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长抑素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胰汤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予常规治疗及肠外营养;实验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即刻予清胰汤灌肠,并对肠功能恢复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结果实验组在腹胀缓解时间、胰腺感染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在减少胰腺感染、改善疾病转归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德明 《现代保健》2011,(23):21-22
目的 观察生大黄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济宁市附属医院住院确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48例)、对照组(n=40例)两组.对照组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抑酸、抗生素、补充血容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及乌司他汀,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大黄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下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价值。方法20例SAP患者在临床确诊4h内实施介入下的区域性动脉灌注生长抑素和抗生索等治疗,术后加压灌注5d;以全身药物治疗的28例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胰腺炎的临床指标和病死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等的影响。结果两组在胰腺炎的临床症状缓解、血尿淀粉酶和脂肪酶等炎症生化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区域灌注组患者的住院病程缩短,且病死率降低(P〈0.05),其并发症率及中转手术率等方面与全身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SAP能快速改善临床和生化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全身用药治疗,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可靠治疗方法。方法35例SAP患者,分为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透析滤过组(治疗组),并对其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胃肠减压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7d后A-PACHEⅡ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HD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和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5)和肠内营养加肠外阶段性营养组(PN+EN组,n=20)。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后PN+EN组的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两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清淀粉酶和血肌酐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钙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升高(P〈0.01),但是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N+EN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显著短于TPN组(P〈0.01)。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ABP患者在人院72h内行ERCP和EST治疗(内镜治疗组),64例ABP患者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同病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和EST能缩短AB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且能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的全肠外营养与生长抑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在禁食、胃肠减压和预防感染的基础上 ,加用生长抑素和全肠外营养对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影响。 方法 :将 1990年 1月至 1994年 12月底收治的急性胰腺炎 2 6例 ,归为A组。自 1995年以来收治的急性胰腺炎 2 8例 ,归为B组。两组胰腺炎的病因和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B组病人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和生长抑素治疗。 结果 :A组病人入院时血清白蛋白为 (30 .0± 1.2 ) g/L ,治疗 15天后 ,白蛋白仍在 (30 .4± 0 .8) g/L。B组病人于入院后即行全肠外营养支持 ,时间为 (17± 6 )天 ,施他宁使用时间为 (7± 2 )天。其血清白蛋白入院时为 (2 9.0±1.3)g/L ,治疗 15天后 ,白蛋白上升至 (35 .7± 0 .9) g/L ,明显高于入院时 (P <0 .0 1)。B组病人的病死率及住院日、中转手术率、淀粉酶的恢复天数较A组病人有明显改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加用全肠外营养和生长抑素可最大程度地抑制胰腺的分泌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腹膜透析治疗。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治愈率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治愈率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好,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李泽洲 《现代保健》2009,(27):38-3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外营养的价值。方法将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PN)组,行常规治疗,EN组在入院后3~5d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PN组自入院起实施完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的血、尿淀粉酶、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死亡2例,并发症1例,平均住院时间16d,住院费用8945元;肠外营养组死亡2例,并发症3例,平均住院时间21d,住院费用10856元。结论早期空肠内营养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对比乳头括约肌大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007—2010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科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2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2例。两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术中分别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方法。比较两组结石取出成功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评估远期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石取出成功率:观察组96.8%,对照组9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9.7%,对照组1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03%,对照组1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8.0±2.9)d、对照组(9.0±3.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优于乳头括约肌大切开,是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疗法在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对 112例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取肠内免疫营养支持 ( 观察组 ) 和普通肠内营养支持 ( 对照组 ) 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检测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 1 d,患者的淋巴细胞、NK 细胞、CD3、CD4、CD4/CD8、IgA、IgG、IgM、IgE、C3、C4、CH50 免疫学指标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9 d,观察组淋巴细胞、NK 细胞、CD3、CD4、CD4/CD8、C3、C4、CH50 几项指标回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观察组 CRP 迅速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8.6±1.4)d,对照组为 (10.2±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选择肠内免疫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与普通肠内营养治疗相比,在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胆总管结石患者各80倒分别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和B组(传统开腹手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B组(P〈0.01),A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1),2组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A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A组的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高脂血症性与非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某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SAP患者临床资料121例,其中高脂血症性SAP31例(H—SAP组),非高脂血症性SAP90例(NH—SAP组).分析比较两组疾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以及预后。结果H—SAP组与NH—SAP组在性别、年龄、Ranson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抄0.05),但H—SAP组体质量指数、既往胰腺炎发作吏、血三酰甘油、血糖明显高于NH—SAP组(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胰性脑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SAP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肾衰竭、应激性溃疡、休克发生率高于NH—SAP组(P〈0.05);H—SAP组接受手术治疗者与NH—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AP组病死率高于NH—SAP组(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情较重,减少血脂升高的诱因,发病后积极降低血脂可能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王先国 《现代保健》2014,(11):67-69
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一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0例,其中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40例设立为I组,行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加例设立为Ⅱ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发生感染、声音嘶哑、四肢麻木或抽搐、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I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的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Ⅱ的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6,P〈0.05);I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Ⅱ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确切,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胆管护理对ERCP下治疗急性胆管炎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肝胆胰外科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急性胆管炎患者68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26)和干预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鼻胆管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引流情况、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症状缓解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症状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引流成功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46%;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RCP术治疗的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给予鼻胆管护理干预,有利于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和加快术后症状恢复时间,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吗啡联合芬太尼术前鞘内注射对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一2012年11月在本院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联合1组和联合2组各43例,联合1组采用0.2mg吗啡+25μg芬太尼,联合2组采用0.5mg吗啡+15pg芬太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和补救镇痛情况。结果:联合1组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联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联合1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联合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联合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补救镇痛率为2.3%,低于联合2组的7.O%,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mg吗啡+25μg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患者术前鞘内镇痛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且有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叠综合征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重叠综合征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氧疗+药物等),加用BiPAP治疗;对照组(30例)仅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在疗效、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7d后,总有效率、插管率、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并呼吸衰竭比单纯常规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可减少气管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控制性通气(CMV)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18例合并 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别纳入研究组(n=61,采用 NCPAP联合PS治疗),对照组(n=57,采用 CMV或 SIMV联合PS治疗)。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遂宁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合并 NRDS早产儿均于入院2 h内分别进行 NCPAP联合PS治疗与CMV或 SIMV联合PS治疗,观察其不同时段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①两组合并 NRDS早产儿的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及 NRDS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合并NRDS早产儿不同时段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新生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联合PS较CMV或 SIMV联合 PS治疗早产合并 NRDS,可缩短早产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不会增加患儿病死率。NCPAP 是否为早产合并NRDS患儿更好体现肺保护性的通气治疗方式,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