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颅多功能彩色多普勒(TCCD)对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统计受检查者2140例,共检测19250条血管,观察颅内血管走向、彩色血流方向及各血管显示率,取其血管脉冲多普勒(PW),分析频谱特征,测量最大时间速度均值(TAMx)、频谱最高流速(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1)颅内动脉显示成功率为99.1%。各动脉显示率分别为MCA100.0%、ACA96.5%、PCA97.0%、VA99.0%、BA98.0%;(2)血流参数及频谱表现:各动脉血流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MCA〉ACA〉PCA〉BA〉VA。超声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83例,脑动脉硬化510例,脑梗死34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98例,脑血管畸形12例,血管性头痛26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正常978例。结论 多功能彩色多普勒对颅内动脉提供了1种无创、直观、定量的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断颅内血管疾病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颅内结核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其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相关性,分析TCD在颅脑结核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3-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颅内结核患者52例作为病例组,另取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52例颅内结核患者在腰穿术前一天行TCD检查,获取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的流速峰值(spectral atlas systolic peak velocity,Vs)、流速均值(mean velocity,Vm)、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V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指标。统计分析以上数据及腰穿术所得ICP。 结果 颅内结核组MCA和ACA流速较正常对照组下降,BA、VA和PCA流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所测动脉PI值均升高。相关分析结果提示PI值与ICP呈正相关。 结论 颅内结核异常改变波及整个颅内动脉系统。MCA及ACA流速较快,与ICP和PI均增高有关,且流速越快则可能提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后循环流速减慢可能和患者颅底结核渗出物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CTP)联合颈部无创血管造影评估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 80例ICA和83例MCA经颈动脉CE-MRA及头颈动脉CTA诊断为单侧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中,观察CTP成像特点,对各组患、健侧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增加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增加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增加率,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增加率定量分析。结果 共21例ICA和33例MCA狭窄出现CTP异常,ICA狭窄程度与患、健侧TTP增加率有相关性(P<0.05)。而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还与rCBV增加率、MTT增加率相关(P<0.05)。将动脉中重度狭窄组患者根据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分级,侧支循环不良组出现灌注异常概率较大,与良好组之间TTP增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P是评价脑灌注异常的最敏感指标。CTA联合CTP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及远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价侧支循环情况,对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8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资料进行总结。方法18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18例患者中累及大脑前动脉(ACA)14例,累及大脑中动脉(MCA)15例,同时累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11例,其中82.76%闭塞,2例累及大脑后动脉(PCA),2例出现基底动脉异常,4例合并动脉瘤。结论出血型烟雾病血管病变不仅累及大脑前、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亦可累及,动脉闭塞多于狭窄,可出现于单侧型烟雾病,可合并动脉瘤,DSA检查是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7例头臂型大动脉炎,分析其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频谱形态等改变,其中2例同时行主动脉造影。结果TCD检测发现,7例颅内大脑中动脉Vs降低(P<0.05);Willis环主干血管的Vd升高(P<0.05和P<0.01);PI降低(P<0.001和P<0.05)。频谱表现为波形衰减、波峰变钝、峰值后移,呈几乎无波动的频谱改变。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结果表明,如TCD检测显示颅内出现异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Vd升高、PI明显减低、频谱出现特征性的改变等),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头臂型大动脉炎。  相似文献   

6.
孙英晶 《中外医疗》2010,29(12):36-36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大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5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进行头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检查。结果CT血管造影(CTA)显示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15例,轻-中度狭窄6例;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3例,轻-中度狭窄1例。CTP显示颈内动脉(ICA)-中动脉(MCA)供血区内血流灌注减低区16例。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远端小动脉血流灌注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颈部和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选择HCM患者40例和正常体检者25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心脏、颈部和颅脑血管超声参数,心脏指标包括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maximal 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MLV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s,LVOT-PG)、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二尖瓣口和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峰和e′),颈部和颅脑血管超声参数包括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双侧椎动脉颅内段(vertebral artery-intracranial,VA-IC)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end-diastolic velocity,EDV)、舒张末期平均血流速度(average end-diastolic velocity,MDV)、搏动指数(pulsativ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elocity-time integrals,VTI)、收缩期和舒张期流速比(S/D)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Mean)。 结果HCM组MLVWT、LVOT-PG、LAD、E/e′比值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CCA的EDV、MDV和VTI均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ICA的PSV、EDV、MDV均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ICA的EDV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VA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VA的EDV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MCA的RI和Mean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PCA和左侧ACA的VTI的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VA-IC的PSV、PI、RI和S/D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HCM除心脏功能改变之外,患者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也会出现异常。HCM患者应常规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对全面临床评估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汉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30-13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血管造影(CT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我科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容积重建W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处理,以分析脑血管病变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检查发现动脉硬化11例,动脉狭窄、闭塞6例,脑动脉硬化同时狭窄、闭塞35例,全组患者均无创伤和不适。CTA检查清晰显示患者颅内主支血管,且能清晰观察到病变血管位置及病变特点。结论CTA检查脑血管病变快速、方便、无创、安全,所得图像更清晰,定位和定性更准确,可为脑血管病变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7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81.2%),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57.5%、42.4%)。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45.2%;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MCA)最多。占41.2%。75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异常(75/96,78.1%)。83例TCD检查异常(83/96,86.4%)。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作出客观评价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梁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496-1496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颅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以脑血管造影发现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起始部严重狭窄或闭塞,颅底软脑膜、穿通动脉等小血管代偿增生形成脑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1]。典型MMD病变多为双侧性,对于部分影像学特征类似但只累及一侧病变的则称为可能MMD[2],国外文献报道单侧病变的发生率最高达17.8%[3]。单侧烟雾病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现将我科2013年9月收治的1例成人单侧烟雾病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动脉狭窄(CAS)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ICVD患者200例进行检测,根据CAS部位分为单独颅内动脉狭窄(A组)、单独颅外动脉狭窄(B组)、颅内外动脉狭窄(C组)3组,比较3组间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200例ICVD患者中CAS患者72例(36.0%),其中A组30例(41.7%),B组15例(20.8%),C组27例(37.5%) A组年龄明显低于B、C组(P<0.05)。C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ICVD患者CAS的分布具有年龄差异,Fib是颅内外并发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颅脑彩超动态监测、CT造影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接受CT造影检查,术中采用颅脑彩超动态监测,观察手术结果,评估颅脑彩超动态监测结合CT造影对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指导作用。结果30例患者中,3D-CTA可以清晰显示28例(93.33%)肿瘤所处区域周围血管性结构和骨性解剖标志间三维立体结构,并从360°观察脑部肿瘤组织生长侵袭方向以及病灶受累范围,对于血供丰富肿瘤,具有染色明显表现,同时清楚呈现脑膜瘤患者肿瘤组织与骨性解剖标志,包括前床突、蝶骨嵴三维立体影像、病灶与周围组织走行关系,能够提供肿瘤组织供血动脉数目以及来源等(均与术中彩超监测基本一致);结合3D-CTA检查结果与术中颅脑彩超动态监测,30例患者全部完整切除瘤体,同时无残留组织,5例(16.67%)患者术中开颅后出现组织稍有移位现象,但是于所开骨窗范围内依然可探及瘤体,1例(3.33%)由于肿瘤位置较深,最终未能顺利直达脑部瘤体,但通过反复重新定位与超声引导,完整切除脑部整个瘤体。结论颅脑彩超动态监测、CT造影可对颅内肿瘤切除术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头颅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的患者42例,这些患者都进行过头颅CTA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详细记录颅内血管病变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在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头颅CTA共检测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13例、动脉狭窄27例、动脉闭塞1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以颈动脉膨大处多见、并多为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处和颈内动脉。结论: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病变血管的阳性检出率较高,颈部血管彩超可以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部位、斑块性质、管腔狭窄情况。2种检查联合应用可以互补不足,可以很好地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4.
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主要原因之一,对ICVD或ICVD高危人群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在早期发现、预防及控制ICVD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早期检测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无创技术成为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热点,主要技术有: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研究肱动脉内皮损伤情况;检测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脉压和脉压指数,评估大动脉僵硬度;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测量踝臂指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上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ICVD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意义。方法:收集7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资料,均行TCD检查,将其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200例、CTA检查26例,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影像检查结果与TCD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⑴790例患者中,TCD检出提示为血管狭窄异常人数为570例,阳性率为72.2%;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TCD对颈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的检查阳性率为79%;⑶与CTA检查比较,TCD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阳性检出率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TCD对颅外段ICA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颈动脉超声和CTA是明确诊断合适的后续方法。  相似文献   

16.
CT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影CT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DSA诊断为颅内动静脉畸形32例。经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将动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动脉的减影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动脉期数据获得静脉减影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混合动静脉的减影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颅内动静脉畸形三维成像。结果:本组颅内动静脉畸形幕上30例,幕下2例。其中额叶动静脉畸形6例,顶叶动静脉畸形5例,枕叶动静脉畸形4例,顶枕部动静脉畸形4例,侧裂区3例,额顶区动静脉畸形2例,颞顶区动静脉畸形2例,颞叶动静脉畸形2例,胼胝体动静脉畸形1例,丘脑动静脉畸形1例,小脑半球动静脉畸形1例,脑干动静脉畸形1例。单一供血动脉供血8例,两支及以上动脉供血14例;其中浅表静脉回流引流29例,深静脉回流引流3例。结论:减影CTA能够清楚显示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形态,以及引流静脉的部位、大小以及深度。对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韦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306-1308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住院治疗且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ICVD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ABI测量和常规生化检查。按血管狭窄程度及病变血管数量对患者进行分组,并进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分型,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数量、部位以及不同类型脑卒中与ABI的关系,随访1年,记录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心脑血管事件与ABI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狭窄支数及程度增加,ABI异常率均呈增加趋势,ABI均值呈递减趋势(P<0.05~P<0.01);穿支动脉病变组的ABI值显著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ABI正常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ABI异常组的48.8%(P<0.01)。结论:ICVD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病变支数、病变部位及预后与ABI相关,ABI对重度颅内动脉狭窄、3支以上病变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分型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VR、MIP)及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临床高度怀疑有颈内动脉狭窄病变的72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7d内同时行CT血管造影(CTA)与多普勒超声检查,CTA图像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对照。结果 72例患者中有44例患者62支颈内动脉管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钙化,MIP、VR检查均能显示钙化的部位和形态;与轴位图像比较,MIP图像可见3支颈动脉管壁钙化未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图像可见13支颈动脉管壁钙化未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281个节段经DSA确诊209段血管可见不同程度狭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分别为61段、56段、49段和完全闭塞43段。CTA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诊断准确率依次为100%、96.42%、96.08%、100%均略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96.83%、98.21%、94.23%、90.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比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率略高,并能很好的显示血管钙化情况,二者可通过血流色彩及血流狭窄直径联合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 107例临床上高度怀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在1周内同时进行TCD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对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x2=0.348,按a>0.05标准,不拒绝H0,两总体阳性数相等,无差别,应用TCD检查和CTA检查结果相同.结论:TCD检查是一项无创、简便、价廉且行之有效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查方法,可用于CTA检查前的筛选.  相似文献   

20.
李建  鹿红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1):819-8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破裂病人行CTA检查,分别用后处理软件VR、MIP、MPR进行成像,并与同期进行的DSA检查8例图像及1例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2例CTA共发现动脉瘤25个,其中大脑前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7例。3例为多发动脉瘤。DSA共发现9个动脉瘤,7例与CTA相符。1例患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结论CTA用于脑动脉瘤诊断,快速准确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