带小结、声带息肉、Reinke水肿、声带囊肿等)和癌前病变及早期声带癌分别采用显微切除技术、外侧微瓣技术、内侧微瓣技术、粘膜下注射技术、粘膜剥脱及粘膜表皮剥脱术切除病变组织,观察了解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对发音质量的影响。结果:56例声带息肉、淀粉样瘤、声带小结、声带囊肿和3例Reinke水肿者中,53例术后1~2周后获得正常发音,2例声带息肉、1例Reinke水肿患者留有轻微嘶哑。3例乳头状瘤及5例癌前病变者均在术后2~6周内恢复并接近正常发音,1例乳头状瘤行二次手术。1例Reinke水肿、2例声带癌、1例声带卡波西肉瘤和1例重度非典型增生治疗后的发音效果均比肉眼切除手术好。结论:嗓音显微外科技术是一种能在去除喉部病变同时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声带发声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手术治疗喉癌前病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喉的正常发音功能.方法 激光外科手术治疗喉癌前病变60例,其中采用声带黏膜上皮层切除术治疗声带黏膜白斑及轻度不典型增生16例;采用声带黏膜剥脱术治疗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8例;激光切除成人型喉乳头状瘤6例.结果 16例声带黏膜白斑发轻度不典型增生者术后2个月发音恢复正常;38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术后3~5个月发音逐渐恢复正常;6例喉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发音明显优于经颈路手术的发音.结论 嗓音显微外科手术既能分层切除声带病变,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喉的发声功能,是治疗喉癌前病变首选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全喉切除患者术后安装Blom-Singer发音管后的发音效果。方法 对12例喉全切除患者术后行发音重建术,其中安装第二代发音管7例,第三代发音管5例。观察其发音效果。结果 发音良好者10例,差者2例。成功率83.3%,无唾液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Blom-Singer发音管具有安装简便,发音响亮,语言连贯等优点,是解决患者全喉切除术后失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甲状腺机能亢进100例手术治疗体会。其中原发性甲亢92例,继发性8例。手术死亡率1%。作者提出游离甲状腺时,先处理甲状腺下极、中静脉及峡部;处理甲状腺上极血管前,先用“7”号丝线作引线,近心端结扎两次,然后钳夹间切断,收到满意效果。术中反复检查病人发音,特别对喉返神经解剖变异者更重要。术中使用电刀,出血少、速度快。术后小胶管闭合引流,有利于防止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5.
喉癌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其手术是将整个喉体所有组织全部切除,使患者成为无喉者,丢失正常的发音途径,同时无喉者将面临对自身形象完整性受损和语言交流缺陷的两大难题,而练习发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及术后生活的不便。因此,大部分患者术前及术后存在心理障碍。为此本人对我科2000—2006年收治的20例全喉切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心理障碍调查,根据对患者心理障碍分析,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发音质量好,语言连贯,可懂度好,误吸率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手术方法修复各型腭裂。方法:应用改良板间劈开术及不断腭腱膜法修复腭裂。结果:38例病人经改良法手术修复后12~14天,用30字音图检查发音情况,结果语音明显改善,有的趋于正常,发音效果达优者31例(81.58%),良者7例(18.42%)。结论:提示改良法修复腭裂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没有条件在较小婴幼儿时期施行此类手术并加以语言训练的学龄前儿童,甚至已形成较顽固发音“固癖”的青少年病人来说,有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单侧瓣法修复腭裂的术式改进与语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远  李慧增  史文进  张从纪 《重庆医学》2003,32(11):1479-1480
目的 探讨单侧瓣修复腭裂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对腭裂术后发音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腭裂患者行改进的单侧瓣手术。术后采用软腭动度恢复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发音训练,观察患者术后发音的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一期愈合,无复裂发生;随访病例语音均有明显改善,其中78%语音接近正常。结论 改进的单侧瓣手术适用于大部分腭裂患者,对患者语音的恢复与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强 《河北医学》1999,5(12):20-22
目的 探讨电离子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将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55例为电离子手术者)和对照组(65例为传统刀钳切除组)对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及喉发音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55例中仅2例因术野暴露差及不能忍受局麻痛苦而改为全麻插管下完成手术外,其余均一次治愈。对照组65例有5例切除不彻底复发而二次手术治愈,2例因手术伤及正常声带组织形成局部皮下疤痕使噪音嘶哑无改善,其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离子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将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120 例分为实验组(55 例为电离子手术者)和对照组(65 例为传统刀钳切除组)对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及喉发音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55 例中仅2 例因术野暴露差及不能忍受局麻痛苦而改为全麻插管下完成手术外,其余均一次治愈。对照组65 例有5 例切除不彻底复发而二次手术治愈,2 例因手术伤及正常声带组织形成局部皮下疤痕使嗓音嘶哑无改善,其余均一次治愈。喉发音功能主客观检测指标显示术后两组对比虽传统手术组略差,但统计学上无显性差异(P> 0.01)。实验组手术前后参数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或P< 0.01)。结论:电离子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效果良好,尤其适合对嗓音有较高要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电动喉刨削器治疗广基型声带息肉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电动喉刨削器在广基型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tryker电动喉刨削器对103例广基型声带息肉病变施行切削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1次手术完成,其中59例于术后次日即发音正常,其余44例于术后1周内恢复或接近正常发音,治愈率100%.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2年,复发2例(1.9%).结论 电动喉刨削器在广基型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对正常组织损伤小、不损伤声韧带,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及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11例晚期喉癌患者施行全喉切除气管食管盖瓣式造瘘发音重建术,术后7例发音良好,3例发音较费力,1例瘘口闭塞不能发音。本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基本上解决了误咽问题,本文并对手术有关问题进行了重声、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腭裂修复手术的时间选择。方法 对21例婴幼儿单侧或双侧腭裂采用分期方法进行手术修复。对发音效果及上颌骨发育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除2例软腭裂修复术后有伤口部分裂开外,余未发现任何并发症。发音效果评价优良率达90%,近期内未发现上颌骨发育异常。结论 在手术熟练及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早期软腭裂修复是可行的,其为二期硬腭裂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1.5-2岁以前完成腭裂修复术,为患儿初学语言建立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改良单侧瓣法修复腭裂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腭裂手术方法以及对腭裂术后发音的影响。方法:对106例腭裂患者改良单侧瓣手术,部分软腭较短者采用“Z”交叉以延长软腭,术后采用软腭动度恢复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发音训练。结果:所有病例达到一期愈合,无复裂发生,随访病例语音均有明显改善,其中78%语音接近正常。结论:改良单侧瓣手术适用于大部分腭裂患者,对患者语音的恢复与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损伤时间对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神经修复术疗效及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1993年1月至2005年1月治疗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143例,病程从损伤即刻至19年不等.资料完整者131例,其中行神经减压术21例、颈袢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85例、保守治疗25例.手术前后进行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最长发音时间测定等方式评价手术效果,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手术后恢复时间及恢复效果.结果:神经减压组16例(76%)恢复了正常的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颈袢主支吻合组60例(71%)发音时声带有明显内收运动;神经减压组5例(24%)及颈袢主支吻合组25例(29%)未恢复内收运动者声带内移,发音时处于正中位.上述2种术式均能使喉内收肌获有效的再神经支配,满意地恢复声带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对称性及正常黏膜波,嗓音除颈袢神经吻合组2例外均恢复正常,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损伤4个月内减压组及颈袢神经吻合组患者恢复时间分别为(1.75±0.84)、(3.77±2.01)个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返神经减压治疗效果最佳,恢复时间短,4个月内进行效果较好;颈袢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也能有效地恢复喉的发音功能,1年以内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对喉癌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52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全部进行综合护理,对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及早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刀口I期愈合50例,延期愈合2例,其中1例术后4 d切口感染,经治疗10 d后痊愈,另1例为糖尿病患者,经配合治疗糖尿病,刀口愈合良好.无1例发生咽瘘.除10例全喉切除患者外,其余42例均恢复发音功能,术后12~20 d恢复讲话者36例,有4例经术后发音训练指导,在2~3周出院之前能自主讲话,发音较轻,吐字较连贯,另2例经4~8周练习恢复了讲话交流能力.术后10 d能正常进食水者46例,轻度呛咳4例,经过1周后正常进食,中到重度呛咳2例.结论 术前、术后做好相应的护理,注意患者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取得患者合作和信任,预防气管切开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结肠次全切除术在先天性巨结肠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探讨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事项,术后腹泻的治疗及排便功能的恢复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临床治疗经过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 12例手术患儿住院经过顺利,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随访8例,便秘症状全部消失。术后4年以上者4例,排便正常;术后1年者2例,排便基本正常、术后半年者2例,排便不正常。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某些类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有效  相似文献   

17.
腭裂术后发音不良是腭裂手术的主要缺陷。目前,腭裂修复虽有多种方法,但疗效仍不够理想[1,2],特别是语言功能恢复不全,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社交、工作和身心健康。一些患者因整体素质提高及经济收入增加,要求改善术后发音不良,以提高生活质量。我科先后收治了30例腭裂术后发音不良,经折叠式双咽后壁组织瓣腭咽成形术后,发音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l.1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0岁。本组病例中,单侧完全腭裂27例,双侧完全腭裂3例;术前语言测试发单音节和语音时均有较明显的鼻音,语音不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外伤的诊疗方法。方法对37例喉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7例中保守治疗9例,除2例有轻度声音嘶哑外发音均恢复正常。手术治疗28例,术后发音恢复正常18例,声音嘶哑8例,呼吸正常25例,喉狭窄拔管困难3例(1例于术后6mo拔除气管套管,其余2例自动放弃治疗,戴管出院),死亡2例,其中1例因窒息死亡,1例因支气管哮喘致呼吸、心力衰竭(硅胶喉模过敏)死亡。结论对喉外伤应及时正确处理,恢复喉的通气、发音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舌系带过短的不良影响,探讨舌系带过短矫正术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对125例实施舌系带矫正术患儿术后2年复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舌系带矫正术后125例患儿语言、发音功能均正常。结论: 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术后加以语言发音训练,可有效治疗儿童舌系带过短引起的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6例声带息肉患者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结果术后3 ̄5天42例发音接近正常,12例声嘶明显减轻,仅2例效果欠佳。该术式具有安全,术野清晰,病变切除彻底,重复水平率低等优点,同时并对该病手术适应症、术后发声情况、术中注意事项以及与该病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