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血海穴治疗上睑下垂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血海穴治疗上睑下垂心得高青上睑下垂中医称为“上胞下垂”、“睢目”、“侵风”或“眼废”。祖国医学认为“眼睑属脾”,脾的精气是生养眼肌之本。故治疗上脸下垂中通常益气健脾,针刺脾经穴位为主。而脾经之中以血海穴疗效最佳。笔者自1979年至1992年先后对...  相似文献   

2.
田心明 《光明中医》1999,14(3):36-38
上睑下垂中医称“上胞下垂”、“睢目”、“侵风”、“睑废”等,临床表现为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所造成的下垂状态,轻者不遮盖瞳孔,垂者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妨碍视功能。其病因较复杂,即使针对病因治疗,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上睑...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是以上胞垂缓,抬举无力或不能抬举,以致部分甚或全部掩盖瞳孔而影响视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肌病,是神经肌肉间兴奋传递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属祖围医学的“上胞下垂”,“睢口”,“睑废”等范畴。本病好发于幼儿  相似文献   

4.
上睑下垂,中医又称“雎目”、“侵风”、“胞垂”,严重者称“睑废”,临床上以上睑不能提起,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影响视力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的肌肉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呈部分或全部下垂。上睑下垂根据眼肌运动障碍的机制,可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腱膜性、机械性和假性上睑下垂等。肌源性上睑下垂为临床最为常见的上睑下垂,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以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维生素类和激素治疗为主,有一定的疗效。但抗胆碱酯酶药物不宜长期单独应用。中医药结合治疗不但疗效显著,还可减少口服西药的剂量和用药时程,从而达到减少药物副作用和提高疗效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睑废,是指上睑下垂的一类病证,又称上胞下垂、睢目、眼睑垂缓。本病属胞睑疾病,多因先天发育不全引起,或后天脾虚气弱,脉络失和,风邪客睑而成,此外,外伤、肿瘤等亦可引起。古有论述,《圣济总录》称之为"眼睑垂缓",认为是气血虚弱,肌腠疏开,邪客于睑肤之间所致。其病因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络脉,胞络失于濡养,升提无力而致上胞下垂,治疗上当以祛瘀通络为主,使得胞络得以濡养。  相似文献   

6.
梅花针叩打治疗上胞下垂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胞下垂(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痿证中的一种病证。是指眼皮下垂,难以抬举,影响视瞻,轻者半遮瞳孔,重者黑睛全遮,重闭难张而言。祖国医学记载有“睢目”、“眼睑垂缓”、“眼废”、“脾倦”、“胞垂”之称,统称“上胞下垂”。笔者以梅花针叩打治疗6例介始如下: 一、临床资料 6例患儿中,男2例,女4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6例和做过新斯的明试验者,确诊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二、治疗方法取用七星梅花针叩打眼上胞局部(眉棱骨一线及周围太阳、阳白穴等),依次叩打头及背部督脉经、膀胱经一二侧线(椎体旁开1.5寸、3寸处),按经络走循方向,先头后背,由上而下。叩  相似文献   

7.
上睑下垂是指上胞不能自行提起,遮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物者.中医称为"目睑垂缓"、"睑废".有先天后天之分,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庞赞襄教授认为:本病为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先天稟赋不足,肝肾两虚,肌腠空疏,风邪客于胞睑,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脾虚气弱,中气不足,筋肉失养,经筋弛缓,以致胞睑无力而下垂.  相似文献   

8.
女科述要     
罗元恺 《新中医》1993,25(11):14-16
子宫垂脱1 病因病机书本上多用“子宫脱垂”之名,“垂”与“脱”本有程度之不同,垂是离开了原有位置而垂,脱则脱出阴户以外,程度有所差异。临床上属于子宫下垂Ⅰ度者较多(即宫下垂到坐  相似文献   

9.
姚自强 《新中医》1993,25(3):32-32,20
眼睑下垂又称睢目、睑废、睑皮垂缓等,其特点是上胞不能提起,掩盖部分瞳仁,影响视力,临床常有发现,可分为重症肌无力上睑下垂,先天性上睑下垂和动眼神经麻痹性上睑下  相似文献   

10.
上睑下垂是临床常见疾患,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应用以传统针灸为主,临床根据辨证施治,获得满意疗效。上睑下垂又称雎目、侵风、胞垂,严重者称睑废,临床上以上睑不能提起,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影响视力为特征。病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发病有单侧,也有双侧。先天性者,常有发育不全引起;后天性者,多有脾肾两虚,脉络失养,风痰侵入睑内而发;也有由梅毒、外伤等病所致。现就笔者在临床中对该病的针灸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额肌肌瓣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自2004年至2006年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33例,共38眼,经眼轮匝肌下分离松解制成额肌组织瓣,额肌瓣缝合于睑板上缘,常规缝合创口。结果:经过3~6月随访,38眼外形满意,上脸下垂矫正,2眼眼睑弧度形态不自然,经第二次修整后均感满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术式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术后上睑活动持久、可靠,术后额纹明显消失,外形美观自然,能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麻痹性上睑下垂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武 《河南中医》2002,22(3):55-55
上睑下垂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 ,麻痹性上睑下垂是因动眼神经或交感神经麻痹引起。祖国医学称之为“侵风”、“目睑垂缓”、“睑废”等。多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 、肌苷等药物治疗。笔者近年来用针刺治疗本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5例均为我院眼科门诊病例 ,男 15例 ,女 30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6 1岁 ,平均 2 9岁 ,12岁以下 12例 ,5 0岁以上 11例 ;全部为单眼发病 ,但伴有其他眼外肌障碍 14例 ;发病最短 3d ,最长 1.5a ,各 2例 ,其余发病时间均在 6 0d以内。2 辨证分型上胞属肉轮 ,脾主肌肉。…  相似文献   

13.
透刺眼周穴位治疗动眼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眼神经麻痹由眼及脑的外伤、糖尿病、脑梗死、脑肿瘤等所引起。完全损害可产生上睑下垂,睑裂变窄,眼球不能向上、下、内方向运动,眼球位置向外下方偏斜、复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不完全性损害时眼内肌受损较轻,瞳孔可不出现改变。动眼神经麻痹在中医属“目偏视”、“视一为二”、“视歧”、“上胞下垂”、“睢目”范畴。现介绍透刺眼周穴位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眼睑下垂,在中医称“上胞下垂”或“睑废”等,常见一侧或双侧眼睑下垂、复视等。患者多有糖尿病史。我科从:2005年以来,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本病36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彭静山眶内四穴治疗眼睑下垂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跟睑下垂,亦称“上胞下垂”、“脸废”,是指上睑不能完全提起,以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仁。可发生单侧或双侧。因眼睑属脾,故临床常用脾经穴来治疗,但疗效不佳。彭静山教授以眶内四穴为主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兹  相似文献   

16.
上睑下垂中医称为“上胞下垂”或“睑废”。针药并施,配合西药维生素类,治愈2例,报告如下。 例1 男,54岁,1989年10月5日就诊,门诊号830。主诉:3天前清晨起床,自觉眉弓胀痛,右眼上胞下垂,视一为二,视物欠清。检查:身疲乏力,急燥,额部皱褶,眉弓高耸,右眼上胞下垂,全遮瞳孔,视一为二,眼睑无力上抬,眼球为外展位,眼眶上切迹压痛。舌质淡,苔略白、脉象沉细微数。血压为18.7/12KPa(1KPa=7.5mmHg),其他未见异常。诊断:右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见图1。  相似文献   

17.
(乙)沙眼併发症1.角膜血管翳(近代认为本症属於沙眼原发的早期病徵),见於古文献者。有“垂簾翳”,“赤膜下垂”、“血翳包睛”、“红霞映日”、“黄膜下垂”:(1)垂簾翳——银海精微谓:“人之患眼,生翳如珠,垂簾遮睛,……位於风轮,故眼赤涩泪出,肿痛无时,年久鸟睛白红色”。审视瑶函称为“垂簾障”:“此症生於风轮,从上边而下,不论厚薄,但见外色白者方是。……有初起水膏不清,而便成此症者。有起先赤色,退後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针灸》2003,23(10):626-627
本病指上眼睑不能自行提起,掩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影响视物,中医称为“上胞下垂”。好发于青少年,发病有先后天之分,先天发病是由于禀赋不足,肾气虚弱,眼睑提起无力;后天发病是由于风邪外袭,眼睑筋脉失和,或脾虚气弱,肌肉弛纵所致。  相似文献   

19.
赫群  闵惠 《针灸临床杂志》2002,18(8):60-60,F004
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的肌肉———提上睑肌和米勒氏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 ,以致上睑呈部分或全部下垂。轻者遮盖部分瞳孔 ,重者全部瞳孔被遮盖 ,有碍美观和影响视力。因上睑无力提举 ,故中医称为睑废。其病因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先天性上睑下垂针灸治疗难以奏效 ,后天性上睑下垂针灸治疗效果较好 ,后天性者多是脾虚气弱 ,清气下陷 ,筋脉失养 ,眼睑无力 ,不能提举 ;或脾虚不运 ,聚湿生痰 ,风痰阻滞胞睑 ,使气血不能畅达濡养肌肉所致。针灸治疗上睑下垂有健脾益气 ,调节气血的功能 ,下面把十余来针灸治疗上睑下垂作一综述 ,供同道参考。1 …  相似文献   

20.
中药,针灸治疗眼外肌麻痹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外肌麻痹是以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而引起的以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或眼睑下垂为特征的眼病。由于复视,常发生头晕、呕吐、恶心,代偿头位及走路不稳等症状。本病与祖国医学的“风牵偏视”和“上胞下垂”相似。近年来我们以中药和针灸辨证治疗本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80例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36岁;10岁以下8例,20~50岁30例,50岁以上42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半年。本组上胞下垂19例中,属提上睑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