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种莲必治注射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种莲必治注射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为探讨其不良反应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种莲必治注射液:莲必治A(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98.7%,其他相关物质1.3%),莲必治B(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49.1%,其他相关物质50.9%)。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莲必治A高剂量组(1600mg/kg)、中剂量组(800mg/kg)、低剂量组(400mg/kg);莲必治B高剂量组(200mg/kg)、中剂量组(100mg/kg)、低剂量组(50mg/kg)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各组动物均按10mL/kg单次尾静脉注射给药。观察给药后3h内大鼠的表现;连续收集给药后0~6、7~12、13~18、19~24h各组大鼠尿液,测定尿酮体、尿潜血、尿素氮、尿肌酐、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2-微球蛋白(β2-MG);给药后24h经心脏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最后处死大鼠取各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莲必治B高剂量组给药后2只大鼠出现抽搐和毛发竖立,30min后恢复正常,其他组大鼠未见异常。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剂量组大鼠尿酮体阳性≥(+2)的大鼠数多于空白对照组,莲必治A高、中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尿潜血阳性≥(+2)的大鼠数多于空白对照组。莲必治A高剂量组大鼠尿素氮含量给药前和给药后7~12h分别为(319±108)mmol/L和(488±13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剂量组肌酐含量,给药前分别为(3338±1534)、(3502±1457)、(3428±1729)、(3305±922)和(3480±870)mol/L,给药后7~12h,分别增加至(6137±1544)、(5847±1319)、(5630±1622)、(5613±1968)和(5218±1496)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莲必治A高、中剂量组的肌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326±576)mol/L](P〈0.05);肌酐含量的增加与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间呈剂量相关(r=0.7909)。莲必治A高剂量组ALP含量给药后7~12h为(152±61),高于对照组[(99±37)U/L];莲必治B高剂量组ALP含量给药后7~12h为(143±42U/L),高于给药前[(94±42)U/L]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中剂量组LDH含量给药前分别为(19±7)、(18±11)、(18±8)、(17±5)和(17±10)U/L,给药后0~6h增加至(88±56)、(80±27)、(50±17)、(57±16)和(28±6)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剂量组LDH含量给药后7~12h分别增加至(44±21)、(36±17)、(34±13)和(31±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中剂量组的LDH含量给药后0~6h高于相同时间段的空白对照组[(18±10)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LDH含量给药后7~12h高于相同时间段的空白对照组[(23±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DH含量增加与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剂量相关(r=0.8990)。莲必治A高、中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0~6h分别为(0.30±0.04)和(0.31±0.04)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7~12h分别为(0.45±0.07)、(0.40±0.18)和(0.37±0.14)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低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13~18h分别为(0.35±0.09)、(0.31±0.06)、(0.39±0.18)、(0.60±0.09)、(0.57±0.06)和(0.33±0.08)U/L;莲必治A中、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低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19~24h分别为(0.32±0.03)、(0.39±0.14)、(0.32±0.07)、(0.34±0.05)和(0.29±0.08)U/L;均高于相同时间段的空白对照组[(0.26±.0.05)、(0.22±0.06)、(0.24±0.07)和(0.24±0.0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B高剂量组β2-MG含量给药后19~24h为(1.03±0.45)mg/L,对照组β2-MG含量为(0.54±0.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G和β2-MG增加均与其他相关物质的含量有关(r=0.8749,r=0.9819)。各给药组大鼠血生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大鼠主要脏器外观、组织病理和脏器系数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莲必治注射液对大鼠的潜在肾毒性与其纯度和剂量有关,相关物质含量高以及给药剂量大均可增加肾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观察莲必治注射液单次静脉注射对SD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影响,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肾损伤的机制。方法:2种莲必治注射液供实验用:莲必治注射液A(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98.7%,其他相关物质1.3%),莲必治注射液B(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49.1%,其他相关物质50.9%)。SPF级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莲必治A高剂量组(1600mg/kg)、低剂量组(400mg/kg);莲必治B高剂量组(400mg/kg)、低剂量组(100mg/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5只。各组动物均按10mL/kg单次尾静脉给药。收集各组大鼠给药前12h及给药后0~6、7~12、13~24和25~48h各时间段尿液,测定其磁共振氢谱(1HNMR);给药48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莲必治A高剂量组、莲必治B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ALP分别为(306±13)、(294±45)和(207±47)U/L;ALB分别为(28.26±1.07)、(27.34±1.01)和(25.70±0.37)U/L,TP分别为(51.32±3.36)、(50.10±2.36)和(45.76±1.73)g/L,莲必治A高剂量组、莲必治B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A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BUN分别为(6.94±0.49)、(6.69±0.31)和(6.81±0.38)mmol/L,与对照组[(5.90±0.45)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莲必治B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TG分别为(1.13±0.36)、(0.84±0.18)mmol/L,与对照组[(0.57±0.1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尿液^1H NMR的时间轨迹图显示,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尿液代谢谱均出现先偏离、后回归对照组轨迹的过程。对不同时间段的^1H NMR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给药前各组大鼠尿液代谢图谱无明显差异;给药后0~6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大鼠尿液代谢谱能被区分开,其中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代谢谱偏离对照组最远;各给药组尿液中三甲胺(TMA,δ2.70)和二甲基甘氨酸(DMG,δ2.94)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而柠檬酸(δ2.54,δ2.66)和α-酮戊二酸(δ2.46,δ3.02)含量下降。给药后7~12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谱仍可以区分开,各给药组尿液中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含量均较对照组下降,莲必治A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剂量组尿液中TMA和DMG含量上升。给药后13~48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谱不能区分,各给药组的代谢谱均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莲必治注射液中其他相关物质的含量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有关,而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含量的下降以及三甲胺和二甲基甘氨酸含量的上升提示莲必治注射液致肾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肾髓质间渗透压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咪唑立宾对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471例成人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中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且血肌酐<176 umol/L的受者40例。其中20例患者将免疫抑制方案中吗替麦考酚酯(MMF)改为咪唑立宾(MZR)作为实验组,另外20例患者予以调整抗排斥药物的剂量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随访1年。观察BK病毒尿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BK病毒尿症的效果及肾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排斥反应、骨髓抑制、肺部感染、高尿酸血症及腹泻等情况的差别。结果 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患者有66例(14.0%);试验组BK病毒尿症的转阴率是55.0%,转阴的平均时间为(3.12±1.79)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转阴率(30%)和转阴平均时间(4.18±2.36)个月。实验组治疗高水平BK病毒尿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0%>50%,P<0.05);实验组患者血肌酐(116.5±17.6 umol/L)较对照组患者血肌酐(124.7±16.3umol/L)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伪麻黄碱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法,并对其进行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样用甲醇沉淀、离心后进行质谱分析,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C18(100 mm×3.5 mm,3.0μm);流动相:甲醇-水(含10 mmol.L-1乙酸铵,0.05%甲酸)=28∶72(v/v);质谱条件:气动辅助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检测,选择性多反应检测(SRM):伪麻黄碱,166.1〉148.1;内标:帕罗西汀,330.1〉192.1。测定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单剂量、多剂量)后血浆中伪麻黄碱浓度。结果线性范围1-600μg.L-1,最低定量限(LLOQ)为1.0μg.L-1,绝对回收率为85.8%-87.6%。单剂量口服伪麻黄碱(120、240 mg)后药动学参数:t1/2为(6.8±0.9)、(6.6±1.3)h,tmax为(6.1±1.6)、(7.4±3.8)h,Cmax为(210.44±41.59)、(465.26±87.65)μg.L-1,V为(398.12±91.05)、(353.52±102.34)L,CL为(42.57±9.02)、(39.69±8.87)L.h-1,AUC0-48为(3 256.12±711.26)、(6 954.52±1 955.27)μg.h.L-1,MRT0-48为(11.71±0.89)、(11.87±1.26)h;伪麻黄碱多剂量(120 mg,bid)药动学参数:Cmax为(398.08±102.56)μg.L^-1,V为(309.66±82.37)L,CL为(37.51±7.23)L.h^-1,AUC0-48为(5 463.24±2 256.39)μg.h.L^-1,Cav为(282.11±92.19)μg.L-1,DF为(0.61±0.15),AUCss为(3 372.85±1 328.78)μg.h.L^-1。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灵敏,伪麻黄碱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王广洲  周林  吕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078-307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Cysc、血清RBP(sRBP)、尿RBP(uRBP)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用酶法测定尿素氮(Urea)、肌酐(Cr)。结果:116例糖尿病患者的Cysc浓度为(2.08±2.01)mg/L,对照组为(0.90±0.52)mg/L,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RBP浓度为(74.98±31.15)mg/L,对照组为(54.96±10.53)mg/L,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ysc、RBP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敏感性指标。同时检测uRBP用以判断2型糖尿病肾脏受损程度及肾脏受损部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情况分为两组:无糖尿病肾病组(NDN组)30例,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Hey、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NDN组血清Hey水平(15.2±6.1)u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6±3.6)umol/L(P〈0.01),又明显低于DN组(22.5±8.1)umol/L(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DN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血浆及组织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并比较受试与参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及大鼠主要组织分布特性。方法:6只犬静脉随机、交叉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剂量为5 mg/kg,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大鼠同样剂量静脉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组织样品。用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两性霉素B浓度,并用DAS 2.0软件拟合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犬i.v.给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受试药物:t1/2β(53.6±2.2)h,AUC(18.7±3.2)mg·L^-1.h,CL(0.23±0.05)L·h^-1·kg^-1,V1(11.6±2.8)L/kg;参比药物:t1/2β(52.8±0.9)h,AUC(19.6±2.2)mg·L^-1.h,CL(0.22±0.03)L·h^-1·kg^-1,V1(10.6±2.9)L/kg。结论:对上述参数以SAS统计软件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表明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后犬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时间点主要脏器的药物浓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苯溴马隆在痛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痛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实验组采用苯溴马隆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尿酸指标为(235.5±62.7)u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56.1±59.3)umol/L(P<0.05);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痛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苯溴马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尿酸值,且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扎那米韦的液相-二维质谱LC-MS/MS测定法,研究扎那米韦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24例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男女各6例,进行双周期自身交叉不同剂量单次给药(5mg/例、10mg/例),单次给药结束后经两周清洗期进行多次给药(连续给药5d,第1天到第4天,5mg/例,3次/d,第5天给药1次,5mg/例),评价其药代动力学。用HPLC-MS/MS法测定扎那米韦血药浓度。用DAS进行数据处理,并用SPSS对其中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剂量口服扎那米韦5mg,10m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max(4.083±0.996)h和(4.583±1.379)h;ρmax(4.482±1.25)μg/L和(9.171±3.888)μg/L;AUC(0-t)(110.725±31.766)μg/(h.L)和(234.926±85.631)μg/(h.L);AUC(0-∞)(125.405±36.906)μg/(h.L)和(267.029±105.504)μg/(h.L);t1/2(27.084±9.482)h和(26.167±5.749)h。多次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为(4.25±1.288)h;ρmax为(16.613±5.418)μg/L;AUC(0-t)为(585.128±239.583)μg/(h.L);AUC(0-∞)为(697.610±311.242)μg/(h.L);AUCSS为(112.546±37.533)μg/(h.L);t1/2为(29.958±9.842)h。结论此法灵敏,准确,适合人血浆中扎那米韦的测定。主要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一致,单次给药在5、10mg/例两个剂量组间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章连新 《中国医药》2014,9(11):1653-1655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CR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50例:肾康注射液6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4 d;对照组50例: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14 d.分别对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血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尿素氮、肌酐较对照组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0%(45/50)比74.0%(37/50),(14±8)mmol/L比(25±11) mmol/L,(422±112) μmol/L比(573±126) μmol/L,(19±8) ml/min比(14±8)ml/min,(77±18) g/L比(66±14) g/L](均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治疗CRF疗效确切,可延缓CRF的疾病进展,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阿莫西林致肾损害的医学文献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79年至2007年医学文献中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的病例报告,对阿莫西株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患者为3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8.95±23,53)岁。阿莫西林单用16倒,与其他药物联用9例,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例;静脉给药21俐,口服给药9例(另2例给药途径不详),32例(1例剂量不详)中有20例超过规定用量。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主要为急性肾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以及血尿。肾损害发生时间,在正常剂量时为(8.57±3.10)d,超量时为(1.05±1.57)d、结论:阿莫西林可引致严重肾损害,尤以超剂量时为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万古霉素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1011年9月至1013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5家医院住院期间应用过万古霉素、年龄≥60岁且病历资料完整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与肾功能不全1组,主要就万古霉素用药情况(给药方案、药物利用情况和血药浓度监测)、临床疗效以及药物对患者肾功能影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药物利用情况以药物利用指数(DUI)反映;肾功能检测指标为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共149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60例,女性89例;年龄60~91(76±7)岁。肾功能正常组87例,肾功能不全组61例。万古霉素给药方案肾功能正常组应用最多者为0.50 g,1次/11 h (19/87,33.33%);肾功能不全组为0.50 g,1次/d(30/61,48.39%)。万古霉素总用药量为1135.15 g,总用药时间为1919.5 d,DUI 为0.56。149例患者中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111例(74.50%),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不全组行血药浓度监测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11%(61/87)比80.65%(50/61),χ1=1.113,P=0.146]。行血药浓度监测者均监测了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峰浓度者7例。万古霉素谷浓度以﹤10 mg/L者占比最大,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不全组分别为30例(49.18%)和15例(50.00%)。各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1=1.16,P =0.54)。149例患者用药前后Scr[(117±79)μmol/L比(119±81)μmol/L]、BUN[(10.5±5.7)mmol/L比(11.5±8.0)mmol/L]和Ccr[(69±37)ml/min比(67±36)ml/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用药前后 Scr[(59±16)μmol/比(70±30)μmol/L,(189±110)μmol/L 比(103±113)μmol/L]、BUN[(7.4±3.5)mmol/L 比(9.1±5.8)mmol/L,(14.8±6.5)mmol/L比(17.4±9.0)mmol/L]和Ccr[(107±19)ml/min比(96±16)ml/min,(44±30)ml/min比(33±16)ml/min]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万古霉素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相对谨慎。应用该药时可根据血药浓度和肾功能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实行个体化给药,提高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醇;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氮素及血尿酸水平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78.57%;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肌酐、血尿氮素、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68.03±52.07)μmol/L、(13.29±3.46)μmol/L、(299.33±57.76)μmol/L,对照组分别为(299.87±55.48)μmol/L、(16.11±5.04)μmol/L、(425.86±67.23)μmol/L,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14%,对照组为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非布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对于临床指标有明显改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因注射用头孢拉定导致血尿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头孢拉定的给药途径、使用剂量、每天给药次数进行分析,并计算原发性疾病、给药途径、使用剂量、每天给药次数与血尿的相关性系数;对不同给药途径患者的血尿发生时间进行统计,并计算给药途径与血尿发生时间相关性系数;对不同给药情况患者的血尿症状缓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5),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4岁以下儿童患者。疾病构成方面,有76例的原发性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为76%,原发性疾病与血尿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所占比例为94%,给药途径与血尿发生无相关性(P>0.05)。头孢拉定使用剂量均遵守药物手册规定,与血尿发生无相关性(P>0.05)。每天给药次数多为1次,每天给药次数与血尿发生密切相关(P<0.05)。血尿发生集中于用药后2~24h,发生时间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联合用药的血尿缓解时间明显长于单独用药(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男性儿童患者,发生时间集中于用药后2~24h,对症治疗方能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机械胸外按压与徒手胸外按压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院内发生心跳停止,且发病前无严重基础疾病的青中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胸外按压方式分成徒手胸外按压的人工心肺复苏组(21例)及机械胸外按压的机械心肺复苏组(23例),记录2组患者心肺复苏后5~15 min自主循环恢复的病例数据,并记录复苏后0、24、48、72 h生化指标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酐、血尿素氮、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比值及24 h、48 h 、7 d、14 d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①心肺复苏后,机械心肺复苏组24、48、72 h CK-MB、cTnI均低于人工心肺复苏组[CK-MB:(80.3±4.5)U/L比(98.7±8.6)U/L,(40.5±2.8)U/L比(59.4±3.0)U/L,(30.5±2.9)U/L比(38.9±3.4)U/L;cTnI:(5.0±0.5)μg/L比(6.9±0.3)μg/L,(3.8±0.7)μg/L比(4.9±0.5)μg/L,(1.9±0.5)μg/L比(2.6±0.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肌酐、血尿素氮、AST/ALT在复苏后24、48 h均低于人工心肺复苏组[肌酐:(179±10)μmol/L比(201±4)μmol/L,(68±7)μmol/L比(78±5)μmol/L;血尿素氮:(19.3±1.5)mmol/L比(24.9±0.9)mmol/L,(10.9±1.2)mmol/L比(14.4±2.3)mmol/L;AST/ALT:(1.3±0.2)比(1.8±0.4),(1.0±0.2)比(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肺复苏后,机械心肺复苏组GCS评分、CSS评分在24、48、72 h及7、14 d均优于人工心肺复苏组[GCS评分:(8±2)分比(6±1)分,(9±4)分比(7±3)分,(11±3)分比(9±2)分,(11±2)分比(9±3)分;CSS评分:(25±4)分比(32±3)分,(25±2)分比(31±5)分,(23±4)分比(29±3)分,(22±3)分比(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严重基础疾病的青中年患者,机械胸外按压比徒手胸外按压能更好地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田宏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5):100-101
目的研究血浆klotho蛋白、一氧化氮(NO)水平与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相关性。方法用超声心动图测量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PASP大小分为对照组(〈30mmHg)、轻度PH组(30~49mmHg)、中度PH组(50~69mmHg)、重度PH组(≥70mmHg)。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klotho蛋白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NO水平。结果对照组、轻度PH组、中度PH组、重度PH组klotho蛋白水平分别为(1.82±0.83)pmol/L、(2.86±0.95)pmol/L、(3.38±1.04)pmol/L、(4.06±0.81)pmol/L。对照组与各PH组klotho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P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klotho蛋白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648,P〈0.05)。对照组、轻度PH组、中度PH组、重度PH组NO水平分别为(50.01±9.79)umol/L、(74.92±49.83)umol/L、(75.00±26.29)umol/L、(72.32±26.74)umol/L。对照组与各PH组N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PH组间无差异。血浆NO水平与肺动脉压力无相关性。结论 klotho蛋白在PH形成和血管重建中起重要作用,NO增高在PH形成中起保护作用,血浆klotho蛋白水平可作为判断PH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苍耳子水萃取物对大鼠肝脏功能与形态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苍耳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苍耳子碎粉22 kg,用65%乙醇提取,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回收有机溶剂后得到水萃取物743.6 g。水提取物用含3%吐温80生理盐水配制成28.00 mg/mL和1.12 mg/mL混悬液。144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200±10)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苍耳子水萃取物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8.00 mg/mL和1.12 mg/mL苍耳子水萃取物混悬液2.5 mL每日2次灌胃,对照组以3%吐温80生理盐水2.5 mL灌胃;均连续28 d。分别于给药开始后7、142、12、8 d和停药后71、4 d观察大鼠被毛、摄食量和活动情况,测量大鼠体重,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肝重/体重×100%),进行肝脏病理分级和评分。结果:苍耳子水萃取物高剂量组大鼠给药28 d内先后出现竖毛、脱毛、疲倦少动、摄食量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缓慢等症状;低剂量组仅少数大鼠出现少动喜卧、精神萎靡等症状。停药14 d后高剂量组大鼠活动量和摄食量均增加,少动喜卧症状减轻,被毛光泽度恢复。给药212、8 d和停药7 d时,高剂量组大鼠体重([10.5±4.2)(、10.2±3.1)(、12.1±4.5)g]明显低于低剂量组([15.3±2.1)(、16.7±4.2)(、17.6±3.2)g]和对照组([18.6±3.4)(、20.5±5.2)(、19.6±2.5)g],血清ALT([42.8±3.2)(、49.3±5.9)(、43.2±3.2)U/L]和AST([108.8±11.7)(、119.8±16.3)(、110.5±17.6)U/L]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33.7±4.60)(、34.8±5.4)(、33.5±4.9)U/L(,94.7±12.6)(、95.4±10.7)(、96.8±12.8)U/L]和对照组([31.2±4.3)(、32.5±6.3)、(31.7±5.7)U/L(,92.3±16.2)(、92.9±20.3)(、93.7±16.3)U/L;]血清AKP([197.2±25.7)(、210.4±41.8)(、189.3±17.6)U/L]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174.3±22.6)(、175.3±27.4)(、176.3±22.8)U/L]和对照组[(171.3±25.6)、(172.5±28.7)(、172.8±26.3)U/L;]给药21、28 d和停药7 d时高剂量组肝脏指数(4.2±0.45、.0±0.7、4.9±0.3)明显高于低剂量组(3.4±0.63、.6±0.53、.9±0.6)和对照组(3.0±0.4、3.2±0.3、3.4±0.5);给药14、21、28d和停药7d时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病理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0、1.5、3.0、1.5),明显高于低剂量组(0.2、0.5、0.9、0.5)和对照组(0.1、0.1、0.2、0.1)。以上各指标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苍耳子水萃取物致大鼠肝损害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大剂量和长时间用药可加重肝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儿童在通过静脉和脑室两种给药途径使用氟康唑后,药物在脑脊液(CSF)中的分布和浓度。方法研究对象为2例脑积水儿童。氟康唑通过静脉途径给药,剂量为12.5 mg/(kg·24 h),通过脑室直接注射给药的剂量为4、5、7.5 mg/24 h和7.5、10 mg/12 h。氟康唑给药后2-24 h取CSF样本,通过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氟康唑在CSF中的浓度变化。结果 SPE-HPLC法可以精确测定CSF中的氟康唑的量。氟康唑静脉给药后,抗真菌的药物浓度在脑脊液中是检测不到的。经脑室给药后氟康唑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SF氟康唑浓度稳态峰值(19.54±5.63) mg/L;CSF氟康唑谷浓度(0.0-0.3)mg/L;消除速率常数(0.4654±0.2097)/h,半衰期(1.84±0.93)h。结论静脉注射氟康唑后药物在CSF样本中检测不到。脑室多剂量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分流感染治疗中对脑积水儿童氟康唑的监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B-M合剂,2∶1)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分为B-M合剂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模型组、正常组。每天观察并记录各组动物摄食、饮水及体重情况;分别灌胃给药7 d和14 d,各组称体重,采血测定空腹血糖值,给药14 d后进行糖耐量实验。结果模型组小鼠观察到多饮、多食、多尿的情况,伴有体重明显下降;B-M合剂各剂量组小鼠的多饮多食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合剂各剂量组体重较模型组增加,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合剂各剂量组在给药7 d降低空腹血糖值至11.37-13.04 mmol/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14 d降低空腹血糖值至9.36-19.78 mmol/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此外,B-M合剂高剂量组可延缓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曲线,中剂量组(AUC:33.76±3.10)和低剂量组(AUC:39.91±2.95)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异常,改善血糖调节功能,与模型组(AUC:50.75±3.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有良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进行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对照组仅进行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术后恢复时间和血浆炎症指标情况。结果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治疗3 d后,实验组腹胀例数(32例,5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例,83.33%),腹痛例数(29例,48.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例,76.67%)(P〈0.05)。治疗7 d后,实验组腹胀例数(8例,13.33%)低于对照组(29例,48.33%),腹痛例数(9例,15.00%)低于对照组(23例,38.33%)(P〈0.05)。实验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和自主排气时间[(2.15±1.21)d,(2.28±1.02)d,(5.28±1.29)d,(2.47±0.68)d]均低于对照组(3.76±1.43 d,3.97±1.31 d,7.85±1.62 d,3.86±0.76 d(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IL-6三项指标[(2.65±1.19)mg/L,(14.93±3.51)ng/L,(13.78±3.41)ng/L)]低于对照组[(4.51±1.64)mg/L,(16.34±3.92)ng/L,(11.54±3.03)ng/L)](P〈0.05)。结论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