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间盘源性疼痛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椎间盘突出是诱发脊神经源性疼痛的常见原因,对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3种方法。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是近年发展的新技术,包括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射频消融术、间盘电热疗法、髓核成形术、臭氧髓核消融术、化学溶解术等。本文就微创介入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肢体与腰背部封闭后反应性疼痛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肢体与腰背部疼痛首次封闭后反应性疼痛的差异及原因。方法 将我院 6 8例患者按疼痛部位分为两组 :肢体痛组 36例 ,腰背痛组 32例 ,均用 2 %普鲁卡因 1~ 5ml加泼尼松龙 2 5~ 5 0mg行封闭治疗 ,观察两组封闭后首次反应性疼痛。结果 肢体痛组反应性疼痛的发生率为 77 78% ,腰背痛组为 2 5 0 0 %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两组反应性疼痛出现的时间、程度及持续时间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两组反应性疼痛的发生率、出现的时间、程度及持续时间均存在差异 ,其原因可能与四肢用药处组织较致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纤维环撕裂所致间盘源性腰痛占腰痛患者的39%,其诊断和治疗仍然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表现也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发现间盘内破裂存在的证据。而有创的间盘造影则可以直接明确疼痛的原因,还可为纤维环撕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间盘内注射甾体类药物未证明能产生长期的疗效。对于严格选择的病例,间盘内电热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间盘内射频热凝治疗已经证实无效。交通支阻滞可抑制间盘疼痛信号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间盘细胞移植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间盘源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牙髓坏死引起诊次间疼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186例牙髓坏死患者,按年龄、性别、牙位分别记录根管治疗期间引起疼痛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发生诊次间痛率明显大于年轻患者,后牙发生诊次间痛率明显大于前牙,下颌牙诊次间痛率明显大于上颌牙,男性与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诊次间痛的发生率与牙位、年龄有显著相关性,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癌症疼痛的针灸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疼痛是由癌症本身或与癌症治疗有关的以及精神、心理和社会等原因所致的疼痛。目前,全世界的癌症病人中30%~50%伴有疼痛。国内每天约有100万癌症病人忍受疼痛的折磨。由于疼痛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影响很大,因此,癌症疼痛的治疗是WHO对癌症综合规划的四项重点之一。针灸治疗癌症疼痛近年来虽已有较大进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癌痛治疗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大约每年有200万癌症新患者,其中半数以上存在癌性疼痛,且得不到有效的镇痛治疗。文章对癌性疼痛的病因、危害及中国癌痛治疗开展滞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中国癌痛治疗业事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牙齿根管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进行调查,并对预防对策进行讨论。方法选择进行根管治疗患者103例,对所有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调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疼痛的原因,并对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103例患者中有54例存在疼痛表现,占比例的52.4%。其中29例为轻度疼痛,占总比例的28.2%,17例为中度疼痛,占总比例的16.5%,8例为重度疼痛,占总比例的7.8%。103例患者中有36例未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有27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疼痛表现。使用抗菌药物的67例患者中有27例术后出现疼痛,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感染、术中操作不慎等均是导致患者疼痛发生的原因,因此医师要规范术中操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针刺治疗血管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探讨最佳留针时间。方法将125例血管紧张性头痛患者分为4组,4组患者均取风池、头维、颈夹脊4-6穴,用电针治疗仪连续波进行留针,采用六点行为评分法进行疼痛积分评定。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者疼痛的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即治疗前后比较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30min组、40min组疼痛的评分和10min组、20min组相比,数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组间对比有统计的意义,P0.05;治疗后,30min组、40min组治疗有效率总值和10min组、20min组相比,数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组间对比有统计的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血管紧张性头痛时留针30 min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余晓琴 《医学综述》2011,17(15):2400-2400,F0003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各种原因所致的顽固性痛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顽固性痛性周围神经病且给予加巴喷丁治疗的共86例患者进行分析。将86例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及糖尿病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以症状缓解程度为评价的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非糖尿病与糖尿病组麦吉疼痛评分、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评价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睡眠影响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巴喷丁可改善不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顽固性疼痛,尤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痛等。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疼痛发病机制的不同,治疗上还需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0.
根管治疗术中约诊间痛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中引起约诊间痛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500颗患牙进行常规的根管治疗后,分析约诊间痛与牙位和病因的关系.结果①牙位与约诊间痛无关,χ2=0.650,P=0.722,无显著性差异.②病因与约诊间痛有关,χ2=34.926,P=0.000《0.01,有显著性差异.牙髓坏死的疼痛级别最高,其次为经治牙中的塑化治疗,再次为经治牙中的干尸术和遗漏根管.疼痛级别较轻的为慢性牙髓炎和牙外伤.结论在牙髓坏死和经治牙治疗过程中易引起约诊间痛,应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王洋  王增民 《北京医学》2014,36(2):145-147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9800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武警河北总队医院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治疗前平均分值为41.80%,2周后平均分值为28.65%,4周后平均分值为18.07%;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平均分值为6.22分,2周后平均分值为3.92分,4周后平均分值为1.67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CODI降低的人数逐渐增多,VAS分值不断降低.结论 SDS9800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扩大内在椎间盘的空间和增大椎间隙宽度,增加椎间盘内负压,以达到解除神经根压迫、消除组织粘连、为病变椎间盘提高含水量和恢复高度进而改善症状,为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的主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外,近年开展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正逐渐被临床认识和应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显著,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正确认识腰椎间盘微创手术,严格适应证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靶神经镇痛新概念,所谓靶神经镇痛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限定在特定的靶神经支配区内,而不影响其他神经的功能。此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的优点。目前在椎间盘病变、带状疱疹神经痛、颈椎病、膝关节炎等疾病显示出优良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臭氧注射治疗腰背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腰背痛的治疗手段多样。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本身还具有很强的抗菌和镇痛作用。利用这个特点,在影像学的辅助下,将臭氧注射到椎间盘内,氧化髓核蛋白多糖,并使髓核分子脱水和萎缩,能有效将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缓解腰痛症状。该技术操作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效果确切,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随访采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随访103个月(84~123个月)。结果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为6.5分(5~9分),下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0~8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7.2分(4~10分);术后最终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3.2分(10~14分),下腰痛的VAS为1.8分(0~10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1.2分(0~7分)。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8.8%,椎间盘高度比值为80.2%(Moch ida法)。最终随访时有7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80%(改良M acnab法)。结论手术指征合适,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下腰痛的发生和改变与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度、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腰背肌失效有关。  相似文献   

16.
推拿手法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但其疗效机制却不甚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机械压迫、无菌性炎症刺激以及循环与营养障碍等因素导致受累神经根传导功能的障碍,其中血循环与营养障碍是腰腿痛发病的重要环节。手法治疗对患者腰腿痛的缓解与消除作用应与改善患者的血循环和营养障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Chemonucleolysis is the nonoperative chemical removal of displaced lumbar disc material. The enzyme chymopapain, which has a wide margin of safety between its effective therapeutic and toxic doses, is effec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atica due to a 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 The patient will have leg pain as the dominant symptom and a 50% reduction in straight-leg raising with or without bowstring discomfort and crossover pain. Neurologic symptoms and signs are usual, as are abnormal results of contrast studies, which will verify the level of involvement. In 220 randomly selected patients who met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sciatica due to a 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did not have psychogenic or nonorganic spinal pain, a spinal stenosis or a history of a previous, unsuccessful operation to relieve the sciatica, chemonucleolysis had a success rate of 80%. The only complications were a severe anaphylactic reaction in two patients and lesser, delayed reactions in five others. All of the reaction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Of the 45 patients in whom chemonucleolysis was unsuccessful, 38 underwent a laminectomy. In 3 of the 38 the results of chemonucleolysis were initially good, but later the disc herniation recurred; thus, the long-term treatment failure rate was 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术后予以腰椎土法牵引治疗7 d。治疗后随访4个月,按照日本腰背痛手术评分(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4个月后,接受随访的40例患者中,优18例,良18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90.0%。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10例,显效2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2)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7±1.0)分和(1.0±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术后较术前VAS评分明显下降,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3)除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腰痛外,其他无1例出现神经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较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痛楚,具有简便、易行、价廉、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安全系数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从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9月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2例。全部患者都有腰痛和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及麻木。结果 获得随访 65例 ,随访时间最长 2 6个月 ,最短 6个月 ,平均 13个月 ,按Nakai标准评定治疗优良率为 93 .8%。结论 小切口椎盘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具有适应证较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手术优良率高、后期并发症少、不损害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和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秋平 《吉林医学》2005,26(7):681-68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总结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结果:本组病人随访1 ̄2.5岁,功能恢复良好,腰腿痛无复发,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半椎板切除或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知识指导,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早期指导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