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和中医证型的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观察63例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的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及其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胃癌组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及聚集率等明显地健康人组(P〈0.05,P〈0.01)。无转移组(8例)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等项与健康人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血液流变性与痰湿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30例痰湿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探讨痰湿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痰湿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变是全血粘度比、全血还原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增高,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正常。说明痰湿实质是以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为特征。化痰祛湿法能显著降低全血比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降低血沉、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血液微循环。  相似文献   

3.
刺血治疗对慢性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31例伴有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采用刺血疗法,旨在观察刺血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检测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液7项量化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切与低切指数,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结果 全血粘度高切与低切指数,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6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性显著(P<0.05,P<0.01)。结论 刺血疗法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异常者的量化指标,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和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对4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血液中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低切与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电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素B2、β一血栓球蛋白、vWF和T/K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6一keto一PGF1α。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并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和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对4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血液中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霁的低切与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电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素B2、β-血栓球蛋白、VWF和T/K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6-keto-PGF1α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  相似文献   

6.
对39例肝硬化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球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腹水组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均增高,反映了血淤的病理学变化,有腹水组病人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反映了血虚的病理学变化,同时,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增高,又反映了血淤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应用中药“脉络通”治疗53例心脑血管病伴高粘滞血症患者,用药前和用药一个疗程后经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发现患者血球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P<0.01~0.05)且除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外,其余各项均恢复到正常水平。证明该药具有明显解聚、抗凝、去纤、降粘和防栓作用,是临床上一种防治血栓病及高粘滞血症较为理想的中药。  相似文献   

8.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结果:患者全血低、高切粘度、血浆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的血沉、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血液高粘滞状态可能与骨坏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肺肾气虚型肺胀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比观察33例肾气虚型肺胀组和32名健康在人组的血液流变学。结果GA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均比GB组血液流变学增高,提示GA组患血液粘滞性增高,符合“气虚血瘀”,“肺朝百脉不利”的肺胀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的肝瘿线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31例原发性肝癌有肝瘿线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发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 K 值、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值明显高于健康人组。认为患者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状态是形成肝瘿线的病理基础,肝瘿线可能是原发性肝癌长期瘀血后继发性变化,是全身微循环障碍的局部表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锥板式锥度计检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8项血液流变学项目。结果 在8个血液流变项目中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1),全血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患者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并有中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中医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会泉 《中医研究》1998,11(2):13-15
本文将溃疡病分为肝胃不和、脾虚胃热、脾胃虚寒三型,对74例溃疡病患者及31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观测。结果表明:三种分型的血沉、血沉方程K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脾胃虚寒型全血粘度及血球压积明显高于脾虚胃热型而低于肝胃不和型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对肺心病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高粘血症23例,并与常规疗法20例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高切、低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除血沉、红细胞压积外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该药对改善血流态、血粘度及微循环等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脏病人心阴虚心气虚证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3例常见心脏病人按辨证分为心阴虚(31例),心气虚(22例)两组,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的常用指标,并与正常人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心阴虚,心气虚两组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较正常人为高(P<0.05-0.01)。说明阴血不足与心气圮虚均可导致血行不畅而致液流变性发生变化。但心阴虚与心气虚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崔峻 《中国针灸》1995,15(1):37-40
以实验动物血瘀病模型为基础,设立对照组、刺络组和针刺组,以观察各组动物实验前后在血液流变学中的循环内血小板聚集率、血球压积,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实验动物球结膜微循环的状况。结果表明,刺络疗法对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中血小板聚集影响最大,治疗结果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对微循环也有较大改善,提示刺络疗法对实验动物血瘀模型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对血小板的影响及对微循环血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与血液流变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通过40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发现颈椎病与血液流变性之间有着内在联系,颈椎病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的数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纤维蛋白原的数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颈椎病可能会导致血液粘滞度的增高,而血液粘滞度增高则可能会引发颈椎病和/或加重颈椎病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8例高粘滞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d,2周1个疗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全血述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华佗再造丸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华佗再造丸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常规降糖药物加服华佗再造丸治疗糖尿病病人60例。结果发现华佗再造丸能显著降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血浆粘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华佗再造丸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老年脂肪肝患者79例和正常对照组73例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沉、血沉K值、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及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脂肪肝患者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血沉和血沉K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和0.05)。结论脂肪肝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明显异常,高血脂及血液黏度增加促使脂肪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高粘滞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选择经化验确诊的高粘滞综合征患者43例,于激光治疗一疗程。结果:部分临床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可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善机体粘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