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声在筛检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在筛检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皮肝脏穿刺注射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制备原发性HAE模型,40只Wistar大鼠接种6个月后行B超检查及开腹探查.结果 B超检查示21只大鼠感染泡状棘球蚴,19只未感染,感染率52.50%.开腹探查证实B超检查21只阳性中1只未感染,19只未感染中1只为阳性.B超检查的灵敏度为95.24%,特异性为94.74%,假阳性率为4.27%,假阴性率5.27%.结论 B超检查诊断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可做为一种无创性筛选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心脏、心包细粒、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心包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例泡状棘球蚴病、8例细粒棘球蚴病(单纯型1例,复杂型7例)全部经X线检查;B超检查7例;MR检查2例;CT和ECT检查各1例.结果细粒棘球蚴病X线检查可见心脏单发或多发突出心轮廓外肿块,呈密度不一,边缘光滑、锐利,圆形或分叶状,导致心影变形、搏动减弱消失或异常.B超示心脏或心包腔内边缘清楚、光滑锐利的囊性团块回声,破裂感染时回声增强.1例泡状棘球蚴病B超示中强回声实性团块并有钙化,CT平扫及增强显示混杂密度占位,低密度小囊聚集和小圆形钙化,增强后病灶无强化.细粒棘球蚴病2例MR表现囊状长T1长T2信号,T1WI、T2WI低信号囊壁,内囊及囊膜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质子密度75%为低信号,囊肿破裂感染时呈不均匀信号,壁不均匀,不连续.结论 X线检查先于超声发现本病.X线、B超同为本病首选检查,CT对泡状包虫病显示小囊样和小圈状钙化细微结构优于其他,MR当超声、CT不具特征时仍可显示囊壁与小囊.  相似文献   

3.
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检查、随访,探讨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生化检查、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结果14例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检查①平扫肝实质内均见低密度实性占位,边缘模糊。②病灶内均见散在颗粒状钙化,分布呈地图状、放射状,部分钙化灶可相互融合。散在颗粒状钙化征象在CT诊断泡状棘球蚴病中具有特异性。③CT增强检查病灶均无强化改变。具有②、③特征可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做出定性诊断。结论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因吞食棘球绦虫卵后,其幼虫在人体内脏器寄生所致。分为细粒棘球蚴及泡状棘球蚴两类。临床上以前者尤为常见,在我国西北各省、内蒙、西藏等地发病率很高,是牧区的一种常见病。我院自1988年~1993年1月,用实时B型超声(下称B超检查)诊断腹部和盆腔病变共2000余例,从中选择了经综合诊断证实的37例肝包虫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棘球蚴病分二种类型,一是多见的由细粒棘球绦虫所引起的棘球蚴病;二是较少见的由多房性棘球绦虫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泡状棘球蚴病以发生在肝脏多见,但少数原发性病变也可发生在脑、肺、脾、肾等处。我院于去年曾收住1例肺泡状棘球蚴病,现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棘球蚴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提高对肝棘球蚴病的认识。方法:对1999~2007年,我院收治的12例肝棘球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一例误诊,术后均治愈,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结论:肝棘球蚴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及CT检查,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体部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小儿体部棘球蚴病,其中单发棘球蚴病7例,多发棘球蚴病13例,共有32个囊肿,包括肝包虫囊肿17个,肺包虫囊肿9个,腹腔包虫囊肿4个,颈部包虫囊肿1个,胸膜包虫囊肿1个。20例患儿全部接受CT扫描,其中14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0例患儿32个病灶中,21个表现为单纯性囊肿,11个呈囊肿破裂表现,未见钙化和多子囊征象。结论小儿体部棘球蚴病以多发和单纯性囊肿为主,CT表现特点与成人棘球蚴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动物体内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采自感染包虫病羊肝内的原头节接种小鼠腹腔,建立小鼠棘球蚴病模型。用一定剂量的HIFU照射小鼠腹腔棘球蚴后,B超观察HIFU杀伤棘球蚴的破坏作用并测量照射区域灰度值。结果HIFU对棘球蚴有明显的急性杀伤作用,随着HIFU照射时间延长,HIFU治疗时B超图像改变,囊腔边界渐模糊,囊内逐渐模糊,回声增强。在一定的照射强度下,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灰度值逐渐减少。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破坏小鼠体内棘球蚴,B超声像图及灰度值证明其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并分析棘球蚴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群和家畜巾的流行与分布状况。方法调查分为人群调查和家畜调查两部分。人群调查按WHO公布的棘球蚴病诊断标准(WS257—2006),应用B超对全州13县141个棘球蚴病流行乡镇常驻人口进行患病率调查;应用ELISA法检测12岁以下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家畜调查检测犬粪抗原阳性率;并在各县定点屠宰场检查宰杀的牛羊胸腹腔,确定牛羊感染情况。结果人群调查:B超筛查共计48288人,确诊患者470人,检出率为o.97%,其中泡型棘球蚴病患者19人,囊型棘球蚴病患者451人;检测儿童血清IgG人数5372人,其中阳性358人,阳性率6.67%。家畜调查:共检测犬粪抗原5814份,阳性数989份;阳性率17.01%,检查牦牛绵羊共3336头,发现113头感染,感染率为3.39%。结论四川省阿坝州人群与家畜中存在泡型和囊型棘球蚴病流行,以囊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包虫病是流行于畜牧区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有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球蚴病(多房棘球蚴病)两种类型.其中泡球蚴病少见,在人体多寄生于肝脏.肝泡球蚴病(HAE)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有"寄生虫肿瘤"之称[1].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及旅游业发展,内地城市也会出现此病患者.为了提高对该病的声像图特征的认识及诊断率,对我院超声检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HAE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肝包虫的B超诊断及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自1984年到1992年共经手术治疗肝包虫病822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囊型包虫病(棘球蚴)804例,包虫居肝右叶660例(82.1%),左叶80例(9.95%),两叶64例(8%)。单发575例(71.5%),肝内多发163例(20.3%),肝与其它脏器多发660例(82.0%)。泡型包虫病(泡球蚴)18例,右叶16例,两叶2例。采用仪器为ADR 4000型.SSD 3030型,HP 1000型及EUB 305型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体棘球蚴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签别诊断。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复习,对92例棘球蚴病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对其临床及组织形态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棘球蚴病在人体组织中主要呈囊性占位性病变,肝脏最常见(73例,占79.4%),脾脏、肺脏次之(均为7例),男女发病率相近(男45例,女47例),角质层与正常组织间为厚薄不一的肉芽组织。结论棘球蚴病在牧区仍有广泛传播流行,肝脏为主要受累器官。临床上易误诊为肝囊肿、肝脓肿、肝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肺棘球蚴病X线与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非典型性肺棘球蚴病X线与CT资料。结果:本组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5.5岁。5例发生在左上肺,4例发生在左下肺,7例发生在右肺,均行X线检查与CT平扫,9例为左肺包虫囊肿破裂,囊肿内有液平,液平中部有阴影突出,呈水上浮莲征;空洞内见包虫破裂塌陷层叠状软组织密度灶。结论:非典型性肺棘球蚴病多具有特征性的X线与CT表现。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近年来先后接触陈旧性内脏破裂出血 5例 ,应用超声检查诊断陈旧性内脏破裂 5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中肝脏、脾脏各 2例 ,(右 )肾脏 1例 ,男 3例 ,女 2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仪器 :TOSHIBA- 32 B型线阵探头超声仪 ,频率 3.5MHz,PHLIPS SDR- 32 50型凸阵探头超声仪频率 3.5~ 5MHz。肝、胆、脾、双肾、腹腔常规 B超检查 ,异常回声多方位及关联脏器扫查。典型病例例 1 女 ,2 7岁。孕 32周 ,上腹疼痛伴头晕 0 .5h急诊入院。急查 B超 :宫内晚期妊娠图像、胎心率缓慢 (1 0 6次 /min) ;肝脏实质回声稍强 ,于右叶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检查对棘球蚴病继发感染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二维超声对73例棘球蚴病患者进行检测,并对其声像图特点进行总结,按超声表现对其分型和对比。结果本组73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确诊为棘球蚴病继发感染者,以声像图特点将其分型,内囊分离型40例;混合型29例;实变型1例;钙化型3例。结论二维超声检查是诊断棘球蚴病继发感染的可靠有效方法,能客观显示本病的病理改变,有助于本病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肝脏肉瘤合并坏死误诊为肝棘球蚴病一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病例资料男,21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2周以肝脏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无消瘦、乏力、食欲缺乏等,有牧区长期居住及养犬史。查体:体温正常,无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侧胸壁饱满,肝脏上界平右锁骨中线第4肋,下界右肋缘下7 cm,剑突下4 cm,质地软,未触及结节,轻压痛,肝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B超示:肝右叶巨大混合性占位22 cm×18 cm×16 cm,其内有大小不等分隔及液性不均匀回声,考虑肝棘球蚴病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①肝棘球蚴病;②不除外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诊断:肝右叶巨大混合性占位病变,考虑肝棘球蚴病可能性大。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肝棘球蚴病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随机选取经超声诊断为肝棘球蚴病的高原地区藏族患者113例,其中多房棘球蚴组(AE组)62例,细粒棘球蚴组(CE组)51例,另选同期生活于同一地区且经超声检查未发现肝脏病变的藏族居民49例为对照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比较各组右心结构和功能相关参数,统计肺动脉压力增高比率。结果 AE组和CE组右室前后径、右室横径、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肺动脉前向血流压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E组与CE组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E组舒张早期三尖瓣血流速度与三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组和CE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E组、CE组和对照组肺动脉压力增高比率分别为38%、35%和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检出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肝棘球蚴病患者右室缩小和右心舒缩功能受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原藏族肝棘球蚴病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经超声诊断为肝棘球蚴病的藏族患者113例,其中多房棘球蚴组(AE组)62例,细粒棘球蚴组(CE组)51例,另选同期生活于该地区且经超声检查未发现肝脏病变的藏族居民49例为对照组(C)。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心结构和功能相关参数,统计肺动脉压力增高比率。结果 AE组和CE组右室前后径(RV)、右室横径(RVTD)、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PV)、肺动脉前向血流压差(PV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E组与C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组舒张早期三尖瓣血流速度/三尖瓣环运动速度(E/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组和CE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肺动脉压力增高比率分别为AE:38%, CE:35% 及C: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出藏族肝棘球蚴病患者右室缩小和右心舒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9.
魏兴长  陈代云 《华西医学》1993,8(2):241-242
泡状棘球蚴病(Echinococcus Alveolaris)或称多房棘球蚴病(Echinrococcus Multilocularis),好发于肝脏,脑部少见。截止1992年文献仅查见1例脑部泡球蚴病CT表现的简略描述,未作病理学方面探讨。现报告我院1例如下。患者男性,45岁,青海农民,发现“肝包虫”3年,头痛、抽搐。有长期与狗密切接触史。包虫Casoni试  相似文献   

20.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超声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对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泡状棘球蚴病41例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根据声像表现将其分为实质肿块型、囊样液化型、混合型三类。结论超声显像对肝泡状棘球蚴病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应注意与原发性肝癌等作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