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 建立黑色素细胞瘤细胞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脑膜黑色素细胞瘤组织原代与传代培养,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并检测生物学特性,采用HE染色法、倒置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与计算倍增时间,观察细胞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显带法)与动物成瘤性,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imentin、S100、HMB45和CK蛋白表达.结果 临床病理诊断为颅内原发黑色素细胞瘤,建立的黑色素细胞瘤细胞系呈上皮样细胞生长方式,胞内有黑色素颗粒,可见细胞克隆集落;透射电子显微镜见黑色素小体,倍增时间36 h,染色体数量32~110条,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提示未成瘤,且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发现细胞系表达Vimentin为阳性,HMB45、S100、CK为阴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黑色素细胞瘤细胞系,有良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细胞的克隆细胞系,研究其核型和DNA链断裂修复能力.方法:1.5 Gy α-粒子照射的BEP2D细胞传35代后接种裸鼠成瘤,取出瘤细胞进行亚克隆,挑出单个克隆扩大培养,G带显示分析细胞核型,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法检测DNA双链断裂.结果:亚克隆了5个恶性转化细胞系(RP35T-1,-2,-4,-5,-6),核型基本与BEP2D细胞相近,但有着不同的染色体缺失,其中2株细胞(RP35T-2和RP35T-4)多倍体高达40%,明显高于BEP2D细胞.恶性转化细胞RP35T-1和RP35T-4的DNA双链断裂重接修复缺陷.结论:建立了α-粒子诱发人BEP2D恶性转化细胞的克隆细胞系,DNA链断裂修复缺陷可能是α-粒子致癌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细胞的克隆细胞系,研究其核型和DNA链断裂修复能力.方法:1.5 Gy α-粒子照射的BEP2D细胞传35代后接种裸鼠成瘤,取出瘤细胞进行亚克隆,挑出单个克隆扩大培养,G带显示分析细胞核型,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法检测DNA双链断裂.结果:亚克隆了5个恶性转化细胞系(RP35T-1,-2,-4,-5,-6),核型基本与BEP2D细胞相近,但有着不同的染色体缺失,其中2株细胞(RP35T-2和RP35T-4)多倍体高达40%,明显高于BEP2D细胞.恶性转化细胞RP35T-1和RP35T-4的DNA双链断裂重接修复缺陷.结论:建立了α-粒子诱发人BEP2D恶性转化细胞的克隆细胞系,DNA链断裂修复缺陷可能是α-粒子致癌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非整倍体与肿瘤形成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整倍体与肿瘤细胞致瘤性的关系。方法:C3和C5细胞系是来自于同一淋巴瘤细胞系的两个亚克隆,采用CCK-8检测2个淋巴瘤细胞系C3和C5的增殖能力;应用常规染色体分析法检测这些细胞系的核型;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这些细胞系的体外致瘤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这些细胞系的侵袭转移能力;通过小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这些细胞系的体内致瘤能力。结果:两个细胞系中C3增殖能力强于C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细胞系都是非整倍体核型,细胞系C3的众数范围是38~78,C5的众数范围是28~50,C3细胞系中亚二倍体、二倍体和超二倍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0.33%、8.47%和71.2%,C5细胞系中亚二倍体、二倍体和超二倍体所占比例分别为11.11%、86.42%和2.47%。C3和C5细胞系的非整倍体细胞比例分别为95.73%和13.58%。C3细胞系可以在软琼脂中形成克隆,而C5细胞系未能形成克隆。在体外,C3细胞系的侵袭转移能力强于C5细胞系。体内致瘤实验结果表明,C3细胞系恶性程度较高,体内致瘤能力明显强于C5细胞系,C3细胞系在体内的转移灶较多,在肝脏和肾脏均有转移灶点,而C5细胞系只在肾脏出现转移灶点。结论:非整倍体与肿瘤细胞致瘤性之间存在相关性,非整倍体对细胞的恶性转化及肿瘤发生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人肝癌细胞系EH-H1的建立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一株人肝癌细胞系EH-H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取自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普通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系AFP和HBV的含量,采用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裸鼠皮下接种细胞检测该细胞的成瘤能力. 结果:成功建立一株新的人肝癌细胞系,命名为EH-H1.EH-H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80代以上,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在24 h.放射免疫检测EH-H1各代细胞HBV均为阴性,AFP分泌微量(0.6 μg/L) .染色体G带显示,EH-H1细胞染色体为非整倍体,以超2倍体为主.该细胞经皮下接种可使裸鼠致瘤(10/10),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与肝细胞癌一致.结论: 通过原代培养建立的肝癌细胞系EH-H1与原发癌保持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望成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一株人肝癌细胞系EHH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取自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普通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系AFP和HBV的含量,采用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裸鼠皮下接种细胞检测该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一株新的人肝癌细胞系,命名为EHH1。EHH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80代以上,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在24 h。放射免疫检测EHH1各代细胞HBV均为阴性,AFP分泌微量(0.6 μg/L) 。染色体G带显示,EHH1细胞染色体为非整倍体,以超2倍体为主。该细胞经皮下接种可使裸鼠致瘤(10/10),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与肝细胞癌一致。结论: 通过原代培养建立的肝癌细胞系EHH1与原发癌保持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望成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7.
巴黎Gustave Roussy研究所的Georges Barski,Serge Sorieul和FrancineCornefert的新发现促进了这项工作,Barski小组研究由某个小鼠成纤维细胞而来的小鼠癌细胞系,2个细胞系在组织培养中表现出不同的表型,即染色体构型,及肿瘤形成的能力:“高癌”系(NI)容易产生肿瘤,而“低癌”系(N2)则相当弱。Barski,Sorieul和Cornefert为了能在2个细胞系发现象肺炎双球菌那样的转化,他们于1959年12月9日开始了一系列实验,将2种细胞类型(N1和N2)混合培养。经过3个月的培养,他们发现了1种出乎意料的新的细胞类型,截然与2个亲本不同,在混合培养中长得很好。看来新细胞是N1和N2细胞融合形成1个在核中有2种细胞染色体的杂种细胞。其染色体数大致是N1和N2的总和,每一系染  相似文献   

8.
目前癌症基础遗传学研究的重点是染色体和基因的改变诱发恶性肿瘤的机制。许多人类肿瘤都有非随机的染色体异常。本研究以人胃管状腺癌细胞系(简称BGC—823)为材料,自建系后40代~55代进行了系列性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分析。先后共计数600个对数生长期细胞的染色体数,并对其中的30个分裂相作了胰酶消化,Giemsa染色即G—分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恶性疾病之一,本研究旨在建立人肺腺癌细胞系,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明确肺癌的发生机理,提供一个技术平台。方法取人肺腺癌新鲜手术肿瘤标本,经组织块体外培养并克隆建系,命名为Ch-Huang-1。采用光镜、细胞生长曲线、染色体核型分析、克隆形成率及免疫缺陷小鼠成瘤实验对细胞系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细胞系及移植瘤标本证实具有腺癌恶性细胞特征。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6 h。分裂指数曲线为倒V字型,培养第30小时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最多。克隆形成率为0.803%±0.078%。观察到肿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亚三倍体,有明显的染色体异常。裸鼠皮下异种移植形成移植瘤。结论根据细胞系特征显示该细胞系是一新建的肺腺癌细胞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人胃癌(BGC-823)细胞系为材料,自建系后40~60代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先后共计数600个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数,并对其中的30个分裂相作了胰酶消化和G-分带。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众数为亚三倍体,发现了规律性出现的标记染色体和Ⅰ号染色体长臂的部分缺失,部分核型出现双微小体。带型分析表明。Ⅰ号标记染色体为染色体11,12间的易位,t(11,12)(11pter→11q23::12q13→12qter).12号染色体的断裂点和染色体的脆性部位位于同一染色体区带(12q13)。这将有助于阐明此系的癌基因ras与标记染色体的关系,进而了解癌变过程中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仓鼠细胞培养系统已证明是研究癌变原理的良好实验模型。我们曾报导用MNNG转化金仓鼠乳鼠肺细胞,获得了一个恶性转化的细胞系(BHLB_4),并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研究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最近,我们建立了金仓鼠高分辨G方带染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对8种人结肠癌细胞系的干细胞特性进行初步检测,以寻找适合分选结肠癌干细胞的细胞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RT-PCR检测8种结肠癌细胞中CD133的表达情况;利用条件培养观察8种细胞系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裸鼠成瘤模型检测成瘤能力和转移能力.结果:CD133在8种细胞系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最高的HCT116细胞系中CD133+细胞含量为(91.4±5.0)%;各种细胞系细胞均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增殖,但只有HCT116细胞能形成典型的"神经球样结构"且具有较高的成瘤能力和转移能力.同等细胞浓度下移植瘤体积HCT116(1.06±0.13) cm3, LOVO(0.22±0.09) cm3, P=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其他7种细胞系,HCT116细胞具有多种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更适合于结肠癌干细胞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体外建立卵巢癌细胞系有利于深入了解卵巢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癌药物的筛选.本研究中我们以人卵巢癌患者腹水为材料建立卵巢癌细胞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分离卵巢癌患者腹水中的肿瘤细胞,纯化并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收集体外培养上清,进行放射免疫法检测相关激素状况和肿瘤标志物表达.动物实验观察细胞成瘤性以及瘤体的病理形态.结果:该卵巢癌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与传代传110余代,历时近2年,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卵巢癌细胞有显著的异形核,体外生长的倍增时间为40.8 h,染色体核型分析为超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分布为63~120条.第80代细胞培养上清中雌二醇为45.0 pg/mL、睾酮0.03 ng/mL、孕酮未测出,CA125为4.49 U/mL,CA19-9为4.09 U/mL.第51代细胞接种于裸鼠后有皮下成瘤性,为低分化腺癌.结论:腹水来源的卵巢癌细胞在体外培养已是永生化细胞系,并具有明显的恶性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Zhang ZM  Zhang C  Zhang FH  Shan BE  Nakagawa S 《癌症》2006,25(6):701-707
背景与目的:目前缺少可靠特异性早期发现卵巢癌,并防止复发和预防耐药的方法。良好的实验模型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影响此疾病表型特征的生物遗传因素,还可以为干预策略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旨在构建小鼠的卵巢癌模型,建立卵巢癌细胞系,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对8周龄的C57BL/6N×C3H/He杂交一代(F1)雌性小鼠,用剂量2.7Gy的252Cf的中子放射源给予全身放射线照射,诱导成卵巢癌后进行鼠间传代11次,取瘤组织体外分离培养瘤细胞并传代和建立肿瘤细胞系,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对建立的细胞系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经放射线照射成瘤的细胞在鼠间历时23个月传至第11代,皮下移植瘤存活率为100%,体外建立的细胞系OV99与阳性对照卵巢癌细胞系OVHM一样,在体外生长性能稳定。OV99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符合卵巢癌上皮组织基本特征;细胞含有76条染色体,呈端着丝粒,为鼠肿瘤细胞异常染色体;OV-99的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周期分布、癌基因p21、p185和抑癌基因p53的蛋白表达定量以及细胞周期蛋白PCNA和CyclinD,MHC表达量,和MAGE-1,MAGE-3mRNA表达等细胞生物学行为和OVHM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但与鼠的正常卵巢组织中癌基因p21、p185和抑癌基因p53的蛋白表达定量以及细胞周期蛋白PCNA和CyclinD以及MHC表达量相比明显升高,MAGE-1、MAGE-3mRNA表达增强。结论:小鼠卵巢癌荷瘤模型及其细胞系OV99的建立为卵巢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通过对OV99细胞的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染色体分布、细胞周期分布及不同肿瘤特征性基因等生物学行为分析,OV99符合卵巢癌细胞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T_(739)近交系小鼠可移植性肺腺癌(LA_(795))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移植性肺腺癌LA_(795)瘤株,是1979年5月在近交系小鼠T_(739)上一自发瘤,经在本系小鼠上移植成功后而获得。经6年多时间,102代的移植,其生物学特性及病理形态学特征均已相对稳定。本瘤株的生物学特性是,在T_(739)系小鼠中移植成功率及自发性肺脏转移率均可达到100%,而无自然消退。染色体研究观察到LA_(795)有6—8个标记染色体。在同等条件下LA_(795)和Lewis肺癌比较,证实LA_(795)优于Lewis肺癌。病理形态学观察移植瘤与原代基本相同。经22种各类抗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人体腹腔恶性间皮瘤细胞系AMS-82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人体恶性间皮瘤细胞系AMS—82的建株过程及其生物学特性标本来源于一62岁女性病人。经剖腹探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恶性间皮瘤。经贴壁静置培养目前已稳定传代生长三年多。该细胞系在相差镜下观察多数为长棱形细胞,有丰富的伪足及微绒毛。H、E、染色巨瘤细胞及核分裂相多见。传代三天后呈对数生长,倍增时间43小时,分裂指数82%。染色体分析提示该细胞主要为4倍体及超4倍体细肿。组化分析提示该细胞系能产生透明质酸。用BALB/C无胸腺裸鼠作肿瘤移植试验,皮下注射5×10~6细胞后4天长出瘤块,移植瘤的病理特征、组化分析与原始接种的肿瘤相同。将该细胞系在液氮中长期冻存,复苏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小鼠宫颈癌肿瘤细胞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肿瘤原代培养法对小鼠U14肿瘤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定期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周期检查、染色体检测、细胞生长测定,进行615、C57BL/c小鼠移植观察体内成瘤情况,并用pEGFP-N1质粒转染U14细胞。结果:细胞呈贴壁和悬浮混合生长,CK阳性特征。体外连续培养10个月,传代50代,细胞倍增时间为21.83小时,细胞周期测定G1期为34%,G2期为26.4%,S期为39.6%。培养U14细胞3-4天处于对数生长期,染色体为亚四倍体核型,众数为64~84条。615小鼠、C57BL/c小鼠移植成瘤率均为100%,无支原体污染。建立了GFP( )的U14-GFP单克隆细胞株。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U14子宫颈癌细胞系及GFP标记的U14-GFP细胞株,体内移植可建立常规及带荧光标记的肿瘤模型,可用于体内体外相结合的肿瘤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利用小鼠淋巴瘤 L-5178 Y 细胞系的一种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HGPRT)的变种 L-5178 Y(r)细胞系与人类体细胞作杂交实验,所产生之杂种细胞其核型是以小鼠细胞为主,同时带有一个或很少数几个人类染色体,因此便于观察人类单一染色体的作用。如果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仿,同样具有调节生长和增殖的基因存在,就能通过此种杂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染miR-200a mimics对人肝癌细胞系MHCC97中边缘群细胞(SP)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技术从MHCC97细胞中分离出SP细胞。转染组为应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iR-200a mimics的SP细胞,对照组为未接受转染的SP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两组SP细胞miR-200a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检测细胞体外成瘤能力。结果:转染miR-200a mimics可明显上调SP细胞miR-200a的表达。MTT结果显示转染组SP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组软琼脂中克隆形成率(24.70±5.54)%明显低于对照组(51.63±7.11)%(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转染组细胞穿膜数为(18.52±4.27)个,明显少于对照组(63.34±7.41)个(P<0.05)。裸鼠成瘤实验中转染组成瘤数(1/8)也低于对照组(8/8)(P<0.05)。结论:上调人肝癌细胞系MHCC97中SP细胞miR-200a的表达,能够抑制SP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降低体外成瘤能力,即抑制SP细胞的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20.
Jiang RD  Hu L  Guan XY  Zhang LX  Yue W  Cen XT  Li CH 《癌症》2004,23(4):386-390
背景与目的: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是一种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用于检测两个基因组间相对DNA拷贝数的改变(缺失或扩增),并将这些变化在染色体上进行定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为全面了解鼻咽癌耐药细胞与药物敏感细胞在基因组DNA水平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肿瘤耐药性产生中的意义,我们用CGH技术对鼻咽癌耐药细胞系(CNE2/DDP)和其亲代药物敏感细胞(CNE2)的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提取两种癌细胞及正常胎盘组织的基因组DNA,以随机引物法进行荧光标记(CNE2/DDP和CNE2 DNA以Fluorescein-12-dUTP标记,探针显绿色荧光;正常胎盘组织以Tetramethylrhodamine-5-dUTP标记,探针显红色荧光),将标记的DNA探针同时与正常淋巴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杂交,杂交信号在荧光显微镜下经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摄像装置摄取,并通过荧光数字图像分析系统(quips CGH program)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两种荧光的比率并绘制分析图。结果:CNE2细胞存在广泛的染色体改变,主要表现在1q,3q,5p,6p,7p,8q,9q,11p,12q,19q的扩增和4q,12p,13p,14p,15p,18,20q,21p,22的缺失。从CNE2诱导的耐药细胞系CNE2/DDP恒定表现为8q,19q的扩增和8p的缺失,其它的染色体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的扩增或缺失。将CNE2/DDP在不含药物的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培养1个月后重复CGH,发现与连续药物处理的CNE2/DDP结果一致。CNE2/DDP细胞较CNE2细胞具有更为正常和稳定的染色体组成。结论:CNE2/DDP细胞是在耐药诱导过程中选择出来的单一的耐药细胞克隆。肿瘤细胞耐药的产生主要是一个克隆选择过程,即被诱导产生了耐药的细胞克隆在有药物存在的生存压力下被选择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